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报告.doc(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二一年十月目 录前言1一、“十一五”发展回顾1(一)取得的成绩11、运输保障能力跨越式提高,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22、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市场结构更加完善。23、运输一体化稳步推进,区域合作更加紧密。34、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显成效,城乡客运更加融合。35、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技作用更加突显。4(二)存在的主要问题6二、“十二五”发展趋势及需求预测7(一)发展趋势71、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升自身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72、区域协调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高一体化、均等化水平。83、产业转移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要求道路运输不断加快结构调整
2、和布局。94、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加快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发挥比较优势。105、绿色环保的总体趋势要求道路运输不断加强节能减排。116、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12(二)需求预测131、预测方法132、预测结果13三、发展思路和目标16(一)指导思想16(二)基本原则16(三)发展目标171、总体目标172、具体目标18四、主要任务23(一)加快行业结构调整231、加快运力结构调整232、深化客运班线调整233、推进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244、提升运输辅助业服务水平25(二)提升运输组织水平271、构建分工明确,无缝衔接的客运网络体系272、构建新型道路客运场站系统293
3、、创新客运组织模式31(三)推进道路运输一体化321、加强道路客运与航空客运的衔接322、协调珠三角地区道路客运与城际轨道客运的共同发展323、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334、大力推进区域合作33(四)大力发展城乡公共客运351、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352、大力发展农村客运,比照城市公交制订扶持政策363、推进短途客运按公交化模式运行374、实现城乡客运的无缝衔接385、促进出租汽车市场稳定健康发展38(五)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401、优化货运组织模式402、构建城乡物流配送体系403、健全公路货运枢纽节点体系41(六)发展绿色道路运输431、强化节能减
4、排制度建设432、加强节能减排政策引导433、以绿色货运项目为抓手推进货运行业节能减排44(七)健全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441、加强安全源头治理442、加强重点领域监管453、切实提高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46(八)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471、健全和完善道路法规制度体系472、规范运政执法483、推进行业诚信和自律建设49(九)加速行业信息化建设501、打造现代化的行业管理决策平台502、建设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行业监督平台513、建设道路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524、支持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53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4(一)强化组织宣传保障,树立规划主导地位54(二)加大发展政策保障,奠定规划实
5、施基础55(三)完善机制体制保障,确保规划顺利实施56(四)注重人才队伍保障,努力实现规划目标57IV第58页前言“十二五”期将是我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大部制”行政体制改革后,在一体化发展理念指导下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大力整合,对交通运输结构进行快速调整,全面转向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攻坚阶段。道路运输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十一五”以来,我省道路运输业持续快速发展,但发展形态粗
6、放问题并未根本好转。为积极推动我省道路运输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行业发展方向,指导各市级以下交通主管部门开展具体工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广东省道路运输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三服务一支持”,全力推进行业又快又好发展,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1、运输保障能力跨越式提高,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道路运输完成客货运量、周转量以及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持续增加,2009年全省道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406704万人、旅客周转量1470.06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25
7、015万吨、旅客周转量1514.4亿吨公里,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92.26%、32.25%、47.32%和134.23%。道路运输生产能力快速增长,2009年与2005年相比,营运客货车辆数分别增长了32.28%和2.44%。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车辆租赁等运输辅助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与2005年相比,2009年驾培业户数和机动车维修业户数分别增长了71.35%和1.57%。道路运输依然是综合运输体系中最具普遍性和补充性的运输方式,为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春运、“黄金周”等重要节假日,在抗击台风、洪涝、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中,道路运输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好的优
8、势,以其难以替代的兜底性作用以及高效的应急处理能力,深入服务群众,成为了全省各项活动中的先锋。2、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市场结构更加完善。运输企业进一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2009年,客运经营业户的户均车辆数到达53.2辆/户;省汽运集团、顺丰速运等一批大型客、货运输企业以及品牌经营、连锁经营运输辅助业企业的出现,为行业集约化发展增添了色彩。车辆结构迈向科学发展,营运客车中高级车型、清洁能源车型的比例大幅上升;重型货车、集装箱箱拖挂车、厢式车等高效、节能车型的比例稳步提高;农村客运、城市快递等车型因地制宜,科学选取。线路布局趋于合理,通过对市际班线进行跨节点调整和省际班线的清理核对,使客运线网更加完
