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阅读心得10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866501 上传时间:2022-03-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阅读心得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庸阅读心得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庸阅读心得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阅读心得10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庸阅读心得10篇 中庸所论乃天道、人道的最高深又最恒常的道理。中庸是循中和之道而为之。其通篇的主旨是论中和,探讨致中和的方法。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庸阅读心得,欢迎大家来阅读。 中庸阅读心得1 在与叙事者共读傅佩荣译解高校中庸之前,我从未真正读过任何一本古代经典著作。若说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那还要追溯到中学时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高校里因为学的是外语专业,所以几乎从未接触过“语文”,也就更别提对于古代经典的学习了。 参与工作后相识的第一位语文教研员是一位满腹经纶的老老师,语言文字功底扎实,对于古代经典名篇可称得上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他曾经赐予过我许多激励,我在被那些厚重、暖和的语言深

2、深感动的同时,也曾暗下决心,多多诵读经典,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老师。而懒散又懈怠的我,浑浑噩噩间度过了很多年。有时间玩网络小嬉戏,却没有精力阅读经典;有时间和挚友东拉西扯,却没有心思让自己沉醉在一本书中。于是,年华枉度,空余嗟叹。其间间或也曾零星诵读过些许高校中庸的名句,如“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整个吞枣、不求甚解,终究不成气候,外加疏于复习巩固,也大都遗忘了。 淄博赵成峰老师和烟台李霞老师对于经典诵读的至诚与坚守让人钦佩,让人自惭形秽。阅读其他叙事者的文章,再对比自己肤浅的文字,也时常感到惭愧。他们的文章总能给人真实而又温婉,清爽却又

3、厚重的感觉,而自己写来写去,只不过在原地打转儿,看不见进步与成长。我想,这与缺乏阅读积累、文字修养与文化底蕴有着很大关联。试想,我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假性努力,如何与他们的求知若渴、笔耕不辍同日而语?成长的心思始终都有,诵读的意向也算充足,无奈迟迟不见行动、固步不前。直到起先与叙事者共读傅佩荣译解高校中庸,好像再也没有借口拖延与狡辩,那就逼着自己去啃这本“难啃的书”。 是的,这本书的确难啃不光是高校中庸难啃,就连傅佩荣先生所作的注解对于我来说,也很艰涩。他旁征博引、追根溯源,大量引用论语孟子易经高校章句集注等经典著作来进行注解。对于学识浅薄的我来说,每一章节埋头反复阅读,也只略得一二。而要把

4、译文也读上三五遍,才能与原文相对应,做出粗浅的理解。 反复诵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朱熹将高校重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其中“经一章”谈“三纲领”与“八条目”。三纲领是: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修身”是焦点,位居枢纽角色。修身即是修养言行,所言所行都要合乎礼仪、礼节与礼貌。“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者,可不慎乎?”言行是外在表现,其根基在于内心的修炼,依次可以追溯到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对于老师来说,如何才算“修身”呢?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与正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5、,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我想,对于老师来说,“修身”也许可以这样理解:端正自己的心思,将“如保赤子”的初心唤醒或是找回;真诚面对自己的意念,不妨问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想要守护什么样的教化;明白教化中的“善恶”,做真教化、为孩子成长的远方浇灌给养的则是“善”,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只见眼前分数而忽视孩子一生发展的就是“恶”,也可以简洁地理解为“不做兢兢业业的愚蠢的老师”;辨别外在诱惑、荣誉与自我的关系,是追寻现实世界里的“达官显贵”,还是坚守志向之中的诗与远方。当我们厘清以上问题并且起先摸索、践行“心憧憬之”的教化,我们才算真正踏上“修身”之路。纵使“修身”之路漫漫其修远,我们也将不

6、改上下求索的步伐。而我们的整个教化人生,就应当“皆以修身为本”。唯有这样才能如李霞老师在讲座中所言,“推动自己,推动教化”,也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需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行走于教化之路或许艰难,而只要我们做到“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我信任,我们亦能“虽愚必能,虽柔必强”。 一个月的共读时间所剩无几,而我对这本书、或者说对经典的学习才刚刚起先。在这段与经典“密切接触”的时间里,它赐予我的远非某一章节的诵读或理解,

7、而是一种呼唤和引领。它将曾经隐匿、蛰伏于心底的对于经典的求知与渴望唤醒,呼唤着我尝试去开启一段不太一样的、更加丰厚而充盈的生活这实在是从春天里开启的一段美妙的遇见。 假如要给这份美妙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恒久。 中庸阅读心得2 从起先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慢慢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凡。 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备结合与运用。 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

8、”有过一番思索,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看法,中国古往今来,好像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养与修养。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觉,这样的思维方式好像已不再适用。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看法都是不能完全接受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 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简单招忌及受害。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

