《第七章_生产运作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_生产运作管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 生产运作管理第一节 生产运作的组织设计一、生产运作管理目标和任务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总称。(具体涵义从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及改进详细讨论)(一)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低耗,灵活,清洁,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归纳起来,对生产运作管理的要求包括6个方面:时间(Time. T)、质量(Quality. Q)、成本(Cost. C)、服务(Service. S)、柔性(Flexibility. F)和环境(Environment. E.)(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任务基本任务:在计划期内,按照社会需要,在必要的时间
2、,按规定的产品质量,以限定的产品成本、高效率地生产必要数量的产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2、不断降低物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3、提高企业生产系统的柔性;二、生产过程 (一)、产品的生产过程 可分为以下三个过程:1、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直接参加的那部分生产过程,需消耗活劳动。又可分为(1)工艺过程(2)检验过程(3)运输过程2、自然过程3、等候过程(二)、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2、基本生产过程(主要部分) 3、辅助生产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 5、附属生产过程。这五个过程,对每个企业而言基本生产过程是不可
3、或缺的。(三)、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1、生产过程的持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4、生产过程的适应性三、生产类型1、生产类型定义:是生产系统结构类型的简称,指按生产过程的主要特征把各种生产过程划分为少数几种典型类型,这些典型形式就是生产类型,是产品的品种、产量、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在企业生产系统的技术、组织、经济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2、生产类型的划分:(1)按工艺过程分:流程式生产和和装配式生产(2)按确定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备货生产和订货型生产(3)按生产数量划分: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4)按生产方法划分:合成型、分解型、调制型和提取型。四、企业生产单位的
4、构成1、基本生产单位:(1)准备车间(2)加工车间(3)装配车间2、辅助生产单位:(1)辅助车间(2)动力部门3、生产服务单位:(1)运输部门(2)仓库(3)检验与计量部门4、生产技术准备单位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1、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2、企业的规模 3、企业的生产专业化和协作水平 4、企业的技术水平五、生产设施的布置与设计(一)设施布置的基本要求:(1)符合生产运作过程的要求 (2)尽可能使物料运输距离最短 (3)设施布置应尽可能紧凑合理,有效利用面积 (4)有利于工作生活质量的改善 (5)要合理的划分区域 (6)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便利条件 (7)留有合理的扩展余地(二)设施布置的
5、基本类型:1、工艺专业化 2、对象专业化 3、混合式布置 4、固定布置四种基本类型的优缺点:1、工艺专业化:概念:按照工艺专业化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形成工艺专业化车间,工艺专业化形式的生产单位内集中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可以完成不同产品上的相同工艺内容的加工。优点: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生产系统可靠性高、工艺管理方便;缺点:加工路线长、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组织管理工作复杂,耗费的非生产时间较多,生产效率低。2、对象专业化:概念:按照产品(或零件、部件)建立的生产单位,对象专业化形式的生产单位内集中了完成同一产品生产所需的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人,可以完成相同产品的全部或大部
6、分的加工任务。在对象专业化形式建立的车间于工段多采用流水生产组织形式。优点:有利于提高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可以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缩短生产周期、简化生产管理工作。缺点:由于生产单位内只具有一种或很少产品的设备,因而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性较差。3、混合式布置:概念:上述两类布置的混合,吸取了上述两种布置的优点,是最常见的一种布置。其应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对象专业化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工艺专业化原则,如锅炉厂的铸造车间、锻造车间;另一种是在工艺专业化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对象原则,如铸造厂的箱体造型工段、床身造型工段。4、固定布置:概念:是指将加工的对象如产品、零部件
7、的位置固定不变,而人员、设备、工具向其移动,并在该处进行加工制造的一种设施布置方式,主要适用于体积大、重量大、难于移动的产品。六、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设计(一)顺序移动方式: :顺序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 批量:工序数:零件在第i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二)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最长的单件加工时间: 批量:工序数:零件在第i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前后两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中较短者: 批量:工序数:零件在第i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企业工序移动方式的选择(考虑因素):第一、 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形式。如果生产单位是按工艺专业化形式组成的,由于零