9、善,经营得到进一步规范;试点实行城乡公共客运区域专营和线路专营,对探索新型运输组织模式进行有效尝试。3、运输一体化稳步推进,区域合作更加紧密。规划先行的行业管理意识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实施意见、珠江三角洲地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2009-2020)等规划和重要文件。站场建设更加强调衔接顺畅、布局合理,建成了深圳福田、广州南站、广州东站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加强了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一体化道路客运体系初步形成,城际客运网络、城市公交网络与农村客运网络的分工逐步理顺,机场快线的定位进一步明晰。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覆盖泛珠
10、三角地区的跨省道路客运班线网络,粤港澳直通车及珠三角地区的跨市班线得到了蓬勃发展。全省“公交一卡通”稳步推进,2009年草拟了广东省公交一卡通工作方案,并成立了全省“公交一卡通”筹备工作小组。4、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显成效,城乡客运更加融合。城市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至2009年底,全省21个地级市中,有4个地级市城区的万人公交拥有率超过了10标台以上。农村客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09年底全省具备通车条件行政村的班车通达率达到90%,与2006年相比,农村客运班线数和平均日发班次数分别增长了17.33%和29.50%,农村客运候车亭和招呼站点数更是增加了9491个,比2006年增长了22
11、.93倍。短途客运公交化得到大力推进,自2008年广佛之间试行公交化公路客运班线以来,珠三角地区各市积极推动毗邻市短途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至2009年底已累计开通55条公交化客运班线。城乡公共客运的公益性更加彰显,“十一五”期间,多个城市探索了城市公交的补贴模式,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补贴;省政府对农村客运站亭建设更是实施了接近于全成本的财政补贴。此外,积极争取国家提高对我省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燃油价格补贴,2009年全省城市公交燃油补贴就达到了165399万元,农村道路客运燃油补贴达到15737万元。5、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技作用更加突显。大部制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等重大体制改革的实施
12、使行业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办法、广东省出租汽车管理办法、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等法规的出台,完善了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制度,使执法办事更加规范、行政许可更加透明。“十一五”期间,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初步建成了全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和全省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实现了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应用IC卡电子证件,以及与交通运输部的数据联网共享。安全管理制度日益完善、手段不断提升,“十一五”以来,建立完善了七大安全生产规范和考核制度,提高了招投标中对安全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实 “三不进站、五不出站”政策;同时,通过安装GPS车载系统及行车记录仪,以及应用IC
13、卡电子证件对车辆和人员进行动态监管,并实现了安全信息与公安部门的联网共享。改革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管理制度,全面实施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管理改革意见,完成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升级改造,车辆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另外,通过加强培训,使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表1 2009年与“十一五”末全省道路运输发展情况对比分类具体指标2005年2009年增长幅度营运客货车辆营运载客汽车数量(万辆)10.1613.4432.28%高级客车比例14.06%23.31%9.25个百分点营运载货汽车数量(万辆)77.54879.442.44%客货运输与效率客运量(万人)13.9240.671.9倍客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
14、比()86.24%94.87%8.63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1111.571470.0632.25%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54.40%51.55%-2.85个百分点货运量(万吨)8.4912.5047.23%货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63.33%69.74%6.41个百分点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646.551514.40134.23%货运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16.50%30.76%14.26个百分点客运线路条数(条)113328956-20.97%客运线路平均日发班次(班次/日)1427331476523.45%运输结构普通货运业户占比()99.56%99.0
15、4%-0.52个百分点集装箱运输业户占比()0.25%0.54%0.29%载客汽车平均座位(客位/辆)17.0420.5820.77%载货汽车平均吨位(吨位/辆)2.914.0438.82%专用载货汽车占吨位数比()19.64%26.11%6.47个百分点农村客运乡镇通班车率()98.65%99.58%0.93个百分点建制村通班车率()79.19%90 %10.81个百分点客货运输站场等级客运站数(个)3368111.4倍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占等级客运站比例()38.30%73.24%34.94个百分点客运站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万人次/日)150.71276.1483.22%货运站(个)232396
16、70.69%运输辅助业机动车维修业户(万户)4.454.521.57%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业户(户)36362271.35%车辆租赁经营业户(户)9669-28.13%物流服务经营业户(户)54621993倍信息配载经营业户(户)1553589-62.07%站场经营业户(户)947*831-12.25%备注:*为2006年数据。(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全省道路运输业在“十一五”期间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由于某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而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为“六个不足”:一是,行业结构调整、服务创新的步伐相对缓慢,满足旅客和货主对运输便捷、高效、多元化需求的能力不足;
