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意识与注意.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意识与注意.ppt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意识的特征1 1、局限性并非所有刺激都能被意识到。进入意识的通道、信息量有限全神贯注、视而不见。超出感觉器官阈限的如超声波、次声波听不见。2 2、能动性有选择地反映目的与计划性保持和监督活动的进行能意识到并不存在的东西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3 3、社会历史制约性意识的内容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第1页/共41页三、意识的层面觉知程度焦点意识:个体全神贯注于某一对象所得到的清楚明确的意识经验。对象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清楚、有组织、警觉。边意识:对处于注意范围边缘的刺激物所形成的模糊不清的意识。半意识:不注意或只略微注意时得到的意识。前意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使用时个体对之并无意识,但在检索使
2、用时就产生意识。潜(无)意识:隐藏在意识层面下没有被觉知到的心理活动,对认知、情绪、动机发生影响。非意识:无所知、无所感,或超过感官范围。第2页/共41页四、意识的状态1 1、可控制状态: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有目的、自觉地去完成事情,即有意识地工作。2 2、自动化状态:对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楚,已经形成了自动化状态,意识的参与成分较少。3 3、白日梦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的做梦之间,清醒着做梦,在无需集中注意时自发产生,内容与过去的经验、未来的活动有关,是意识的一种迷糊状态。4 4、催眠状态:由催眠师或自己诱导出的一种似睡非睡的状态。5 5、睡眠与梦第3页/共41页催眠 催
3、眠状态的心理特征感觉麻痹知觉扭曲和幻觉抑制解除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旧记忆还原主动反应性降低注意窄化 催眠感受性1/101/10很好,4/104/10较好,1/101/10无反应和受催眠者的人格特征和其对催眠的态度及对催眠师的信赖感有关第4页/共41页催眠感受性高的人通常具有下列特征催眠感受性(hypnoticsusceptibility)是指被催眠者接受暗示的难易程度,一个人对催眠感受性是比较稳定的。(1)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2)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3)想象力丰富(4)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移(5)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第5页/共41页催眠感受性量表 暗示的活动通过标准(1)姿
4、势改变(你弯下身去!)不须强迫就自动弯下身去(2)闭上眼睛(你的眼皮越来越沉重!)不须强迫就自动闭上眼睛(3)手向下垂(你的左手垂下去!)在10秒钟内左手垂下6英寸(4)手臂定位(你的右臂无法移动!)在10秒钟内右手举不到1英寸(5)手指并拢(你的手指无法分开!)在10秒钟内手指无法张开(6)手臂僵硬(你的左臂开始僵硬!)在10秒钟内手臂弯曲少于2英寸(7)两手合拢(你的两手相向合拢!)在10秒钟内两手合拢6英寸之内(8)口语抑制(你说不出自己的姓名!)在10秒钟内无法说出自己的姓名(9)幻觉现象(你眼前有一只苍蝇!)被试挥手试图将之赶走(10)眼睛失控(你无法支配你的眼睛!)在10秒钟内睁不
5、开眼睛(11)醒后暗示(醒后请坐另一把椅子!)醒后表现出移动的反应(12)失忆测验(醒后你将忘记这一切!)所能记忆的催眠中项目少于三个第6页/共41页催眠的理论解释社会角色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班诺斯等人倡议,用来解释催眠现象的理论。认为睡眠是一种被改变了的意识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催眠情景下的接受者象演戏的演员一样,按照导演的意图(催眠师的暗示)全神贯注地扮演一个社会角色。意识分离论意识的执行功能和监督功能被分离。第7页/共41页催眠的应用可作为治疗的手段可增强或消除记忆可止痛可使感觉发生改变可助眠和放松第8页/共41页睡眠与梦几种脑电波波:频率较低(8-13个周期/秒),波幅稍大
6、,安静和休息放松时。波:频率较高(14-30个周期/秒),波幅较小,清醒和警觉状态时。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睡眠状态时。第9页/共41页 睡眠与梦(1 1)睡眠及其阶段第一阶段,轻度睡眠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易惊醒,持续约1010分钟。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较难唤醒,持续约20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40分钟。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 sleepREM sleep)
7、阶段。睡眠的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90分钟左右,深度睡眠前半夜远多于后半夜,快速眼动睡眠持续的时间由开始的1010分钟逐渐增长。第10页/共41页第11页/共41页睡眠与梦(2 2)梦的特点、功能解释和作用快速眼球运动与梦:梦主要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快波睡眠)阶段做梦时的机体变化:心率不规则,血压、呼吸波动,情绪高涨,有性唤起表现,躯体静止不动。快速眼动反弹:剥夺梦后出现,由20%20%增加到38%38%。梦的心理动力学理论(3 3)几种睡眠学说第12页/共41页第二节 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对认识客体的选择。集中性:心
8、理活动坚持在一定对象上(离开无关刺激,并对无关刺激和其他活动起制约作用)。第13页/共41页第二节 注意概述3、性质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无单独的内容,却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是伴随在心理过程中的一种活动状态指向状态和集中状态。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开端。第14页/共41页第二节 注意概述二、注意的生理机制1 1、朝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相互诱导2 2、脑干网状结构3 3、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第15页/共41页第二节 注意概述三、注意的外部表现1 1、适应性运动2 2、无关活动的停止3 3、呼吸运动的变化 可通过外部表现来了解注意状态,但二者有时并不完全一致。注意的生理指标:心率、血压、呼吸、皮电、
9、内分泌量、瞳孔、脑电等。第16页/共41页第二节 注意概述四、注意与意识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注意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注意与意识密不可分: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都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第17页/共41页第二节 注意概述五、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与监督第18页/共41页第二节 注意概述六、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 1、无意注意(1 1)含义 事先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易受干扰。第19页/共41页六、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2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特点 强度绝对强度,相对强度 对比 运动和变