8、件不便单件运送,宜采取顺序移动方式;如果生产单位是按对象专业化形式组成的,则采用平行或顺序移动方式为宜。第二、 工序劳动量的大小和零件的重量。工序劳动量大且重,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如工序劳动量小且轻,则采取顺序移动方式为宜。第三、 设备调整所需时间长短。如改变加工对象调整设备所耗时间多,则应采取顺序移动方式,反之,可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第四、 生产类型。如果是单件小批量生产,零件种类多,每种零件数量少而工艺过程极不相同,以采用顺序移动方式为宜,如果是大批量生产,宜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第五、 任务的紧急程度。如加工任务紧迫,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第二节 生产运作方式一、生产运作方式的革命与发展
9、生产运作方式:指企业的生产要素,生产过程的组织方法及运作模式的总称,一种生产运作方式不是一种具体方法的运用,而是一种基本思想指导下的一整套方法、规则构成的体系,它涉及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项活动。二、流水生产方式流水生产方式:按照产品(零部件)生产的工艺顺序排列工作地,使产品(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速度,连续地和有节奏地经过各个工作地依次加工,直到生产成品。(一)流水生产方式的特征(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 (2)生产按节拍进行 (3)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与各该工序的工作地(设备)数的比值相一致 (4)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5)加工对象按平行移动方式运动。(二)组织流水生产的必要条件:(1)产量要足
10、够大,单位产品的劳动量也比较大(2)工艺过程能合并和分解 (3)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相对稳定 (4)必要的厂房条件。(三)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流水线整个设计组织过程可分为八个步骤:1、 确定流水线节拍:流水线节拍(分/件):计划期产品产量 (分):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分):计划期制度工作时间(分):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取在0.90.96之间)2、计算流水线上的设备(工作地)数和设备负荷系数:流水线第i道工序所需的设备数:流水线第i道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设备负荷系数: :第i道工序实际采用的设备数,(当不为整数时,取大于且最接近的整数)工序数为m的流水线的总设备负荷系数3、工序周期化定义:所谓工序
11、周期化就是通过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流水线的工序时间定额,使它们等于流水线节拍或者与节拍成整倍数关系。包括机械加工工序周期化和手工装配工序周期化,具体措施见P2174、计算工人装备数:第i道工序所需要的工人数:第i道工序每台设备需同时工作的人数(人/台.班):每天工作班次(1)手工作业的流水线上不考虑后备人员,整条流水线配备总人数为所有工序人数之和。(2)在设备加工为主的流水线上,需要考虑后备人员,公式为:整条流水线配备总人数:流水线上后备人员百分比:第i道工序每位工人看管的设备数5、确定流水线节拍的性质,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装置流水线采用何种节拍主要取决于流水线的连续程度。(1)如果组织的是连续流
12、水线,工序周期化程度高,工艺性良好,产品的产量精度和其他技术条件要求都允许严格按节拍出产产品时,采用强制节拍。(2)在强制节拍流水线上,要严格保证出产速度,采用三种类型的传送带,即分配式传送带(适用于工序间传递加工对象,允许各工序间间有很小的波动,用在制品库从来保证强制节拍)连续式工作传输带和间歇式传送带(都严格按节拍所需的速递运动,间歇式适用于工序时间长,精度要求高的制品)(3)在自由节拍流水线上,由于工序周期化水平和连续程度低,可采用连续式运输带,在粗略节拍流水线上,由于连续性很差,一般采用滚道、手推车等工具。6、流水线的平面布置 流水线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工人操作,在制品的运动路线要短,流
13、水线之间的衔接要好,生产场地要充分利用。7、编制流水线标准工作计划图表 定义:流水线标准工作计划图表是用来表示流水线内各个工作地在正常条件下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劳动组织形式,包括两种: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计划图表和间断流水线标准生产计划图表。8、计算流水线的经济效益三、成组生产方式(Group Technology) 成组技术:为了有效地进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以相似性原理为基础的合理性组织生产的科学方式。(一)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简单地说就是识别和利用事物的相似性。(二)成组技术的主要内容 1、对企业生产的所有零件依据相似性,按照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加工方法等的相似性,按一定的
14、分类系统进行零件的分类编码和划分零件组。2、根据零件组的划分情况,建立成组生产单元或成组流水生产线。成组生产单元是完成一组零件全部工艺过程所设置的一组机床和工艺装备,这些设备按典型的工艺过程布置,不受节拍时间的限制。成组流水生产线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性的更高级别的生产组织形式。3、按照零件的分类编码来进行产品设计和零件选用。(三)零件分类编码(是采用成组技术的第一步)1、零件分类编码的可能性:因为各种类型的零件在整个产品结构的组成中都有一定的出现率 在机器产品中,零件的结构和尺寸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2、零件分类编码的方法(建立在零件的几何形状和工艺相似性的基础上)(1)按零件的 结构特征分类系统布
