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一、二节.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916757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一、二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一、二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一、二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一、二节.ppt(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认识过程第一节 感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即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感觉即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性的反映。感觉依据感觉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研究证明,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80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感觉剥夺实验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试验研究。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

2、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的说,就是在没有图形视图视觉(被试须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睛)、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子)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的被试者甚至出现了幻觉的现象。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sensitivity)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

3、感受性)是不同的。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如人耳能接收的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感觉类别绝对阈限视觉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公里)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20英尺(米)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升)水中可以辨别出甜味嗅觉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触觉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温冷觉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三、感觉现象1.感觉后象(1)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

4、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映象,叫感觉后象。(2)感觉后象的示例:视觉后象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图1:盯着灯泡看十秒种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灯泡右边的区域,或者任何白色的区域。(3)感觉后象的应用: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2.感觉适应(1)定义: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2)感觉适应的表现: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v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5、(3)感觉适应的意义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弊:使人丧失警觉性。3.感觉对比(1)定义: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感觉对比的种类:图1: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更加明亮一些。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定义: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指的是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3)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第二节知觉一、知觉 知觉(per

6、ception)(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整体与意义的反映。寂静的原始森林、蔚蓝色的海洋、多彩的云霞;观赏到的杨柳依依、芳草萋萋,听到的潺潺的流水,感受到的和风习习等,皆是事物整体映像的反映。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区别:1、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联系: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

7、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3、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三、知觉的种类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1.物体知觉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物体知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物体知觉觉。依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可分为:(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它以感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空间知觉的作

8、用:动物、人类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2)、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成条件,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两大类。2.社会知觉以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叫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角色知觉。(1)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知觉主要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如:言谈、举止、仪表、相貌等,此外,对他人知觉也受到知觉者的主观态度影响。影响他人知觉的心理因素:A

9、.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普通心理学记忆研究中提出的原理,这个原理在印象形成上同样起作用。它说明,输入信息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先接受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接受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前者称为首因效应、后者称为近因效应。这两种效应看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并不矛盾。一则两种效应都对中间信息有损害,二则近因效应似乎欠持久,除非最后接受的信息被彻底整合,否则近因效应是暂时的。晕轮效应与背景作用相类似。人对他人的多数判断是根据人对他人的多数判断是根据最初印象好坏得出来的最初印象好坏得出来的,一个人被认为是好的,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被赋予

10、其他好的特质。如果他被认为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被赋予其他不好的特质。这后一种效应又称为魔鬼效应魔鬼效应。一个人对他人的评价,往往受他对被评价者的总印象的影响。被评价的特质越是模糊,越是难于测量,这种效应就表现得越明显。因光环效应不利于评价,所以使用评价量表的心理学家想出一些办法加以克服,如评价人时采用一个特质一个特质地评定,使评价者知识均等,对评价者加以训练等。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

11、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2)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人际知觉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3)自我知觉以自己为知觉对象,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和心理状况的知觉,称为自我知觉。以自我作为认识的对象,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它属于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的客体。其认识的主要对象包括自己的个性心理的一切方面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自我知觉在交往过程中随着他人的知觉而形成的。通过对他人知觉的结果和自我加以对照、比较才使他产生对自己的表

12、象。马克思曾指出:人降生时是没有带镜子来的,他是把别人当镜子来照自己的。对自我知觉和对他人的知觉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对他人的知觉愈深刻、全面,对自我的认识就会愈随之而发展。自我知觉对自身的行为有重要调节作用。正确的自我知觉会使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得体;相反,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会使他遭到各种不应有的挫折(4)角色知觉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社会或组织中的这种地位、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的知觉。角色角色(role)指对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所期望的行为模式。一个人的角色反映了他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为了能够与他人进行交往,人们需要

13、某种预期他人行为的方法。角色正是在社会系统中起到这一作用。人们在工作岗位内外都有多种角色。一个人可以具有工人的职业角色,家长的家庭角色,俱乐部主席的社会角色,以及其他许多角色。在各种不同的角色中,同一个人可能既是买者又是卖者,既是上级又是下级。每一个角色都要求不同的行为。四、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 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并是把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

14、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意义性(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在知觉过程中,思维和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视知觉的恒常包括大小、形状、亮度、颜色恒常性等。四、错觉(1)定义: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知觉映像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情况称作错觉。(2)错觉与幻觉)错觉与幻觉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

15、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幻觉却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幻知觉。(3)错觉的种类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运动错觉(似动)时间错觉轻重错觉(棉花和铁)颜色对比错觉等空间错觉关于错觉的理论解释v错觉是从我们脑子里还是眼睛里产生的?(一)眼动说眼动说认为,人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是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而对物体长度的印象就是以这种扫描为基础的。由于周围刺激的影响,眼动的方向和范围常常变化,因而产生长度错觉。(二)常性误用说v常性误用说认为错觉是由于误用了知觉恒常性所导致。由于两条辐合线提供了线条透视我们会觉得上方线段比下方线段远一些。其实,两条实际等长,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也

16、相等。考虑到线段的距离,“远处”的线段就显得长了,因此,这种错觉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三)神经位移说v神经位移说又称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认为错觉的产生并非个体对外在物体特征失实解释,而是由于物体各部分引起的兴奋彼此抑制所致。白色线条交点处看起来有灰色阴影,这是一种明度错觉。按照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解释,因其周围全是黑色而使中间部分白色的反光,在投射到视网膜上的视细胞时,受到周围细胞的抑制,因而形成错觉。但集中注视某一交点时灰色阴影则消失。这是因为注视时,该交点的影象落在中央窝,该处神经细胞密集,感应敏锐,周围细胞不能对之形成抑制。轮廓的位移现象也是侧抑制的结果,在视觉上产生偏移的错觉。即当后一轮廓在大脑皮层上产生兴奋时,被前一轮廓所引起的兴奋所抑制,发生位移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