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图文课件ppt-第3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护理学》图文课件ppt-第3章.ppt(2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神精神科护理学科护理学PPT模板下载: 3章章 精神精神科护理技能科护理技能3.5精神障碍患者的组织与管理3.6精神科急危状态的监护第第3 3章章 精神精神科护理技能科护理技能3.4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学学习习目标目标掌握:治疗性沟通的技巧,精神科护理观察的掌握:治疗性沟通的技巧,精神科护理观察的内容,精神科急危状态的防范和处理;精神科的内容,精神科急危状态的防范和处理;精神科的安全护理。安全护理。熟悉:治疗性沟通关系建立的要求和过程,护熟悉:治疗性沟通关系建立的要求和过程,护理观察的方法,精神科护理记录的书写内容。理观察的方法,精神科护理记录的书写内容。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组织与管理,精
2、神障碍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组织与管理,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第第3 3章章 精神精神科护理技能科护理技能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护士在工作场所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服务对象之间进行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即治疗性沟通关系,又称为治疗性护患关系。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信任的治疗性沟通关系对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适时修改治疗和护理方案、患者疾病转归、降低临床风险、防范医疗纠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正确认识精神障碍正确认识精神障碍1.建立治疗
3、性沟通关系的要求3.1.13.1.1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2.护士与患者接触前必须首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病程发展等内容,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交谈内容,采取合适的交流方式与患者接触,使患者愿意接受护理服务,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尊重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3.尊重患者是护患沟通的基础。尊重患者的人格,护士首先应从心理上做到不歧视、不嘲笑,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沟通时应态度真诚,耐心倾听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对谈话
4、内容、患者隐私和病史等内容保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做好解释告知工作。治疗性沟通应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一切护理决定和行为都应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利益为前提。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保持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态度保持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态度4.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5.护士在护患关系中起着主导地位,因此,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到仪表整洁、精神饱满、举止文雅、态度和蔼,增强患者的信赖感和安全感。同时,护士还应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观察力,掌握疾病的症状及发展规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防范意外的发生。3.1
5、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 建立治疗性沟通关系的过程3.1.23.1.2精神病护理专家希尔德吉德E.佩普劳(Peplau,19091999)将建立治疗性沟通关系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介绍期、认同期、工作期和结束期。各期无时间限制,无明显界限,但有一定顺序。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介绍期介绍期1.介绍期是治疗性沟通关系的最初阶段,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开始时护患双方可能会因为陌生而产生焦虑的感觉,影响护患关系的进一步建立,护士应提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明确交流的目的和内容,制定交流提纲,提供适于交流的环境。在交谈中通过认真观察和耐心倾听,初步了
6、解患者的核心问题和需求,为治疗性沟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认同期与工作期认同期与工作期2.认同期与工作期的目标是确认和解决患者的问题,此阶段是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关键所在。随着信任关系的建立,护患双方应该一起制定治疗目标,并达成达标协议,如每日上、下午各运动30 min,按时完成治疗等。随着护患双方了解的加深,护士应分享患者的想法、行为和感受,和患者一起制订护理计划,循序渐进地解决某些针对性问题,并不断巩固治疗。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结束期结束期3.结束期是治疗性关系的最后阶段。结束期患者症状或问题已缓解
7、,社会功能得到改善,自知力增强,但他们可能会对出院产生不适,甚至焦虑。护士一方面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加强健康宣教;另一方面应改变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患者更多的自主权、缩短会谈时间等,培养患者的独立性,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 治疗性沟通的技巧3.1.33.1.3沟通前阶段的技巧沟通前阶段的技巧1.进行治疗性沟通前应做好准备与计划工作。此阶段护士主要是熟悉患者的基本情况,明确沟通目的,制定交流提纲。沟通时间应避开患者休息和治疗的时间,也可与患者约定沟通时间。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为患者提供隐秘、安静、舒适的环境。护士还应在心理和自身方面做好准备,仪
8、表整洁、精神饱满。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沟通初期阶段的技巧沟通初期阶段的技巧2.沟通初期阶段护士的主要任务是快速与患者建立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护士与患者打招呼时不要直呼其名,也不能呼床号,更不能呼绰号,可以询问患者平时别人怎么称呼他,也可根据姓氏或工作职务或职称来称谓患者,使患者感觉亲切、受尊重。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可以询问患者病情感受、服药后的效果或不适感受,还可视当时情景来设定话题,如“张工,您昨晚睡得怎么样?”“张教授,您老伴昨儿看您来了?”“王爷爷,您养的花真漂亮!”总之,开头说话时内容灵活,使患者感觉亲切、随和
