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发展简史.ppt(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生物应用技术微生物应用技术学习情景一学习情景一区别四大类微生物的生长形态特征区别四大类微生物的生长形态特征主要内容1说课内容说课内容微生物及其特征的认知;微生物及其特征的认知;微生物的研究内容微生物的研究内容微生物实训基础知识微生物实训基础知识病毒的认知病毒的认知1 12 23 34 4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r的认知的认知4 4原核微生物的认知原核微生物的认知6 65 5学习情景一学习情景一 区别四大类微生物的生长形态特征区别四大类微生物的生长形态特征任务任务1微生物及实训技术的整微生物及实训技术的整体认知体认知学习情景一学习情景一 区别四大类微生物的生长形态特征区别四大类微生物的生长形态特征
2、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任务提出任务提出任务任务1 1 微生
3、物及实训技术的整体认知微生物及实训技术的整体认知 通过学习,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掌通过学习,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微生物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分类和作握微生物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分类和作用。掌握实验室相关的规章;能操作遵守生产用。掌握实验室相关的规章;能操作遵守生产实践工作流程。实践工作流程。任务分析任务分析任务任务1 1 微生物及实训技术的整体认知微生物及实训技术的整体认知一、微生物及其特征的认知一、微生物及其特征的认知(一)(一)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4、。或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低等生物的总称。或简单地说是对细小的,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或简单地说是对细小的,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的总称。生物的总称。任务任务1 1 微生物及实训技术的整体认知微生物及实训技术的整体认知任务任务1 1 微生物及实训技术的整体认知微生物及实训技术的整体认知个体微小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光学及显微镜下可见。肉眼不可见,光学及显微镜下可见。单细胞单细胞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简单多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非细胞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型微生物 立立真核微生物类真核微生物类:酵母菌、霉菌酵母菌、霉菌、种类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
5、生物:病毒、类病毒等病毒、类病毒等毒毒虽然种类不同、形态和大小各异,但生物学特性较接虽然种类不同、形态和大小各异,但生物学特性较接近,故统称为微生物。近,故统称为微生物。(二)(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1个个结结体体构构微微简简小小单单2分分种种布布类类广广繁繁泛泛多多3代代繁繁谢谢殖殖旺旺快快盛盛速速4适适容容应应易易性性变变强强异异微生物特点微生物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二)(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单位:单位:um(10-6 m)或或nm(10-9m)2m0.5m杆菌杆菌80个个杆杆菌菌肩肩并并肩肩总宽度总宽度=1根头发丝的宽度根头发丝的宽度1500个杆菌首尾
6、相连个杆菌首尾相连总长度总长度=1粒芝麻的长度粒芝麻的长度微生物的体积大小微生物的体积大小个体微小个体微小2.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无处不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孔不入土壤土壤空气空气水域水域生物体内外生物体内外极端环境极端环境正常环境正常环境12000米米高空高空10000米米深海底深海底2000米深的地层米深的地层90以上以上温泉温泉寒冷的北极冰层寒冷的北极冰层(二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60年前年前,机采集了机采集了160米到米到5300米的高空的气样中国人乘米的高空的气样中国人乘飞并分析了其中的微生物发布状况。飞并分析了其中
7、的微生物发布状况。分布广泛分布广泛2.分布广泛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种类繁多(二)(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微生物的总数约有微生物的总数约有50600万万之多,其之多,其中已记载的有中已记载的有20多万多万,包括真菌,包括真菌9万种,万种,原生动物和藻类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原核生物及病万种,原核生物及病毒等约毒等约1万种,并不断有新物种的发现,万种,并不断有新物种的发现,这些数字也在急剧增长过程中。这些数字也在急剧增长过程中。种类繁多种
8、类繁多3繁殖速度快,代谢强度高繁殖速度快,代谢强度高比面值越大,代谢强度就越大比面值越大,代谢强度就越大.如如:乳酸杆菌在乳酸杆菌在1h内可分解自身内可分解自身100010000倍的倍的乳糖乳糖.人要代谢自身体重人要代谢自身体重1000倍的糖则需要二百多万倍的糖则需要二百多万小时小时.一头一头500公斤重的牛每天增加的蛋白质为公斤重的牛每天增加的蛋白质为0.4公斤,公斤,而而500公斤的酵母菌再公斤的酵母菌再24小时内至少可以形成小时内至少可以形成5,000公斤的蛋白质。公斤的蛋白质。(二)(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代谢强度高代谢强度高3.繁殖速度快,代谢强度高繁殖速度快,代谢强度高(二)
