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学设计【最新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学设计【最新3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学设计【最新3篇】教学过程 篇一 一、课前谈话,引出话题。 和学生进行猜谜语比赛,教师适时点出“谜面”、“谜底”。 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反弹”、“弯曲”等新词。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 三、板书设计: (北) 特殊的风向 10 (西坡)山(东坡) 长谷只 雪小满中有雪大:积长期观察 杂的雪 树谜松本领大
2、:弯曲反弹细致观察 底苍翠挺拔落 有所发现 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生存和发展 (南) 四、作业设计、安排 1、课内:生字描红、抄写词语。 2、课外:搜集有关揭开自然之谜的故事和文章。 读了课文后想到了哪些名言、俗语,写下来。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并揭示课题 1、板书“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谜可以指谜语,有时也指不明真相的事物或现象。如自然之谜、科学之谜等等。(强调“谜”是言字旁) 2、板书“底”,再让学生说说对“谜底”的理解。谜底可以指谜语的答案,有时指的是事情的真相。 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神奇的自然界中就有许多人类一时还无法了解真相的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山谷
3、中的谜底。(板书“山谷中的”)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呢?学生质疑。(预设:山谷在哪里?山谷中有什么样的谜?谜底到底是什么?谁揭开了谜底?怎样揭开的?) 二、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想想自己能解决刚才提出的哪几个问题?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想想生词的意思,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商量一下,实在不能解决的词语准备质疑。 3、交流并检查课文的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指读,交流对生词的理解,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质疑,并讨论解决词语的意思。 4、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个问题了?是从哪一小节中读明白的?指读课文,检查课文的读通情况,结合进行
4、正音,指导学生读顺部分句子。读准“少顷”一词。 三、再读课文,学习1、2小节 1、加拿大魁北克的这条山谷留给你的是什么印象呢?读读1、2小节。 2、讨论:这是一条的山谷。(南北走向、普通、特别、奇异) 3、引读:说它奇异,是因为。结合板书:西坡长满杂树东坡只有雪松 说它普通,是因为。 4、小结:这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山谷,但人们常说“看似平常最奇崛”,的确,就是这普通的山谷中,却有着人们的难解之谜,你知道人们不明白的是什么吗?(为什么西坡长满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没有杂树呢?) 四、学习第三小节 这个不解之谜直到1983年的冬天才被两个旅行者解开,谜底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两个旅行者一起走进这个普
5、通而又奇特的山谷,去揭开这个困扰人们多年的谜底吧。 1、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想想为什么东坡只有雪松,而西坡长满杂树呢?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指读句子并出示“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3、你认为产生这种奇异景观的原因是什么呢?结合板书: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a、是风雪大,b、是雪松的本领大) 4、课文中有不少描写当时环境的语句,读一读,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交流读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出示相关的句子,读出风雪之大。句子(一):
6、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句子(二):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句子(三):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6、仅仅是因为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这些外在因素才造成了这个奇异的景观吗?认认真真地再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自己有没有新的收获、新的发现?学生再读那段话。(雪松的本领) 7、出示填空题:东坡没有杂树,是因为。 西坡长满杂树,是因为。 8、那东坡的雪松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能存活下来呢?读读书上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9、讨论:出示句子“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
7、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指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结合板书:积压、弯曲、滑落、反弹 10、东坡雪大,而雪松却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这是因为。 11、出示句子“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一定会更加敬佩雪松的。指读句子,让学生说说敬佩它的理由。我觉得雪松。 12、是啊,虽然雪松遭受过狂风的肆虐,经历过暴雪的重压,可是它仍然不屈不挠,昂起头抖落了身上的积雪,用一时的弯曲获得了长久的生存,它苍翠挺拔的身姿一次次地屹立在大雪纷飞的山谷里。一棵普通的植物却充满
8、了智慧,让人不由地佩服、赞叹,让我们把这种敬佩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再来读读这两段话,赞美一下风雪中的顽强者、聪明者和胜利者。 13、山谷中的这个不解之谜,如今终于被揭开了谜底,引读句子“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你认为这是旅行者偶然的发现吗?说说理由。 14、小结:是啊,没有谁会随随便便获得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如果旅行者不能顶风冒雪去山谷观察、思考,又怎么会揭开这个自然之谜呢?看来,困难和压力是对我们的考验,就看你能否经受
9、住考验。 五、学习生字词 1、再读生字,学生自己指出易错处,引起同学注意。教师重点提醒“帐篷”的“篷”字不要写成“蓬”,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它们的不同,再分别组词。 2、学生描红生字。 3、抄写词语。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外去认识“柘”、“女贞”等树。 3、围绕“多么的雪松啊!”写一段赞美雪松的句子。 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正确理解雪松本领,体会人生哲理。 3、联系实际正确理解“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教学重点:理解雪松本领。 教学难点:体会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0、 一、谈话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词,请看大屏幕,你能读好这些词吗?注意,是读好,读出自己的理解(练读,指名读) 出示:大义凛然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么读吗? (预设:(1)它们是一组褒义词,都是写人的精神的; (2)它们都表现了一种宁折不屈的精神) 3、是啊,透过这些词,我们看到的是面对困境时,一种坚强的人生态度,一种勇敢的斗争精神,一幅可歌可泣的画面,听到的是一首雄浑磅礴的生命壮歌。 4、带着崇敬之情读好它们(慷慨激昂),(齐读) 5、谈话导入:在对这种英雄壮举感到由衷地敬仰时,有时候,我们也听到这样一个声音:摆脱困境,是不是还有别的选择
