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 第3章社会物流系统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 第3章社会物流系统设计.ppt(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3 3章章 社会物流系统设计社会物流系统设计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社会物流系统的构成;掌握物流节点的选址原则;掌握物流节点功能设计;了解区域物流系统设计的原理;了解区域物流系统的构建方法;了解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第三章第三章 社会物流系统设计社会物流系统设计第一节 社会物流系统概述第二节 物流节点设计第三节 物流节点功能设计第四节 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分析第五节 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物流系统概述社会物流系统概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表明,社会物流系统是提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社会物流系统通过对多种资源的整合,形成服务于一个城市、
2、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基础物流服务体系,以提升全社会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系统的体系框架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描述社会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层次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功能组合、信息传递,以及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等。物流供应主体和物流需求主体通过物流服务平台共同构成了社会物流系统的主体框架。物流供应主体的作用机制是在特定的物资资源配置下,实现特定的物流服务功能,以满足物流需求主体的需要。物流服务水平是保证物流供需两大主体达到优化均衡的环境保障、技术保障和能力保障。一、物流供应主体一、物流供应主体在社会物流系统中,物流供应主体根据在物流体系框架中所处的不同层面,提供不同水平的物
3、流服务,满足不同层面上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面向不同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要求,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对物流供应主体的划分,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物流服务的辐射范围;物流供应总量能力;物流需求的分布特征;物流需求性质和供应主体的平衡协调。(一)物流供应主体的业态结构 从业态结构分析,城市或区域物流供应主体可分为:专业配送企业新兴储运企业 综合物流企业 (二)物流供应主体的供应能力结构 从各主体在物流市场上的供应能力表现分析,不同的物流供应主体起到不同的作用:单一物流服务体 综合物流服务主体 规模化物流服务主体 二、物流需求主体二、物流需求主体各种物流需求主体产生不同的物流服务需求与不同层次、不同类
4、型的物流供应主体构成相互交叉、重叠、动态的供需关系。对物流需求的分析是了解物流市场的基础,也是设计整个社会物流系统体系框架的基础,供应主体的形态和能力的确定取决于物流市场的需求。需求主体的市场结构。普遍意义上的物流需求主体结构可分为以下三个客观层面:企业物流。企业产生的从采购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多种形式的物流需求;行业物流。行业特点产生的特殊物流服务需求;社会物流。企业外部的所有物流活动的总称,是物流市场中最大的物流服务需求来源。需求主体的需求特征结构。物流需求主体在需求特征上表现为:市域配送物流。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商贸业态如连锁店、超市发展迅速,对
5、市域配送的要求日益增强;区域物流。从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来看,现代的城市不是孤立、封闭,而是处于多个层次经济区中,区域间的物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区域物流对加强区域间经济交流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国际物流。城市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日趋国际化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中国加入了WTO更是为国际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三、物流服务平台三、物流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政策保障平台。(一)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基础设施平台是为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改善物流企业发展环境,提高参与物流活动的相关企业或部门之间协同性,支撑社会物流系统高效运作,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支持经济持续发展而构筑的硬件环境
6、。(二)物流信息平台 技术以其科技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增强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物流信息技术通过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实现对物流企业各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加速了物流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在物流管理决策、管理组织结构、物流业务运作方式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改革和促进作用。(三)物流发展政策保障平台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环境不同,我国物流业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脱胎而来,在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运行发展起来的,相对于具有数百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作环境下产生、发展、形成的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业,我国物流业发展基础薄弱,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特殊和多变,这一特征决定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必须由政府和市场
7、并举推进。发展物流业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切实担负起宏观管理和调控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扶持物流业的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物流节点设计物流节点设计节点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各种物流活动、完成物流功能、提供物流服务的重要场所,其合理布局不但对于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物流效率,改善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高社会物流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物流节点的类型一、物流节点的类型物流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类型不同的物流节点,在不同的物流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按照物流节点的主要功能及性质