17、二是,行业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道路运输作为公共服务业的均等化程度不足;三是,缺乏引导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市场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足;四是,行业管理的机制体制不尽完善,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利用科技手段管理的能力不足;五是,区域壁垒依然存在,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畅,道路运输一体化程度不足;六是,节能车型、技术应用较少,缺乏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绿色道路运输的水平不足。总体来看,全省道路运输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与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道路运输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继往开来,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必须要跳出传统的道路运输发展模式,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超前
18、的意识,使思想观念、发展能力迈上新台阶,推进道路运输科学发展。二、“十二五”发展趋势及需求预测(一)发展趋势1、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升自身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省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球经济面临复苏缓慢而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广东将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新经济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镇化、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由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同时,“汽车社会”和“机动化”特征更加凸显,汽车后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十二五”期间,道路客运将在承接城市化释放
19、出的大量中短途需求的同时,受到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分流,客运量将保持较快增长,周转量增速将有所回落;道路货运与道路运输辅助业总体需求将稳步增长,部分业务板块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此外,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形势更为迫切,道路运输业维护公共安全的责任更加突出。为此,要求道路运输业不断提高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保障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能力,保障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的能力。既要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持续平稳增长,确保客货运输供给总量充足、结构合理,又要切实提升驾驶员培训、汽车租赁、机动车维修等辅助业的服务能力,确保不成为新的“瓶颈”,
20、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要积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确保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重点时段客货运输的安全、平稳、顺畅。2、区域协调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高一体化、均等化水平。“十二五”是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我省社会已经到了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向全面发展为目标,侧重缩小社会差距、提高民生福利、改善生活品质、增加幸福指数、建设社会公平层面可持续能力转型的新阶段。珠三角规划纲要要求推进珠江三角洲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十二五”期间,将是我省竭力扭转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局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CEAP协
21、议和粤港(澳)合作框架协议的推进实施将进一步加快粤港澳三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形成珠三角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率先走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是推动珠三角科学发展,提升珠三角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运输业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积极融入珠三角、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当中。为此,要求道路运输业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减少运输对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关注弱势群体出行,注重向城市居民提供普遍的公共交通服务,向乡村居民提供有保障的客运服务,完善城乡道路客运体系,促进基本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任务的全面实现。同时,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经济区域内道路
22、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跨区域整合,构建统一的道路运输大市场,实现道路运输产业的自身升级。3、产业转移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要求道路运输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和布局。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省提出了“双提升”和“双转移”的经济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纵深推进,实现经济结构从产业结构调整专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加速产业轻型化和产品轻质化趋势。同时,伴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化工作的快速推进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运输刚性需求地域差异逐渐趋平,个性化、高端化的道路运输服务需求应运而生。为此,要求道路运输业必须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和布局,从根本上扭转“发展