9、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半开”、“半醉”,须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准确的衡量标准的。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困难中,我想,“简洁”的持守才是最难的。 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敏捷性的高度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须要高度的才智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对于才华的显露,当然,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

10、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他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特长,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英勇,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这样的一种心态,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才智。 中庸的深邃让我无法完全置身于内。我想,假如此生无法精通中庸将是我最大

11、的缺憾。万物持中,这是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无论遇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变应万变,这将是一生的财宝。 中庸阅读心得3 中庸有三层含义,一是中不偏,庸不易,二是指中正、平和,三是指中用的意思。 中庸中道出,人生须要不偏不倚,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见,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胜利之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状况总是在不断地改变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我们须要实事求是,无论做什么事都须要依据现实状况,实事求是的调整自己的安排和目标。这样讲来,要保持中庸,做到不变更自己的主见和目标,好像有点难,然而我们依旧会追求中庸,因为我们须要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目标,人生有时候也须要做到不偏不倚。子路曾经问什

12、么是强,孔子回答:“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孔子认为能够做到中庸是强大的,一个人做到不偏不倚,不同流合污,坚决自己的信念,坚决自己的原则。只有自己心中有一个强大的目标,做到不偏不倚,这样才是真正的强大。就像在斗争中,抗拒不肯定是强,抗拒也不肯定是弱,就像潜藏里面说的“有一种成功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据”。 在中庸中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须要保持中正平和,假如失去中正平和,肯定是因为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

13、敬。 一个人要保持中正平和,须要从容淡定,须要限制好自己的心情,不能过喜过忧,不能过怒过哀。七情六欲原来是人的正常反应,但不能反应过头。无论在什么场合,假如都将这些心情表现到“中正平和”的境界,既不过分,也无不足,不管遇到了什么状况,都能够保持一种淡定的看法,保持一种镇定自若的情怀,那么就做到了中庸。做到中正平和好像有利于自己的胜利。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自刃可蹈也,中庸不行能也。”在孔子看来,中庸是很难实现的,然而,中庸为什么很难实行和彰显呢?孔子说:“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在现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同流合污,肆意

14、妄为,没有原则,没有持之以恒的目标,越来越少的人做到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我们须要多注意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学习中庸思想中的优秀部分。虽然中庸很难实行,但是也不是不行实行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要实行中庸之道,也须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中庸阅读心得4 看了这本经典书高校中庸,我觉得这本书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宏大才智的结晶。它就像是一位活了几千年的人,对于以前的历史都记忆犹新,刻骨铭心。这本书可以告知我们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更能体现人性和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形成,以及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它也可以告知我们很多数不胜数的道理。这些道理散

15、发开来塞满天地四方,收拢回来又能隐藏内心深处。他所蕴涵的趣味无穷无尽,而且都是很实在的学问,对于我们终身受用,而且用之不竭。这些道理深深地影响了我,例如:做人要以身作则,做人要感恩,做人要勤学其中最深刻的是:感恩和勤学。 像感恩,做人肯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故事。像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暖和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暖和的床上;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欧班老师来参与镭探讨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宏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妙的心理品质感恩。 像勤学,假

16、如我们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们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们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就像闻名的政治家孙敬和高校问家匡衡,他们为了勤学而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他匡衡,幼时极爱读书,白天在田间忙於助大人农作,日落始返家,欲读书却苦於家中无灯,后来忽发妙想,原来,邻家点灯的那间房与他仅一壁之隔,他硬静静凿了个小孔,借此一孔之光,夜夜倚壁读书,读完了不少书。后来,匡衡成了闻名的学者,特殊是对于诗经一书,在当时的见解无人能出其右。汉元帝时,他的学问极为当朝赏识,所上之书屡被采纳。他的凿壁偷光故事,也成了学界千古佳话 读了这本书,我获益良多,读过这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希望我们读了这本书后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17、、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妙明天! 中庸阅读心得5 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读后感。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宏大才智的结晶。 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简单,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高校,有许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简单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协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

18、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如同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书中说“性”“道”不行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惊”“隐显”“慎独”等方面培育自身的品德,驾驭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别,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

19、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高校生所必需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受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缘由,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简单呀!特殊是我们今日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 人性是有许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苦痛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中庸阅读心得6 近来读中庸,书中的一些观点我很赞同,如“凡事预则立,不预

20、则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知耻近乎勇”“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看看原文,再看看现代专家的译文,感觉我们古人真不简洁。原来我的印象中,古文经典无非是“之、乎、者、也”充斥其间,通篇是古代的一些迂腐文人的酸臭文章,经过世事的浸润,阅览人事的沧桑,再细细品尝古文经典,感觉自己从前的相识是多么的.肤浅和粗陋,多么的不合时宜。系统地阅读过论语、孟子、高校和中庸,对古文经典有了粗浅的相识,仿佛洗心革面似的,对古文经典有了全新的相识,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日,他们文章中的观点仍不过时,因为古人、今人及将来的人,

