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五节.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540721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五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五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五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五节.ppt(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五件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映像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一)界定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表征,具有概括性。所谓概括的表征是指,思维活动所表征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称共同特征),而不是客观事物具体的形象;是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而不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变化。例如,通过感觉和知觉,我们只能感知形形色色的具体的笔(铅笔、钢笔、毛笔、蜡笔等等)

2、;通过思维,我们就能把所有的笔的本质属性(写字的工具)概括出来。通过感觉、知觉,我们只能感知到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通过思维,我们则能揭示这种现象的规律性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因此,概括的反映,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能够反映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2.间接性事物本质是隐含在事物内部的,事物变化的规律是包含在各种复杂的变化中的,它们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必须以已有知识和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中介,才能认识到。因此,思维具有间接性。间接反映的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如果正确,是由于实践经验和知识经验的丰富,推断的结果符合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如果错误,则由于知识经验的狭隘或

3、推理违反逻辑规则,推断的结果不符合事物间的规律性的联系。比如最早的“地心说”和“天圆地方”说。但不论正确的推断或是错误的推断,思维都是一种间接的反映过程。3.问题性问题是引起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怀疑、焦虑和探究的心理活动倾向。这种倾向就推动了人们的思维活动的进行。同时,思维还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都是以思维活动为中心。总之,感觉和知觉只能使我们觉知当前的具体事物,因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维则不然。由于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人以感性材料和非感性材料为媒介,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种

4、种事物,也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进程。例如,人不能直接感知电磁场的存在,但根据铁屑在电磁铁的周围,以磁力线形式的分布,便间接地认识了电磁场的存在。人不能直接感知天体运行的规律,但根据对各种天体的观察,能间接地认识天体运行的规律,准确地推算出日蚀、月蚀发生的时间,制定出未来许多年的历书。借助于思维,人的认识能够从个别中看到一般,从现象中透视本质,从偶然中洞察必然,从现存的事物中推测其过去,预见其将来。二、思维的分类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3.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依据凭借物的不同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以具体动作为工具解决直观而具体问题的思维。例如,幼儿学

5、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来完成。又如儿童经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玩具,下次看到在床单上的皮球,就会通过拉床单去拿皮球。也就是说,这种概括性的动作就成为儿童解决同类问题的手段。动作思维是技术能力的重要成份。修理工人就是通过动作思维来检修机器。依据凭借物的不同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练习:用四根我们平常使用的普通筷子(不许折断),能否搭出一个“田”字?形象思维是进行艺术创作和科学发明所必备的条件。发明家的新产品外观设计、画家对图案和色彩的构想都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 从发展水平可区分出三种:从发展水平可区分出三种:第

6、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学龄前儿童是学龄前儿童(3-6、7岁)的思维岁)的思维,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之中一般的东西,不是事物所有的本质特点;如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例如,幼儿不理解词的转义。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他问:“妈妈,你舔过她吗?”第二种水平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一般成人的接触大量事物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第三种水平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科学和艺术思维,它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创造性结果的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和复杂的形式。如鲁迅笔下的

7、阿Q、孔乙己形象。依据凭借物的不同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以概念、理论知识为工具来进行的思维。例如,学生学习各种概念、原理、公式、法则都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进行。当我们思考:“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政权”、“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包含哪些内容”等理论问题时,是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抽象思维。三种思维之间的关系在正常成人身上,上述三种思维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单独运用一种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极少。从思维的发展来看,经历着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由于素质、职业和训练状况不同,在某由于素质、职业和训练状况不同,在某些人身上哪种思维占优势,并不表明思维发些人身上哪种思维占优势,并

8、不表明思维发展水平的差异展水平的差异。依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向一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辐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的思维活动。例如,由AB,BC,CD,得出唯一结论:AD。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得出大量不同的结论的思维。例如,教师发现一名学生缺课,就会想出这个学生缺课的各种可能性。尽可能多的写出笔记本电脑的用途尽可能多的写出笔记本电脑的用途(3分钟)分钟)发散思维得出的各种结论是否适当,需要通过辐合思维进行检验。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对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

9、维叫做常规思维。例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定理、公式解决教师讲过的例题相同类型的题目,就是常规思维。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叫做创造思维。例如,小说家创造小说、工程师研制出一种新仪器,都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高级的思维过程,它是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第二节问题解决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一)问题(一)问题从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看,问题就是给定的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情景。所有的问题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给定 即问题的起始状态,是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目标目标 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是关于构成结论的描述;障碍障碍 即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不是

10、直接的,必须间接地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当常规或自动化的反应不适应当前的情景时,问题解决就发生了。这就是说,它需要应用已习得的概念、命题和规则,进行一定的组合,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表征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和评价结果1 1表征问题表征问题表征问题是个体运用相关知识对相关问题所进行分析。它包括三个方面:任务的初始状态,即问题所给定的条件;任务的目标状态,即问题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完成任务的算子,即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基本策略或方法。2、设计方案本