23、形态粗放”的局面,大力推进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经营,推进传统道路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的顺利转型。对于道路客运,重点是建立及优化与产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相匹配的道路运输网络布局,发展能更好满足新衍生需求的道路运输服务新品种;对于道路货运,重点是推进站场体系建设,构建清晰的道路运输组织网路,尽快承担起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重任,实现农用物资、农副产品的便捷、低成本运输;对于道路运输辅助业,重点是推进规模经营、连锁经营,培植行业龙头和品牌企业。4、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加快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发挥比较优势。武广客运专线的建成运行,南广、贵广和厦深高速铁路的加速建设,以及珠三角城际轨道的开工建设意味着
24、我省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在“十二五”时期将强烈增添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元素。空地、公铁综合运输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将为道路运输业拓展服务空间提供新的外部条件和发展动力,同时也将加剧道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特别是道路运输与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之间的竞争。在现代物流体系中,道路货运不再相对独立,而是将更多、更有机地融入复合型服务业的现代物流业,我省的物流业规模将继续壮大、质量持续提高、地位稳步提升,发展水平在全国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为此,要求道路运输业顺应世界各国的发展潮流,在新的综合运输体系下扬长避短,重新定位,由自身单一系统的供需平衡转向综合运输体系下的结构平衡,从铁路和轨道交通历史性“缺位”
25、状态下形成的部分“越位”状态回归到进一步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实施与轨道系统的差异化发展战略,赢得新环境下的再辉煌。同时,强化道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合并建设场站的意识,形成多层次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无缝换乘与一体化运输。为支持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迫切要求道路货运体系顺应物流化的全球趋势,在现代物流理念的指引下,借助高速路网与货运场站节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从构建现代物流系统出发,改进运作模式,调整车型结构,改善装备技术,加强信息武装,提高组织化水平,保障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好服务的现代物流服务。5、绿色环保的总体趋势要求道路运输不断加强节能减排。我国已确立了控制温室气体排
26、放行动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我省受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困扰尤为严重,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的10.9%,人均碳排放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为彻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我省已经决定在全国率先部署探索、研究低碳经济,并已出台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和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培育有竞争力的低碳技术及标准,力争使低碳经济成为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在应对气候变化、深化节能减排方面率先做出突破,大力加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全国道路运输业所消耗的成品油占全国成品油消耗总量的30左右,在发展低碳经济中肩负有重要使命。为此,要求道路运输要把低
27、碳发展作为节能减排的新起点,良性建设的新抓手,产业升级的新动力。大力推进以低碳为特征的道路运输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要求全行业继续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既要采用先进技术,鼓励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使用,提高运输装备水平,降低单位能耗,倡导理性消费,倾力发展公共交通,又要广泛应用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增强运输环节之间的衔接性与协调性,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浪费,提高单位能耗的运输产出。6、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依法行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纵深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目前,全国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28、道路运输工作的职责范围、行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并且还在发生大变化,统筹城乡客运发展、强化源头治超、承担物流业的行业管理、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等新增职能有待在积极探索中全面履行。同时,在经济管制领域,趋向实行进一步开放道路运输市场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社会管制领域,趋向通过社会规制和技术规制,结合政策引导,推动道路运输业向安全、节能、环保,及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发展,提高效率和社会效益。为此,要求道路运输业迫切需要强化体制与机制建设,规范机构设置,注重公共服务,构建统一、精简、高效的行业管理体系,有效实现由重许可向许可准入与动态管控并举转移,由重处罚向处罚教育与政策引导并举转移,由重监
29、管向市场监管与服务公众并举转移。调整管理思路,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提升运输实载率,通过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二)需求预测1、预测方法本规划根据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道路运输相关指标的现状数据,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十二五”期间道路运输相关指标进行预测。首先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模型预测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然后分析道路客货运输量和周转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相关性,并用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未来的道路客货运输量和周转量。2、预测结果(1)社会经济发展指
30、标预测通过定性分析全省未来5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方法,预测得到“十二五”期间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如下:表2 全省“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值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测值(亿元)49903.2856390.7163721.5072005.3081365.98增长率(%)1313131313人口数预测值(万人)8523.97 8620.63 8717.23 8813.79 8910.31 增长率(%)1.15%1.13%1.12%1.11%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值(亿元)19957.81 2279
