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626291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 错误2、一个数加上 0 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 0 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

2、、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字母表示:a 0=0 6、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还得 0;字母表示:0 a(a0)=0 7、00 得不到固定的商;50 得不到商。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注意:1、比例尺 2、正北方向 3、角的画法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 (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例如:东偏南 25(标 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西

3、偏北 35(标 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2-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 93+(165+35)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4、。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 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78(1258)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类型一:(ab)c (ab)c=acbc =acbc 类型二:acbc acbc=(ab)c =(ab)c 类型三:a99a ab

5、a=a(991)=a(b1)类型四:a99 a102=a(1001)=a(1002)=a100a1 =a100a2 三、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个位:1 与 9,2与 8,3 与 7,4 与 6,5 与 5,结合。十位:0 与 9,1 与 8,2与 7,3 与 6,4 与 5,结合。2连减的简便计算: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

6、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 4;125 与 8;125 与 80 等 看见 25 就去找 4,看见 125 就去找 8;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3-5连除的简便计算: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 四、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

7、bc)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 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100+98 488+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 56 4 991258 25 4 56 99 (125 8)100 56 99 1000 5600 99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65+28+35+72 2512548 (65+35)+(28+72)(25 4)(1258)100+100 100 1000 2

8、00 100000 8、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分解式:25 (40+4)合并式:135121352 2540+254 135 (122)1000+100 135 10 1100 1350 特殊 1:99 256+256 特殊 2:45 102 99 256+256 1 45 (100+2)256 (99+1)45100+452 256 100 4500+90 25600 4590 特殊 3:9926 特殊 4:358+35 6435 (100 1)26 35(8+6 4)10026126 35 10 2600 26 350 257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3-5连除的简便计算:连续

9、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 四、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 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100+98 488+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 56 4 991258 25 4 56 9

10、9 (125 8)100 56 99 1000 5600 99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65+28+35+72 2512548 (65+35)+(28+72)(25 4)(1258)100+100 100 1000 200 100000 8、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分解式:25 (40+4)合并式:135121352 2540+254 135 (122)1000+100 135 10 1100 1350 特殊 1:99 256+256 特殊 2:45 102 99 256+256 1 45 (100+2)256 (99+1)45100+452

11、 256 100 4500+90 25600 4590 特殊 3:9926 特殊 4:358+35 6435 (100 1)26 35(8+6 4)10026126 35 10 2600 26 350 257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5-(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4)9.426中的 4 表示 4 个十分之一(0.1)4 在十分位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 就读几个 0。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

12、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 就写几个 0。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11、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12、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点向 右移: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 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 倍;小数点向 左移: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1;移动两

13、位,小数就缩小1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1;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01;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质量:1 吨1000 千克;1 千克 1000 克长度:1 千米 1000 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0 毫米1 米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面积: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1 平方千米=100 公顷1 公顷=10000 平方米人民币:1 元=10 角,1 角=10 分,1 元=100 分时间单位:1 时=60 分,1 分=60 秒 长度单位: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面积单位:

14、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6-单位换算:(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 5 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 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

15、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 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 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 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第五单元【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

16、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 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 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6、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长短来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其他两个角必定是锐角)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17、-7-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其他两个角比定是锐角)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 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15、图形的拼组:用任意2 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6、用 2 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7、用 2 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18、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大等腰三角形。18、用 2 个相同的等腰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第七单元【统计】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2、折线统计图优点:既

19、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4、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5、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8-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植树问题:1、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 间距;总长间距 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2、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间隔数总长度 间隔长度 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 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 4、封闭:棵数间隔数(二)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三)方阵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 或者(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五)棋盘棋子数目: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 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 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