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图).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77902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图).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一一次配线原则 1.线束整体横平竖直,线束内无导线无交叉、扭曲等现象,绑扎固定牢固。 2.扎带和螺旋管间距均匀一致。 3.线束在经过安装安装板、梁尖角需有一定的距离和防护。 4.接线弯曲弧度一致 5.线束不防碍元件拆卸和操作。 6.线束距发热器件及裸露母线留有一定距离。 7.接线点紧固、可靠。二一次配线加工操作1.查看电装技术说明:详细阅读电装技术说明并结合图纸,确定主回路一次导线颜色、截面选用,接线端头和扎带及螺旋管等辅助材料材质的选用等。对于不理解和有疑惑内容同技术人员沟通确认,以免由于理解错误造成返工。2.审图: 在阅读完电装说明后进行全面的看图(包括结构图,原理图,

2、一次系统图),查看实际元件排布安装位置同图纸是否相一致,对于元件位置变化要同元件安装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安装位置变化原因并根据自己经验判断如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技术人员。根据柜体安装方式和元件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3.配线前准备工作:在完成上述两项工作后,做配线前准备工作。例如:满足颜色、截面和材质要求的导线,接线片,压线钳,自制蜂鸣器等工具,绑扎敷设使用扎带螺旋管等辅助材料。减少在配线过程中来回寻找工具和辅助材料等影响工作效率。4.下线:根据图纸和元件布置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进行下线。方法:可用一根稍长1.5平方软线作为“样线”,一般可取3m长,将“样线”沿线束实际敷设路径进行测量并加上预留

3、长度为实际下线长度,对“样线”进行对折做出标记,根据做有标记“样线”长度量取实际使用截面导线进行对比剪切,根据元件排布位置先下最长导线然后根据位置依次递减。“样线”预留做以后其它产品下线使用。下线预留富余量:下线长度在1米内预留100mm的富余量,下线长度在1米以上时预留150mm的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米以上时预留200mm的富余量。5.配线5.1 配线方式:配电箱采用集束线(俗称鸡爪线)可采用步骤:剥线 压接线片 线束绑扎 分线 剥线 压接接线片(或端头对折处理) 线束固定 接线。配电柜中大截面导线可采用步骤:线束绑扎 分线 剥线 压接接线片 线束固定 接线。导线有套线号要求时:在线束绑扎时

4、套,10mm2以上截面导线采用扎带绑扎线号,读号方向自左而右、自下而上,面板、元件为参照物。5.2线束敷设:导线从第一排第一个元件开始分线绑扎,依次分层敷设,绑扎成圆形,在明面敷设导线使用扎带绑扎,垂直线束和安装板背面敷设线束使用螺旋管缠绕。线束经过安装板、安装梁边缘时增加护口防护。线束距带电部件或安装梁、板尖角边缘留有一段距离敷设,线束绑扎固定在柜体框架和相应的固定点。方法:线束敷设时横线束以安装板、安装梁为参考,竖线束以垂直竖梁或箱体折弯角的边为参考确定线束敷设位置,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线束从横线束向竖线束弯曲直角弯敷设时,采用先里向外的方式单根依次握线弯曲,并整体绑扎缠绕螺旋管,不可

5、将整把线束一块握弯,将造成弯曲弧度不到位现象。配线要点:-线束内导线不应交叉,并应将距离最远的导线敷设在表面,将上下弯曲的导线依次敷设在线束内侧。-配电箱上线束距微断开关留有10mm间隙,方便以后微断开关拆卸。-线束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母线安装孔中穿过。-线束在经过带有尖角安装梁时应增加护口防护并保持35mm距离。-线束中被绑扎导线不应交叉,从头至尾平行附设。-扎带捆扎间距均匀,线束直径25mm以下,扎带间距可留40毫米,线束直径25mm以上,扎带间距可留60mm,扎带扣的方向保持一致;线束采用螺旋管缠绕时,螺旋管缠绕间距预留56mm的间距。-线束同安装支架、柜体骨架固定时,用扎带绑扎紧固,固定