21、心性是一样的,对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则都有相通之处,不管时事如何变迁,作为生命主体的人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时代都有共性。 为什么四书能传承不息?读完中庸过后,我算有了一点领悟,因为它们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更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历风风雨雨,经岁月的沉淀,而历久弥新,不会过时,就看你用什么眼光去读了。 中庸阅读心得7 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高校;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中庸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了,一般人很少能够做到。中庸究竟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中庸

22、的主题特别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 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间有一竖直贯下来,不歪不偏就是中。任何事情都要取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不行。孔子着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冬天冷、夏天热,温度不适中;冬日长、夏日短,日照不适中,都不合乎标准。只有春秋不冷不热,白天与黑夜一样长,有中才可以作为标准。孔子的五德是“温良恭俭让”,温是第一的,太热太冷都是偏,只有温才是中。 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们说的,普一般通、平平经常。平凡才能许久,一般才是宏大,这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我们现代人都不甘孤独,要拔高、要精彩,讲

23、究“玩的就是心跳”。人生平平安安就是福,高处没有道只有险,高处不胜寒。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一求高事准糟,所以叫“糟高”。中庸就是告知我们“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这两句话是宋儒程颢、程颐说的,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了就不偏、庸了就许久。老醇厚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生平安、华蜜。 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中庸里才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有中才能达到和,和是宇宙万物之理。夫妻和才能生贵子,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气才能生财。总之都要和,不和就不生,就没有生气。天之和是太和,地之和是中和,人之和是保和。能时时保和就能达到中和,保持住中和

24、就能复原到太和。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此意吗?中者,天下之根;庸者,天下之本,中庸思想是一种客观的思想,也是一种唯物的思想;甚至可以说,中庸才是世界的原来面目,才是世界的恒久不变的平衡态。 中庸阅读心得8 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高校中庸这本经典读物。 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高校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气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高校部分的一个片段说的特别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25、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相识、探讨后才能获得学问;获得学问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段说的很对,学问非常重要,学问来自于对万物事的相识,有了学问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学问的人,品德会良好;有了学问的人才会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幻想。 通过与家长共同读书,让我知道了自己学问的微薄,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广泛阅读,不断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也让我从读书中懂得了如何敬重别人,并从中找到了欢乐。我读书,我成长,我欢乐!

26、中庸阅读心得9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与高校同属于礼记,都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关于中庸的作者,司马迁、郑玄、程颐、朱熹等人都认为是子思所作。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学者程颐、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曾参的高校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信奉者和推崇者的必读书目,可见它们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价值独特,影响深远。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宏大才智的结晶。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因此我在读中庸的时候同时参考了一些学者的注释和评论,并查阅了一些资料协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

27、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中庸的“中”,即中正、适当、合宜、正确,系与偏颇和“两端”相对而言;中庸的“庸,有用、常、平常三义;”中“”庸“合称,即中道之好用、中道为常道、中道可常行之义。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三层含义相互关联,构成了中庸一词的字面意义。 事实上,所谓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养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这一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养以达到太平和合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其主题思想、理论基础、详细内容、检验标准、知行方法、重要途径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则集中反映在儒家

28、巨作中庸中。 在很多人如今的理解中,”中庸“即”平凡、折中“等类似意思,这是现代人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大大的曲解。不错,中庸的确有”平凡、折中、调和“的含意,但这些绝不是中庸思想的全部,否则中庸就不行能被自孔子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奉为经典了。在儒家看来”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证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作为具有详细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中庸“由孔子首创,再经过后来的儒家,特殊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溢发展,最终成为一套儒家的处世规范。假如单纯从”中庸“的概念上看,”中庸“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也部分继承了当时认为的”中庸“思想发展演化而来的。 中庸一文以”天人

29、合一“这一思想为其理论基础,通过反复强调内外的关系阐明中庸之道的。中庸中说:”忠恕违道不远“,”忠“也就是要存养省察内心之”中“,”恕“则是要长而为解在道德行为的”中道“,中庸认为道德修养首先要从人所不见的”慎独“工夫做起,”内省不疚,无恶于志“,达到内心的”诚“即含而未发的”中“,由此动身,就能”微之显“,”暗然而彰“,慢慢外化为行动上的”中道“。内心的”中“与外部行为的”中道“统一,中庸称之为”合内外之道“,”致中和“不仅能使君臣父子各处其位,而且可以参天地之造化,使天地万物各得其所。这就是”中“的大功用,所以叫做”中庸“。 在中庸一文中,虽然其主题思想在当时以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

30、很全面地理解,但其自身充分体现出了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即教化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化、自我完善,把自己培育成为具有志向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志向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书中说”性“”道“不行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惊“”隐显“”慎独“等方面培育自身的品德,驾驭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别,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高校生所必需有的。无论