31、8.92 25877.26 29192.83 32745.64 增长率(%)15.0014.2413.5012.8112.17(2)客运量与客运周转量预测通过相关性分析,计算得到近5年全省道路运输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与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因此,采用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增长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数的二元因果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同时,考虑“十二五”期间,由于高铁和轨道的发展,公路运输的部分客流将转移到铁路,对其进行修正,得到“十二五”期间道路运输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预测值如下:表3 全省“十二五”期间道路运输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预测值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32、2015年客运量预测值(万人)466161492141515463535594552217增长率(%)6.495.574.743.913.10客运周转量预测值(万人公里)1796.891912.182033.982163.152300.65增长率(%)6.496.426.376.356.36(3)货运量与货运周转量预测通过相关性分析,计算得到:近5年全省道路运输货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货运周转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因此,采用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增长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二元因果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得到
33、“十二五”期间道路运输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预测值如下:表4 全省“十二五”期间道路运输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预测值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货运量预测值(万吨)238657.33273649.19308834.86343222.91375693.36增长率(%)16.5714.6612.8611.139.46货运周转量预测值(亿吨公里)2282.832652.863038.313433.553832.24增长率(%)18.0916.2114.5313.0111.61三、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服务一支持”为宗旨,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基
34、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为契机,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需求为根本目的,以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信息化为手段,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完善网络、优化组织、强化衔接,着力构建现代化道路运输体系,提升交通运输业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优质服务的道路运输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实现道路运输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协调与其他运输方式关系,协调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结构调整与资
35、源整合,增强行业竞争力。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运输辅助业比重、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运输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坚持节能减排,实现道路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合理确定行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5年,分工明确、网络完善、衔接有序、城乡一体的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交优先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开放、高效、及时、可靠的道路货运服务体系初具形态,物流成本明显降低,珠三角国际物流中心地位初步确立;布局合理、体
36、系完善、定位科学的道路客货运站场体系初步建立,无缝衔接、换乘便捷的综合枢纽建设初见成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全国性的物流企业和全省性的客运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品牌连锁、诚信经营的运输辅助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法规政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以科技和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建成保障系统化、运输一体化、服务均等化、管理规范化、发展信息化、环境友好化的“六化”道路运输服务体系。图1 广东省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架构图2、具体目标保障系统化(能力保障、安全保障、服务保障、应急保障)到2015年,全省道路
37、运输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将分别达到552217万人次、2300.65亿人公里、375693万吨、3832.24亿吨公里。行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营运客车中、高级客车所占比重达70%以上,重型货车、专用货车、厢式货车所占比重分别达15%、10%、60%以上。危险品运输车辆、国际道路运输车辆、营运客车、应急保障车队车辆的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达到100%;三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危险品安全检测仪配置率达到100%。道路运输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平均每年分别下降3%。覆盖全省的道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建成覆盖全省、布局合理、救援及时、服务规范的一体化汽车维修救援网,车辆维
38、修救援平均响应时间(50公里以内)在1小时以内。运输一体化(网络体系、站场体系、区域合作、一卡通)“十二五”期末,分工明确、各施其职、与其他运输方式主动对接的一体化道路客运网络基本形成,与省内机场、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车站、水运码头、一线口岸的衔接率达到100%。覆盖全省、布局合理、多层次、扁平化的道路客运场站体系基本成型,基本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内不同运输方式间零距离换乘,班线客运上落客点与城市公交站点无缝衔接。全省“公交一卡通”基本建成,并向港澳地区和其他消费领域拓展。泛珠三角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粤港澳合作更为紧密,直通港澳道路运输规范化管理取得突破。服务均等化(城市客运、农村客运、短途客运公交