9、,在自然、轻松的沟通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转入欲了解的情况或渗透指导的内容。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沟通过程中的技巧沟通过程中的技巧3.在临床实际沟通过程中,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沟通技巧,其中常用的沟通技巧如下。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1 1)共情)共情共情即换位思考,指从对方的角度来认识他的思想,体验他的情感,并产生共鸣。共情不同于同情,同情只涉及对对方物资上的帮助和情感上的抚慰,而共情指能够进入对方的精神领域,并从他的认知角度来看事物,并能理解其精神世界。共情在治疗性沟通中的作用可分为四个层次。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
10、沟通关系的建立(1)护士通过言语和行为表达对患者的感受和理解。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理解,并产生积极的反馈。护患双方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表现为行为上的密切配合和默契。护士换位思考和体验,感受和理解患者的情感和需求。(2)(3)(4)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2 2)倾听)倾听倾听是沟通关系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护士对患者所发出的信息进行整体性的接受、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途径。倾听应与观察相结合,做到“察言观色”。护士在倾听的过程中应与患者有适当的眼神交流,表现感兴趣的态度,并有适当的反应和反馈。护士应控制自己、放松心情、推迟评判,在适当的时机提问以解决自己的问题。3.
11、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在倾听的过程中,护士还要善于适时用简短的话引导话题的延续和深入,如“然后呢?”“当时您怎么想?”等。对于患者不愿暴露的话题不要一再追问,对于思维松散的患者也要善于把他从漫无边际的话题中引导向预定目标。倾听不仅能收集患者的言语信息,同时还能接收其通过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表达的非语言信息,从而全面了解患者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进而给予针对性的帮助。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3 3)提问)提问提问可以快速地围绕主题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核实,可分为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两大类。(1)封闭式提问:有方向地提问,是一种将患
12、者的应答限定在特定范围内的提问,如“您昨晚发热了吗?”患者能直接坦率地回答,答案选择性小,有时甚至用“是”“不是”回答,护士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时间效率高。但这种提问获得的答案简单,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想法和情感,护士也很难得到提问范围以外的其他信息。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2)开放式提问:无方向性提问,不限制患者的回答,鼓励其说出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和感觉,如“您哪里不舒服?”“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等。为避免患者有被质问的感觉,护士在提问时可以用“是什么原因?”代替“为什么?”开放式提问有利于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发泄和表
13、达被压制的情感,为护士提供较多的信息,但这种方法一般耗时较长。为了使患者便于理解和回答,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量把问题说得简单、清楚、通俗、易懂。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4 4)沉默)沉默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5 5)善于核实、归纳、澄清的交谈技巧)善于核实、归纳、澄清的交谈技巧当交谈告一段落或一个主题结束时,护士可以通过归纳和澄清将患者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来核对护士的理解和患者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若有误解应及时澄清和纠正,为继续交谈打下良好的基础。护士在运用上述技巧时除认真倾听患者的语言表达和
14、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达外,还要选择最能代表患者意思和情感的词句,将患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表达出来。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6 6)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的沟通技巧)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的沟通技巧(1)对于妄想的患者,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程使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对于急性期的患者,护士在沟通前应通过查询病历,与主管医生、其他护士和患者家属沟通等渠道,尽可能多地掌握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以往、现存的精神症状,在沟通时要启发患者述说,以倾听为主,对患者所述之事不做肯定也不予否认,更不要与其争辩,以免成为患者妄想泛化的对象;对于病情稳定期、妄想症状松动的患者,在沟通中应正确引导
15、,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和治疗有正确的认识。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2)对于有抑郁情绪的患者,护士要诱导患者述说内心的痛苦,使其充分地发泄,并给予安慰与鼓励;也可以启发患者回忆以往的成功或快乐的时光,并表示赞同与肯定;还可以根据患者以前的兴趣爱好,交给患者一些小任务,当患者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患者的自信心。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3)对于有暴力行为风险的患者,护士应避免单独与患者共处一室,不要坐在患者的正面,可以站在患者的侧面,并保持一定距离,表情自然、态度平和。在沟通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使用激惹性言语,当患
16、者不愿回答时避免反复追问。当患者有瞪眼、握拳、说话声调提高等冲动先兆时,要同时有多名医护人员出现在患者面前,以冷静的态度安抚患者,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言劝说患者。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4)对于缄默不语的患者,护士可以关切地陪伴在患者身旁,让患者感受到护士对他的关心、理解和重视。在进行治疗或护理时护士应执行规范的流程,做好解释、告知和安抚等工作。(5)对于异性患者,护士与患者沟通时态度要自然、谨慎、稳重,与患者保持距离,慎用皮肤触摸法,避免患者把正常的关心当作恋情,产生误会。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6)对于木僵或者癔症的患者,护士
