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说课稿优秀4篇_2.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667442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说课稿优秀4篇_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数学说课稿优秀4篇_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说课稿优秀4篇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说课稿优秀4篇_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数学说课稿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包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高中数学说课稿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朋友们。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一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x,来自xx。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图、表

2、来组织样本数据,并且学习了如何通过图、表所提供的信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本节课是在前面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样本的情况来估计总体,从而使我们能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帮助。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利用频率颁布直方图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体会样本数字特征具有随机性 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利用频率颁布直方图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2)能用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并结合实际,对问题作出合理判断,制定解决问题的

3、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初步体会、领悟用数据说话的统计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判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法上,我采用问答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层层深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2、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回顾,问题引入 屏幕显示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并不需要了解总体的分布形态,而是更关心总体的某一数

4、字特征,例如:买灯泡时,我们希望知道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我们怎样了解灯泡的的使用寿命呢?当然不能把所有灯泡一一测试,因为测试后灯泡则报废了。于是,需要通过随机抽样,把这批灯泡的寿命看作总体,从中随机取出若干个个体作为样本,算出样本的数字特征,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提出问题:什么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教师提问,铺垫复习,学生思考、积极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给出补充总结,借助用多媒体分别给出他们的定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进一步提出实例、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 问题2选择薪水高的职业是人之常情,假如你大学毕业有两个工作相当的单位可供选择,现各从甲乙

5、两单位分别随机抽取了50名员工的月工资资料如下(单位:元) 分组计算这两组50名员工的月工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估计这两个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你选择哪一个公司,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分组分别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工资。 学生:甲、乙平均工资分别为:甲:1320元,乙:1530元。 所以我选乙公司。 学生乙:甲、乙两公司的众数分别为甲:1200,乙:1000,所以我选择甲公司。 学生丙:我要根据我的能力选择。) 设计意图学生按常理做出选择,教师指出只凭平均工资做出判断的依据并不可靠,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问题。 2讲授新课,深入认识 屏幕显示 例如,在上一节抽样调查的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数据

6、中,我们画出了这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现在,观察这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能否得出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或估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然后比较结果,会发现通过计算的结果和通过估计的结果出现了一定的误差。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原因是由于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了。让学生明白产生这样的误差对总体的估计没有大的影响,因为样本本身也有随机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如何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使学生明白从直方图中估计样本的数字特征虽然会有一些误差,但直观、快速、可避免繁琐的计算和阅读数据

7、的过程。 提出问题根据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基本数据,并对上一节的探究问题制定一个合理平价用水量的的标准。 (师生通过共同交流探讨得知仅以平均数或只使用中位数或众数制定出平价用水标准都是不合理的,必须综合考虑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依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并做出合理选择。也为接下来对他们优缺点的总结打下基础。 总结出众数 .shubao 、中位数、平均数三种数字特征的优缺点。 (先由学生思考,然后再老师的引导下做出总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更准确更全面地依据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并做出合理选择,使实际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8、。 3、反思小结、培养能力 学习利用频率直方图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方法。 介绍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这三个特征数的优点和缺点。 学习如何利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征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小节是一堂课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较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4、课后作业,自主学习 课本练习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5、板书设计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 过程与方法

9、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通过讨论椭圆方程推导的等价性养成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难点是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和形式 设计意图 复习 提问: (1)圆的定义是什么?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怎样? (2)如何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呢? 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本课推导椭圆标准方程提供了方法与策略。 讲授新课 一、授新 1.椭圆的定义:

10、(略) 活动过程: 操作-交流-归纳-多媒体演示-联系生活 形成概念: 操作: 固定一条细绳的两端,用笔尖将细绳拉紧并运动,在纸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图形? 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圆与椭圆的联系;建立起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下一节深入研究方程系数的几何意义埋下伏笔。 教学环节 深化概念: 注:1、平面内。 2、若,则点P的轨迹为椭圆。 若,则点P的轨迹为线段。 若,则点P的轨迹不存在。 联系生活: 情境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类似椭圆的图形或物体? 情境2.让学生观察倾斜的圆柱形水杯的水面边界线,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情境3.

