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教材第一部分 技术要点一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一般规定1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2水泥到场后不得露天堆放,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存贮于不同库房。水泥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而变质时,应及时运出场外。3矿物掺和料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4混凝土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5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设计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可能的环境条件变化等进行多组配合比
2、设计。配合比选定试验应提前进行,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配合比调整。当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提出施工配合比。对首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水胶比和拌和物温度等应进行测试鉴定。6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计量系统应定期检定。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7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
3、。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8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9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1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使其均匀密实。11对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温度、拌和物的入模温度、拆模时的温度及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应制定明确的控制方案,并有效实施。12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 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13混凝土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
4、其他质量要求应与拌和用水一致。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14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且龄期达7d前,新浇混凝土不得与流动水接触。对盐渍土等氯盐环境中新浇筑混凝土,应保证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并在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以前不受氯盐侵蚀。15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序 号原 材 料 名 称允 许 偏 差 (%)1水泥、矿物掺和料12粗、细骨料23外加剂、拌和用水1注: 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 当遇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16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
5、进行测定,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0 mm。17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18新浇筑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19湿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在后浇混凝土前应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20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有关专业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墩台、梁体混凝土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
6、之差不得大于15。自然养护时:1)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下表中的规定。2)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预制梁混凝土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3)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不同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混凝土类型水胶比大气潮湿(50%RH75%),无风,无阳光直射大气干燥(RH046)大的桥墩裂缝较多,水胶比(042)小的桥墩裂缝较少。(3)裂缝宽度基本上在02 mm以下,其深度均位于混凝土保护层范围内。(4)桥墩在拆模过程中均未发现裂缝,裂缝的产生集中在拆模后20 d左右。2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1)桥墩构造
7、方面:桥墩体积相对较大,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对较高且采用耐久性混凝土,水泥水化热放热集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很高,而由于体积大散热缓慢,致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很大,这是混凝土出现开裂的主要原因。(2)原材料方面:水泥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粗骨料粒形和级配不好,针、片状含量高(达到15%),细骨料含泥量(15%)偏大。(3)混凝土配合比方面:由于混凝土泵送的需要,要求混凝土有较大的坍落度,流动性大的混凝土其沉缩变形几乎是干硬性普通混凝土干缩变形的3060倍。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沉陷量会很高;同时由于用水量的增大,水泥用量(305 kg)偏多,砂率偏大,导致混凝土收缩的增大,使混凝土产生沉陷裂缝及收缩裂
8、缝。(4)施工工艺方面:混凝土泵送时灌注速度较快,水化热难以及时散发,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混凝土保湿与保温措施不到位,使其表面的水分散失太快、内外温差过大,在混凝土强度不足以抵抗因干燥和温差收缩而产生的拉应力时,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二、控制裂缝的措施1 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1)水泥选择水泥不能以强度作为唯一的指标,其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更应引起重视。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中,铝酸三钙(C3A)及硅酸三钙(C3S)为水泥的早强组分,硅酸三钙(C3S)及硅酸二钙(C2S)为水泥的高强组分,其中C3A与C3S为高水化热。如C3A、C3S含量大,则水泥水化热较大且水化放热集中。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应限
9、制C3A、C3S含量。大体积混凝土不用早强水泥的原因也基于此。水泥不得过细。水泥过细导致水化放热集中,热量不能及时向混凝土外传导,形成过高的混凝土内、外温差,导致温度裂缝产生;同时水泥过细,使拌合用水量增大,导致干缩增大。控制水泥中的碱含量,骨料中含有的酸性硅化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混凝土就会产生爆裂状裂缝。因此高性能混凝土中使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满足国家标准外,还必须进行补充实验,控制C3A8 ,碱含量O8 ,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2) 骨料加强粗骨料粒形和级配的控制。以往一般都比较看重的是与混凝土强度有关的骨料强度和含泥量等指标,而如果骨料粒形和级配不好,则不得不用大量的浆体填充,必然要加大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和用水量,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因此在施工中应尽可能拒绝采用颚式破碎机生产的粗骨料,而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生产的有良好级配和粒形的粗骨料,减少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同时用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指标控制粗骨料的级配。为保证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