15、里奇托斯分类系统(2)按工艺特征的分类系统朱特洛范洛夫鲍尔瓦托夫分类系统(3)按零件结构和工艺特征的分类系统奥匹兹分类系统(4)我国的成组技术零件分类编码系统JCBM分类系统。(四)成组生产的组织形式 1、成组工艺中心:指把一些结构相似的零件集中在某一种设备上加工完成,是比较初级的成组技术的生产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对数控机床的使用有特殊意义,即成组和数控组合,相辅相称。 2、成组生产单元:指按一组或几组工艺相似零件共同的工艺路线装配和布置设备,它是完成相似零件全部工序的成组技术的生产组织形式。与成组工艺中心相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和简化生产管理工作。 3、成组流水线:指具有流水线生产特征的成组生产
16、单元,是成组技术的高级生产组织形式。可分为顺序生产流水线,平行生产流水线和顺序按批生产流水线三种。顺序生产流水线:I:一个零件组一个零件组地进行加工;II:组内各零件顺序地加工;III:零件组在各道工序加工是时与流水线节拍相等或成整数倍比关系;IV:转换加工零件时,不需要对设备和工装进行调整。平行生产成组流水线:I:组内各零件平行地加工,II:各工序加工的零件中,必须有一种零件的单件工时定额与流水线节拍相等或成整数倍比关系,III:每道工序的设备需求量按工时额最大的零件计算。顺序按批生产成组流水线:I:在一组零件中,每组零件都有相当的批量,II:不需求零件组严格的工序周期化,这是与顺序生产成组
17、流水线的不同之处。四、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 )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项目组的研究人员给日本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起的名。精益生产既是一种生产哲理,又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是继大量生产方式之后,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一种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是精益生产的典型,并将其称之为准时生产方式,是新时代工业化的象征。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论述了该生产方式。(一)、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1、精益生产的涵义:(定义)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是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
18、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2、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 (1)以用户为“上帝”。(2)以“人”为中心 (3)以“精简”为手段 (4)团队工作方式和并行设计 (5)准时供货方式 (6)“零缺陷”工作目标。(二)精益生产的管理特点(动态工作小组)1、从组织安排上实现对工人要求;2、改变了单调枯燥的重复工作;3、从推动(push)方式变成拉取(pull)方式;4、看板是实现“拉取”方式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三)精益生产的产品设计 与大量生产的产品设计相比,在领导方式、集体协作、信息交流和同步开发四个方面存在差别:1、“主查”领导方式(多专业联合设计组)2、倡导集体协作(各人发挥其所长
19、,集体合作完成任务)3、加强信息交流(一开始的时候全部专业人员均在场)4、实施同步开发(能早做的事不晚做,能并行进行的不要串行进行)(四)精益生产的协作形式1、零部件的协作配套(1)精益生产是根据长期的合作关系及其一贯表现选定协作厂的(2)协作关系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利益分配(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成本分析)(3)精益生产的协作厂,在交货方式上与大量生产也很有很大差别(一般将零件直接送到总装线上)(4)精益生产协作厂都参加了称为“协作厂协会”的组织(互相交流技术提高生产水平)2、与经销商的关系(1)变利益之争为分享利润(2)从等客上门到主动销售(3)变买卖关系为家庭式紧密关系(售后服务)(4)从备货
20、生产变为定货生产(库存积压最少,其订单视为第一份“看板”)四、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一)准时生产方式(JIT)的涵义(定义):是实现精益生产方式的具体方式和形式,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即在必要的时刻(不早也不迟),生产必要数量(不多也不少)的必要产品。具体可理解为四层基本涵义。(二)JIT生产方式的2个基本思想:一个是不断消除浪费,二是进行永无休止的改善(三)JIT的基本手段 1、适时适量生产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3、质量保证(四)实现JIT的具体方法1、生产同步化 2、生产均衡化 3、标准化作业 4、设备的快速装换调整 5、设备的合理布置 6、多技能作业员 7
21、、自动化生产同步化:工序间不设仓库,前一工序的加工结束后,使其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装配线与机械加工几乎平行进行,并通过后工序领取来实现。生产均衡化:总装配线在向前工序领取零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零部件,生产各种产品。(五)实现JIT的管理工具看板(基本看板、供应看板、采购看板、转包看板、辅助看板)五、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一)、CIM的概念及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是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目的在于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制造出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CIMS是在CIM思想指导下,逐
