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测试试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测试试题(精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人体的血液中,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浆D血小板2、眼球内部是一个“
2、暗室”,使眼球成为暗室的主要结构是()A角膜B瞳孔C脉络膜D玻璃体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一部分血管的分支情况,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A血管的管壁应该比B血管厚B图中B血管的管壁弹性比A血管小C图中C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D图中B血管中的血流速度最慢4、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B女性的青春期发育要早于男性C出现遗精、月经等生理现象D青春期发育之前生殖器官的发育已趋完善5、下图所示的是进入和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A肺B肾C小肠D骨骼肌6、人类新生命的孕育
3、和诞生主要通过生殖系统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脐带是母体血液与胎儿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B精子在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C怀孕是指受精卵植入的过程D胎儿发育成熟后会通过产出7、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的出生是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标志B精子和卵细胞在中结合形成受精卵C“试管婴儿”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D胎儿只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8、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表示的是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B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
4、为葡萄糖C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D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9、在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最终来源及其要进入肺泡中至少要穿过几层细胞( )A肺泡;一层B组织细胞;二层C组织细胞;三层D肺泡;四层10、图1、2分别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A图1中模拟肺,模拟胸廓B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C图1甲中,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呼气D若图2气体为二氧化碳,A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下图是某同学在一次平静呼吸时外界气压与肺内气压差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_,肋间肌、膈肌处于_状态。2、与神经调节相
5、比,激素调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_。3、组成脑的三部分结构是大脑、_和_。4、下图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支情况及血流方向(箭头所示),请据图判断。A是_血管;B是_血管;C是_血管。5、呼吸道不仅能保证_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绕成的血管球,血液流经肾小球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2、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_)3、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作反射弧。(_)4、男性的精子呈蝌蚪状,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_)5、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和血管三部分构成,其中提供动力的是心脏。()四、实验探究
6、(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实验探究题。依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时应用_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2)观察前要将小鱼平放在_中,等小鱼安定后,将_(“载玻片”或“盖玻片”)盖在尾鳍上。并用_观察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在观察过程中,应不断用滴管往棉絮上滴_。(3)通过观察,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_和毛细血管。(4)在实验前,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下列是有关这一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小鱼呼吸B使小鱼减少跳动便于观察C使鱼体保持湿润,减少伤害D使小鱼不会产生离开水的恐惧感(5)在实验结束后,应将小鱼(
7、)A放回鱼缸B拿出实验室玩C拿回家观赏D扔进垃圾桶2、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方案,请完成下列问题: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小块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B温度373737(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_;3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原因是_。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应该_。(填细嚼慢咽或狼吞虎咽)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
8、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试管加入的物质处理温度时间/分钟加碘液后的现象A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3710B馒头碎屑+4mL清水搅拌3710变蓝C馒头碎屑+搅拌8010变蓝D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010变蓝(1)把馒头碎屑“搅拌”相当于口腔中_作用,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馒头中的淀粉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_(2)为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请补充实验:是_,的现象是_,原因是_。(3)B试管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错误,请改正:_。(4)如果A与B作为对照,则变量是_,针对此组对照实验作出假设:_。(5)根据A与D两支试管加碘液后的现象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
9、要适宜的_。4、将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你会感觉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请据此回答问题: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是否搅拌温度水浴时间检测试剂实验现象1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10分钟碘液2馒头块+2毫升唾液不搅拌3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4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0(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糖类与食物中的_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_。(2)若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_。(3)要想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应选择_试管进行对照。(4)预测实验现象,只有_号试管不变蓝
10、色,原因是_。(5)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探究结果告诉我们。吃饭时应该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浆功能解答时可以从血浆的功能和血细胞的功能方面来切入。【详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加速血液凝固;白细胞的作用是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红细胞的作用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故选C。2、C【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
11、玻璃体组成。【详解】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错误。B瞳孔是眼睛中央使光线进入的黑色小孔,错误。C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能使眼球内部成为“暗室”, 正确。D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错误。故选C。3、D【分析】动脉的特点: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静脉的特点: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的特点: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
12、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图中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详解】AA动脉管壁厚,B静脉管壁薄,正确。BA动脉弹性大,B静脉弹性小,正确。CC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正确。DA动脉血流速度快,B静脉血流速度慢,C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错误。故选D。4、D【分析】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详解】A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故A正确。B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
13、期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可见女性比男性早大约早两年进入青春期,故B正确。C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故C正确。D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发育之后生殖器官的发育已趋完善,故D错误。故选D。5、B【分析】由图可知该组织处的物质交换的特点是进入该器官的氧气多,离开时少;进入的二氧化碳少,离开时多;进入的葡萄糖多,离开时少;尿素进入多,离开时少。【详解】A血液流经肺时,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流出的血液中氧气会增加,二氧化碳
14、会减少,所以是流入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少,流出的氧气含量多,A错误。B血液流经肾时,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然后排出,尿素的含量应降低,所以尿素的含量进入多,离开时少,同时肾组织细胞消耗氧气、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血液流经小肠时,小肠吸收的养料会进入血液,流出的血液中养料如葡萄糖会增加,所以是流入血液的葡萄糖含量少,离开时葡萄糖含量多,C错误。D当血液流经骨骼肌时,血液中的氧气、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进入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进入血液,所以流入的血液尿素含量少,出来多,D错误。故选B。6、D【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
15、,是子宫内膜,阴道等。据此答题。【详解】A胎盘是母体血液与胎儿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A错误。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场所是输卵管,B错误。C怀孕是指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C错误。D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D正确。故选D。7、B【分析】图中:是卵巢,输卵管,是子宫,是阴道。【详解】A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体的发育开始于受精卵,不能说人的生命起点是婴儿出生,A错误。B卵细胞从卵巢
