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装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编号版 次拟案单位生效日期分发号文件名称:装配组装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编 制:_ 审 核:_批 准:_文 件 修 订 履 历版 次修 订 内 容修订页次修订日期A/00初版发行无无文件名称:装配组装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I-PRO1/IPQC-008/A版 次A/01页 码1/31. 目的:规范IPQC在制程中的检验方法,保证检验方法的一致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 适用范围:制造一部装配车间组装工序。3. 测量工具:(1)放大镜(2)拉力计(3)钢直尺(4)千分尺(5)卡尺 (6)温湿度计 (7)万用表4. 内容:4.1 来料检验:4.1.1 检验依据:*
2、型号工艺标准4.1.2 检验内容:来料卷芯的标识卡(型号/批次/状态/机台/数量)、外观(坑点/破损/褶皱/)和尺寸;来料盖板、铝壳的长度、宽度;隔圈4.1.3 检验方法:卷芯的标识卡(型号/批次/状态/机台/数量)、外观(坑点/破损/褶皱/)和尺寸:目视标识卡填写内容与实物一致,并检测卷芯是否短路,检测方法将指针万用表打至10k档不短路为合格,按3%抽取检验,每中转一次检验一次,若不合格,贴拒收标识卡,注明原因,退回上工序; 来料盖板、铝壳的长度、宽度:用卡尺测量盖板的长度和宽度,每次按5的比例抽检,如有10pcs不相符,退料处理。合格后,检查盖板与铝壳配套情况,当发现不配套时,及时反馈工艺
3、工程师处理。 隔圈:每袋抽检5PCS,用手触摸隔圈四周及平面,要求隔圈无毛刺、无明显刺手感觉,顶端不尖锐,如连续检查3袋都存在不合格现象,贴拒收标识卡,注明原因,要求生产退料处理。4.1.4频率:每次来料或转机时,参照控制计划 4.1.5 表单记录:原材料检验记录表4.2 首件检验:4.2.1 检验依据:*型号工艺标准4.2.2 检验内容:点、超焊机的设备参数;4.2.3 检验方法:先焊好2pcs电芯,其中1pcs测量一次点焊强度,另1pcs测量超焊强度,具体操作方法见组装拉力测试检验作业指导书,标准为:一次点焊拉力1.0Kgf、超焊拉力1.0Kgf。2pcs强度都达到要求后方可正常生产,如有
4、1pcs达不到要求的,重新调机至合格为止.4.2.4频率:每次开线或换机台时执行;4.2.5 表单记录:首件检验记录表、负极点焊参数监控记录表、正极超焊参数监控记录表。4.3 制程检验:4.3.1检验依据:*型号工艺标准4.3.2 检验内容和方法:A 热压: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执行,用卡尺测量托盘厚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用量块检查上下压板之间的高度是否符合工艺标准,目视检查表面外观有无倾斜,变形及凹凸不平等现象查看热压机所设置的参数是否工艺要求(下下板温度、时间、气压),检查完后填写首件检验记录表、每天开线或换型号前执行。B.套隔圈: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执行,隔圈要套
5、在负极耳高温胶纸以下, 隔圈两端不能超出电芯;且套完隔圈后,把正负极耳折正,轻微下压,以便于隔圈固定,但不能把隔圈挤开或把隔膜纸挤破,造成正负极接触。每1小时每人取5pcs检查,不合格的,由生产返工1小时内的全部产品,直至合格为止。 C 贴胶纸:每1小时对每人抽检5pcs,目视顶部胶纸、底部胶纸的位置及外观,底部胶纸两端超出电芯宽度按*工艺标准;贴顶部与底部胶纸时极片不能外露,贴胶纸后电芯要求平整无变形;外观:胶纸贴平整,不起皱,无歪斜。若操作人员操作不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要求生产立即改善,并监督执行,直至合格为止。文件名称:装配组装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I-PRO1/IPQC-00
6、8/A版 次A/01页 码2/3D 预入壳: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工艺作业指导书操作执行,不合格的,要求生产立即改善,直至合格为止。每1小时对每人抽取5pcs,目视极芯外观,标准为:预入壳后,极芯上端距离壳口要求见*工艺标准,无入斜、卡破极芯现象。不合格的,要求生产返工1小时内的全部产品,直至合格为止。E 折正极耳: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工艺作业指导书操作执行,设备气压参数按相关工艺文件进行监控,并用直尺测量下模具上下定位挡块的前后位置是否符合工艺标准:目视模具露出平台的高度是否与电芯厚度度相当,正极耳是否与模具平齐,如不合格,要求生产立即调机,直至合格为止。每1小时检查5pcs/机,不合格的由生产
7、返工。F 负极一次点焊: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执行,设备参数是否被改动,操作不合格或参数改动的,要求生产立即改善,直至合格为止。目视焊好后的电芯,要求盖板与壳体对齐,偏差参照*工艺标准;镍带必须与负极铆钉对齐,负极耳的上边缘略低于纯镍片的上边缘,不得点焊在镍带以外区域;镍带必须有两个有效点;承受1.0Kgf的拉力不脱落、断裂。每1小时检查一次外观,抽取5pcs;每1小时抽取1pcs测量拉力,用拉力计测量,操作同首检一样。不合格的,要求生产调机,直至合格为止。并填写X-MR控制图。G 正极超焊: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工艺作业指导书操作执行,设备参数是否被改动,操作不合格或参数改动的,要