8、可以进行如下分类:(一)转运型物流节点(二)物流园区(三)物流中心二、物流节点设计的目的社会物流系统物流节点的设计主要立足于对公共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通过对节点位置选择、功能设计、用地规模等的适当控制,实现政府在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中所应该体现的职能。从社会整体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角度来看,为了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以及构筑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实现从功能物流向社会物流的转变。三三、物流节点的选址原则、物流节点的选址原则物流节点的选址原则如下:符合城市或区域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要求;各种交通方式重叠和交汇地区;物流资源较优地区;土地开发资源较好地区;支持城市或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符合城市
9、或区域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布局;符合并服务于城市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符合区域物流特点;有利于整个物流网络的优化;有利于各类节点的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四四、影响物流节点布局设计的因素、影响物流节点布局设计的因素物流节点存在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物流节点将各种物流活动进行集约化处理,在满足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物流活动对城市影响的条件下,支持企业或城市内外经济交流和城市产业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区域来说,政府在进行其物流节点布局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城市或区域主要物流方向;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节点的分布;城市或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物流相关市场、资源的布局;物流用地的区位优势;对城市正常运行的影响;对现有的物流设施
10、的充分利用。土地利用和建设的可行性;整个物流节点系统能够满足支持该城市或区域内外经济联系;支持城市或区域主要产业布局和发展。五五、物流节点设计的步骤、物流节点设计的步骤社会物流系统物流节点系统的设计主要立足于对公共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通过对节点位置、功能设计、用地规模等的适当控制,实现政府在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中所应该体现的职能。第三节第三节 物流节点功能设计对于不同的物流节点,可根据其不同的类型定位,以整个物流网络功能的最优化为出发点,合理确定所需要实现的功能。除了合理确定节点类型,还应考虑其他因素:物流系统的基本定位;在整个网络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物流节点辐射区域的特点。一、物流节点的功能组成
11、一、物流节点的功能组成 根据物流节点的作用、类型、地理位置等因素,物流节点一般具备以下功能或功能组合。(一)基本功能(二)物流延伸服务功能(三)配套服务功能二、物流节点的服务内容设计二、物流节点的服务内容设计物流节点的服务内容应根据物流节点系统的任务及影响因素分析,按照服务目标市场的分类进行规划设计。一般来说,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物流系统的物流节点系统具有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内容 三、物流节点的功能组合三、物流节点的功能组合(一)物流服务功能在空间实体上归并的原则1.充分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资源;2.充分发挥公共物流节点的规模效应;3.充分发挥各物流节点的优势;4.有效提供完整的物流
12、服务;5.减少物流环节,实现物流合理化。(二)物流节点功能组合 不同的物流节点,其功能配置不同,承担的物流业务也不同,物流节点所完成的物流作业,应根据物流节点的作用、物流特征、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规划物流节点的各种物流作业,物流节点一般都具备以下功能或功能组合。第四节第四节 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分析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分析区域物流系统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理论的和实际的工作。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缺少发达国家数百年来市场发育的几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既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系统合理的规
13、划,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一、区域物流系统设计的任务一、区域物流系统设计的任务区域物流系统设计的任务,简而言之,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区域物流运作体系。即在规划系统范围内,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正确配置物流要素,使之布局合理,比例协调,发展速度快,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物流支撑环境。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全面掌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区域物流发展的规划纲要。通过调查研究,搜集有关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以及各项基础技术资料。在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必须对该区域的资源作全面分析与评价。所谓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土地、
14、水、气候、矿产等)、社会资源(男女劳动力数量、年龄构成、就业比重、劳动技能、文化教育水平等)和经济资源(在该区域内已积累的物质财富,包括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水利能源、城乡建设等物质技术基础)。通过对该区域的资源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发展的性质、任务和方向、确定区域物流发展的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的内容与途径,从而编制区域物流发展的规划纲要。搞好区域内物流要素的合理布局。根据区域物流发展的规划纲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历史以及地理条件,将各类物流要素如交通运输和仓储设施等合理地组合布置在最适宜的地点,使物流网络布局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以及城镇居民点、基础设施等建设布局相协调。通过区域物流
15、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从而形成高效的、有规模效应的、能实现联合运输的和经济的区域物流支撑体系。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污染。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系的问题。防止水源地、城镇居民点与风景旅游区的污染,保护有科学意义的自然区和历史文物古迹,建设供人们休息的场地,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呼声。区域物流设计应力求减轻或免除自然灾害的威胁,促进大自然的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还应进一步改善和美化环境,对局部被人类活动改造过的地表进行适当修饰,搞好大地绿化和绿地规划,丰富文化设施,增加休息的活动场所。深化区域物流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物流制度建
16、设。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部门体制所形成的局部利益、部门分割现象仍然存在。区域物流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区域高效、经济的物流体系的发育和完善。打破条块分割,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区域物流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物流规划应当由权威的、综合的机构根据市场化原则去组织和制定,政府通过其政策的制定指导和统筹物流规划工作的开展。这里,政府的政策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与物流服务有关的政策以及有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政策与法规等。加强物流信息支撑环境建设。物流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方面,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