6、点均匀,水平时每300mm固定一次,垂直时每400mm固定一次,转弯处应加设固定点。-线束远离裸露母线敷设。-线束在电阻器、加热器等发热电器元件下方敷设固定,并保证有30毫米以上的距离。-导线在行线槽中敷设时应留有合适的余量,一般可取1050毫米,以线槽正中敷设就能满足预留长度需要。-对于图纸有要求的变频器等功率器件的连接导线显示有绞合合屏蔽要求的,在线束5.3分线线束分线点对应元件或接线端子的接线点,从线束一侧统一分线。方法:用自制蜂鸣器测量,测量一根导线对应分一根导线,分线位置统一,并在规定间距进行绑扎扎带或缠绕螺旋管。分线要点:-导线连接在过渡铜排上时,一个螺钉允许连接两根导线。-导线到

7、元件接点弯曲弧度统一,长度一致,一般微断开关弯曲弧度取距元件40mm高为宜。-大截面导线在分线时弧度适当放大,握成圆弧弯,(弧度要顺溜的-自然弯曲-“行云流水”)不要握成死弯伤到线芯影响载流量。-导线分线时分支线同线束为圆弧弯,不得使用直角弯。-软线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外径6倍,硬线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外径12倍。6.剥线使用专用剥线钳或电工刀剥掉导线的绝缘外皮,剥线长度同端头相适应,多股线见图1,单芯导线线芯无损伤痕迹,多股导线不应有断股现象。7. 压接端头-导线采用单股导线时,接线端头根据元器件接点确定线芯对折或弯圈。线芯弯曲时,弯圈直径大于紧固螺钉直径1.1倍,导线绝缘皮距元件压接点或平垫间

8、距为1mm,弯曲方向与螺钉旋转紧固方向一致。-多股导线压接预绝缘端头,预绝缘端头应根据导线所连接电器元件接线端子结构形式进行选用,端头压接使用其专用压线钳压接。-当导线截面在6mm2以下时,可用手动冷压钳压接;当导线截面大于6mm2时,应用电动压线钳或专用冲床压接。压接时其钳口要根据线径对号选用,压接后终端端头不得松动,严禁擅自扩接线片安装孔。-导线端头压接后不应出现端头与导线间滑动及导线在压接部位断裂或拔出、端头变形等缺陷。-专用压线钳上下挤压模具闭合时应对齐、无错位。更换式挤压模具与压力头部分、手柄与钳身部分之间应无明显晃动,操作时应平稳,到位。管形裸端子同TO接线端头压接部位见下图。压坑

9、位置为正面 8. 接线-将制作完成的导线连接到电器元件接点上,用螺钉拧紧,弹簧垫压平后再拧0.51扣,外露式螺钉拧紧后露出35扣为宜。弹簧式端子连接符合下图。接线要点:-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两根导线,但必须连接紧固(一般不要求采用集束线加工)。-导线插入弹簧接线端子时不能露出铜丝,线皮要塞入端子内圆弧部位,确保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管状接线端头插入接线端子时,铜管外露过长需要剪短铜管,确保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螺钉接线有力矩要求的须符合力矩。接线连接紧固,不使用螺钉适当拧紧,防止运输途中脱落。9.接线整理接线结束后,对线束和分支导线进行整理。修正和弥补导线配置过程中的不足,以达到配线工艺质量要求。三检查1.接线是否正确,使用自制蜂鸣器对照图纸进行点对点测量接线。2.检查元件接线连接弯曲弧度和方向是否一致。3.检查导线连接接点螺钉是否拧紧。4.检查线路布线是否整齐美观,导线经过金属尖角部位绝缘有无损伤。5.检查元件接线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以上为一次导线配线要领和注意事项,在加工过程中用心体会,同他人配线产品进行比较,找出不足逐步改进,提高自身配线工艺水平和公司产品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