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教育第一章 心理健康 环境适应 教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教育第一章 心理健康 环境适应 教学课件.ppt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教育第一章 心理健康环境适应 教学课件大大学学生生心心理理教教育育第一章心理健康环境适应目录第一节心理健康,发展自我第二节适应变化,调适心灵第三节健全意识,促进成长第四节热爱生活,接受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发展自我Part01一、认知健康新概念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了新发展,该组织认为,健康就是一个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地指没有患病或无病弱。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等方面(见图1-1),综合起来称为身心健康。其中生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健康的
2、核心,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二)心境良好(二)心境良好情绪是反映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健康的情绪是指愉快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等。(四)人格完整(四)人格完整完整的人格是指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方面完整统一,平衡发展。(三)意志健全(三)意志健全意志健全表现为自觉性高、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具有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一)智力正常(一)智力正常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
3、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五)人际关系和谐(五)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六)适应能力正常(六)适应能力正常适应能力正常包括适应各种环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处理、应对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正常。(八)自我评价正确(八)自我评价正确这包括能清醒地认识目前所处的状态和环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能正确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自信心、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发展。(七)心理行为与所属年龄段大致相符(七)心理行为与所属年龄段大致
4、相符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一般情况下,个体的心理特征与所属年龄段的共同心理特征大致相符。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类型(一)一般心理问题案例中的心理问题是由明确的因素引起的内心冲突。症状不泛化,强度也不大,这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该学生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很明确,对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也能做出恰当分析。通过咨询,她选择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使自己摆脱困境,愿意与室友沟通交流,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和处事失误等因素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5、。(3)不良情绪反应仍处于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个体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不导致此类不良情绪。陈某,中职学校在读学生。近日,她十分痛苦不安,并伴有失眠、心悸等症状。经过咨询得知,她最近经常与室友因值日问题而争吵。(二)严重心理问题案例中的主要问题是该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卑感,感到自己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阅读时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考试时会产生莫名的焦躁感。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2)
6、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的时间。多数情况下,个体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痛苦情绪不但会由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会由与最初刺激相似、相关联的刺激激发,即反应对象被泛化。某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强,平时较孤僻,不喜交友,不愿向他人讲述内心想法,进入中职学校后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最后,该学生不得不退学。(三)心理障碍经诊断,该名男性患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表现为大脑易产生幻觉(脑子里经常出现嗡嗡的虫叫声和车床的轰鸣声)和妄想(认为邻
7、居使用了一种机器,发射电波辐射全家人,自己脑子里的神经细胞都被这种电波杀死了)。该名男性的正确做法是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心理障碍主要指变态人格、神经症和精神障碍。在心理活动方面,表现为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易产生错觉和幻觉、易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和紊乱等;在行为方面,表现为胡言乱语、具有攻击性、痛不欲生等。陈某,男性,已从中职学校毕业。两年前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他的脑子里经常出现嗡嗡的虫叫声和车床的轰鸣声,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患有神经性耳鸣,药物治疗无效。有一次陈某外出,家里被盗,邻居帮忙报了案。自此以后,陈某就开始怀疑是邻居干的,邻居多次解释都无法说服他,陈某也拿不出证据,但就
8、是坚信不疑。近一年来,陈某开始怀疑邻居在背后说自己坏话,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还对家人说邻居使用了一种机器,发射电波辐射全家人,自己脑子里的神经细胞都被这种电波杀死了,肝脏还有烧灼感。第二节适应变化,调适心灵Part02一、认知健康新概念A(一)生活方式的变化(一)生活方式的变化进入职校之前,大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依赖父母的照料和安排,他们习惯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进入职校后,他们远离了父母的细心照料,衣食起居、学习娱乐、理财规划和身体健康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处理,他们需要逐步建立一种与职校环境相适应的新的生活方式。1.1.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