9、(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繁殖快速繁殖快速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在合适的条件下在合适的条件下:12.520分钟分钟 繁殖繁殖1代代,每小时每小时 分裂分裂3代由代由1个变成个变成8个。经个。经24小时小时,分裂分裂72代,重约代,重约4722吨吨。经经48小时小时,可产生可产生2.21043个后个后代。地球重的代。地球重的4000倍倍.若按若按17分分钟繁殖一代钟繁殖一代,经经24小时可分裂小时可分裂85次次,经过一昼夜可生成经过一昼夜可生成3.91025个个.微生物代时及每日增殖率微生物代时及每日增殖率微生物名称微生物名称代时代时(分分)温度温度日增殖率日增殖率乳酸菌乳酸菌38252.7101
10、1大肠杆菌大肠杆菌18371.21024根瘤菌根瘤菌110258.2103枯草杆菌枯草杆菌31307.21013光合细菌光合细菌144301.0103酿酒酵母酿酒酵母120304.1103念珠藻念珠藻1380252.1硅藻硅藻1020202.64小球藻小球藻4202510.6草履虫草履虫642264.92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上的适应性。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上的适应性。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恶劣的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恶劣的“极端环境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的适应性。耐耐0196低温低温耐耐250300的高温的高温耐盐(饱和盐水)耐盐(饱和盐水)耐干燥(产芽孢细菌、真菌孢子)耐干燥(产芽孢细菌、真菌孢子)耐酸碱、耐缺氧
11、、耐毒物、抗辐射耐酸碱、耐缺氧、耐毒物、抗辐射(二)(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4适应性强,适应性强,容易变异容易变异适应性强适应性强4、适应性强,容易变异、适应性强,容易变异青霉素的使用剂量:青霉素的使用剂量:1940年年 10万元单位万元单位/次次1980年:年:输液输液80万单位万单位/次次2000年:年:输液输液800万万-1000万单位万单位/次次青霉素对金黄色葡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制浓度萄球菌最低抑制浓度0.02g/ml200g/ml(二)(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青霉素生产菌的发酵水平青霉素生产菌的发酵水平1940年年每毫升每毫升20单位单位2000年年每毫升每毫升
12、10万万单位单位容易变异容易变异微生物的系统分类单元遵循林耐建立的系统分类单元,自微生物的系统分类单元遵循林耐建立的系统分类单元,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七级,即:上而下依次可分七级,即:界、门、纲、目、科、属、种界、门、纲、目、科、属、种在两个主要分类单位之间,还可添加亚门、亚纲、亚目、在两个主要分类单位之间,还可添加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亚科、亚属、亚种等次要分类单位次要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元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元,种内微生物之间的差别很小,有,种内微生物之间的差别很小,有时为了区分小差别可用株表示,但时为了区分小差别可用株表示,但株不是分类单元株不是分类单元。界之上使用域界之
13、上使用域)美国微生物学家美国微生物学家伍兹伍兹于于1976年年提出,他提出,他把把全部生物分为古生菌域、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三域系统,域全部生物分为古生菌域、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三域系统,域下面再分界下面再分界),把,把 域域 作为分类单元的最高等级。作为分类单元的最高等级。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科。1.1.史前时期史前时期-(约(约800年前年前公元公元1676)处于处于一种一
14、种“得其益而不知其好,受其害而不知其恶得其益而不知其好,受其害而不知其恶”的的朦胧阶段朦胧阶段食品引起疾病传染、食品快速腐败。食品引起疾病传染、食品快速腐败。本时期特点:未见细菌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本时期特点:未见细菌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代谢活动,酿酒、咸鱼、雪藏、烟熏肉等。物的有益代谢活动,酿酒、咸鱼、雪藏、烟熏肉等。农业上采用豆科作物与其他作物轮作增加土壤肥农业上采用豆科作物与其他作物轮作增加土壤肥力,医学上割除腐肉以防感染。力,医学上割除腐肉以防感染。食物麦角中食物麦角中毒引起死亡毒引起死亡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荷兰商人,吕文虎
15、克荷兰商人,吕文虎克 特点:特点:16751675年用自制年用自制能放大能放大200300倍的倍的显微镜显微镜第一次第一次观察到了原生动物。观察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细菌,称年又发现细菌,称“微动体微动体”,把观察到物质作了,把观察到物质作了详细记载并描绘成图,首次向详细记载并描绘成图,首次向人们揭示微生物世界。人们揭示微生物世界。贡献贡献:解决了认识微生物的第一个障碍。解决了认识微生物的第一个障碍。2.2.微生物形态学发展阶段微生物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期初创期(1675(167518601860年年)2.2.微生物形态学发展阶段微生物形态学发展阶段-(1675(16751860186
16、0年年)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巴斯德和柯赫(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和柯赫(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的贡献:巴斯德的贡献:(1)(1)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是由不同微生物引起的。酵是由不同微生物引起的。(2)(2)微生物微生物“好氧好氧”和和“厌氧厌氧”。(3)(3)发明了发明了“巴斯德消毒巴斯德消毒法法”。巴斯德巴斯德(1822-1895)(1822-1895)3.3.微生物生理学发展阶段微生物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期奠基期(1861(18611896)1896)巴斯德发酵实验巴斯德发酵实验清洁肉汤清洁肉汤无菌肉汤无