17、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与先进管理思想结合的信息技术给传统物流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物的流动伴随着信息的流动,而信息流又控制着物流。正是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原先独立的各个物流环节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满足了不断发展的物流服务要求。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撑。因此,科学慎密地制定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统一规划、综合平衡,是区域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之一。要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与比较,选择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建设上可行的最佳方案,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二、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原则二、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原则区域物流系统设计涉及区域范围内的一切物流
18、活动,包括货物运输、保管、装卸 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活动。就物流与其他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而言,涉及区域内自然资源状况、经济技术基础、经济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条件等各个领域以及区域之间的相互衔接问题。规划好区域物流并对其进行统筹管理,是一件相当复杂和艰巨的任务。为了使区域物流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同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原则 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也就是说,区域物流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物流的发展,合理估计区域物流的市场容量或规模大小,使物流服务提供和服务需求相
19、互匹配。(二)系统性原则 区域物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既要统筹兼顾,也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还要注意挖掘区域的潜力,充分调动参与区域物流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以及其他一切关注区域物流发展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战略性原则 规划是一项战略性任务,需要从战略上来思考和设计,尤其对于区域物流这样大范围的物流系统设计。(四)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原则 现代物流强调通过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对现有物流资源加以整合,而不是过多地开辟新的项目。要正确理解“第三利润源泉”,应更多地从成本节约和物流的乘数效应的角度去理解“第三利润源
20、泉”。(五)规范化原则 这是指区域经济的主体应依据现代物流的要求,在规划时,对区域物流具体运作和物流流程进行规范,并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依此进行区域物流组织和管理。(六)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原则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实力的有效形式,福建东南汽车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区域物流发展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产业集群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配套、完善的物流服务使在其服务范围内的产业集聚发展,同时也为区域物流自身创造更广阔的物流需求空间,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三、区域物流系统设计的原理三、区域物流系统设计的原理 区域物流系统设计遵从一定的经济学原理。从经济学的角度,增长极理论、梯度理论已
21、被应用于物流产业的定位分析,指导区域物流系统设计。(一)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是195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Francois Perroux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基本主张是:经济的增长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沿着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区域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增长极至少包括以下3种含义:经济意义上的某一推进型产业或企业;地理意义上的空间单元,也就是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它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地区及相邻企业的经济发展;经济意义和地理意义上的拥有推进型产业的城市。(二)梯度理论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梯度理论对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梯度理论是美国经
22、济学家R.Verno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无论就世界范围来说,还是从一国范围来看,都存在着经济技术的差异,这种差异呈现出多层次梯度递推趋势。应用梯度理论来规划区域物流系统,首先要按照梯度理论考虑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物流产业的梯度辐射作用。比如上海的物流产业,国际物流占有相对较大比重,在国际物流体系发展方面,就要考虑上海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的梯度辐射作用;而长三角的区域物流体系,就要考虑南京和杭州物流的梯度辐射作用。四、区域物流系统的构建四、区域物流系统的构建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区域货物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
23、配送、信息处理等领域。其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社会分工协作和区域经济专业化的发展形成的。区域物流系统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反之,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区域物流系统的成熟和发展。从形态上看,区域物流系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网络形态,在理论上可以概括为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3种形态。(一)点辐射 点辐射一般以区域中心区(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中心区的物质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商品各要素充分,但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而周边地区刚好相反。这样,中心区与其周边地区就能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中心区和周边地区之间的货物流通,加快以中心区为核心的区域物流的发展。点
