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优秀9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5889362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案【优秀9篇】.doc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案【优秀9篇】小学语文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 (3) 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 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 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四、 课时安排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2、 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

3、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

4、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板书: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

5、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板书: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

6、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活泼机灵)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山区的小学生虽然身在山区,但是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难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7、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或者参加过升国旗吗?你们想看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是怎样升国旗的吗?请看录像。或者由教师或学生叙述当时的情景。 2、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你看,我们山村小学的同学们也升起了国旗。(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请学生给自己已经认识的字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小组交流,把自己认识的字告诉伙伴。(增强自信心)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的录音,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学生试读。 6、分小组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

8、齐读。(只要学生能看着书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学过的词语能连读,遇到句号停一停,读音清楚、声音响亮就可以了。) 三、朗读背诵,讨论解疑 你知道我国的的国旗、国歌和首都吗? (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 四、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 注意三拼音“国”、“教”和“校”后鼻音“星”、“升”。 5、小老师教读。 6、猜字。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8、扩词扩句。 三、自主积累词语

9、1、学生自己试读。 2、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3、师教读,正音。 4、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5、扩句。 四、指导书写 1、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 2、书空练习。 3、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讨论怎样才能记住? 五、总结升华。 小学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

10、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 3、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

11、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 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 A、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B、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 C、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

12、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小结过渡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A、“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那里看出的?(比喻) (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语是“春雨点点入地”) B、都是些什么故事?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C、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

13、,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眼睛想象:当种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它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感受作者内心的舒畅、欣喜以及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个别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D、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三、研读课文

14、感谢老师部分 1、正因为这些,当我功名成就,衣锦还乡的时候,看到我阔别四十年老师,我还像小学生一样向老师鞠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师:回到现在,作者再次看到田老师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 生:感激之情 3、(师白):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 2、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家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出示)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 (学生交

15、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田老师谦虚。 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3、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老师对“我”

16、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4、感情朗读 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

17、!(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5、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直以来在他的作品里有很赞美老师的话,让我们来轻轻吟诵吧(大屏幕出示)(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四、小练笔:写几句表示祝福和赞美老师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赞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说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18、! 六、朗诵诗歌:感谢您,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6个生字“雏、巢、蜜、蜂、航、封”。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3.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默读课文,默读时要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时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

19、、导入新课 1.谈话:在电脑没有发明之前,在电话没有普及之前,要和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 人们通常采用写信的方式。你写过信吗?收到过信吗?见到过信吗? 2.板书课题:信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自由读课文。 2.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 雏鸟妈妈 花朵蜜蜂 大海小船 云云 树树 自己自己 3.结合交流讨论,学习“雏” 媒体演示: (1)雏鸟的图片。“雏”的意思就是刚出生的鸟。 (2)“雏”共有()笔。 (3)比一比组词:雏()准()难()推() 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1.读读想想,这么多信

20、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交流讨论,媒体出示: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 3.结合交流,学习“巢”。 媒体出示鸟巢图: (1)“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 (2)“巢”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注意。练习写字。 4.再读读26节,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 5.交流讨论,媒体出示: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理解词义:黄昏(读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 姹紫嫣红(指导看解释,启发说说春天有哪些花?) 读读26节,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 (1)因为,所以我写信给小船,让她快去航海。 (2)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快回巢。 (3)*因为_,所以替_

21、给_写信,_。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第6节,理解“心贴得更紧”的意思。第25节:学生自选一节练习朗读, 大组交流。 (二)研读第一节 1.读读,思考: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 2.练习默读第一节。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雏鸟、回巢、自己、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天边森林 2.试试你身手: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试着说几个: 例:风(平)浪(静) 山(清)水(秀)风(和)日(丽) 情(深)义(重)窗(明)几(净) 3.熟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2)模仿课文的样子,试着写几句话,第一节可以用,也可以自己写。 2.

22、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雏鸟、黄昏、森林、自己、风平浪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

23、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o):扔的意思。 靴(xu):有长筒的鞋。 扭(ni()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o)

24、:耗,减损,消费。力量、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渐渐减少。 测(c)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o):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ng”,如茂盛。 刨(b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力:竭,全部拿出。尽最大力量。 趋(q)走:趋,赶,赶走。 嘶(s)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n):身体

25、弯曲收缩。 拎(ln):提着。 电筒(tng):手电筒。 干燥(z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难驯(x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顺从。 畜(ch)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类。“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纠正以下容易误读的字音: “傍(b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ng)天”“当(d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ng”的音; “似(s)乎”的“似”不要读成“sh”的音; “兴趣(q)”的“趣”不要读成“q”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注

26、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别。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教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现了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

27、: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终于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现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射的较温暖的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初发

28、现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作者写了一件观察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讨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细观察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发现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

29、后继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讨论解答。以下词语解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能力。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

30、哪些发现。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现当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生理上有什么特点?降到十二摄氏度时,生理上又有什么特点?直到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怎样了?以后又有哪些发现? (第1题: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第2题: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温,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温

31、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会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动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会冬眠的。所以说,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关系。 第3题: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刺猬的胃口还很好;气温降到十二摄氏度时,刺猬用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气温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进入冬眠。以后,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较温暖的车房里,阳光照射到它身上时才醒过来,结束冬眠。) 4、依据讨论和解答,按课文填空(“思考练习”第3题)。最后议一议: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刺猬冬眠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这一科学道理。) (二)做

