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审计》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内部审计概论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二节 内部审计发展历史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内部审计定义1、美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2、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3、2005年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二、内部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分类审计目标1、保全责任(财务)审计2、合规责任审计3、管理责任审计三、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一)独立性1、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关系上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公正的职业态度前提。内部审计组织地位的最低要求是独立或不隶属于
2、企业中其他职能部门。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取得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这样,才能得到被审计者的合作,并不受干扰的开展工作。2、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不受个人感情、偏见、舆论和利益影响,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作出重大的、原则性的让步(1)精神独立(2)形式独立(3)审计过程独立: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计划的实施和审计报告的提出过程中保持独立(二)应有的审计关注含义: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保持合理的审慎和能力(1)将查核和检查工作进行到一个合理的程度(2)保持审慎性(3)怀疑通知调查跟踪审计(4)使用适当的审计技巧和判断(三)审计证据任何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都必须以合理的证据作为基
3、础,否则审计报告就不可信赖审计证据应该充分、适当1、充分数量2、适当质量 3、适当性包括相关和可靠 (四)公允表达公允表达,即客观公正,内部审计应该在审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在实施审计程序、获得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以及所发表的审计结论都应该是公允表达的(五)道德行为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遵守高标准的诚实、客观性、勤奋和忠诚的原则。应时时注意维护所规定的权限、道德和尊严的高标准。四、正确处理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关系1、正确处理内部审计组织与其直接领导的关系2、正确处理内部审计与会计等职能部门的关系五、正确处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 1、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经济监督机构,不参与企
4、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但主要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了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2、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3、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第二节 内部审计发展历史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 一、审计委员会 是董事会中的一个委员会,是为了给董事会使用的财务信息和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增加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保证审计委员会的潜能(一)审计委员会的义务(二)审计委员会成员的选择至少由3人组成,成员必须是非执行董事,并且非执行董事绝大多数是独立的1、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准备2、商业经验3、理解审计员的作用4、分析财务金融方面(
5、三)审计委员会的责任二、内部审计组织(一)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构建原则1、独立性原则2、权威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公正性原则5、精炼高效原则三、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组织形式1、内部审计机构隶属财务副总-对财务部门负责的组织形式2、内部审计机构隶属总经理3、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监事会4、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1、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2、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五、内部审计人员(一)内部审计人员的条件1、正确的政治和业务指导思想2、良好的职业道德3、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4、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称(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四)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
