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研修考核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施策相结合。在科学设计、合理统筹安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需求,分类分层分科培训,支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坚持应用驱动与过程调控相结合。明确提升工程实施路径及环节, 学、练、用、评一体,进行动态管理与过程调控,及时进行评价、反思与总结,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创新。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坚持整校考核、重在达标,发展为本。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制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2、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二、考核内容根据上级要求,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进”考核,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 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师微能力通过率等。学校将针对以上内容逐一落实。(一)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制定科学性和有效性组建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要在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以及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理论,瞄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校本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确保学校提升工程 2.0
3、 培训规划得到有效落实。(二)校本研修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教师微能力选择的合理性和发展性。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实际和规划目标,制定校本研修规划, 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中选取 9 项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选取的内容要涵盖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指导教师选择三项微能力,要涵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中的三个维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活动,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三)校本研修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和创新性。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 研活动。在骨干引领、学科联动、互帮互学、 整
4、体提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 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 结合线下研讨, 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 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情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
5、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八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所选的微能力,参加两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五)教研示范引领和互帮互学情况以学校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每学期开展“互联网+小班化”研讨课、展示课等活动,从而达到教师间幅射带动和学习借鉴。(六)教师的微能力合格率等情况通过学校审核、互学互评、专家认证达成线上线下 50 学时培训学习任务。(七)校内培训资源建设情况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研修活动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质课大赛、县域练功竞赛、教师微能力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相融合,遴选能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优质培训资源,校内实现资源
6、共建共享,引领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三、考核实施(一)制定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研修考核方案。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县区校本应用考核”的路径。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 50 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 25 学时) 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校本应用考核是指由县区组建考核专家团队,通过考核平台对教师提交的成果
7、进行综合评价。(二)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在 80-100 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 60-80 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 60 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专家评价两个部分构成。通过校本应用考核的教师,可在省管理平台中自主打印校本应用考核证书。校本
8、应用考核工作由教育局统筹,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小学校联合组建校本考核专家团队具体负责学校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五、考核测评办法(一)线上考评 总计 50 分,负责人:1. 观看课程 252. 校本活动 103. 提交成果 15(二)实践测评总计 50 分,负责人: 1.互学互评 102. 成果认证 303. 校本实践 10(三)实践测评具体要求1. 提交一份在信息技术能力支持下创作的教育教学成果一份。要求:必须原创。2. 参与在信息技术能力支持下的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1 次,并获奖。例如:A 学校“互联网+小班化”课例分析研讨课活动b 学校微课制作竞赛活动c“互联网+小班化”展示课活动 d“核心素养导
9、向的个性化深度学习”课堂观摩会活动e 参加“罗田县微课大赛”活动六、考核管理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一)学校要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二)学校要做好参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工作。重点做好教师学习记录与评价、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工作;要加强教师校本应用考核与所选课程模块的一致性管理,确保有效选学。(三)校本应用考核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