39、化)“十二五”期末,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全省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基本实现镇级有站、村级有亭和有通客运班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100的目标。公交优先理念得到进一步推广,全省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5标台、中小城市达到10标台,基本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运输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短途客运公交化取得实质性突破,与城市公共汽车全面融合,道路客运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管理规范化(法规、标准、体制机制、执法监督)“十二五”期末,以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四个条例、两个办法”为核心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体制机制趋
40、于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初步建成。规范、高效、有力、透明、智能的市场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初显成效,职能明确、分工合理的执法体系初步形成,跨地市区域联动执法得到有效推行。发展信息化(管理决策平台、监管平台、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到2015年,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初步建成以运政信息系统、IC卡电子证件、行业决策信息平台为手段的现代化的行业管理决策平台;以GPS联网监控平台、珠三角客运站联网售票和监管体系支撑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行业监督平台;以公众出行信息平台、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重要组成、高效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到“十二五”期末,三级以上
41、客运站联网售票开通率达到100%,力争覆盖所有等级站;95%以上城市开通城际客运联网售票服务,开通网上售票业务,群众购票更为方便。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运输生产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境友好化(节能、环保)新能源使用得到合理推进,道路运输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全面减轻,与2005年相比,营运客、货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3%和12%,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污染物排放量下降40%左右;清洁能源公共汽车所占比重增加到50%,清洁能源出租汽车所占比重增加到30%;节能环保型营运货车使用取得突破,交通部推荐车型占新购置货运汽车的比例达到50%以上。表5 “十二五”时期道路运输业
42、发展主要指标汇总表类别指标2009年2015年属性保障系统化客运量(万人次)406704552217预期性指标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1470.062136.52预期性指标货运量(万吨)125015375693预期性指标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1514.43832.24预期性指标中高级客车所占比重(%)38.23%70%以上预期性指标重型货车所占比重(%)10.77%15%以上预期性指标专用货车所占比重(%)7.30%10%以上预期性指标厢式货车所占比重(%)53.32%60%以上预期性指标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90.23%100%约束性指标国际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10
43、0%约束性指标营运客车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63.80%100%约束性指标应急保障车队车辆的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100%约束性指标三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危险品安全检测仪配置率(%)40.86%100%约束性指标道路运输营运客货车辆万车公里事故件数降幅(%)年均下降至少3%约束性指标道路运输营运客货车辆万车公里死亡人数降幅(%)年均下降至少3%约束性指标修救援平均到达时间(50公里以内)(小时)1小时预期性指标运输一体化道路运输与机场、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车站、水运码头、一线口岸的衔接率(%)100%预期性指标服务均等化乡镇通班车率(%)99.58%100%约束性指标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90%1
44、00%约束性指标农村客运站点覆盖率(%)100%约束性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标台/万人)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5标台、中小城市达到10标台 约束性指标发展信息化开通城际客运联网售票服务的城市比重(%)95%预期性指标三级及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开通率(%)100%预期性指标环境友好化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幅(与2005年相比)(%)3%约束性指标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污染物排放量降幅(与2005年相比)(%)40%约束性指标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幅(与2005年相比)(%)12%约束性指标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污染物排放量降幅(与2005年相比)(%)4
45、0%约束性指标清洁能源公共汽车所占比重(%)17.69%50%以上约束性指标清洁能源出租汽车所占比重(%)18.18%30%以上约束性指标交通部推荐车型占新购置货运汽车的比例(%)50%以上约束性指标四、主要任务(一)加快行业结构调整1、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对客运运力进行差异性调整。省、市际客运班车要突出高等级、舒适性特点,短途客运公交化班车要突出公交化特点,农村客运班车要突出适用性特点,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要大力推广LNG等清洁能源和混合动力等节能环保车型。加快优化货运车型结构。按照现代物流运作的要求,积极推进货运车辆的大型化和专业化,鼓励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逐步淘汰敞式货运车辆。建立健全推荐车型制度,促进车型标准化。2、深化客运班线调整严格控制新增运力。坚持“十二五”期间,省、市客运班线以调整为主,新增运力适当补充的原则,严格控制新增运力,已开行的省、市际客运班线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原则上不再新增运力,确需新增运力的,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