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 作为一位出色的教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力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66页分数与除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教学的分析与思索 对于分数,学生并不生疏。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通过直观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知道了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在这节课内容之前,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根底。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初
2、步沟通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例2明确指出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例题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在学生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稳固关系的同时,培育他们的探究力量。本课时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有关学问奠定根底。 分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数学概念,它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在本节课之前,学生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熟悉分数的;本节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对分数的进一步的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突出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 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并从中体会到用分数表示除法商的优越性。 能在几组例证的探究过程中,初步感
3、受数学建模思想,培育观看、比拟、归纳等探究的力量。 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中感受数学学问的进展变化规律,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觉、把握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难点是理解两个数相除商用分数表示。 三、教法、学法 在这一节课中,我以学生熟识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的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点,借助试验操作、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在经受 (b0)这一学问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构建除法和分数之间关系的模型,学会用分数这个新的数表示除法的商。 四、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抛砖引玉。 1、把6颗糖,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颗。 2、把3颗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颗。 3、把1块月
4、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块。 【设计意图:虽然只是简洁的3道题目,但却复习了旧学问,同时又奇妙地引出新学问,抛砖引玉,为下面的讨论埋下伏笔。】 承上启下,初步建模 1、承接前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依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依据分数的意义,每人可得这块月饼的,借助月饼图可知,1块月饼的也就是块月饼。因此13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依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依据分数的意义,直接用分数表示结果;其次借助数形结合,奇妙地把除法计算与分数初步联系起来。 2、把题目改为: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4名、5名、6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5、 3、追问:假如平均分给7名、8名、9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假如是b名同学呢?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问题情境,初步理解:假如被除数是1,不管除数是几,都可以用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1几的商。初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下面的讨论奠定根底。 深入探究,理解含义 出例如2: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通过“估算猜测验证汇报反应小结”这几个环节,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34的商。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两个预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 预案1: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1份,就是块;再用同样的方法平均分另外2块同样大小的月饼。这样每人分得3个块,就是块。 预案2: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
6、4份,每人取其中的1份,就是3块饼的。1份有3个块,拼起来就是1块饼的,即块。 归纳类比,发觉规律 1、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10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2、把7块月饼,平均分给10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把x块月饼,平均分给15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列出算式,观看比拟,发觉规律: 检测反应,拓展提高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78913981110 2想一想,填一填 完成书本课后做一做第2题,并添加这一道题目 通过=()(),说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互逆关系;通过 提问,“()可以是任何数吗?”引导学生思索并得出:由于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0,所以。 3计算下面各题的商 471253455
7、 93452316 4解决问题 (1)一位火炬手跑1千米要15分钟,平均每分钟跑几分之几千米?115(千米) (2)假如要重新铺设一块15平方米的主席台,需要41块砖,平均每块砖占地多少平方米?1541(平方米) 5思索提高题:0.72的商也能用分数表示吗? 五、教学预评及板书设计 本节课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通过“抛承探引”这几个环节,使学生经受了(b0)这一学问的形成过程,较好地构建了除法与分数关系这一新的数学模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而且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使本课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使课堂教学布满生命的活力。 一、说教材 这局部
8、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详细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纳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忙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殊是对单位“1”的量的精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
9、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悟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育学生敏捷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力量,也有助于进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出示多媒体) 1、学问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并把握检验的方法。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观看尝试、创新的力量。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同意用题的体会,感受获得胜利体会的经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出示多媒体)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
10、法的意义的详细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应用题。把握这类应用题的构造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究发觉成为学生自身进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加探究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猎取学问的本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展教学,从而到达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力量和观看推理力量,并且仍具有好玩、奇怪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实行以下的学法,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问的产生和进展过
11、程,有充分的时间争论、思索,自己主动的猎取学问,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到学习带来的欢乐,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仆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知 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胜利的起点。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有亲密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依据题意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 共三个小题,让学生思索后口答,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2、出示与例题有关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学生练习后,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用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把谁看作单位“1”?
12、 其次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对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究猎取新知,就是一种再制造,其次个环节的教学,我设计如下层次绽开: 第一层次:独立探究 出例如3后,鼓励:教师信任同学们肯定会解决这个难题,开头行动吧!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提示可依据复习题的数量关系式,用未知数X帮忙自己解这道题。 其次层次:合作探究 在学生计算出例3的结果后,再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争论沟通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我做得对吗?存在什么疑问? 在此根底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图表示题意,找数量关系,依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该环节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所在,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了解此类题型的构造特征,把握题中所含的
