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张场镇小学校 杨佳丽【教学设计】教学创意教学创意可分为三个局部:引题激趣;引导解疑;强化明理。教学思路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 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本文篇幅 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道理却非常深刻,正所谓“言简意深”。朗读到位,就能 帮助学生领略作品隐含的道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通过第一自然段和结尾段的朗 读训练,将课文分为三个局部学习。一、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村庄美。二、读结尾段,体会村庄的毁灭。三、寻找原因,培养环保意识。教学目标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准“柴烟、
2、喘气儿”等语。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3 .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教学重点1 .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认字识词1.复习词语山谷 森林洪水 湛蓝甜润 柴烟 盖房 裸露一栋栋 黎明 喘气儿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郁郁葱葱3.注意音形平舌音:森葱翘舌音:湛柴喘多音字:尽活动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3)划分意义段,归纳段意。(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要
3、求)活动二:品读课文,探究原因 一、感受村庄的美1 .默读课文第一段,这个小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理解 感受:郁郁葱葱、清测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2 .欣赏小村庄图片、感受村庄美3 .朗读:小村庄的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鸟儿在林间欢快的歌唱,再闻 一闻花儿的芳香沁人心脾。这时候你的心情怎样?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二、感受毁灭过渡:这么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却被冲毁了,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板书:冲 毁)1 .示课文第四段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文字: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个雨 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
4、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1) “大雨没喘气”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2 .生再读课文(1)理解“咆哮”。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口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 “咆哮”是口字旁。从哪儿发声? 从谁的嘴里?从猛兽嘴里发出声音,我们就说猛兽在咆哮。课文里可不是说猛兽,是 说什么?为什么?3 .想象洪水过后的小村庄会是什么样?三、品读小村庄毁灭的原因1.引导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小村庄曾经却是如此的美丽,但是如今是一片狼藉,小村庄为什么会被冲毁呢? 同学们默读可课文2、3自然段。(1)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 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A
5、.理解“谁”,体会村民的砍伐树木的随意B.理解“拎”(换词方法)C.理解一棵棵D.理解“裸露”(出示图片比照理解)师:树木和植被就是土地的衣服,它们可以保护土地。因为植物的根可以紧紧 地抓住土壤,下大雨时这些土壤可以吸收局部的水分,这样就可以减缓水流的速度, 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洪水。那么这些村民有没有好好保护土地的衣服呢?(生:没有) 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课文。E、生有感情的朗读。过渡: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 .课件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A、理解“一年年,一代代”B、这么长的时间小村庄还会发生什么变化?(课件出示句式训
6、练)一年年一代代,湛蓝深远的天空变得()一年年一代代,清新甜润的空气变得()一年年一代代,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得()3 .课件出示: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 烟消失在天空了。A、读读句子说说你对那些词语比拟感兴趣?B、相机理解“一栋栋”、“应有尽有”等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C、指导朗读4 .教师小结村民们这样自私的、随意的、大量的、长时间的砍伐有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做 “乱砍滥付”(板书:乱砍滥付)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感到怎么样?(生气,可惜)5 .再读课文2、3自然段活动四:感情升华1 .学生再用不同的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接答)。2 .了解森林的巨大作用。3 .你想对小村庄的村民说些什么?那么现实中我们们应该怎么做呢?4.全体同学起立,宣读保护森林的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