9、较为简单,学生只要根据老师安排的内容进行学习即可,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及时解决。而在职校里,上课时间明显减少,老师不再时刻督促和规定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学生要全自己管理学习时间、设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及制订学习计划等。这就要求中职生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和自学能力。2.2.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变化中学的学习内容多以书本为主,大多是较为固定的基础知识,只要全部掌握就可以。而职校学习更偏重专业,需要学生在大量观点及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所学内容的规律和特点。中职生的学习不能只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他们还需要阅读大量相关的课外书、专业文献,进行总结归纳,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研究探索能力。
10、(二)学习方面的变化(二)学习方面的变化(三)人际关系的变化(三)人际关系的变化1.1.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中学时期的交往范围比较窄,多数学生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家长、老师和同学。进入职校,学生交往的范围扩大了,涉及班级、院系、社团、社会及网络等多个方面。A2.2.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中学时期的人际关系较为单纯,主要有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进入职校后,人际关系变得较为复杂,除原有的人际关系外,还有室友关系、同乡关系、恋爱关系及社会关系等。3.3.交往标准需适时改变交往标准需适时改变由于思想观念、个性特点和利益角色等方面的差异,中职生人际
11、交往的标准也变得更为多样。他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改变自己的交往态度和交往方式,以建立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BC(四)自身角色(四)自身角色的变化的变化从社会心理学层面来说,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进入职校以后,中职生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进入职校之前,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角色占主导地位,到了职校就不能再以“孩子”的角色去面对新的环境。中职生需要开始独立生活,遇到事情要自己处理,并且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职校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也是从家庭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过渡,因此,中职生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认识水平,加快向社会角色的转变,更好地适应职校生活。(五)发展目标
12、(五)发展目标的变化的变化在中学阶段,多数学生的唯一目标就是努力学习,考入高一级的学府继续深造,目标比较明确。而进入职校阶段后,不再有家长和老师为自己指出明确的方向,中职生的发展目标朝着自由化和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中职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以及实际情况确立考学、工作或创业等多方面的发展目标,并依照自己的目标规划中职生活。不同的发展目标决定了职校阶段不同的生活方式,有明确目标的学生,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缺乏目标的学生,往往会漫无目的地混日子,把时间消磨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二、中职生常见的适应问题(一)生活适应问题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
13、的变化。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上职校之前都没有出过远门,他们在家里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学习之外的一切事务都由父母来安排,以至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职校以后,日常生活需要中职生自己安排,内务需要自己整理,开支需要自己规划,繁杂与琐碎的事情占用了他们的时间、分散了他们的精力,让他们在正常的学习之余还要为生活琐事劳心费神。尤其是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学生,一些很简单、很平常的小事都被他们视作难以逾越的关卡,让他们束手无策、焦虑不安。蒋某,某职校新生,是家里的独生女。上中学时,除了学习,她的其他事情都由父母全权代劳。进入职校以来,她的情绪一直不好,常感到孤独和焦虑,还会因想家而偷偷流泪。她自述:
14、“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我每天只能到外面去吃;寝室的人太多,晚上总是休息不好;寝室地方太小,我的东西被摆得乱七八糟;学校的水太凉,衣服没法洗,我就只能送到外面的洗衣店去洗;这样生活的花销太大,到了月末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妈妈不在身边,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就因为这些琐事,我上课总是走神儿。”(二)学习适应问题进入职校后,人们对综合素质的关注冲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一些中职生不再把学习看得那么重要,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懒惰、散漫,甚至逃课、逃学等。教学方式的变化也使得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离开了老师的细心指导和督促,他们突然失去了学习的方向,不知重点学习哪些内容,不知如何制订学习计
15、划,不知采取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观上想学习却又感到无从下手,渐渐地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还有一些职校新生在学习方面急功近利,迫切希望考取各种等级证书,却没有进行科学计划和统筹安排,因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李某,职校入学时的成绩不错,开学后觉得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感到不适应,把握不好老师所谓的“理解”“掌握”的度,抓不住学习的重点,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但却感觉毫无效率。一学期下来,她非但没有保住刚入学时的优势,反而有一门课不及格。她感到迷茫困惑,十分焦虑,整日沉默寡言,空有努力的决心却不知从何入手。(三)人际关系适应问题面对职校里人际关系的复杂状况,一些学生会
16、产生畏惧心理,不愿与别人交往,过于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远离群体、自我封闭,感到无助、孤独、抑郁或自卑。一些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固执己见和心胸狭隘等特点。他们过分地求全责备、嫉妒他人,不仅影响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也使自己变得焦躁、猜忌和偏执,久而久之就会被群体孤立。如此恶性循环会导致中职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小玲入学已近一个月,总觉得校园里没有自己的安身之处。她是个比较敏感的人,对于室友们的一些习惯十分看不惯,对于某些人的行为方式更是无法容忍,但又不好直说。每每这个时候,她都会停下自己的事情,表现出不满的情绪,甚至摔门离开寝室,让大家感到莫名其妙。渐渐
17、地,同学们都疏远她。她感到孤独、无助,觉得没有人能理解她,也就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这些不快郁积在她心里,无处倾诉。她经常会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转,不知道何处能让自己感到舒服。(四)情绪问题一方面,中职生正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最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等问题。面对全新的中职生活,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变化。面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独立生活和学习,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如何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一系列现实而深刻的问题,他们显得焦虑和迷茫。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矛盾与不安表现出来,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因而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中职生的承受能力还比较
