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睥睨(n)稽首(q)伫立(ch)哗众取宠(hu)B忌讳(hu)诡谲(ju)犀利(x)土偶木梗(gn)C行头(xng)幌子(hung)雷霆(tng)雕梁画栋(dio)D囫囵(h)踌躇(ch)侦缉(j)无可奈何(ni)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怒人怨形影不离垂头丧气脖然大怒B礼贤下士眉开眼笑枯躁乏味崇山峻岭C天伦之乐断壁残垣勾魂索命莺啼燕啭D云山雾罩言谈举指腰缠万贯识文断字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
3、,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C深圳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D在追梦的过程中,中国航天领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9年1月12日,老红军李光在遵义逝世,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B1月17日,通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采访的发言,使我真切认识到华为作为国产知名品牌的责任与担当。C冬季的云南大理无量山漫山遍野盛开着樱花,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季节。D过去常年被冰雪覆盖的极地已出现绿色苔原,其原因是气温上升、积雪层减少造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曹刿论战中写曹刿坚持进见鲁
4、庄公的原因是:_,_。(2)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地苦寒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
5、惜也。(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切:迫切。通籍:做官,出仕。俸:官薪。落落:堆积的样子。素蟫(yn):指书里的蠹(d)虫。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余幼好书,家贫难致。A送给B情趣C得到D细密2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3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1)余因得遍观群书。(2)故有所览辄省记。4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缅怀”环节一开始,80个圣洁姑娘款款走上地屏,脚下拖
6、带出一枝枝柳条,同时在屏幕上画出古画般的垂柳图,微风吹过,柳絮纷飞,飞到屏幕四周,此时,365个男女老少出现了,他们手里捧着发光的柳条,从四周向中间缓缓行走,一直到地屏的正中央。同时,105束光冲天而起,形成“光的丰碑”,也让中国人不由想起给逝去亲人扫墓的情景。黄辉补充道:“设定365个人,意在365个日日月月年年的思念,日日月月年年的更迭,强调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观。”在时长3分02秒的“缅怀”环节中,主创人员更认为,不能只停留在对逝者的思念就结束了,于是在音乐的最高潮处出现了反转,“光的丰碑”变成了绿色,一万多平方米地屏从正中央到四周,蔓延成一大片绿色。冬去春来,春回大地,中国人的生死观得
7、以呈现,逝者安息,生者要好好活下去。而这也是中国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诠释,也是对“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升华。(摘编自路艳霞中国式诗意表达“缅怀”环节北京晚报2022年2月21日)材料二:当地时间20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在一篇题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柳枝象征着什么?的报道中,揭秘了闭幕式以“折柳”作为“缅怀”主题的深刻寓意及主创团队的独具匠心。文章认为,“折柳”作为“缅怀”的主题颇具中国特色。在汉语中,“柳”字与“留”字同音,意思是请即将告别的人留下。因此它象征着离别的悲伤。在中国古代,当两个朋友分开时,离别的一方总会收到一根柳枝作为礼物。运动员们经历了成功、失望和历史性的回忆
8、,现在到了离别的时刻。因此,将“柳枝”融入闭幕式中再合适不过了。英国体育网站Insidethegames在报道中,特别强调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团结与和平的呼吁,该文阐释了折柳的惜别寓意,还引申到了对后疫情时代的希望。文章称,“柳枝寄情”是闭幕式缅怀时刻的重点,代表着两个好朋友的离别和面对疫情所做的努力。正值春回大地之时,寓意一切向前发展,积极面对后疫情时代。(摘编自外媒:“折柳”“留”人冬奥会闭幕式的中国式“缅怀”,中国日报网2022年2月21日)材料三:2015年2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里约热内卢宣布,里约奥运村将首次设立默哀区,让运动员为逝去的亲人和朋友默哀。同时,奥运闭幕式还会专门设
9、立“追思时刻”,以此表明国际奥委会将会永远记得那些在奥运会上去世的人们。国际奥委会宣布这一决定后一年,便是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在2016年8月下旬举办的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追思时刻”出现了。这个环节被放在文艺表演开始之初,由男声朗诵巴西传统的葡萄牙语诗歌思念,体育场内的投影则随着朗读声的韵律演绎着代表“思念”的葡萄牙语文字。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闭幕式的“追思时刻”环节就被固定了下来。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选择用类似葬礼的形式展示,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则展现了日本的“物哀文化”。“追思时刻”环节从里约首创,到平昌的发散,再到东京的隐喻,这三个先例都为即将开始的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提供了直观的样本。(摘编自回顾近三届奥运会闭幕式,展望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追思时刻”,腾讯网2022年2月18日)1下列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缅怀”环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缅怀环节始于“折柳送别”情境的生动表演,表达了对参赛运动员的惜别之意。B“光的丰碑”能让人想起给亲人扫墓的情景,这正是“缅怀”环节设置的初衷。C它用蔓延开来的绿色,表现冬去春来、春回大地,并以此表现中国人的生死观。D它以“折柳”表达“缅怀”主题的创意,寓意深刻,受到了外媒的关注和认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5年2月,里约奥运村专门设立了默哀区为逝去的亲朋默哀。这
11、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计“缅怀环节”的原因。B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追思时刻”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此后,“追思时刻”作为闭幕式的规定动作延续至今。C里约、平昌、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用“折柳”演绎“追思时刻”提供了样本。D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呈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奥运会举办城市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都值得尊重。3与前三届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缅怀”环节有哪些新意?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狠狈,余独不觉。已而逐晴,故作
12、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针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为读者呈现出一种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出这种人生态度的。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下列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特点?(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七、作文(共40分)(1)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不得少于20行)。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