24、辐射必须依托良好的辐射媒介,如交通基础设施、信息传播手段和市场流通机制。(二)线辐射线辐射一般以辐射干线(如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大湖沿边航道以及沿海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和上下游地区辐射。辐射干线地区物质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与辐射干线两翼地区之间的货物流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三)面辐射 面辐射又可细分为地毯式辐射和跳跃式辐射。地毯式辐射是指物质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向周边地区进行货物流通的过程,加快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向外推移;跳跃式辐射是指物质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落后地区发生物流联系,使落后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五、区域物流园区规划
25、设计五、区域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物流园区既是现代物流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物流组织管理节点,相对于集中建设与发展的物流功能集结区,又是城市化发展中交通运输组织、信息组织、产业整合、资源整合调整、原材料采购和供应配送的经济功能协调区,它具有产业发展性质。正是因为物流园区对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和流通渠道建设诸方面的积极意义,促使其规划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区域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区域物流用地进行定位、空间布局,对区内功能进行设计,对设施、设备进行配置,以及对物流园区经营方针和管理模式等进行策划的过程。现代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物流活动范围广阔,既有城市的、区域的、全国的活动
26、领域,又有跨国的活动领域;物流流程复杂,须经过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物流涉及面极广,涉及工业、农业、商贸、交通、通信、城市规划、国土等部门。因此,区域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选址规划 物流园区的选址规划是解决“物流园区应该建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平面布局规划 物流园区的平面局部规划主要解决了3个方面:一是“物流园区应该由哪些功能区组成?”;二是“这些功能区要占多大规模?”;三是“这些功能区之间相对位置关系怎样?”。细部规划 物流园区的细部规划主要包括物流设施布置规划、物流设备设计与选择以及作业流程设计等内容。信息平台规划 随着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
27、和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规划也成为物流园区规划的重要内容。道路交通规划 园区内部的路网不仅对功能分区的布局产生影响,还对车辆、人员的进出以及车辆回转等动线产生影响。物流园区道路交通规划主要包括路网布局、出入口规划设计、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内容。运作模式规划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规划主要是解决“物流园区应该如何去建设”以及“物流园区建成以后如何运营”的问题。具体而言,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规划主要包括投资开发模式、管理模式、赢利模式、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内容。第五节第五节 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物流信息平台设计一、物流信息平台概述(一)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产生与发展
28、的影响 传统的物流活动被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一个企业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在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物流活动被分散在若干个阶段和环节来进行。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信息本身也被分散在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物流与信息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变得十分困难,经常滞后于许多管理活动。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群体性突破,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企业物流管理活动中,使得物流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直接导致了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使得物流组织的层次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影响物流组织逐级升级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
29、代以前,以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组织。第二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以后,可以概括为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或EDI为基础的专业化的物流组织。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流程的一体化组织,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企业。(二)物流系统信息化的目的 为完善物流系统,减少物流信息的传递层次和流程、提高物流信息利用程度和利用率,引导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应当把物流过程的信息化作为物流系统运行中的一个基本生产要素实现物流系统信息化。力求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费用,传输高质量的信息,完善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行业整体效益以
30、及社会经济效益。(三)物流信息平台的组成一个城市或地区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园区(中心)信息平台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三个层面。1.企业物流信息系统。2.物流园区(中心)信息平台。3.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二、物流信息平台设计二、物流信息平台设计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有自建和租用两种形式。大型企业或企业业务比较复杂的企业可以采用自建的方式,构建充分体现本企业特点的信息系统。对于中小企业可以采用租赁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的ASP系统的方式,节约信息化的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因此,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物流园区(中心
31、)信息平台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可以采用三种模式:商业运营机构全资拥有模式。该模式比较有利于市场的培养和发展,但该商业运营机构必须能保证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持续的经费投入。政府参与的业界协作组织模式。该模式能保持平台的中立性和支持平台总体目标的实现,但在市场培育和经费方面有所欠缺。政府主导模式。该模式在平台的中立性、经费、支持总体目标的发展等方面有较好的保证,但在促进市场培育和发展方面有所欠缺。由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牵涉面广、用户群体广泛,不管采用哪种建设模式,都需要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进行。因此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一般由政府进行统筹规划。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设计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设计(一)公