6、任第二章 内部审计准则、依据第一节 内部审计准则第二节 内部审计依据第一节 内部审计准则一、审计准则的基本含义1、审计准则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的准则2、审计准则既是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是向企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3、审计准则既是审计人员在检查和报告时所作出的判断的质量要求,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4、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的客观保证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简介1、内部审计责任公告2、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3、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独立性专业熟练性工作范围内部审计的实施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第二节、内部审计依据一、审计依据的含义1、审计依据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用来判断、评价、
7、衡量和处理有关问题的标准和尺度2、审计依据的审计准则的区别和联系二、内部审计依据的内容1、按照内部审计依据形成的来源分类:外部制定的内部审计依据内部制定的内部审计依据2、按照内部审计依据的性质分类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技术经济标准3、按照审计依据所要证实的审计目标分类评价合规性的审计依据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依据三、内部审计依据运营时第三章第三章 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程序企业内部审计岗位企业内部审计岗位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一、项目审计实施及报告阶段一、项目审计实施及报告阶段 二、后续审计阶段二、后续审计阶段一、审计实施阶段一
8、、审计实施阶段含义:含义:1.现场审计阶段,审计程序的中心环节现场审计阶段,审计程序的中心环节2.依据审计方案的要求,采用适当的审计技术和方依据审计方案的要求,采用适当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法,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3.揭示审计发现的原因和结果,作出审计结论和意揭示审计发现的原因和结果,作出审计结论和意见见4.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或改进措施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或改进措施第三节第三节 项目审计实施及报告阶段项目审计实施及报告阶段主要工作一、审计测试 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A、控制测试的对象是有关业务或部门的内部控制B、测试的目的:检查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确定内部控制的可
9、信赖程度,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调查和调查和描述被描述被审计单审计单位或业位或业务活动务活动的内部的内部控制控制初步初步评价评价内部内部控制控制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控制测试的步骤:1、调查和描述被审计单位或业务活动的内部控调查和描述被审计单位或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制目的: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描述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主要了解:内控的设计和运行了解的主要内容: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内部控制u目的: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可依赖程度,评定,评定其能否作为其能否作为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基础的基础u内容: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
10、内容: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u如果内部控制能够预防各种错误和舞弊,就应如果内部控制能够预防各种错误和舞弊,就应视为视为“可信赖可信赖”,可据此进行,可据此进行控制测试控制测试u如果内部控制不存在,或虽然存在但未有效地如果内部控制不存在,或虽然存在但未有效地运行或进行控制测试不如直接进行运行或进行控制测试不如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可不进行控制测试,直接进行可不进行控制测试,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3.控制测试含义:针对初步评价确定“可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测试目的:检查内部控制的执行符合制度要求的程度范围:不是针对所有的内控,而是针对关键控制项目或关键控制点 进行了上述三
11、个步骤后,就可以针对内控可信赖程度作出最终评价,可以针对测试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质性测试:在控制测试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经济活动的可靠性、完整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的测试 实质性测试依据:对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中样本的数量和范围二、对审计发现进行因果分析1、原因和结果是紧密相关的2、量化控制缺陷导致的不良状况3、证实内部控制失败的原因及程度4、考虑原因源于何处三、总结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1、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审计小组内部工作会议2、阶段性的总结汇报工作进展情况3、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提供指导意见4、指导和部署尚待查明的重大问题5、书
12、面总结6、归纳总结,形成要点式7、呈送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企业管理当局四、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1.含义:将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记录成文2.主要:计划过程、检查内部控制、评价所执行的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形成的审计结论、现场审计的业务审查、报告活动及后继审计所形成的文字记录3.重要作用4.收集、整理、解释与审计目标相关的各种信息,形成书面记录五、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1.适时地将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2.进一步确认揭示的问题和提出审计结论、建议的正确性3.培养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4.迫使双方认真考虑审计结果,以免事后双方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审计报告阶段一、整理和评价