22、步实现的企业全过程计算机化的综合系统1974年,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博士首次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其中有个两个基本观点:1、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即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紧密连接,统一考虑;2、整个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从生产技术的观点看,CIM包含了一个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从信息技术的观点看,CIM是信息系统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集成。当一个企业按CIM哲理组织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就构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二)、CIMS的体系结构1、C
23、IMDS的功能结构(1)功能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以MRPII为核心)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制造自动化或柔性制造分系统质量保证分系统(2)故障分系统计算机网络分系统数据库分系统2、CIMS的技术结构(P235)3、CIMS集成的内涵:(1)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2)信息的集成(3)应用功能的集成(4)技术的集成(5)人和组织的集成;综合起来说,就是以网络为支撑、以数据库为核心,把各类功能分系统和应用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计算机集成应用系统。(三)CIMS的作用 体现在 1、在工程设计自动化方面,采用现代化工程设计手段 2、在加工制造上,提高制造过程的柔性质量,增强生
24、产能力, 3、在经营管理上,使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生产管理科学化。六、敏捷制造方式(Agile Manufacturing) (一)、敏捷制造方式的涵义: 美国里海大学的亚科卡在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中研究报告中提出,提出该方式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这是一种战略高度的变革。 定义(美国机械工程学会):敏捷制造就是指制造系统在满足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同时,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敏捷制造的企业,其敏捷性体现在1、企业策略的敏捷性2、企业日常运行的敏捷性这两个层次上。(二)敏捷制造方式的特征:(1)对市场需求响应快速灵敏(消费者参与的市场导向)(2)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生产系统(具有三个层次
25、的特性:快速性、多品种性、适应性、可重组性)(3)并行工程的产品设计和开发(4)动态联盟的企业组织(5)灵活的管理方式(6)充分合理利用全社会资源(三)敏捷制造的体系结构 1、敏捷制造的支撑体系(包括技术手段支撑、组织手段支撑、管理手段支撑)2、敏捷制造的组织结构:高度柔性的组织模式 具体而言,柔性组织单元的基本形态包括对象单元、作业单元、流程单元和虚拟公司。对象单元是指生产特定产品或提供特定服务的某种类型的产业的基本因素,具有稳定性、基本性和独立性 作业单元是由对象单元组成的为实现“作业目标”的对象的集合,是实现企业的基本功能的组织。 流程单元是由作业单元组成的实现一个完整生产经营任务的全过
26、程,包括产品需求分析,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 虚拟公司是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各个流程古古怪怪公司。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以协同方式集成完成综合性任务的组织,集成性是虚拟公司的最主要职能,也是实现系统再造的主要手段。 敏捷系统的重组机制是区别敏捷制造和传统的柔性制造的主要方面。3敏捷制造的信息系统 敏捷制造要求企业信息环境是分布式、网络化的,它强调信息系统必须是人、组织、技术三者的集成。(四)敏捷制造的基本作法1、使顾客富裕(Enriching the customer)2、用合作去加强竞争3、急救室的工作4、充分发挥人和信息的作用七、大量定制生产方式(Mass Custom
27、ization)(一)大量定制的涵义(定义):既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同时有效地组织大规模生产(二)定制化的三种形式 1、纯粹的定制化 2、特殊的定制化 3、标准的定制化(三)大量定制生产的关键模块化 1、部件共享型模块化 1、2要求部件的重新设计 2、部件互换型模块化模块化: 3、部件加工型模块化 4、混合型模块化 5、总线型模块化 、 3、4、5、6使用标准部件 6、组合型模块化(最理想的模块化)第三节 生产计划和控制一、 生产计划的概念及分类定义:是企业对生产任务做出的统筹安排,是企业组织生产运作活动的依据。分类:(1)长期生产计划(35年)(2)中期生产计划 (3)短期生产计划二、
28、 生产计划的制定(一) 明确生产计划的主要目标这些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1、成本最小/利润最大2、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3、最小的库存费用 4、生产速率的稳定性5、人员水平变动最小6、设施、设备的充分利用(二)收集制定生产计划所需的主要信息1、需求信息:包括国家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用户的直接订货,市场需求预测2、资源信息:包括原材料、燃料、电力、设备、工具、外协作、配套件、资金等3、能力信息:包括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水平,设备性能,企业管理能力等(三)确定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1、产品品种指标反映企业的服务方向和企业的发展水平;2、产量指标反映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水平;3、
29、质量指标反映企业产品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及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4、产值指标(包括商品产值,、总产值和净产值三种)反映一定时期内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生产规模、生产水平和增长速度;5、产品出产期是确定生产进度计划的重要条件,是编制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四)计算生产能力1、生产能力定义: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生产技术组合条件下,进过综合平衡以后能够产出一定种类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基本数量、或者是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是反映企业产出可能性的一种指标。2、生产能力的类型:(1)设备能力、人员能力和管理能力 (2)正常生产能力和最大生产能力 (3)设计能力、查
