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用法说课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之的用法说课材料.ppt(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之的用法之的用法“之”的词性:代词代词助词助词动词动词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代词A结构助词结构助词“的的”B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C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表示处所的词前,用在表示处所的词前,译为:到,往,到译为:到,往,到.去去D凑足音节,无意义凑足音节,无意义E用在主谓之间取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消句子的独立性之之v“之之”的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七种用法:的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七种用法:v1、代词、代词v(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我”、“他们他们”、“她们她们”、“它它”、“它们它们”。例如:。例如:作作师说师说以贻之。以贻之。亲
2、戚畔之(孟子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亲戚背叛反对他。之:代指道的君主。译:亲戚背叛反对他。之:代指道的君主。彼竭我盈,故克之。(左秋明彼竭我盈,故克之。(左秋明曹刿论战曹刿论战)译:所以战胜了他们。之:代指齐国军队译:所以战胜了他们。之:代指齐国军队具答之。(陱渊明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译:渔人)译: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v(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这样这样”“这这事事”、“那那”、“那样那样”等。等。v例如:例如:渔为甚异之。(陱渊明渔为甚异之。(陱渊明
3、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花源的情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陱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陱渊明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译:听说了这件事。之:)译:听说了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事。代指桃花源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愚公移山)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v2、结构助词、结构助词“的的”;v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其格式为:定语其格式为:定语+之
4、之+中心语。中心语。例如:例如: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陋室金铭陋室金铭)各种草木的花。各种草木的花。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忘路之远近。(陱渊明忘路之远近。(陱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译:)译:忘记了路的远近。忘记了路的远近。明有奇巧人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魏学伊能以径寸之木。(魏学伊核舟记核舟记)译:直径一寸的木头。)译:直径一寸的木头。菊之爱,陱后鲜有闻。(陱渊明菊之爱,陱后鲜有闻。(陱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译:对于菊花的爱好。)译:对于菊花的爱好。壬
5、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v3、宾语前置的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宾语前置的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其格式为:宾语其格式为:宾语+之之+谓语。例如:谓语。例如:孔子云: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刘禹锡(刘禹锡陋室陋室铭铭)译:孔子说:)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有什么简陋的呢?“宋何罪之有?(墨子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公输)译:宋国有)译:宋国有什么罪呢?什么罪呢?动词动词“有有”,宾语,宾语“陋陋”、“何罪何罪”,借,借“之之”帮助,把宾语帮助,把宾语“陋陋”“何罪何罪”从动词从动词“有有”后面
6、后面提到动词前面。这个提到动词前面。这个“之之”只是提宾标志,无实在只是提宾标志,无实在意义。按现代汉语的说法,意义。按现代汉语的说法,“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为即为“有何陋?有何陋?”“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即为即为“宋有何罪?宋有何罪?”。v4、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v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例如:例如:马之千里者。(韩愈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马说)译:日)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屈原列传列传译:哪里能让洁白
7、的身体去接触污浊译: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的外物?v5、凑足音节,无义。、凑足音节,无义。v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例如:例如:公将鼓之。(左秋明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曹刿论战)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狼狼)译:时间长了,)译:时间长了,v6、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v7、动词、动词v作动词用,相当于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到”、“往往”、“去去”:
8、例如:例如:辍耕之垄上。(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史记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杜少府之任蜀州译:到蜀州上任。杜少府之任蜀州译:到蜀州上任。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史记陈涉世家记陈涉世家)译: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译: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庙中。v其中,第六种用法“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一用法很多学生不太理解,在高中课本中经常出现,比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邻之厚,君之薄也”。何谓何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独立性”?在理解这一用法之前在理解这一用法之前,先看看下面的语法分析:
9、,先看看下面的语法分析:v通常,一个句子的核心要素是主语主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和谓语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具备了这两个要素,它便可以不依靠别的成分而独立存在,表达较完整的意思了,比如说:v“我去我去”,“大家好大家好”,“同学们辛苦了同学们辛苦了”,人家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v但有时候,为了使句子的内涵更加丰富,必须在原先比较简单的主谓短语主谓短语上添加相应的成分。这样一来,它就由独立句变成了长句中的一个部分,或复句中的一个分句。功能变了,形式也应发生变化,否则很容易造成听话人或读者理解上的障碍,甚至本身就不成话。先举个现代汉语的例子:如前所述,“大家好大家好”是很常见的一句话,但
10、如果说“我会永远记住大家好我会永远记住大家好”,便不知是什么意思。要是在“大家”和“好”之间加个“的”字,说“我会永远记住大家的好我会永远记住大家的好”,句子就十分通畅了。v下面再举古文中几个下面再举古文中几个“之之”在主谓之间的句子,例在主谓之间的句子,例析它的用法。析它的用法。v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师说v例例1中的中的“师道不传师道不传”(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被传(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被传承下来)本是可以独立成句的主谓短语,但在这里,承下来)本是可以独立成句的主谓短语,但在这里,它只以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主语)而存在,因此,它只以句子
11、中的一个成分(主语)而存在,因此,必须在主语必须在主语“师道师道”和谓语和谓语“不传不传”之间加一个之间加一个“之之”,这样,它就不能独立存在了,后面的,这样,它就不能独立存在了,后面的“人之人之无惑无惑”亦然;亦然;vv2、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柳毅传柳毅传v例例2同样如此,因为同样如此,因为“子牧羊何所用子牧羊何所用哉哉”(您放这些羊有什么用呢)在整(您放这些羊有什么用呢)在整句话中作句话中作“不知不知”的宾语,所以在的宾语,所以在“子子”和和“牧羊牧羊”间加了间加了“之之”字;字;v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
12、齐王纳谏v4、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v例例3和例和例4的前半句似乎独立了,但它们只是的前半句似乎独立了,但它们只是复句(前者是因果关系,后者是假设关系)复句(前者是因果关系,后者是假设关系)的组成部分(分句),必须依赖后半句才能的组成部分(分句),必须依赖后半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客客”与与“美美我我”、“父母父母”与与“爱子爱子”之间也一定要加之间也一定要加入入“之之”。v古人不如今人会用从句古人不如今人会用从句,即主谓结构在句子中不能充即主谓结构在句子中不能充当另一个句子的成分当另一个句子的成分,
13、所以古人为解决这个问题便在所以古人为解决这个问题便在主谓之间加上一个主谓之间加上一个之之使主谓结构变成短语来充当使主谓结构变成短语来充当另一个句子的成分另一个句子的成分.。v一个主谓短语充当一个句子成分的时候,在这个一个主谓短语充当一个句子成分的时候,在这个短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短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之之”。其作用就是告诉读。其作用就是告诉读者者这是一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简而言之就是简而言之就是“之之”处于主谓之间或用在主语和介处于主谓之间或用在主语和介宾词组之间时,此句子不能成为完整一句话,或是宾词组之间时,此句子不能成为完整一句话,或是话还未说完。因为文言文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以话还未说完。因为文言文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以便于读者理解。便于读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