11、观看天体运行的轨道图片。 教学内容和形式: 准确理解椭圆的定义。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圆锥曲线在生产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设计意图: 2.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已知点、为椭圆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且,其中,求椭圆的方程 活动过程:点拨-板演-点评 一般步骤: (1)建系设点 (2)写出点的集合 (3)写出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 请一位基础较好,书写规范的同学板演。 (5)证明:讨论推导的等价性 掌握椭圆标准方程及推导方法。 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养成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应用 举例 教学环节 二、应用 例1(1)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2)

12、椭圆的焦距为4,则m的值为: 活动过程:思考-解答-点评 例2已知椭圆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的和等于10,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活动过程:思考-解答-点评 变式已知椭圆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且经过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活动过程:思考-解答-点评 认清椭圆两种标准方程形式上的特征。 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是什么?你学会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 活动过程: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师生补充完善。 让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与方法,以逐步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业布置: 作业:教材第95页,练习2、4,第96

13、页习题8-1,1、2、3、 探索: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差、积、商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否存在?若存在轨迹是什么? 分层次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进一步探索、发展的空间。 四、板书设计 8.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复习引入二、新课讲解三、习题研讨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标准方程 总体说明:本节课的设计力图贯彻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在对椭圆定义的讲授中,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途径,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让椭圆生动灵活地呈现

14、在学生面前,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椭圆的内涵和外延。对本课另一难点标准方程推导的讲授中,在关键处设疑,以疑导思,让学生先从目的、再从方法上考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师生共同完成。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通过讨论椭圆方程推导的等价性养成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设计的例题及变式练习,充分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使所学内容得以巩固。变式(2)的设计让学生站在方程的角度认清椭圆两种标准方程形式上的特征,将学生的思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课后分层次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后探索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进一步探索、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生动、直

15、观、形象的特点来突出教学重点。自始至终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公司(集团)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为指针;以创建和谐学校、品牌学校,促进学生最佳发展为目标;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校本教研,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结合新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灵活扎实地搞好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全面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东方高中做精,做强,为学校下一步的可持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工作目标: 规范

16、课堂率达到90%,会考100%通过,高考本科进线率达到40%,一本上线率比去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学期末测试要求在同类学校之首。 二、工作要点: 1、做好高一年级新课改的各个层次的培训工作,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以课改为核心,牵动学校整体教学改革,提高全员的课改意识。 2、继续强化教学常规的管理和落实,加强过程的监控。重点抓好新高一师生的教学常规的培训和落实。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新聘教师与学校整体文化相融合的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4、切实做好毕业班的各项工作,尤其是高三重点班的复习备考,要抓尖子生,保证质量,争创佳绩。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培训和理论学习,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17、转变观念,与新课程同行。 这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体系的一次大的变革。其核心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命令式、权威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 1、认真组织高一教师参加省级、市级的新课改的培训工作。 2、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人人走进新课程。 做到“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课改培训与平时教学相结合,新课程培训与常规教研相结合,新课程培训与教师的成长相结合”。掌握新理念,转变育人观,使全校教师全面了解新课程,走入新课程。 3、利用多种形式,做好新高一学生的培训。 就课改的目的、内容、如何选课,以及课改将给学生带来的益

18、处等,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指导。 4、举办专题报告会,做好新高一家长的培训工作。 让家长了解新课改、支持新课改、配合新课改,与家长携手共同走进新课改。 5、以课改为重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进行新课改教学研讨。 高一年级教师面对新一轮课改,在教学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本学期将组织高一年级教师“学习交流会、实践交流会”,对新课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和探索。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还要举办“课改教学展示课”,让课改教师之间交流学习,让没有参加课改的教师借鉴课改的教育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和模式,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

19、节课教学内容是高一(下)第四章4.6节第一课时(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本节内容是三角恒等变形的基础,是正弦线、余弦线和诱导公式等知识的延伸,同时,它又是两角和、差、倍、半角等公式的“源头”。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对于三角变换、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等三角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时主要讲授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以及它们的简单应用。这节内容在高考中不但是热点,而且一般都是中、低档题,是一定要拿到分的题。 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与运用。 教学难点:余弦和角公式的推导以及应用,学会恰当代换、逆用公式等技能。 二、教学目

20、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C(+)公式的推导; 2、能用代换法推导C(-)公式; 3、初步学会公式的简单应用和逆用公式等基本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公式的推导,在培养学生三大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和变换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体会公式的线形美,对称美 2、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 三、学情分析: 根据现在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计算能力差的特点,第一节课不要太多公式应用。 四、教法分析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1、探索尝试-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建立一直角坐标系xOy,同时在这一坐标系内作单位圆O,并作出角,使角的始边为Ox,交圆O于点,终边交圆O于点;角的始边为O,终边交圆O于,角的始边为O,终边交圆O于点,并引导学生用的三角函数标出点的坐标。并充分利用单位圆、平面内两点的距离公式,使学生弄懂由距离等式化得的三角恒等式,并整理成为余弦的和角公式,从而克服本课的难点。 2、教具:多媒体投影系统。(多媒体系统可以有效增加课堂容量,色彩的强烈对比可以突出对比效果;动画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体现直观性原则。) 五、学法指导 1、能灵活求写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并结合平面几何知识推证出公式