30、定能力和计划能力3、影响设备生产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固定资产数量、固定资产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生产率)固定资产数量:指企业在企划期内用于产品的全部机器、设备的数量以及厂房和其它生产性建筑物的面积。固定资产工作时间:是指按照企业现行工作制度计算的机器设备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利用时间。在连续生产的条件下,设备有效工作时间一般等于全年日历日数减去设备计划停修时间;在间断生产条件下,由制度工作日数、班次、每班工作时间和设备计划停修时间决定。计算公式为或 式中:单位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单位设备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设备计划停修小时数:设备计划修理停工率:全年日历天数:全年节假日数:
31、每日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数固定资产生产效率:又称为固定资产生产率定额,是指机器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生产面积的利用效率。是决定生产能力的三个因素中最容易变化的因素。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单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定额;另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的设备台时消耗定额或生产单位产品占用的生产面积量大小和占用时间。产量定额与时间定额成倒数关系。(五)进行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方案生产计划的综合平衡有如下几个方面:1、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2、生产任务与劳动力的平衡3、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的平衡4、生产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的平衡5、生产任务与资金占有的平衡。 (六)编制年度生产计划表 主要包括产品产量计划表、工业产
32、值计划表以及生产计划编制说明。三、网络计划技术(一)网络图(二)网络时间的计算 1、作业时间的确定 作业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该项作业所需的延续时间,通常以表示。作业时间的估计方法有两种:(1)单一时间估计法:对各项作业的时间只确定一个时间值。(2)三点估计法 均方差为:最乐观时间 m:最可能时间 b:最保守时间2、结点时间参数的确定(1)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指由该结点开始的各项作业最早可能开始的时间。计算要点:顺箭线、加法、取最大(2)结点的最迟结束时间():指以该结点为结束的各项作业最迟必须结束的时间。计算要点:逆箭线、减法、取最小3、作业时间参数的计算(1)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
33、等于该作业的箭线箭尾所触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即(2)作业的最早结束时间:等于最早开始时间与该作业的作业时间之和,即(3)作业的最迟结束时间:等于代表该作业的箭线箭头所触结点的最迟结束时间,即(4)作业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其最迟结束时间与该作业的作业时间之差,即(5)作业的总时差:在不影响整个计划任务总工期的前提下,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可以推迟的时间。等于作业的最迟开始时间减去最早开始时间,或者等于作业的最迟结束时间减去最早结束时间。即 或 4、关键线路及总工期 总时差为零的作业称为关键作业,将关键作业连起来结构成某一项计划任务的关键路线,它是网络图上时间最长的路线;关键路线上各项关键作业的作业时
34、间之和即为整个计划任务的总工期。(三)网络计划时间的优化 所谓优化就是根据预定目标,在满足约束条件的要求下,按某一衡量指标寻求最优方案。网络计划优化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的利用。网络计划的优化,一般有“时间优化”“时间资源优化”“时间费用优化”三种形式。1、 时间优化:指在人力、原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基本上有保证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项目总工期。其具体方法途径有(1)采取技术措施,压缩关键作业的作业时间(2)采取组织措施,在工艺流程允许的条件下,对关键路线上的各关键作业组织平行或交叉作业(3)充分利用时差2、 时间资源优化:在一定
35、的工期条件下,求得工期与资源的最佳组合。其优化的方法和步骤要点是:(1)根据规定的工期和工作量,计算每一作业所需要的资源数量,并按计划规定的时间单位做出日程上的进度安排;(2)在不超过有限资源和保证总工期的条件下,合理地调配资源,将资源优化分配给关键作业和时差较小的工序,并尽量使资源能均衡地、连续的投入,避免骤增骤减。(3)必要时适当调整总工期,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3、 时间费用优化:指根据计划规定的期限,确定最低成本,或根据最低成本的要求,寻求最佳工期。其要按照如下规则进行(1)压缩工期时,应选关键路线上直接费用率最小的作业,以达到增加最少的直接费用来缩短工期(2)在选择压缩某项作业的期限时,既要满足作业极限时间所允许的赶工限制,又要考虑网路图中次长线路工期同关键线路工期差额的限制,并应取这两个限制中较小者(3)当网络图不断优化出现数条关键线路时,继续压缩工期就必须在这数条关键线路上同时进行否则仅压缩其中一条关键路线的时间不会达到缩短工程总工期的目的。四、生产控制 (一)生产控制的作用 及时监督和检查,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计划的实现 (二)生产控制的程序 是一项综合的反复进行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步骤:1、制定控制标准2、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比较3、针对偏差,及时采取措施 (三)生产作业控制 包括生产调度、生产进度控制和在制品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