11、呢? (沉吟片刻)不急着交流,学习了今天这篇课文后,或许你会有新的启示。 6、打开书,让我们走进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中。(板书:山谷中) 二、感受“谜面” 1、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们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山谷?(指名读) 2、交流:这是一条怎样的山谷? (预设:南北走向的山谷;平常的山谷;特殊的山谷;有着奇异景观的山谷) 3、是的,这是一条既平常又特殊的山谷,它的特殊就在于(生齐答)板书:雪松这种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一个谜(板书:谜),一个令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让我们随着两个旅行者走进大雪纷飞的山谷中,去揭开这个谜底。(板书:底) 三、探究“谜底” 1、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第三自
12、然段,读完后用曲线把你找到的谜底划出来。 2、谜底终于被揭开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兴奋、激动),谁来响亮地把谜底告诉在座的同学和老师。(指名读) 3、课件出示谜底:“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4、几乎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这个谜底,这是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不过,真正的谜底还藏在这段话中,默读这段话,找找造成这种奇异景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交流: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雪松这个本领。(内部原因) 6
13、、雪松到底具备什么样的本领呢?请你默读课文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指名读) 7、课件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1)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雪松与雪抗争的情景,把最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两个词画出来。 (2)交流:(板书:弯曲、反弹) 8、组织辩论:有人读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应该自始自终都挺立不动,顽强地与风雪抗争,那才是勇者。”
14、(出示)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大家运用划句子、圈词语、写批注的方法认真研读这段文字,然后反驳他,要做到有理有据。 9、交流,相机指导。 预设1:这是一种斗争的策略,不损害强者的形象。 预设2:雪松的顽强精神。 a、“一定程度”: (1)雪松是在什么情况下弯曲的?(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2)这“一定程度”指什么?(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将顶不住,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 (3)师:对呀!雪松一直在顽强地与风雪作斗争,它是在尽可能地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呀! b、“立即反弹”: (1)师:是呀,雪松在等待机会,待压力减轻它就立即反弹,多么有效的斗争
15、策略! (2)读到这里,你觉得雪松的弯曲是一种怎样的弯曲?(预设:以退为进、充满智慧、充满抗争) (3)小结:大家看,作者刘燕敏就是这样的用词精准,一个“一定程度”,一个“立即反弹”告诉我们:雪松不但不是弱者,相反它是强者,更是智者!(板书:强者智者) c、“坚韧不拔:(预设:当学生未答到时,可以这样发问:还有什么地方也能说明雪松不是弱者?) (1)(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2)好好地读读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仔细看看,风怎样地呼啸,雪怎样地飘落,雪松怎样地抗争,看得真切一些!(自由交流) (3)此时,你觉得
16、挺立在我们眼前的仅仅是雪松吗?透过苍松,你看到的还有什么?一种精神;一种人生态度;一个生活哲理;一种人,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人 (4)朗读:谁来读好这一句?读出它的智慧,读出它的毅力。生练读,指名读,评议。(点击四个字和省略号,你觉得这四个字的顺序能颠倒吗?省略号提醒我们应该怎么读?) (5)创设情境朗读: a“听!寒风还在呼啸,雪花还在漫天飞舞,只有雪松” b、“听!狂风刮得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压断了柘、柏、女贞等树,只有雪松” 15、总结:这就是雪松,面对风雪的侵袭,用一时的弯曲获得了新生,这是充满智慧的弯曲,充满力量的弯曲,这种生存技巧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胸怀,是一种顽强的毅力。让我们通过
17、朗读再一次表达对雪松的赞颂之情,把充满智慧和力量的雪松读到我们的心里去!齐读整段话。 四、学会“弯曲”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不仅解开了山谷中的谜底,而且从雪松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启示。作者刘燕敏是这样说的(出示: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2、齐读句子,同学们,课文到此应该结束了,可文章为什么还要写两个旅行者的谈话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4、5两个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 3、出示两个句子:“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
18、更好地发展。” 4、这是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两个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联系上下文,即联系课文内容;二是结合实际,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举一些历史人物或事件。就请你读一读句子,把你的理解和体会写在老师下发的纸上。(学生写话,交流评议) 五、总结全文 1、师总结课文:同学们说的真好,课文到这儿我们就学完了,但我们思想的脚步还在前进。同学们,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遇到困难和压力,我们有时必须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但有时也应该学会雪松的弯曲,以退为进的策略,具有生存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当然,弯曲的策略不能成为苟且偷安、放弃抗争的借口。同样,不讲策略折蛮干也只能是自取灭亡。让我们记住:(出示)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生齐读。 2、像这样以退为进的成语或谚语、俗语比较多,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则名言,希望同学们今后不仅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更要做一个智者! 出示: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六、作业 1、摘抄文中或老师提供的富有哲理的句子。 2、阅读以退为进的故事如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把你读后的收获写下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