16、排出后大约经810分钟就进入输卵管,经输卵管伞部到达输卵管和峡部的连接点处,并停留在壶腹部。如碰到精子即在此受精形成受精卵。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B正确。C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试管婴儿”是一种有性繁殖技术,C错误。D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人体胚胎发育初期和后期
17、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和母体,D错误。故选B。8、A【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详解】A胰液和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A正确。B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错误。C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C错误。D是肝脏,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D错误。故选A。9、C【分析】呼吸的环节如图所示:【详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根据气
18、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均要穿过两层细胞。如图所示: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周围毛血管的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通过肺的通气,经呼吸道将气体呼出体外,故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细胞,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最终来源。故选C。10、A【分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
19、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图中,气管、肺、胸廓、膈。【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1模拟肺、模拟胸廓,A符合题意。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所以肺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B不符合题意。C图1甲中胸廓体积缩小,表示呼吸,C不符合题意。D若图2气体为二氧化碳,血液流经A处后,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说明A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呼气 舒张 【详解】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
20、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图中AB段表示外界气压与肺内气压差是负数,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是呼气过程。肋间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2、激素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更广泛,作用持续的时间更长。【分析】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二者相比:神经调节从中枢发出神经冲动快,故作用更迅速,作用范围更准确,持续时间很短;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到
21、全身各处,故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更广泛,作用持续的时间更长。【详解】激素调节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到内环境,经运输,到器官起作用,所经历的时间长,比较持久,且反应速度较慢;神经调节从中枢发出神经冲动快,且持续的时间很短。所以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更广泛,作用持续的时间更长。3、小脑#脑干 脑干#小脑 【详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
22、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4、动脉 毛细 静脉 【详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据此可知,图中的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5、气体顺畅 温暖湿润清洁(可颠倒顺序)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
23、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详解】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因此,呼吸道不仅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三、判断题1、正确【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流的都是动脉血,故题干说法错误。2、正确【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组
24、成细胞的物质有分子比较小,不含碳的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的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此题说法正确。【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水的作用,其它营养物质的作用也要注意掌握。3、正确【详解】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题干说法正确。4、错误【详解】睾丸是男性主要的性器
25、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精子在精液中,呈蝌蚪形,能游动。人体内有很多细胞,但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卵细胞的细胞质里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题干说法错误。5、正确【详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和血管三部分构成,其中心脏是一个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的中空的器官。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所以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故题干观点正确。四、实验探究1、(1)湿棉絮 (2) 培养皿 载玻片 低倍显微镜 水 (3)静脉(4)D(5)A【分析】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装置图:(1)结合分析可知:实验时应用湿棉絮
26、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因要“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所以要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等小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上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并不断地向棉絮上滴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3)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见三种血管:一种是由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一种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叫静脉,第
27、三种是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4)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还能使鱼感觉生活在水中,减少跳动的次数而便于观察,又能减少对鱼的伤害。故选D。(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因此实验后,应将小鱼放回鱼缸。故选A。2、(1)2mL清水(2) 不搅拌 淀粉没有全部被分解为麦芽糖 细嚼慢咽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1)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
28、验的变量是唾液,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所以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mL清水。(2)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搅拌,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3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原因是淀粉没有全部被分解为麦芽糖,因为馒头块与唾液没有被充分的混合。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吃饭应该细嚼慢咽,有利于将食物通过牙齿切碎,食物与唾液充分的混合,促进食物的消化,有利于减轻胃肠的负担。3、(1) 舌的搅拌 葡萄糖 (2) 2mL唾液 不变蓝 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
29、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3)4mL清水改成2mL清水(4) 唾液 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 (5)温度【分析】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作出假设(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拟定计划,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实施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记录现象、数据,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
30、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1)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相当于舌的搅拌作用。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肠液和胰液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在0和80水中,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可以判断出: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其他都相同,因此是2mL清水。在0时温度低, 馒头碎屑不能分解,加碘液后变蓝。(3)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探究目的,可知A试管为对照组。B试管在实验过程中与A试管作为对照,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要求,加入的液体量应该相同
31、,因此B试管应加2mL清水。(4)对于A试管和B试管这组对照实验,可发现其变量是唾液,因此作出假设:唾液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5)D试管在0加碘液后的变蓝现象,说明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分解;A试管在37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试管内的淀粉已被分解。由此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4、(1) 脂肪、蛋白质 提供能量 (2)唾液是否影响淀粉的消化?(3)1、4(4) 1 该试管加入了唾液,并进行了充分搅拌,唾液与淀粉充分混合,淀粉被完全分解 (5)细嚼慢咽【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
32、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1)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故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糖类与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若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变量是唾液,故探究的问题是唾液是否影响淀粉的消化?(3)要想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应选择1、4试管进行对照,1号试管在37的环境中,4号试管在0的环境中。(4)预测实验现象,只有1号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该试管加入了唾液,并进行了充分搅拌,唾液与淀粉充分混合,淀粉被分解。(5)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所以,为了让食物充分消化,我们在日常进餐是要注意细嚼慢咽。而如果人在进食时,若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会增加胃和小肠所示器官的消化负担,容易使人患胃肠疾病。故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探究结果告诉我们。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