17、应杜绝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进行治疗和护理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和告知,取得患者同意后实施。癔症的患者受暗示性较强,护士应多给予正性鼓励,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关注。3.1 3.1 治疗治疗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性沟通关系的建立沟通结束阶段的技巧沟通结束阶段的技巧4.顺利地结束沟通可以为下次沟通及治疗性沟通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开始沟通时已告知交谈的时间,所以当时间接近尾声时应给予适当提醒,同时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和安慰,就本次沟通的顺利完成向患者表示感谢,并暗示本次谈话内容会保密,打消患者不必要的顾虑。不可突然无故中止谈话或突然离开,这不仅使患者感到疑虑和不安,影响本次沟通效果,还可妨碍下次沟通的进行。
18、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复杂多变,多数患者在发病期无自知力,甚至故意掩盖病情,还有的患者躯体不适也缺乏主诉,而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效果等内容常缺乏客观指标作为依据。护士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书写护理记录是精神科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技能。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3.2.13.2.1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观察在精神科临床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患者的言语、表情、行为和生命体征等方面及时、准确、动态、全面地观察患者精神
19、、躯体等方面的病情变化,不仅可以避免护理活动的盲目性、主观性和片面性,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并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观察的内容观察的内容1.(1)一般情况。患者的仪表、衣着、卫生和步态,全身有无外伤,饮食、睡眠、排泄及生活自理程度,对住院、治疗和护理的态度,与周围人接触交往的态度,参加各种活动时的积极性和表现等。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2)精神状态。患者有无意识障碍,有无自知力,有无感知觉、思维、智能等认知方面的障碍,情感稳定性和协调性如何,意志行为有无目的性,有无自伤、自杀、
20、冲动毁物、强迫、刻板、模仿等病态行为。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3)躯体情况。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是否正常;有无躯体疾病症状或体征,如水肿、骨折、恶心、呕吐、胸痛、心悸等。(4)治疗情况。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如何;体内药物浓度是多少,疗效怎样;有无药物不良反应,表现有哪些;有无药物过敏及其他不适感等。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5)心理需求。患者目前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引起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有哪些;目前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等。(6)社会功能。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程度、人际交往能力、工作
21、和学习的能力等。(7)其他。医疗设施有无安全隐患,病区内有无危险物品;病房环境是否整齐、卫生,空气是否清新等。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2.(1)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指通过直接观察患者的言语、表情、行为及护理查体,从而获悉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方面的有关情况。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来观察,也可以作为旁观者来观察,还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安排一定的活动来观察。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2)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指通过其他人和物来了解患者的思维或病情变化。护士可以向患者家属、亲友、同事和病友了解
22、患者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患者的书信、日记、绘画、手工作品获得信息。这种方法常用于不肯暴露思维内容或不合作的患者,间接观察获得的信息资料是直接观察获得内容的补充。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相互补充,在临床中护士常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共同使用。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观察的要求观察的要求3.(1)连续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规律性和差异性,因此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护士应在充分了解患者前期病情的基础上进行观察,一般可通过护理病历、家属补充、医护和护护沟通及其他患者反馈等途径来了解患者前期病情。护士对患者前期
23、病情掌握得越充分,观察的内容越有针对性和全面性。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2)目的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来确定观察的目的。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重点观察其心理反应与需求,对有行为问题者重点观察其行为障碍的表现与心理状态,对有适应不良者重点观察其社会适应能力障碍的表现及心理状态,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了解症状及症状的相关情况。是否存在命令性幻听,有无意外先兆,对患者生活工作的影响、患者的应对方式等内容。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3)客观性。护士对观察到的内容应如实地进行记录,尽量保持客观,避免主观猜测,并及时进行护理记录
24、的交换工作,以免误导其他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判断和掌握。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4)整体性。观察的整体性指对某一患者整体观察和对病房所有患者整体观察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求对某一患者的全面情况(指生理、心理、情绪、行为等)和特殊症状(如命令型幻听、妄想、自伤自杀、冲动出走等)的整体进行动态、全面的观察,以便医护人员及时修订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另一方面既要对重症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亦要兼顾病区内其他患者,要求对病区内所有患者进行全面观察,掌握每个患者的主要特点。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新入
