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规划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2.0规划方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规划方案(一)整校推进教师培训(一)整校推进教师培训1.1.整校推进安排整校推进安排根据方案的安排,到2022年,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每人不少于50学时(线上研修任务不少于25学时,线下实践活动不少于25学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构建起“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测评推动,培养培训,项目示范,骨干引领,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推进、注重实效的整校推进新路径,2020年22所试点学校、全市30%初
2、中、小学教师完成研修任务;2021年30%初中、小学教师,50%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完成研修任务;2022年40%初中、小学教师,50%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完成研修任务。2.2.培训团队建设培训团队建设(1)整合力量,专兼结合,打造市县两级培训专家团队。遴选学校管理、师培、教研、电教和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组建市县培训专家团队,提高指导学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和评价等能力。(2)项目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组建由校长、教研主任、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管理团队
3、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强化信息化教学应用培训,实现规划目标,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应用。3.3.培训设计与实施培训设计与实施由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执行办”)统筹,组织开展市县项目管理者、市级培训团队、县级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团队成员全面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体要求,掌握区域信息化教育发展规划的设计与制定方法,提升他们在能力提升工程2.0中所需的专项管理、指导与评价能力。(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课程研修25学时。依托全市统一的学习研修平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培训,组织教师在线上自主研修25学时
4、的网络课程。学校要依据本校所处信息技术环境,从30个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中选择不少于7个且涵盖4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供教师选择。县区学校教师选择不少于 3个微能力点(涵盖3个维度)相对应的课程进行网络学习。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以下简称“直属学校”)教师选择不少于4个微能力点(涵盖4个维度)相对应的课程进行网络学习。(2)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实践活动25学时。学校结合教师选择的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制定校本实践活动方案并依托全市统一的学习研修平台开展活动。校本实践活动分三个环节:一是学校开展以基于网络的听评课活动为抓手的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活动,每位教师上传1节完整的课堂实录
5、课(涉及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到学习研修平台,并在平台上对其他教师上传的课堂实录课进行评价,每人评课数量不少于3节;二是校本实践应用考核材料提交,每位教师将不少于3个微能力点(涵盖3个维度)认证材料(直属学校教师提交4个微能力点)上传到学习研修平台,同时对本校学科教研组的其他教师上传的微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互评;三是信息化教学案例展示、分享活动及学时认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展示活动,通过现场学习、网络展示、专家点评等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案例展示、分享活动。教师参加三个环节校本活动分别认定学时分别为 5学时、15学时、5学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并报
6、上级备案。4.4.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的主要措施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的主要措施充分利用“双师教学”项目资源、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等多种方式,根据乡村学校实际需求,鼓励和支持我县教师和干部培训的“精英领航工程”“青蓝工程”“育秀工程”“扬帆计划”学员和市级名师、卓越校长开展在线观摩、研讨交流、点评监测、课堂直播等教研训活动,创新乡村学校信息化校本研修模式,形成“互联网+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常态化运行机制。5.5.引领性信息化教学创新培训主要措施引领性信息化教学创新培训主要措施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采用国家研制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
7、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构建标准引领的培训体系。优化培训团队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激励开放建设,改善资源供给,提高研修资源的适用性;变革评价方式,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提高测评助学精准性。(二)校本应用考核(二)校本应用考核一、依据与标准依据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见附件)分类,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分为三种。一是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二是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
8、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三是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慧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本方案就是基于这三类情况来确定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教师微能力测试是基于国家提出的3种环境、4个维度、30个微能力点的测试标准体系,根据学校信息化环境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学校发展规划要求而制定的,要求在测试过程中充分体现学校发展需求和教师信息化发展现状,并通过测试工具给出建议。二、内容与方法测试内容:学校城乡、学段分布;学校信息化硬件配备与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教师结构分布;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教师对“能力提升工程2.0”未来一年发展预期和建议;学校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育变革中的发展现状
9、与面临的挑战;学校经过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期望达到的目标。(运用软件:问卷星)县(市、区)发放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诊断问卷电子版,所属学校经过讨论后填写一份汇总问卷,学校完成网络填写问卷环节。县(市、区)测试团队依托测试系统对学校上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生成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核心能力点建议报告。三、流程与结果学校完成问卷填报后,县(市、区)管理员在后台将问卷数据导出,并将问卷数据复制到“环境测评”数据库;数据库针对每个选项自动赋值、学校环境核算分值;在WORD环境模板中调用数据库相关字段生成判断环境、推荐教师研修关键能力点、给出研学内容建议。另外,通过office word邮件合并功能还能
10、给出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发展规划的整体框架建议。(运用软件:电子表格、office word 邮件合并)四、组织与管理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测试工作由县(市、区)统一组织进行,要配备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教师担任信息化环境测试员工作,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系统性培训;学校要积极配合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填写问卷要组织教师广泛参与,真实体现学校和教师情况,避免学校选择的研修内容与实际现状及需求不符的情况发生。同时学校管理团队可根据校情对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核心微能力点建议结果进行调整,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发展规划。(三)支持保障(三)支持保障1.1.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省教育厅将各地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况
11、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和教师教育工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能力提升工程2.0学时纳入继续教育学时范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训情况和运用水平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评选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和命名整校推进示范校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2.2.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多渠道汇聚教育大资源。完善基础资源政府提供、免费使用,个性化资源社会提供、市场选择的资源汇聚、共建共享模式。建立教师参与信息化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源版权保护机制,推
12、动名师资源、特色资源、生成性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众筹众创、汇聚衍生青岛教育大资源。优化资源遴选与推送模式。实行资源使用率与用户评价、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遴选模式,准确判断资源质量与价值。实现优质资源自适应精准推送,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助力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2019年,汇聚覆盖各学段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加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建设,打造 100个“网络名师工作室”和100门“精品网络课程”,建设覆盖中小学全学科的数字化教材。2020年,开发100个学前教育游戏化课程资源和100个家庭教育专题资源,支持建设青岛家校合作网。围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建设
13、。2022年,汇集社会多领域资源,形成教育大资源汇聚业态,推动形成50对以上跨区域资源共享案例。3.3.经费安排经费安排培训经费由市、县区和学校统筹安排,市级统筹落实全市能力提升工程学校校长、市县区和市直学校培训团队、整校推进指导研讨等骨干人员的培训经费,县区负责落实县区及所属学校的管理团队、培训团队的培训经费,学校负责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的培训经费,按照规划年度应完成的培训人数,足额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到2022年,每位教师完成不少于6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各30学时),确保2021年完成全员培训。继续加大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的投入力度,维护现有设备正常用,提高设备利用率。
14、市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骨干教师培训、保障在线学习的硬件设施、网络及设备需求。学校要做好规划,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四)监管评估举措(四)监管评估举措加强对能力提升工程的管理、监督、考核,强化过程性测评,采取学校自评、专家评估、网络评估等方式,做好对提升工程培训的评估管理等工作,市县区级主管部门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自我测评,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完成培训学习任务,考核合的教师,可颁发合格证书。市县区制定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将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活动纳入学校校本研修学分登记,将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作为对校长考核的重要条件,将教师参与校本应用考核的目标达成率纳入年度考核项目。健全教师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以“一师一课”活动、信息技术融合比赛、信息作品评选为抓手,引导学校推荐优质资源,充实优质资源库,促进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