18、弱,在遭遇困难、挫折时不能合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往往表现出怨天尤人、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甚至出现各种极端的行为。李某,职校入学近一个月,总觉得最近情绪不稳定、压力大。他自述:“最近不知怎么了,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儿就不由自主地发脾气,尤其是对身边的人,比如室友和其他同学。事后我觉得很后悔,却又不知道如何向他们解释,我需要有人理解我。最近,学校在举办学生会干部竞选活动,我迫切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学生会,但是,新生当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我担心自己会失败,并因此焦虑不安。所以,当看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心里觉得很矛盾。”三、提高适应能力策略分析123对于新生活适
19、应不良的中职生来说,他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自身在自理能力方面的不足是由过去的环境和依赖心理造成的。因此,应摆正心态,从点滴小事做起,要大胆实践,不怕失败,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尝试独立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一)提 高 生 活 自 理 能 力(一)提 高 生 活 自 理 能 力进入职校,脱离了父母的管束,中职生会有“解放”的感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中职生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二)培 养 良 好 的 生 活 习 惯(二)培 养 良 好 的 生 活 习 惯首先,要认识到职校学习是在老师引导下的独立学习。老师上完课后,学生主要依靠自己来消化所学内容。其次,要从个
20、人实际出发,逐步摸索与自己的水平和基础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把掌握知识与积极思考结合起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三)摸 索 职 校 的 学 习 方 法(三)摸 索 职 校 的 学 习 方 法(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五)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职生首先要摆正心态,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态度,学会宽容和理解,接纳他人,尊重他人,并积极地关注他人,适时地给予他人帮助。其次,要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态度,学会倾听,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主动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最后,还应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21、例如,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寝室有人休息时尽量轻声说话等。处于失落与迷茫期的中职生,应积极地确立自我发展目标。有了目标的指引,会增加中职生努力前进的动力,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明确的目标会使他们坚定信念,避免盲目、彷徨和不安,有效完成所有任务。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可以使中职生有针对性地在职校阶段积累更多的经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A(六)寻求社会支持(六)寻求社会支持研究表明,个体的适应程度与社会支持水平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中职生成功应对转折期的压力和挑战、尽快适应中职生活、维护身心健康等都具有推动作用。中职生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长、同学
22、、老师,以及心理咨询师、发展指导教师等各类专业人士;另一方面是图书、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介。中职生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抓住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遇到困惑与挫折时主动地敞开心扉、寻求帮助、获得支持,平稳健康地度过职校时光。第三节健全意识,促进成长Part03一、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一)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及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认识、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的全部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所谓“认识”,即我感知到的我,如我的外形外貌、学识能力、个人背景、人际圈子等;所谓“体验”,即我感受到的我,是我对如上各种自我认识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接纳;所谓“评价”,
23、即我对自身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定位。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所有一切的认识,是个体拥有的关于自我的整体信息。例如,相貌、身高、身材、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社会关系、社会地位、自己在群体中享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义务等。可以说,与我有关的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我。(二)自我意识的结构(二)自我意识的结构22.2.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对于即将在几年后开始的职业生涯,你已经有明确的自我规划、清楚的未来方向了吗?你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该做什么吗?相信很多同学还没有确定的答案。没有答案,就容易产生恐慌和焦虑,而你却可能完全没有过各种类似的压迫性负面体验。这可能要部分归功于你内在的“我”一直在本能地“做些什么”,来
24、缓解、掩盖和回避自己的焦虑。11.1.拟剧理论拟剧理论拟剧理论是社会学解释人类行为的经典理论。它借助表演、场景和角色等戏剧用语类比日常生活,以此对人类行为展开研究。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引入戏剧表演中的“舞台”一词,将人类的日常活动比作舞台,进而区分出前台自我和后台自我。(三)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三)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1.1.自我中心期自我中心期刚刚出生的婴儿尚未出现自我意识,还不能把自己和外界事物区分开。这个时期的婴儿依旧生活在主体与客体尚未分化的状态之中。2.2.客观化时期客观化时期从3岁到青春期,大概是幼儿园到初中的时间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客观化时期。这个时期个体受社会化影响最深,也
25、是个体学习社会角色规范的重要时期。个体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学习、认同、内化的形式逐步形成性别角色、各种家庭角色、各种社会群体角色,习得社会规范。3.3.主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延续的时间最长,从青春期一直到成年期。大概是从初中到高中,个体开始“发现”自己,比如发现自己能想出某个主意而别人想不出,从而感到自豪、得意;开始关心自己的发展,出现理想或幻想;还有了许多内心的“小秘密”;开始对周围人的想法、个性等感兴趣(四)自我意识的作用(四)自我意识的作用1.自我意识对个体成长的影响(1)促进社会适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促进自我教育,完善自我。(3)促进自我调节,形成最佳心理品质。2.自