25、院患者:从患者一般情况、精神症状、心理状况和躯体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恢复期患者:重点观察患者症状消失情况、自知力恢复程度、出院后维持治疗的态度,以及住院经历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无影响。知识链接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精神障碍的护理记录3.2.23.2.2护理记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全过程,是患者病情演变的原始文字记载。因此,护理记录不仅为医护人员修改完善医疗护理方案提供了依据,为护理质量的评估和衡量提供依据,也常被作为科研资料和法律证据。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记录的要求
26、记录的要求1.(1)及时、客观、真实、具体、规范地记录观察内容和护理措施实施情况。(2)记录中尽量用通俗语言,可用患者的原话,少用医学术语。(3)书写项目齐全,字体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4)护理记录不得有刮、粘、涂等痕迹。使用不可涂改的笔做记录,书写错误时用双线画在错字上,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全名。(5)记录完成后签全名及时间,日期和时间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记录的方式与内容记录的方式与内容2.生命体征记录单主要用于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情
27、况,按照单页记录单记录时限的不同可分为周和月两种记录单,前者记录频率为4次/d,后者记录单为1次/d。记录内容包含一般资料、生命体征、出入量、大小便、体重等。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生命体征记录单。(1)生命体征记录单。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入院护理评估单主要是护士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的全面的资料收集和评估记录,根据这些资料信息查找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简要病史、精神症状、躯体情况、自理能力、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护理问题、护理要点等。记录方式常采用表格式填写,一般在入院2472 h内完成。
28、(2)入院护理评估单。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护理记录单用于叙述式记录患者住院全过程,内容包括新入院患者护理记录、特护期间护理记录、护理小结、假出院护理记录、返院护理记录、科室间转入及转出护理记录、出院护理记录、死亡护理记录等。各医院护理记录单具体书写格式和内容要求根据所在医疗机构要求大同小异。(3)护理记录单。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临床上住院患者评估单表格形式多样,其记录形式按护理程序书写,护士根据病情需要,每班、每日、每周阶段性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制定并完善护理措施,按照计划实施后
29、定期进行效果评价。(4)住院患者评估单。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健康教育记录单记录通过护士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过程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精神卫生知识、躯体并发症知识、药物相关知识、良好生活习惯、对事情的应对方式、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认识程度。(5)健康教育记录单。3.2 3.2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护理观察与记录的护理观察与记录护士观察量表、保护性约束记录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记录单、病例讨论记录等。总之,护理记录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临床上采取何种护理记录应与患者病情、护理角色的功能、所在医疗机构的政策要求等因素有关。(6)其他。3.3 3.3 精神精神科的
30、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精神障碍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出走等急危状态,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的重要环节。因此,护士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及警觉性,做好安全护理工作,防止意外发生。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重要性3.3.13.3.1安全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保障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护理可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意外发生。(2)安全护理通过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因素,
31、避免发生患者和医护人员受伤的事故,从而避免和减少患者家属和医院的经济损失,避免医患纠纷发生。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 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事件3.3.23.3.2(1)精神障碍患者自伤及自杀行为:是指一个人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自己生命的目的的行为。例如,患者服安眠药或毒药,吞服电池、戒指或玻璃,割腕,绝食等自杀行为,有的患者还可能采取一些更激烈的自杀方法,如跳楼、触电、撞墙、咬舌、自焚等。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2)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通常是指个体直接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躯体、精神或某一
32、物体的攻击行为,给个体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性的影响,包括冲动伤人、毁物、辱骂、威胁等。(3)精神障碍患者出走行为: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4)其他意外事件:跌倒、噎食等。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内容3.3.33.3.3动态评估病情动态评估病情,针对性防范针对性防范1.护士要掌握患者的病情,掌握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熟悉患者病史,尤其要重视既往有无自伤、自杀、暴力、出走等行为患者,重视患者的主诉,动态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各类风险,及早识别风险先兆,积极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并做好交接。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
33、安全护理对重症患者护士要心中有数,加强病情观察,对有暴力、自伤、自杀、出走等行为的患者,新入院患者,意识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急性期的患者,拒绝治疗的患者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均应重点监护,将其限制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或在群体环境中活动,患者外出活动、检查、治疗应有专人陪同,必要时将其安置在重症室24 h监护,防止意外发生。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强化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2.加强护士安全意识教育,将新入职护士、安全意识薄弱的护士作为重点,不断强化护士安全意识及警觉性。同时加强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检查制度,每日对床单进行检查,清除安全隐
