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法不可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法不可违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执教者:李雪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及其种类和分类;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懂得如何遵章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分类。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通过对大家熟知的政府官员周永康,电影明星范冰冰、歌手房祖名、音乐制作 人高晓松、游泳世界冠军孙杨因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令某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教师讲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你
2、社会地位高低、对社会的影响大小,都必须遵守法 律,只要触犯法律,必将受法律的制裁。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1课时:法不可违。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一)法律的规范作用1 .阅读教材P46 “运用你的经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及其导致的结果,增强学生用法律的眼光辨识自己 行为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不违法。具有开启下文的作用。2 .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提示:小勤的行为虽然不是故意的,但客观上其行为已经违法。4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提示:可以避免,小勤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缺乏法律常识,不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他想 要不违法,就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教师总
3、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法律意识,违法无小事。(二)法律的作用1、ppt展示宪法、税法、义务教育法、刑事诉讼法对公民规定的权利和义 务。2、讨论并回答:法律做出上述规定对我们公民有什么意义?3、法律的作用: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一指引作用法律是评价人 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一评价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一强制作用。教师总结: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 觉行动。(三)违法行为的含义、种类和类别活动一:引导学生找出其含义和种类,PPT展示,学生再次熟悉其含义和类别。活动二:生填写表格,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种
4、违法行为的不同表现、危害程度及所承担的法 律责任,进一步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及其必然受到的处 罚,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所属违 法类别违反的法律规 范社会 危害程度承担的法 律责任实例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相对轻微民事责任借钱不还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规范相对轻微行政处分或行 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 法(行政法规)刑事违法行为刑事法律规范最严重刑事责任刑法教师总结:(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活动三:根据上述表格找出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2、都有社会
5、危害性。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教师总结: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活动四:PPT展示判断违法行为的小技巧。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 财产、驱逐出境等。活动五:生依据PPT判断违法行为类别,考察学生对三类违法行为掌握是否到位。目标导学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一)警惕和远离行政违法行为活动一: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设计意图:选取的三个
6、案例中的情形都是中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或可能遇到的。旨在使学生 初步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对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有进一步认识,认识其危害性,并在生活中加强防范。L阅读教材P49 “探究与分享”。2.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情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提示:三个案例分别对应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的三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镜头一适用治 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镜头二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属 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镜头三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属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的行为)。教师强调: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是指行为人为
7、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明知没有发生险 情,而故意编造实际不存在的危险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以此引起社会混乱、扰乱正常的社会 秩序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险情是指水灾、火灾、车祸、地震、塌方、匪警、疫情等危急情形。比 如为了寻开心,无事拨打匪警、火警电话,造成消防车、警车徒劳奔忙,干扰这些部门正常工作 秩序,甚至影响正常出警和抢险。这种行为无论是否达到目的,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受 到治安处罚。教师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 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
8、、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二)在铁 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的。(三)在铁路线路、桥梁、涵洞处挖掘坑穴、 采石取沙的。(四)在铁路线路上私设道口或者平交过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但是如果把对方打成轻伤,就会受到刑事处罚。教师总结: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 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二)警惕和远离民事违法行为1 .阅读教材P50 “探究与分享”。2 .上述行为违法
9、吗?会受到哪些处罚?教师讲述: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 双方继续进行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 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 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 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 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
10、十七条:有下列侵权 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 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这三则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 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 法行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我们应该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 为呢?教师总结:(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 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 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 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三、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的作用,知道了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分类,知道了身边常见的违法行 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