13、数量关系,才能真正把学问内化为力量,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我如此设计,正基于此。这样做既培育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育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调整的力量。 第三层次:尝试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17页的第3题,个别学生板演,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集体点评,强调学习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稳固深化 练习的设计要抓根底学问与进展创新力量严密结合起来,以到达进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标。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定位练习。 仿按例3出示类似的两道应用题,要求学生读题,画图,深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强化难点,形成技能。 2、提高题:同来相互编题,相互解答。 通过以上练习,促使学生将
14、新的学问溶入到已有认知构造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第四个环节课堂作业反应信息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三第4-7题 (三)说“诱思探究”在本节课的详细表达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屡次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引导学生把旧知与新知进展比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切实把学生推向学习探究的第一线。表达了“诱思探究”对当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2、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促使学问的形成和内化。教学中,我做到复习铺垫练,新知尝试练,难点强化练,是练习面对全体学生,人人参加,全员动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力量培育得到了落实。 五、说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应用题 例3:白海货运码头有一批货物,运走了,还剩240吨,这批
15、货物原有多少吨?运走了剩下240吨?吨 (一)解:设这批货物原有X吨。(二)240(9-5)9 XX=240= X=240= 我这样板书,对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增加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所学的学问的理解,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想与方法和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熟悉与思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体积单位等学问已娴熟把握的根底上来学习的。首先,给出容积和容积概念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就是用体积单位;然后,通过从生活中引导学生观看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和,并介绍了它们的关系和它们与体积单位的区分与联系;最终
16、,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来感知和这两个容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将新学问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培育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利用例计算小汽车油箱容积稳固长方体容积的计算和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立体图形中体积与容积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学问,只有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生活,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自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详细的,可承受的学问,因此针对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对详细实物的观看中理解容积与体积;熟悉容积单位:升、毫升。 2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经受操作、猜测、验证、感悟等数学活动过程,感知容积单位升与毫升
17、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3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分。 教学重点: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分。 教学难点:理解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三、教学思想与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准备从又下四步绽开教学活动: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结合详细的实物(塑料盒、木盒),利用学生的已有阅历绽开教学活动。如:在区分容积与体积时,选择两个大小、外形一样的木盒和塑料盒进展比拟,使学生通过感观获得对两个概念的区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索的水平。操作是学生熟悉事物、探究学
18、问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在探究中感知1L、1ML的实际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容积以及感悟出容积的大小。 3、通过有层次地操作活动,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提升熟悉,获得新知。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抽象为形象。 4、将所学容积学问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如:稳固练习中的题目就有所表达。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新学问的构建是以已有的旧学问为载体的。因此,在课的开头我设计了复习体积、体积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9、,以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能够较好的为学习新学问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局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局部,第一、容积的概念,其次、容积与体积的区分与联系;第三、熟悉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感悟估测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第四、容积的实际应用。 第一局部内容是容积概念的教学。在这里,我直接出示实物教具,长方体小木盒。通过实物介绍容积就是容器里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随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容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避开机械的背诵概念。在此根底上问学生:通过刚刚的举例,发觉了只有什么样的物体才有容积?学生会很快说
20、出:必需是空心的物体才有容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直观感知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容积的意义。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的思想。 其次局部容积与体积的区分与联系。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竟猜小嬉戏。拿出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体塑料盒和木头盒(用纸蒙好)让学生猜哪一个容积大,在学生的竟猜中揭晓迷底。感受容积与体积的不同之处是容积从里面测量而体积是从外面测量。它们的一样之处是体积一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局部内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竟猜小嬉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在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下来学习学问。从而轻松的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学问。 第三局部内容熟悉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
21、系;感悟估测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因此,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在此,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熟悉容积单位,通过实物教具药水瓶和饮料瓶,观看上面的竟含量,引出和两个容积单位,让学生猜测,升和毫升是什么意思?学生依据本节课的内容会猜出是容积单位。教师紧接着问学生:你们想知道水有多少吗?学生通过用针筒吸水并滴在手心活动感受的大小。并把水注入药水瓶中,用它估量教师事先预备好的药水瓶中水的容积。(10ml)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一毫升毕竟有多少?并以此为凭借进展估测。培育学生对学问的应用力量。 活动二:操作、猜测、验证、感悟。用
22、250毫升的量桶,向容积是1升的容器中倒水,倒几次是1升?通过倒水活动你发觉了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倒四次正好是1升。得出(1L=1000ml)。又将1升水倒入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你猜测会发生什么?动手操作验证猜测。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么1毫升与1立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说连续验证,有的学生会依据升与毫升、1升与1立方分米的关系得出1毫升=1立方厘米。此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这两个单位间的关系。随后又让学生在生活中查找哪些容器上还标有L和ml的字样。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新学问与生活严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先将1升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让学
23、生猜测会有什么现象。接着动手操作验证猜测。学生会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么1ml与1cm3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时有的学生说连续操作验证;有的学生说不用,依据升与毫升的关系和1升与1立方分米的关系可以得到。体积与容积单位间的关系是通过学生猜测、操作验证的方法得到的,这样能够使他们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将1升水倒入纸杯中,能倒几纸杯水?估量一下一个纸杯大约能盛多少毫升水?本环节是通过两次倒水活动深刻地理解了升与毫升和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身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时,教师指出:科学规定,每人每天至少要喝1400毫升的水,你知道
24、1400毫升毕竟是多少呢?学生用不同的容积来说明1400毫升的多少。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不同容器建立深刻的表象,丰富数学体验,提高学生的应用力量。 小学生的思维以详细形象为主,通过此活动,充分让学生猜测、验证、感悟、沟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容积单位间的关系。而且更能深刻地感悟到1L和1ML的实际大小。增加估算的力量。培育学生节省自然资源的好习惯。 第四局部是例题的教学,由学生独立完成,师适时点拨怎样把体积单位转化成容积单位。消失问题准时订正和指导。最终集体订正,使学生把所学的新学问加以运用。进一步理解容积和体积的关系。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稳固练习,拓展延长 为了更好的
25、完成教学目标,实现“三清”中的“堂堂清”。在此设计四组练习,第一组题单位间的换算,属简单题。主要目的是对根底学问的把握状况进展考察。其次组题感知题,使学生加深对L和mL两个单位关系的进一步感悟和理解。第三组计算题。难点是将体积单位转化成容积单位。对新学问加以运用,属中档题。第四组练习即例6,目的是让学生总结出测量不规章物体容积的方法。属于较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都能够得到不同的进展。 (四)总结反思,提炼升华 回忆课堂学问,最终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谈体会,总结拓展升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思想教育。九章算术是我国数学届的珍宝,它的消失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头学习和讨论数学学问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展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可以说,九章算术是中国为数学进展做出的又一出色奉献。盼望同学们有时机也看一下这本书。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