26、我意识能够丰富人的情感自我意识成熟后会形成一个新的、更高级的情感世界。例如,当人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时会产生孤独感;当具有自尊需要时会产生羞耻感;当发现一个自己的内部世界,才感到因内在自我和外在行为的种种不符或冲突而产生痛苦、彷徨等新的情感;当把自己的情感作为自我意识的客体时,才得以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和音乐、绘画等艺术之美,从中体验到美感。二、自我意识的完善与健全(一)中职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一)中职生自我意识的特点1.1.自我认识的特点自我认识的特点(1)更加注重对自己内在素质的认识。调查表明,中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再像初中或者高中阶段那样看重一些外在的东西,如身体、容貌、仪表等,相较于外在的东西
27、,他们更加看重内在的素质。(2)更加注重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职生对自己的社会属性,如社会地位、社会责任等越来越关注,渴望与社会有近距离的接触,能够主动思考将来在社会上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由于自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中职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日益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对自己有较全面、较客观的评价,并根据这种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2.2.自我体验的特点自我体验的特点(1)自我体验较为强烈。(2)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起伏性。(3)自我体验敏感性提高。3.3.自我控制的特点自我控制的特点(1)对未来目标的设定从依附性向独立性发展。(2)行为方式由盲目性向自主
28、性发展。(二)中职生自我意识的健全与完善(二)中职生自我意识的健全与完善1.1.从众心理与自我中心从众心理与自我中心从众心理,即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以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2.2.孤独、自卑与自负孤独、自卑与自负人际孤独感、自卑与自负,都是与自我体验相关的自我失衡状态,这里主要论述与孤独感相关的内容。3.3.拖延与逆反拖延与逆反在自我控制方面,中职生的自控水平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自觉、主动、果断地设定目标,并加以坚持。第四节热爱生活,接受教育Part04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要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引
29、导中职生学习心理学知识,使其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相应的心理保健方法,自觉调节并控制情绪。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中职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普及心理学知识(一)普及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工作是帮助中职生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任务是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就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心理调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二)开展中职生心理咨询工作(二)开展中职生心理咨询工作除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
30、活动中,在注重德、智、体、美、劳等教育的同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学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使中职生在整个学生生涯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健康的心理。(三)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三)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内容040506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所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围绕学校办学精神和办学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群体文化。(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
31、好的氛围营造良好的氛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是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目前,一些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多为非专业人员,其教育方式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复杂问题难以解决。(五)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五)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实现全方位育人意识,实现全方位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掌握中职生普遍的心理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其心理问题。(六)开展心理状况(六)开展心理状况测评工作测评工作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二)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
32、教育,是培养(二)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心理素质对智商、情商、思想、品德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一)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进(一)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步和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侵袭着人们的身心,人们由此产生了抑郁、焦虑、孤独和苦闷等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了暴力、虐待和自杀等极端行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三)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生(三)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其中,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中职生在所处年龄段表现出的成人意识比较强烈,独立性明显,但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深受独立与依赖、交往与封闭、自尊与自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困扰,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56%Option223%Option130%Option3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