22、。 2、本节的中心公式是,然后对作不同的特值代换可得其他公式,故灵活适当的代换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基础。 3、让学生注意观察、对比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中正弦、余弦的顺序;角的顺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通过观察体会公式的对称美。 在教学过程中,启动学生自主性学习,自得知识,自觅规律,自悟原理,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产生对公式的需求。 1、学生先讨论“ =cos(450+300)=cos450+cos300是否成立?”。(学生可能通过计算器、量余弦线的长度、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和余弦函数的值域三种途径解决问题)。得出cos(450+300)cos450 +cos300。

23、进而得出cos(+)cos+cos这个结论。那么此时又是多少,75,15虽然不是特殊角,但有某种特殊性,即可以表示成特殊角的和与差。那么能不能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来表示这种和角与差角的三角函数值? 2、如果特殊角可以,对一般的两个角,当它的三角函数值已知时,能否求出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值?即能否用单角的三角函数来表示复角的三角函数呢?提出cos(+)又等于什么呢?写出标题。 (二)预备知识 在解决上面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作一点准备,解决“平面内两点间距离的公式”这一问题。 (1)回忆初中学习过的数轴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已经熟悉了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那么,平面内两点间距

24、离与这两点的坐标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和同一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的关系) 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推导分析:设P1(x1,y1),P2(x2,y2)由勾股定理联想从P1、P2分别作X、Y轴的垂线,则有:M1(x1,0),M2(x2,0),N1(0,y1),N2(0,y2)。通过演示课件P1Q= M1M2=x2-x1 QP2= N1N2=y2-y1根据勾股定理写出P1P22=P1Q2+QP22=(x2-x1)2+(y2-y1)2。由此得平面内P1(x1,y1)、P2(x2,y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1P2= (x2-x1)2+(y2-y1)2 习:P(3,-1),Q

25、(-3,-9)求PQ(建议这部分不要花太多时间) (3)、复习单位圆上点的坐标表示,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三)公式推导 我们要用、+的三角函数来表示+的余弦,那么就得作出、+的角,构造、+的角时,联想建坐标系、作单位圆。(1)分别指出点P1、P2、P3的坐标。(2)求出弦P1P3的长。(3)思考构造弦P1P3的等量关系。当发现|P1P3|可以用cos(+)表示时,想到应该寻找与P1P3相等的弦,从而才想到作出角(-)。 在直角坐标系内做单位圆,并做出任意角,+和-。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P2、P3和P4点,单位圆与X轴交于P1。则:P1(1,0)、 P2(cos,sin)、P3(cos(+)

26、,sin(+)、 1根据“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得到距离等式 2将转化为三角恒等式,逐步变形整理成余弦的和角公式。 cos(+)-12+sin2(+)=cos(-)-cos2+sin(-)-sin2展开,整理得2-2cos(+)=2-2coscos+2sinsin 所以cos(+)=coscos-sinsin。记作 注意:(1)公式的结构特征:左边是两角和的余弦,右边是两两同名函数的积。 (2)公式的记忆口诀:哥哥捡伞伞(用音译,让学生觉得有趣并得以记住公式) (3)公式的用途:用单角、的三角函数来表示复角的+余弦 (4)注意强调公式中、是任意角。因为、是任意角,且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具

27、有一般性,所以此公式适用于任意角,具有一般性。以后可以用此公式导出其它公式,如用-去代替导出C(-) 。 (四)公式应用 正因为、的任意性,所以赋予C(+)公式的强大生命力。 提问: 1、请用特殊角分别代替公式中、,你会求出哪些非特殊角的值呢? 让学生动笔自由尝试、主动探索。同学会求cos15、cos75、cos105等。 2、若固定,分别用代替,你将发现什么结论呢? 用C()公式得到证明:让学生发现C()公式是诱导公式的推广,诱导公式是C()公式的特殊情况。当其中一个角是的整数倍时用诱导公式较好。 由P1P3=P2P4(同圆相等的 圆心角所对弦相等)及两点 间距离公式,得: cos(+)-1

28、2+sin(+)-02 =cos(-)-cos2+sin(-)-sin2 展开整理合并得: cos(+)=cos cos-sinsin这就是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其中,为任意角)将其中换成-,公式仍成立: cos(+ )=coscos -sinsin cos(+(-)= coscos(-)-sinsin(-) 化简得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cos(-)= coscos+sinsin 求证:(1)cos(-)= sin (2)sin(-)= cos 证明: (1)cos(-)=cos cos+sin sin =sin (2)sin(-)=cos -(-) =cos 证明(1)、(2)的结论即为诱导公式。 例1、利用和(差)角公式求750、150角的余弦。 分析:将750可以看成450+300而450和300均为特殊 角,借助它们即可求出750的余弦。(学生自己完成) 解:cos750 = cos(450+300) = cos450cos300 -sin450sin300 = - =cos150 = cos(450-300) = cos450cos300+sin450sin300 相关范文高中数学经典说课稿优秀3篇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7篇高中数学教学计划(优秀9篇)高中数学说课稿优秀4篇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