10、化 新异性第20页/共41页(2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体状态 主体的需要、兴趣、期待 主体的情绪状态 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第21页/共41页六、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2 2、有意注意(1 1)含义: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2 2)引起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对人格的依从性第22页/共41页六、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3 3)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消除无关刺激干扰培养坚强的意志第23页/共41页六、注意的种类有意后注意3 3、有意后注意(1)(1)含义
11、:有目的、自觉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既避免了无意注意易受外部干扰导致分心的缺点,又避免了有意注意容易疲劳的不足。是注意的高级状态。(2)(2)有意后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第24页/共41页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1 1、定义:在同一时间内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哈密顿“黑子实验”。成人注意的广度(0.10.1秒内):8-98-9个黑色圆点,4-64-6个外文字母,3-43-4个几何图形,3-43-4个汉字。2 2、影响因素对象特点性质相同、集中、排列有规律、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有利于扩大注意的广度。主体的任务与知识经验。第25页/共41页二、注意的稳定性1 1、定义:是注意在
12、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存在注意的起伏现象。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则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主要是从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不变的角度来讲的,它与人的主观状态和对象特点有关。第26页/共41页二、注意的稳定性2 2、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在短时间内周期性不随意波动跳跃的现象。起伏周期一般为2-122-12秒。对声音刺激的起伏周期最长,视觉刺激次之,触觉刺激最短。可以克服使它有意义。第27页/共41页 注意的起伏第28页/共41页二、注意的稳定性3 3、分心(注意的分散)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刺激吸
13、引。原因:无关刺激干扰,单调刺激长时间作用。4 4、影响因素(1 1)对象特点强度大、刺激时间长、复杂、活动和变化易稳定(2 2)人的积极性意义理解、态度、兴趣、思维、身体状态范兹的婴儿实验:面孔印刷品靶心红、白、黄多动症第29页/共41页第30页/共41页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分配1 1、定义: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开车,边听边记2 2、条件: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要达到自动化织毛衣、盲打第31页/共41页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四、注意的转移1 1、定义: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与分心区别:主动、有目的的改变活动对象或方向。2 2、影响因素(1 1)原来注意的
14、紧张度越大,转移越困难;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小,转移越容易。(2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越符合人的需要、兴趣,转移越容易。第32页/共41页第四节 注意的理论一、过滤器理论(瓶颈理论)1 1、代表人物:英 布罗德本特BroadbentBroadbent。时间:19581958年。2 2、实验:双耳分听。3 3、主要观点(模型):单通道模型。全或无原则。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有限,外部信息需过滤,使中枢神经不致负担过重。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颈瓶。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
15、过滤器的信息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储存。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通道的信息则不能通过。第33页/共41页第四节 注意的理论二、衰减理论1 1、代表人物:特瑞斯曼Treisman,1964Treisman,1964。2 2、实验:双耳分听。3 3、主要观点:信息通过过滤器时,非追随耳的信息强度减弱,但不完全消失。按衰减方式工作。过滤器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工作,所有的信息被允许通过。被注意的信息没有受到衰减,保持原来的强度,从而得到识别和高级加工;未被注意的信息受到衰减而强度减弱,因而不能被识别,但对接受信息者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等则有较
16、低的阈限,可以受到激活而被识别。第34页/共41页第四节 注意的理论三、后期阶段理论1 1、代表人物:多伊奇Deutsch,1963Deutsch,1963,诺曼Norman,1968Norman,19682 2、主要观点: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器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的选择依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四、多阶段选择理论1 1、代表人物:约翰斯顿等(Johnston(JohnstonHeinzHeinz,1978)1978)2 2、主要观点: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1 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 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
17、于当前的任务要求。第35页/共41页第四节 注意的理论五、智源限制理论1 1、代表人物:诺曼,博布罗。2 2、实验:作业成绩和智源分配关系。3 3、主要观点(模型):人的心理智源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性是由从事操作的智源的有限数量决定。只要同时进行的两项任务所需资源之和不超过人的心理资源的总量,同时操作这两项任务就是可能的。第36页/共41页第37页/共41页第38页/共41页第四节 注意的理论六、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1 1、代表人物:谢夫林2 2、主要观点: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第39页/共41页思考题:1 1 简述注意的几种理论。2 2 简述引起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原因。3 3 注意的基本特征。4 4 睡眠分为哪几个阶段?5 5 简述意识的特征。6 6 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与能动性?7 7 解释意识的几种层面。第40页/共4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1页/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