8、求生产立即改善,直至合格为止。目视焊好后的电芯,要求盖板与壳体对齐,偏差参照*工艺标准;极耳与盖板的上边缘距离参照*工艺标准,焊区下边缘与盖板下边缘的距离参照*工艺标准,超焊时,焊头不能压住正极耳的折痕线,超焊区长、宽参照*工艺标准;正极耳不得堵住注液孔,焊印无毛刺,承受1.0Kgf拉力不脱落、断裂;每小时检查一次外观(5pcs),取1pcs测量拉力,操作同首检一样。不合格的,要求生产调机,直至合格为止。并填写X-MR控制图。H 二次点焊:点焊时,检查电流大小参照*工艺标准,焊针要压住镍片和盖板,避免打火,不能点焊在镍带以外的区域;点焊点数2点,点焊拉力1.0kgf。每1小时检查一次,取5pc
9、s检查外观,1pcs测量拉力,测试方法同一次点焊。不合格的,要求生产调机,直至合格为止。I 折极耳:要求折成“S”形状,不碰壁不断裂,不得存有短路隐患,1次/h,发现不合格则要求生产返工该员工的该时间段内生产的所有产品,直至抽检合格为止。J 甩壳: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工艺作业指导书操作执行,目视设备参数,标准为:参照*工艺标准。甩壳后,盖板距壳口距离参照*工艺标准,未甩好的不可二次甩壳;每1小时每机检查一次,一次检查10pcs,不合格的,由生产返工处理或反馈工程师处理。K 卡盖板:目视电芯,要求盖板定位紧密、立焊电芯盖板平面与铝壳壳口平面高度差值参照*工艺标准;盖板边缘与壳口缝隙参照*工艺标准
10、,壳口、壳体无变形;不能用PVC棒敲电芯壳体。平焊电芯盖板凸台与铝壳壳口高度方向间隙参照*工艺标准;宽度方向间隙参照*工艺标准。每1小时检查一次,每人取10pcs,不合格的,要求生产返工1小时内的全部产品,直至合格为止。4.3.3频率:首检,巡检,依据控制计划4.3.4表单记录:制造一部组装巡检日报表、X-MR控制图、P控制图4.3.5 全检外观、测短路: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要求全检电芯外观及测短路,不良电芯有无挑选出单独标识,每1小时对全检后的电芯进行抽检,外观按AQL=0.4,短路按AQL0.1抽取,短路检验方法同4.1.1,外观标准见电芯外观检验标准(铝壳)。不合格的,要求生产返
11、工1小时内的全部产品,直至合格为止。每2小时对统计每条拉短路率,将数据记录在P控制图上。4.4品质批次跟进、稽查及转序确认: 4.4.1当批次完成该道工序时,IPQC需及时将结果记入批次品质跟进记录表。4.4.2按照铝壳电池生产温湿度控制标准及控制计划,及时将结果记入制造一部车间温、湿度记录表。对各工序不定时进行稽查,稽查时填写品质稽查记录表.4.4.3制程中出现品质异常时,填写制程品质异常处理单,并在15分钟内通知IPQC组长(主 管)、工艺工程师等相关人员到现场,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文件名称:正极配料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I-PRO1/IPQC-001/A版 次A/00页
12、 码3/3文件名称:装配组装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I-PRO1/IPQC-008/A版 次A/01页 码3/34.4.4转序检查:对周转出的电芯的标识卡和外观进行确认,要求标识卡清楚、完整,外观符合工艺标准;同时对电芯的短路情况进行检查。如不符合则贴拒收标识卡,注明原因,拒绝转序。5. 控制要点:5.1 电芯、铝壳要轻拿轻放,禁止掉在地上和乱扔现象发生;5.2 物料盒内电池存放的数量要按规定盛放;5.3 卡盖板用力要均匀,以免壳口变形;5.4 二次点焊后必须有两个有效点;5.5 检查每道工序物料盒摆放是否整齐,良品与不良品是否明确标识分开,有无堆积电芯现象。如电芯堆积,其堆积时间必须
13、小于60min,大于60min要求其将半成品放于烘箱以60烘烤,烘烤时间小于12小时;6. 注意事项:6.1 监督现场的5S;.6.2 每天早上10点之前确认设备保养记录情况,并及时完成品质看板的填写。6.3 监督操作员是否按工艺要求和作业指导书操作,制止员工的不规范操作6.4 IPQC操作时要戴好劳保用品,同时监督操作员是否也戴好劳保用品;6.5 报表的填写要及时,准确,真实,无涂改。6.6 吸尘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对每个工作台吸尘一次。7. 记录表单:7.1 准时填写好首件检验记录表(QR-PR01/QUA1-06/A)、原材料检验记录表(QR-PR01/QUA1-26/A)、制造一部组装巡检日报表(QR-PR01/QUA1-28/A)、X BAR-R控制图(QR-PR01/QUA1-09/A)、P控制图(QR-PR01/QUA1-40/A)、批次品质跟进记录表(QR-PR01/QUA1-02/A)、制造一部温、湿度记录表(QR-PR01/QUA1-44/A)、品质稽查记录表(QR-PR01/QUA1-05/A)、制程品质异常处理单(QR-PR01/QUA1-01/A)。对于生产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以及参数变动状况,要完整准确地记录在相关表单的相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