32、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意义1.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对物流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共享。2.物流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更重要的不是单一的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来提高整体的运作的效率,3.物流系统运行优化。物流系统信息化可以减少物流信息的传递层次和流程、提高物流信息利用程度和利用率,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费用完善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4.流服务水平提升。物流系统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将解决行业间信息互通、企业间信息沟通、以及企业与客户间交流的问题,实现对客
33、户的个性化服务,从根本上提升物流服务水平。5.社会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能够实现单个或某几个企业所不能实现的技术,有利于推动社会物流系统先进技术的发展。6.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促进中小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实现信息化的有效途径。7.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将从整体上提升全社会物流服务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服务问题,从而有利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原则1.先进性。应采用先进的系统规划和设计理念、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进行设计开发
34、。2.开放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众多异构的信息系统、信息平台之间产生信息交互,因此平台必须充分考虑兼容性,以实现不同信息源的数据组织。3.实用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设定应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4.扩充性。系统规划和设计应充分考虑今后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充性。5.安全性。在系统规划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安全性问题,采用网络安全技术和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以防止非法操作和恶意入侵造成系统灾难。6.可靠性。在系统规划和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可靠性问题,应采用备份方案或其他手段提高系统可靠性,避免由于系统崩溃而造成灾难性后果。(三)公共信息平台规划设计步骤物流信息化现状调研公共物流信
35、息平台需求分析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目标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结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结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政府与企业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角色及任务(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l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整合一个城市或地区物流信息资源的关键,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l适应物流业进步和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要求,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等;l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系统进行资源整合,沟通相关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客户、政府管理部门等)之间的联系,促进协同工作和协同经营机制的建立;l促进物流信息、物流基础设施的共享;l通过信息手段,强化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物流市场等的宏观调控能力,支持各物流部门
36、的规范化管理;l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信息化的决策支持手段。(五)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结构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结构应根据不同城市物流系统的特点和信息化水平来决定,一般来说,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主要由行业监管、公共信息服务、业务交易、数据交换和应用系统服务等组成。(六)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关键技术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依托现代高科技网络通信技术和和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支撑,为实现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各项设计功能,可采用如下各种IT技术及各种物流信息管理技术。1.数据自动采集与存储。2.数据及系统的安全维护。3.数据通信与交互。4.信息标准化。5.物流决策与管理。本章小结本章小结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37、和经验表明,社会物流系统是提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社会物流系统通过对多种资源的整合,形成服务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基础物流服务体系,以提升全社会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其中,物流节点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各种物流活动、完成物流功能、提供物流服务的重要场所,其合理布局不但对于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物流效率,改善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高社会物流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不同的物流节点,可根据其不同的类型定位,以整个物流网络功能的最优化为出发点,
38、合理确定所需要实现的功能。除了合理确定节点类型,还应考虑其他因素:物流系统的基本定位;在整个网络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物流节点辐射区域的特点。对于物流系统而言,区域物流系统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理论的和实际的工作。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缺少发达国家数百年来市场发育的几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既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同时,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物流系统信息化的目的是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通过对整个物流系统资源的优化整合,为社会物流系统提供共享交互的载体,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增值服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