32、词语练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选做)。 1、课文中有两句话,分别用了“即使”和“如故”两个词。按照你的理解,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你看换什么词语合适? 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细刨花,它也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就算) 第三周开始,我检查竹篮,一切状况如故。 (照旧、依旧、跟原来一样) 2、区分近义词: 课文使用了“测量、测验”和“减少、减弱”两组近义词,找出它们的原句,看看测量什么,测验什么,减少什么,减弱什么,这几个词在近义范围内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测量刺猬体温(用尺子、容器、温度计等量具确定长度、体积、温度等数值。) 测验刺猬冬眠(

33、用仪器或其他办法检查验证成绩、状况,如测验数学,技术测验等。) 减少体力消耗(从数量上减去一部分。) 减弱生理机能(从气势、力量上变弱了。) 3、课文写刺猬冬眠,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说一说。 大睡(睡得时间较长)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进入梦乡(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为了表现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词语,是为了避免用词上的重复。) 4、试说一句话,用上其中一个形容睡的词语,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词语替换,看看可不可以。 5、为了说明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减弱,作者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清醒时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 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

34、次 有时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连几分钟不呼吸 清醒时和冬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较之下,有力地说明冬眠时,生理机能大大减弱了。 从低到高层层进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气温比往年都高:摄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连起来说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

35、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 能运用自己的语言熟练地介绍海底世界的景物 教学重点 理解海底世界动物的活动特点和海底植物的差异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媒体准备 CAI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这一堂课,我们一起跟着作者游览海底那神奇的世界。你们

36、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2、这在课文最后点明了这一中心。那么,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写了海底世界哪几方面的内容呢?(板书:宁静中有声音、动物活动特点、植物差异很大、矿物蕴藏丰富) 1、学生回答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学生根据复习提问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整体上复习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可以对照提纲进行具体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2节 1、听录音朗读或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2、指名学生集体交流。 3、跟“宁静”意思相近的还有什么词语?你觉得“宁静”这个词语用得恰当吗? 4、在描写用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听到的各种声音时,内容

37、非常有趣,你想不想朗读给大家听听。现在先自己练习一下。 5、指名学生朗读。 6、除了书上描写到的声音外,还有其它声音吗?老师想请同学们想象着穿上潜水衣,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听一听海底的各种各样声音。 7、同学们,你们能够说说刚才听到的声音吗? 1、学生听录音朗读,找出体现海底宁静的语句。 2、学生集体交流。 3、学生讨论“宁静”和“安静”的使用。 4、学生练习朗读第2节内容。 5、学生闭上双眼,静静地听课件模拟的海底声音。 6、学生口述刚才听到的海底各种声音。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教师作了一定的指导,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想像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听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之后让

38、学生口述,可以让学生由感而发,适时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学习课文第3、4、5节 1、过渡:海底世界真是太有趣了。不过,还有更让人感到神奇的地方呢? 2、看了这段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3、你们知道吗,南京有一个海洋世界馆,那儿有好几个展厅,其中有这样三个展厅:动物馆、植物馆、矿物馆,如果聘请你当解说员,你愿意向游客介绍哪个馆呢?(指名学生说说) 4、要想当好解说员,首先要理解要解说的内容,然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要解说的内容,最后还要能够把解说的内容背下来。另外,解说时,还可以注意礼貌用语和加上自己适当的手势,以吸引游客。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要解说的内容积极准备

39、。(电脑显示学习步骤) 1、看录像(第3至第5节的内容) 2、学生谈看完录像后的想法。 3、学生说说自己想介绍哪一个馆。 4、学生对照要求自学和练习。 5、学生选择自己要解说的内容小组练习。 6、学生上台解说,解说时其它学生在他解说完后可以对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解说同类内容的同学也可以解答。 7、学生跟家长练习解说,家长没来的,找一个同学解说。 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考虑到内容有趣味,语句理解浅显,主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大胆练习解说,在说的过程中领悟,在说的过程转化书面语言为自己的语言。 四、小结课文,学习课文第6节 教师小结几个部分的内容,而后归结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40、世界。”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小结是紧密依赖于上文的学习,只是水到渠成的点明一下。 五、激趣拓展 1、过渡:海底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底,还把奇异的景象写成书,拍成图片、录像。 2、海底世界是精彩的,同学们对海底世界了解得还很少,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这有待于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关海洋的科学知识,有待于你们将来去打开这座神秘的宝库。为此,我们班决定开展一次“海洋探秘”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课后积极收集有关海洋知识的图书、录像资料,实践课上讨论研究的方案。 1、出示关于海洋的图书、VCD盘片,并欣赏海底图片。 2、课后积极收集有关资料。 这堂课虽

41、然结束,但学习贵在课外与课堂的融合。最后的结尾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探索海底世界的求知欲。 板书设计 24、海底世界 宁静中有声音 景色奇异 动物活动特点 物产丰富 植物差异很大 矿物蕴藏丰富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八 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3、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2.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

4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 1、 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 2、 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 3、 多媒体; 4、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 (二)(展示第二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展示第三屏)一首是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一首是杜甫的绝句。谁来谈谈你对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李白、杜甫的资料。 二、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展示第四屏)多种形式读文,把诗句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43、1、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展示第五屏)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 4、同桌互练互评、推荐读、男女轮读、齐读(点击中的喇叭标志,配乐朗读)。 (二)初步解题,深入质疑。 1.读题目,你从题目知道了什么?要求添加主语进行完整叙述。(早晨,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赶回江陵。) 2、看了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师生梳理: (1)李白在行船途中看到了什么景色? (2)李白当时的心情如何? (三)抓住关键字词解文悟情。 1、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诗歌,想想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有关词语。 (2)同桌交流答案,补充完整。 (3)指名汇报,集体评议。(白帝城、彩云、江陵、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