13、审计证据 将零星和分散的审计证据系统化,整理和评价审计证据,选出最适宜、最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作为编写审计报告的依据。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1.有审计项目负责人撰写2.审阅所有的审计工作底稿3.进一步评估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和潜在的危害,评论结论的正确和建议的可行性,为起草审计报告获取详尽素材 4.保证各个领域的审计工作已全部完成并恰当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审阅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参照的记号2.是否为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了充分、可靠的证明3.是否为与被审计单位详细讨论审计结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4.是否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5.是否为后继审计或今后的审计提供必要参考信息三、撰写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报告是
14、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经过审核后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出结论性意见的书面文件。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写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四、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修改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的意见,详细讨论报告中提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听取不同意见,搜集提出的新证据,共同讨论后写出意见,签署意见后才能定稿。发生严重分歧五、下达审计决定,通知贯彻执行审计决定第四节 后续审计阶段一、后续审计阶段的概念 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的一中继续监督,通过后续审计既可监督审计决定的执行,又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一些他们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帮助他们落实有关的措施。二、后续审计的步骤1、详细阅读被审计者的
15、审计回复2、审计人员应审计回复中不清楚或未作回答的部分与被审计者免谈或电话询问3、对重大的审计发现实施现场现场跟踪审计4、对已改善的控制环境的风险进行在评估5、向被审计者提出后续审计报告三、后续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审计所进行的后续审计是指用以确认管理人员针对报告的审计结果而采取的行动是否合适有效和及时的一个工作过程2、管理层负责决定针对报告中的审计结果应要采取的适当行动,审计主管负责评价管理层针对报告中审计结果为及时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而采取的行动3、在确定合适的后续审计程序时应考虑的因素4、内部审计主管应制订包括下述内容的程序5、用以有效地完成后续审计工作的技术6、其他第四章 内部审计技术方
16、法第一节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一般常用方法:(一)核对法含义:将会计记录及其相关资料中两处以上的同一数值或相关数据相互对照,用以验明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技术。目的:查明会计凭证、会计账册、会计报表之间是否相符等核对内容(二)审阅法含义:内部审计师通过对有关书面资料的仔细审视和阅读,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由表及里,层次深入,逐步查清任何审计都需要运用的技术范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财务报表审阅时注意的要点:1.会计资料是否符合会计原理和有关制度的规定2.会计资料的记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3.跨级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理、合法4.书目资料之间
17、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三)复算法1.含义: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及预算、计划、分析等书面资料重新计算,以验证其是否正确可靠2.主要内容:原始凭证中单价乘数量的积数、小计、合计记账凭证中的明细金额合计账簿中每页各栏金额的小计、合计、余额会计报表中有关项目的小计、合计、总计等预算、计划、分析中的有关数据二、顺查法和逆查法(一)顺查法含义: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从起点查到终点的一种审计技术具体做法: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 账簿 会计报表优点:简便易行,审计结果较为可靠缺点:把握不住重点和主次方向,费时费力,可能因小失大(二)逆查法含义: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相反顺序,从终点查到起点的一种审
18、计技术优点:审查的重点和目的比较明确,易于查清主要问题,审计功效高缺点:可能遗漏或疏忽某些更重要的问题,难以揭露错弊,难度较大三、详查法和抽查法(一)详查法 对被审计项目在被审期间内的全部书面资料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二)抽查法含义:从被审计对象中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借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有关错误和弊端关键在于:抽取样本 任意抽样法 判断抽样法 统计抽样法1、任意抽样法在总体中任意抽取一部分进行审计,纯粹是为了减少内部审计师的工作量。没有一定规律和依据风险大,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任意性2、判断抽样法根据审计目的和所需要的证据,由内部审计师根据经验,有选择、有重点地对审计审计总体中