17、菌肉汤肉汤肉汤微生物在微生物在曲颈瓶中曲颈瓶中被捕获被捕获污染的肉汤污染的肉汤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科赫的贡献(细菌学奠基人)科赫的贡献(细菌学奠基人)(1)(1)创立创立细菌分离、纯化、染色、培养基制作技术。细菌分离、纯化、染色、培养基制作技术。如配制培养基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如配制培养基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2)(2)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和肺结核病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和肺结核病的病原菌;的病原菌;(3)(3)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法则柯赫法则。
18、柯赫(柯赫(1843-1910)柯赫规则:柯赫规则:(1)(1)在患某一特殊病的动物体内发现在患某一特殊病的动物体内发现某种微生物某种微生物,而在健康个体中并不存在;而在健康个体中并不存在;(2)(2)自病体分离出微生物并在动物体自病体分离出微生物并在动物体外纯培养成功;外纯培养成功;(3)(3)将此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到敏感将此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到敏感的动物体后,应当出现原来这一特殊的动物体后,应当出现原来这一特殊病害的疾病症状;病害的疾病症状;(4)(4)从再接种的病体可重新分离出这从再接种的病体可重新分离出这个微生物。个微生物。(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4.4.近代微生物
19、学的发展期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期 (1)(1)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代表人物:德国化学家布希纳代表人物:德国化学家布希纳特点:特点:(1)(1)研究传染病和免疫学。研究传染病和免疫学。(2)(2)研究疾病的防治和化学治疗剂的功效。研究疾病的防治和化学治疗剂的功效。(3)(3)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结合,研究肌肉的酵解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结合,研究肌肉的酵解和酵母菌的酒精发酵之间的相似之处。和酵母菌的酒精发酵之间的相似之处。(4)(4)动物所需要的维生素与细菌、酵母菌所需要动物所需要的维生素与细菌、酵母菌所需要的生长因素是相同的,代谢的统一性。的生长因素是相同的,代谢的统一性。(5)1935
20、(5)1935年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微生物学发展年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微生物学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进入了新阶段。(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2)(2)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微生物学与遗传学的结合。微生物学与遗传学的结合。1941年年比德耳和塔图姆使链孢霉和果蝇被选为遗传研比德耳和塔图姆使链孢霉和果蝇被选为遗传研究的材料。究的材料。1944年年埃弗雷等人在细菌转化工作中证明脱氧核糖核埃弗雷等人在细菌转化工作中证明脱氧核糖核酸酸(DNA)是生物遗传物质。是生物遗传物质。1946年年,莱德伯格和塔图姆通过对细菌是否有有性过,莱德伯格和塔图姆通过对细菌是否有有性过
21、程的研究,发现了细菌中确有性结合过程。程的研究,发现了细菌中确有性结合过程。1952年年,辛德和莱德伯格证实细菌的转导过程不需要,辛德和莱德伯格证实细菌的转导过程不需要细胞的直接接触,转移基因的载体为噬菌体。细胞的直接接触,转移基因的载体为噬菌体。1952年和年和1961年年尼伦伯格等通过对元细胞系统的转译尼伦伯格等通过对元细胞系统的转译作用的研究提出了遗传密码的理论,从而使遗传信息作用的研究提出了遗传密码的理论,从而使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和表达都得到了阐明。的转录、翻译和表达都得到了阐明。1963年,年,莫诺等提出调节酶的变构理论,这就使分子莫诺等提出调节酶的变构理论,这就使分子生物学更快地
22、成长起来。生物学更快地成长起来。四、微生物实训基础知识四、微生物实训基础知识(一)无菌操作要求(一)无菌操作要求1.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2.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3.3.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4.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进
23、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高压灭菌或用95%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5.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四、微生物实训基础知识四、微生物实训基础知识(一)无菌操作要求(一)无菌操作要求6.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
24、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都要通过火焰消毒。7.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5min,再经,再经火焰烧灼。火焰烧灼。8.8.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橡皮头吸取,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不得直接用口吸。(二)无菌间使用要求1.1.外面的窗