31、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受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缘由,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中庸一文在极力推崇”中庸“思想之时,也看到了中庸之难行。中庸之道,特别难行,过与不及都会偏离中庸。君子能适中,故其为真中庸;小人不能适中,而自以为中,故实为反中庸。知者、贤者以中庸为平凡而不屑知,不屑行;愚者、不肖者,则又不及知,不能行。所以”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行能也“。这些都说明白”中庸“之难行。 在中庸全文中许多地方都体现了对于孔子中庸之道的赞美。曾言仲尼远宗尧舜,近法文武;上法天,厂法地,故其道广阔如天地,悠久如四时,光明如

32、日月。具备圣、仁、义、礼、知五德。足以有临、有容、打执、有敬、有别。言其大,则渊博如天;言其深,则渊泉如渊;言其用,见而民莫不敬,行而民莫不悦。是以声名扬溢于中国,施及蛮貊,其德可以配天。次言仲尼之教至高至善。它”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能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不待责罚而民白化,以致”笃恭而天下平“之盛。其化民,直如上天之化育万物,达到无声无臭的崇高境界。 中庸对孔子”过犹不及“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阐发中和之为用。认为不偏不倚是衡量一切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也论述了达到中庸之道的条什和方法,”始合而开,其开也有渐。末后开而复合,其合也有渐。“结构严密

33、,体例完整,是一篇逻辑严密,表达儒家哲学思想的论文。 中庸有两种,自然界的中庸是肯定的,人事的中庸则是相对的;在伦理中观上,人的一切行为都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都是恶行的特征,只有中庸才是美德的特征和道德的标准,美德是一种适中,是以居间者为目的。有的哲学家把这种中庸原则运用于政治国家学说,认为由中等阶级治理的国家最好,因为拥有适度的财产是最好的,最简单遵循合理的原则。最不会躲避治国的工作或拥有过分的野心。是国家最平稳的公民阶级,中等阶级的公民组成的城邦。是结构个最好的和组织得最好的,因此有希望治理得很好。 中庸讲的是人之根本,强调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去掉差

34、异而只取共同,即让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关键要在无我的前提下讲究情景真理。例如,用极其敬重的方式提出对权威观点的挑战,既达到了陈述自己观点的目的,同时又将对人的敬重推向极致,使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易于接受。 明白了中庸之道,年少轻狂,愤世嫉俗者就可以用平常心对待一切,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明白了中庸之道,就不会一昧悲观,也不会盲目乐观,从容地面对生活,对不如意事可以一笑置之,亦可以不计较平常得失荣辱。我们或许做不成大事业,只能从平凡的实在中讨生活。可是只要把这些实在的小事做好了,于实在中获得小小的乐趣,又何尝不是中庸给现在的我们带来的一些思索呢? 中庸说来简洁,事实上我们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的言行举

35、止往往失之偏颇。过于追求物质,或者过于志向主义,都一样,过犹不及。特殊是在我们今日的经济化市场化社会,达到”至诚“则就更加不易。人有许多弱点,人类的欲望是恒久无法满意的。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苦痛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那种谨慎的对待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对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心有恐惊,不敢怠慢。这是一种凡事都小心翼翼的看法,对待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能一心一意。有一句话很流行;细微环节确定成败。很多人缺乏中庸的素养,往往不能做到到处当心谨慎,不能从头到尾保持一颗平常心,他们经常在事情的最终关头因为某一个细微环节没有留意到而功亏一篑。 总之,读过中庸之后,我对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

36、浅,肯定能受用终身。 中庸阅读心得10 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看法。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看法处理问题。 在中庸中,我体会到了学问的重要性,学问真的能变更一个人的命运。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变更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在我们积累量的时候,肯定要以中庸的看法来面对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 学习

37、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学问,通过学问传递思想,进而达到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视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几年来,爆炸性新闻比较多,比如说“我爸叫李刚”等,这些新闻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确定有许多人在埋怨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富有,觉得生活不公允。其实,我觉得,生活是最公允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会给你一份回报,别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非常的努力做

38、到的,我们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假如这样子的话,即使我们再贫困,再愚笨,也肯定会靠自己的实力将生活水平提高,肯定会变的刚毅起来!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充溢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起先埋怨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实力强的人就会生存下来,没有实力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平和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将其极端化,在相识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充溢自己,是自己变的强大,同时要保持一颗虚心谨慎的心,不要傲慢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胜利,没有预备就会失败,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心中有数。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

39、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我们要逐步的进行学习的五个层次,最终使自己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幻想。 冲动是魔鬼,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肯定保持一种平和的看法,不要心急,渐渐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一切率性而为,不要强求,只要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恒久跑不了! 中庸阅读心得10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