34、患;对新入院患者、外出或探视返回病房的患者,都应对所带物品进行检查,严禁患者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或存留患者身边。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2)做好环境安全管理,定期检查设施设备,及时维修;办公室、治疗室、配膳室等场所应随时上锁。(3)做好对患者家属安全知识的宣教工作,如探视时不要带危险物品;避免刺激性语言和行为,以免激惹患者;讲解配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严格落实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3.安全护理制度是保障,因此护士要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1)落实交接班制度,重点患者床头交接。(2)落实核对及给
35、药制度,发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服药情况,服药后检查患者口腔,确保患者将药物服下方可离开,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3)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加强巡视,尤其是夜间、凌晨、午休、开饭前、交接班等时段,仔细巡视厕所、暗角或僻静处等,以防意外发生。(4)落实保护性医疗措施。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 精神科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实施3.3.43.3.4保护性医疗措施保护性医疗措施1.(1)约束。约束是通过物理或机械装置、材料或器械等,固定患者身体或减少患者自由移动其身体,以控制患者的行为或限制患者活动自由为目的的非药物治疗。避免患者从床上掉
36、下,使患者在活动时免受身体伤害等保护方法。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临床上常用的约束方法有保护带约束法(见图3-1,图3-2)、保护衣约束法(见图3-3)和磁扣式约束带约束法(见图3-4)等。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图3-1 保护带打结法图3-2 保护带约束法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图3-3 保护衣 图3-4 磁扣式约束带约束法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2)隔离。隔离是将患者非自愿地限制在单独的房间或某个特定区域以阻止其自由活动。此措施仅限于控制暴力或自伤行为。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
37、安全护理适应范围适应范围2.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仅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精神障碍患者。(2)使用的前提是患者发生或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等行为。(3)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必须出于医疗需要,禁止利用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患者,也不能为了工作方便而滥用。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约束程序约束程序3.1 1)实施前)实施前在约束程序实施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的情绪、合作程度、行为表现、危险及风险等。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2 2)实施中)实施中约束程序实施中,应严格遵循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操作,由医生开写
38、医嘱,告知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取得患者的理解,并建立保护性约束记录表。(1)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病室或单人隔离间,专人看护,尽量遮挡患者,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病情好转时解除约束。(2)约束体位正确、舒适、松紧适宜。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3)护士每15 min巡视1次,每小时评估1次,每2 h帮助患者活动肢体1次。(4)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5)患者入睡后原则上要解除保护性约束,如病情不允许,需要持续约束时,应减少约束部位,调节约束长度至患者可翻身的余地。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6)持续约束保护时间白天一般不超
39、过4 h,夜间一般不超过12 h。患者被连续约束48 h或隔离达72 h后,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是否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或隔离措施做出评估。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3 3)实施后)实施后约束程序实施后,应当及时有效地做好记录工作。(1)及时、有效记录在病程记录及护理记录中。(2)及时、有效记录“保护性约束记录表”,并保存在病历中。(3)医生在病历资料中如实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用药情况、实施约束、隔离措施等内容,并及时如实告知患者的监护人。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关于保护性医疗
40、措施的相关规定第四十条 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并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知识链接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第四十七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病历资料中如实记录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用药情况、实施约束、隔离措施等内容,并如实告知患者或者其监护人3.3 3.3 精神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科的安全护理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
41、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并吊销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一)违反本法规定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精神障碍是容易复发的疾病,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患者功能恢复到原来水平的难度就越大,回归社会的概率就越小。要达到减少复发和改善社会功能的目的,需要把药物治疗、康复和社会支持性干预有机地结合。本节重点介绍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3.