11、阶段需要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关键是探索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具体操作程序。问题解决需应用一系列操作。究竟选择哪些操作、将它们组成什么样的序列,依赖于个体采取哪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方案的设计与一个人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相联系,问题解决最终都是在一定策略引导下进行操作搜索的结果。设计方案与确定策略是密不可分的。这一阶段也可同时看作确定问题解决策略阶段。3、执行方案一旦确定了方案,便进入执行方案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实际上就是运用在一定解题策略引导下的具体操作来改变问题的初始状态,使之逐步接近并达到目标状态。所以这一阶段也即执行策略阶段。4、评价结果执行方案的操作结束,就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价,看初始状态是否达到

12、目标状态,所运用的策略和操作是否适宜。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忽略这个阶段,一旦求得答案,就接着做下一个题目,忽视对解题结果评价,尤其是对所运用策略和操作的适宜性进行评价重视不够。他们有时虽然也解决问题,但可能还有更好的策略和操作可以运用。在一些情况下,经过评价,可以调整策略和改变操作,有时甚至需要对问题空间重新进行认知和表征。四阶段的相互关系上述四个解决问题的阶段在总体上保持一定的顺序,但在具体解决问题过程中却不必严格按照这个顺序,可以从后一阶段返回到前一阶段。例如,在执行方案阶段,还可以重新选择策略,甚至还可以返回到第一阶段,从重新表征问题空间开始。但不管如何,都是以最终解决问题为目的。三、影响

13、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2)定势定势3)功能固着功能固着4)知觉的特点知觉的特点5)动机强度动机强度6)原型启发原型启发1、问题情景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是指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情景或刺激模式,通常称为问题条件。问题情景与个人的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相反则问题容易解决。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2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3、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的一种

14、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他新用途。功能固着这个概念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邓功能固着这个概念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克(K.DunckerK.Duncker)提出的。邓克在)提出的。邓克在19451945年的年的实验证实了这种影响。实验要求被试使用五实验证实了这种影响。实验要求被试使用五种熟悉的工具解决五个新的问题。种熟悉的工具解决五个新的问题。3、功能固着在他的实验中,实验组在解决问题前对工具的习惯用法进行了练习,增加了功能固着的倾向。控制组直接解决问题。结果控制组的成绩大大超过了实验组。4、知觉的特点九点连线问题要求:连续画出相连的要求:连续画出相连的4条直线通过条直线通过9个个 点,

15、且每个点只通过一次。点,且每个点只通过一次。5、情绪与动机(1)动机与问题解决 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响的大小也不同。心理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心理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动机太强使人心情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动机太强使人心情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动机太弱容易被无关因素引到问题之外。的重要因素。动机太弱容易被无关因素引到问题之外。动机强度与解决问

16、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上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上升,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升,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提高动机水平,反而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度,提高动机水平,反而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情绪对问题解决的影响(2)情绪与问题解决情绪对问题解决也有一定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如学生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有时甚至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如果学阻塞,有时甚至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如果学生能以积极

17、的情绪迎接考试,就将有利于思考,找到生能以积极的情绪迎接考试,就将有利于思考,找到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6、原型启发(1)内涵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自然现象、日常用品、机器、动物、声乐等等都可以成为原型,并可能对问题解决产生启发作用,这就是原型启发。例如,鲁班从茅草割破手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瓦特从壶例如,鲁班从茅草割破手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瓦特从壶盖被蒸汽顶起,发明了蒸汽机等等。盖被蒸汽顶起,发明了蒸汽机等等。(2)作用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相似之处,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原型启发对创

18、造性地解决问题具有很大作用。四、问题解决策略1.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就是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的一个核心是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其要点是:(l)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问题:如何缩小两者差距?(2)找出缩小差距的办法及操作。(3)如果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不够成熟,则提出第二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4)提出创造条件的办法及操作。(5)如果(4)中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也不成熟,则提出第三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如此螺旋式地循环前进,直至问

19、题解决。2.爬山法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就如同爬山一样,为了到达山顶,有时不得不先上矮山顶,然后再下来-,这样翻越一个个的小山头,直到最终达到山顶。可以说,爬山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往往具有“退一步进两步”的作用,后退乃是为了更有效地前进。3、逆向工作法与上述相反的还有一种目标递归策略,也称逆向工作法。这种策略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例如下面的几何证明题:已知长方形ABCD,求证两条对角线相等(如图)。DCBA要证明AD=CB,从目标出发逆向推理,即首先要证明ACD全等于BCD。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必须从这个子目标出发,搜索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在这个题中,可以利用边角边定理解决子目标,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子目标,把最后一个子目标解决了,整个问题即得到解决。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