19、一部分内容进行审计,据以对总体作出推断3、统计抽样法含义:内部审计师运用概率论的原理,按随机原则在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内容作为样本进行审计,再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具体运用:A 用于符合性测试(属性抽样)B 用于实质性测试(变量抽样)第二节 客观实物证实方法 落实客观事物的形态、性质、存在地点、数量、价值等一、盘点法含义:内部审计师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地清点,检查实物的数量、品种、规格、金额等实际情况,借以证实经济资料和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经济资料与实物是否一致监督盘点法盘存技术的运用的3个步骤(一)盘点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需要盘点的财物2、调查了解有关财物的收发保管制度,并评估3、确
20、定参加盘点的人员4、结出盘点日的账面应存数5、准备记录表格、检查度量器具6、选择恰当的盘点时间(二)实地盘点1、对一般的财物种类,内部审计师应在场监督2、注意观察有关物品质量3、盘点完毕,应将盘点所获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在事前准备好的表格上4、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无法实施盘点,应当考虑能否实施替代审计程序5、对被审计委托其他单位保管的或已经作为抵押的实物资产,应像债权人或保管人进行函证(三)盘点结果的确定1、盘点结果确认后,应认真填写盘点表2、要求所有在场人员在盘点表上签字,以明确责任3、获取盘点日前后的实物资产收发和移动凭证,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财务报表截止日是否正确4、如果盘点日与结账日不一致,
21、进行必要的调整 一旦帐实不符,不能轻易下结论,以防造成工作的被动,而应分析具体的原因,运用其他有关方法进行进一步审查,彻底核实可能存在的问题双向抽盘:1、从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实物资产(测试准确性)2、从实物资产选出部分项目追查至盘点记录(测试完整性)如果发现差异,查明原因,要求更正。如果差异较大,应扩大抽查范围或要求被审计单位重新盘点二、调节法前提:现成的数据和需要证实的数据表面不一致含义:从一定出发点上的数据着手,对已发生的正常业务出现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增减调整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财产物资调节表基本方法:当盘点与书面资料结存日期不同时,先进行实物盘点,然后即可审查帐实是否一致三、鉴定
22、法含义:对某些事项的检查所需的技能超出了内部审计师的专业业务范围,聘请专门人员运用专门方法进行检测以获取审计证据不是审计的专门技术,却是必不可少的目的有两个通常用于涉及较多专门技术问题的领域,以及难以判别真实情况的一般审计事项注意一下几点:1、聘请的专家能否保持独立性2、选择信誉好、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专家3、在进行鉴定时,内部审计师对审计的一些具体细节保密4、由有关专家出具鉴定报告,在报告上签名,明确责任第三节 审计调查方法一、观察法二、询问法三、函证法四、调查表法一、观察法1、含义:实地查看2、范围:任何单位、不管审计类型如何,均需运用3、在一般财务审计中4、在经济效益审计中5、不仅可用于内
23、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也可用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测试。还可用于除内部控制以外的其他业务的检查一般步骤:1、确定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目的2、通过谈话或阅读书面资料了解谈话相关的背景情况3、确定观察要点4、确定合适观察的时间5、实施观察并记录相关要点6、将观察到的情况与其他资料或有关人员绩效核对确认影响观察技术运用效果的三个因素l内部审计师的实践经验和业务水平l内部审计师的态度l被审计单位领导对待问题的态度应特别注意的:1、保持高度警觉2、保持合理的怀疑3、注意综合分析4、与询问技术结合运用5、详细记录,尤其是形成初步结论二 询问法1、含义:谈话,口头询问2、一般步骤:收集与询问相关的背景资料确
24、定询问的对象确定询问要点约定询问时间、地点面谈与记录对面谈内容进行评估3、适用范围、条件:各个阶段都可以运用v在计划阶段v在实施阶段v在报告阶段4、应注意的问题选择的询问对象应包括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询问的内容应该明确、具体最后能事先拟定出询问提纲注意一定的技巧认真做好记录三、函证法(一)、含义(二)、一般步骤:确定函证事项编制并寄发询证函收回询证函进行分析及处理在未收回询证函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替代程序(三)、函证法的适用范围v主要用于印证被审计单位应收、应付款项的发生额和余额,作为认证被审计单位债权债务的必要手段v也用于验证被审计单位委托外单位保管的财务、含混不清的外来凭证、某些购销业务、存款
25、借款的各种余额、实物资产的归属以及未决法律诉讼案件v函证法的取证事项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代销代存资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财产担保、财产抵押、租赁资产、长期投资、债权和股票、重大或异常的交易等(四)函证法的方式1、按要求对方回答方式的不同,函证技术分为积极函证和消极函证l积极函证l消极函证l应选用积极函证的方式:a)应证审计事项特别重要b)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c)应证审计事项从发生日至审查日延续的时间极大d)对应证审计事项存在较多疑问2、询证函的编制3、未收到回函的处理(以应收账款为例)a)如果该项应收账款对方已经归还b)如果被询证者发生重大财务困难或已破产清
26、算,该项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c)如果被审计单位编造应收账款发生额,该项应收账款根本不存在d)如果询证函在邮寄过程中丢失四、调查表法1、含义2、优点:v对调查表中的每个问题都要回答,从而使不存在制度的重要控制不至于被调查人员忽略v如果调查表中所有的问题都有经过深思熟虑,制度将被恰当地做成文件,即使是交给一个没有经验的调查人员也能使用n3、缺点四、统计抽样法卖方信贷卖方信贷出口商所在地银行出口商所在地银行出口商出口商进口商进口商延期付款延期付款贷贷款款贸易合同贸易合同还还款款买方信贷买方信贷出口商所在地银行出口商所在地银行进口商银行进口商银行进口商进口商出口商出口商贷贷款款贷款贷款现汇付款现汇付款转贷款转贷款贸易合同贸易合同3、福费廷业务程序出口商所在地银行出口商所在地银行进口商所在地银行进口商所在地银行出口商出口商进口商进口商(1)约约定定(2)担担保保(3)签订合同签订合同(4)发运、寄单据发运、寄单据(5)寄经银行担保、进口商承兑的汇票寄经银行担保、进口商承兑的汇票(6)出出售售 融融 资资 方方 式式 比比 较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