42、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概述3.4.13.4.1康复(rehabilitation)原意是复原,指恢复至原来应有的地位和状态,在现代医学的概念中是指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职业能力的恢复。WHO(1969)定义: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社会。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精神康复(psychiatric rehabil
43、itation)是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措施,它是康复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躯体康复在于恢复身体上不同器官的功能,精神康复的概念来源于躯体康复。精神康复是指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手段,通过生物、社会和心理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其达到在社区独立生活的水平。康复的核心是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除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内容外,还应用各科专门的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残余机能的恢复;努力挖掘残疾者心理、躯体上的自立能力,为其回归社会做准备。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是指运用一切可能采取的方法,协助患者尽量纠正其病态的精神活动,最
44、大限度地恢复其适应社区生活的能力。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对精神病患者的行为矫正与技能训练。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 精神障碍各治疗期的康复护理措施3.4.23.4.2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个体从急性期到慢性期又是一个功能障碍的发展过程。对功能障碍的康复措施应及早开展,从急性期开始,并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减少功能残疾,延缓功能衰退的进程。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急性治疗期的康复护理措施急性治疗期的康复护理措施1.精神障碍的康复应在精神疾病诊断确定后即开展实施。
45、康复工作开始越早,预防残疾发生的机会就越大。患者的疾病被确诊后,就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功能缺损对患者进行技能训练,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教会患者应对症状的技巧,提高和恢复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减少疾病对患者社交和个人发展的影响。精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护士应为患者家属提供疾病知识,缓解家属的紧张心理。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巩固治疗期的康复护理措施巩固治疗期的康复护理措施2.当患者的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就进入了巩固治疗期,此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开展独立生活技能训练;进行药物治疗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以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为出院后的康复提前
46、做准备。患者可在护士指导下矫正不良行为,开展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整理个人仪表、物品、床铺,提高自我照料的水平,为回归社会做准备。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维持治疗期的康复护理措施维持治疗期的康复护理措施3.巩固治疗结束后即进入维持治疗期,此时疾病趋于稳定,这时候治疗护理的重点是预防复发,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社会功能。可以开展生活、学习、社会交往、闲暇娱乐、就业行为的康复技能训练,目的在于使患者能够顺利回归社会。对于慢性期患者的康复,患者家属的支持和帮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应注意要防止患者产生依赖,应尽可能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要对患者的一切包办代替。3
47、.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 精神康复的基本程序3.4.33.4.3精神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这一工程会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并且要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以下是具体的程序和步骤。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精神康复的评估精神康复的评估1.评估是康复工作的第一步,是精神康复工作的关键,范围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应了解患者既往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功能水平、人际关系、所处的社会环境、躯体和精神状况,还须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1 1)行为及精神症状的评
48、估)行为及精神症状的评估精神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会影响患者的行为和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此康复前对患者的行为及精神症状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患者行为的评估,因为康复的目的之一是纠正患者不恰当的行为,建立和巩固良好的行为。行为与环境条件、个人情况、知识水平以及年龄、性别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要根据患者行为出现的时间、地点、频度、不同文化背景等来判断其行为是否正常。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临床中常用一些量表去客观评估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如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3.4 3.4
49、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2 2)社会功能的评估)社会功能的评估社会功能的评估是康复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制订患者康复计划非常重要的依据。(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主要用于社区中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评估(见表3-1)。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2)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依住院患者特点,参照同类功能量表的内容编制而成。02分的3级评分,0分表示无异常,1分表示确有功能障碍,2分表示有严重社会功能缺陷(见表3-2)。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
50、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3)霍尔(Hall)和贝克(Baker)的康复评估量表:主要用于住院患者的评估。(4)独立生活技能调查表(ILSS):这个量表调査的范围很广泛,主要用于评定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康复护理(5)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该量表适于住院康复中的精神障碍患者的评定,依照临床观察到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严重程度而确定的评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是中国住院康复评定量表中有待推广的工具之一(见表3-3)。3.4 3.4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