25、户为双层玻璃,并密封,不随意开窗传递外面的窗户为双层玻璃,并密封,不随意开窗传递物品。物品。2.2.保持清洁,保持清洁,工作后用,工作后用2%-3%2%-3%煤酚皂溶液消毒,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擦拭工作台面不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3.3.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消毒处理。灯管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消毒处理。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4.4.处理和接种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随意出,处理和接种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随意出
26、,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5.5.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一)无菌操作要求(一)无菌操作要求6.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都要通过火焰消毒。7.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
27、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5min,再经,再经火焰烧灼。火焰烧灼。8.8.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不得直接用口吸。(三)消毒灭菌要求(三)消毒灭菌要求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菌后方能使用。四、微生物实训基础知识四、微生物实训基础知识(一)无菌操作要求(一)无菌操作要求1.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
28、帽。2.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3.3.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4.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高压灭菌或用95%9
2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5.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四)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四)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微生物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培养物等未经微生物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培养物等未经消毒处理,一律不得带出实验室。消毒处理,一律不得带出实验室。四、微生物实训基础知识四、微生物实训基础知识(一)无菌操作要求(一)无菌操作要求1.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
30、帽。2.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3.3.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4.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高压灭菌或用95%9
31、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5.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五五)培养基制备要求培养基制备要求1.1.根据培养基配方的成分按量称取,然后溶于蒸馏水根据培养基配方的成分按量称取,然后溶于蒸馏水中,在使用前对应用的试剂药品应进行质量检验。中,在使用前对应用的试剂药品应进行质量检验。2.pH2.pH测定及调节测定及调节3.3.培养基需保持澄清。培养基需保持澄清。4.4.盛装培养基不宜用铁、铜等容器
32、,使用洗净的中性硬盛装培养基不宜用铁、铜等容器,使用洗净的中性硬质玻璃容器。质玻璃容器。5.5.培养基的灭菌要达到完全灭菌目的。培养基的灭菌要达到完全灭菌目的。6.6.每批培养基制备好后,应做无菌生长试验及所检菌株每批培养基制备好后,应做无菌生长试验及所检菌株生长试验。生长试验。7.7.新购进的或存放过久的干燥培养基,应测新购进的或存放过久的干燥培养基,应测pHpH8.8.制作人员等应做好记录,以备查询。制作人员等应做好记录,以备查询。(六)样品采集及处理要求(六)样品采集及处理要求1.1.所采集的检验样品一定要具有代表性。所采集的检验样品一定要具有代表性。2.2.采样数量及方法应按标准检验方
33、法的要求进行。采样数量及方法应按标准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3.3.采样应注意无菌操作,容器必须灭菌,避免环境中采样应注意无菌操作,容器必须灭菌,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4.4.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往检验室进行检验,送检过程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往检验室进行检验,送检过程中一般不超过中一般不超过3h3h。5.5.检验室收到样品后,进行登记检验室收到样品后,进行登记(样品名称、送检单位、样品名称、送检单位、数量、日期、编号等数量、日期、编号等),观察样品的外观。,观察样品的外观。(七)样品检验、记录和报告的要求(七)样品检验、记录和报告的要求1 1检验室收到样品后,首先进行外观检验,检验室收到样品后,首先进行外观检验,及时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及时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要认真、负责、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负责、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2 2样品检验过程中所用方法、出现的现样品检验过程中所用方法、出现的现象和结果等均要用文字写出试验纪录,以作象和结果等均要用文字写出试验纪录,以作为对结果分析、判定的依据,记录要求详细、为对结果分析、判定的依据,记录要求详细、清楚、真实、客观、不得涂改和伪造。清楚、真实、客观、不得涂改和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