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22、楼兰的忧郁教案.53、鸟是树的花朵教案.74、我和大猩猩握了手教案.11 5、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13 6、早晨教案.15 7、葵花之最教案.18 9、寓言两则教案.21 揠苗助长教案.21 刻舟求剑教案.22 10、还有人活首吗?教案.24 11、我的母亲教案.26 12、济南的冬天教案.30 13、祥子买车教案.32 14、养花教案.34 15、母鸡教案.37 16、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案.38 18、秋天的怀念教案.41 20、勇气教案.43 21、再见了,亲人教案.44 22、桥梁远景图教案.47 23、黄河象教案.49 25、科学幻想之父教案.53 26
2、、蟋蟀的住宅教案.54 27、古诗三首特童教案.56 28、风筝教案.59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目标: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教具准备:搜集资料、著名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
3、首著名的圆舞曲,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二、初读课文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答疑解惑眩惑:迷惑。张目:睁眼。颁布:公布,发布。清爽宜人:清洁凉爽,合人心意。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布置兵力,伺机出击。温文尔雅:态度温和。目力所及:视力能达到的地方。和谐:配合的适当均匀。森森然:树木茂盛繁密惑军队整齐威严。和谐:配合的适当匀称。2、指名读课文,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思考: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要求学生圈画出最
4、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并加以体会。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1)景色美;(2)面积广;(3)作用大。3、请学生回答相关的语句,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1)景色美“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使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棵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的眼睛整天为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指导朗读,读出维也纳森林的美。(2)面积广“维也纳的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40 平方千米,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这是一个反问句,把它变成陈述句该怎么说?
5、反问句的作用是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3)作用大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的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站在树阴里,便立刻清爽宜人。”,“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林间更是烟雾飞扬,真是壮观!”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来说一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打铁时,夏季下雷阵雨时,壶里的水溢到炉子上时,(水遇热形成的水蒸气即烟雾)4、质疑: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五、情感升华1、整体回顾,深入体会维也纳森林的魅力。2、指导朗读。3、完成练习:维也纳森林,你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迷人的魅力:你_ 你_ 你_
6、你_ 三、作业阅读冯骥才的相关作品或了解中国环境问题并提出宝贵的建议。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2、在保护自然方面,维也纳人做了哪些事?颁布了森林法视草地如居室内的地毯不肯使用汽车内的空调与动物的和谐相处3、这种和谐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什么?文章中有关键句提示吗?“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是缘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的倍加珍爱。”师:是大自然与人类的友好、亲密、融合的关系,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珍爱,大自然需要人们的保护,人们生活的环境也依赖着大自然。4、师:维也纳森林的一切得益于上天的恩赐,更离不开维也纳人祖祖辈辈对这土地的珍爱,人类与自然的
7、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看到了这一幕幕美景,同学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可联系生活的情景。提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相处方面。6、小结:同学们,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们跟自然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只要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样可以拥有像维也纳一样美好的生存空间!二、读读背背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或者句群。说说喜欢的理由,大声朗读,争取背过。同桌互背,速记练习。三、拓展练习仿写句子放眼远望,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仰望夜空,世人只知道,哪里知道,学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动手写一写。四、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把自己的感想整理
8、好写在“小本本”上。2、楼兰的忧郁课程内容楼兰的忧郁课程类型阅读课文教材来源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下课程学时1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吞噬”、“湮没”、“踩覆”、“暴戾”、“回眸”、“悲怆”、“晓谕臣民”、“络绎不绝”、“面目全非”、“追古抚今”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唤起人们科学保护自然的自觉性。教学重点感受自然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唤起人们科学保护自然的自觉性。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1听着楼兰姑娘这首歌,看到眼前的图片,你眼前呈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生自由发挥)2 王昌龄曾在诗中写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
9、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中提到的楼兰古国,曾一度十分繁华,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门户,当年张骞出使西域,路过这里时,曾被这里的富饶和美丽惊呆了。刚才我们所看的是楼兰的复原图画,(出示现在楼兰废墟图片)而现在的楼兰竟然是这个样子。3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导学生设计思考问题,如:是什么使得楼兰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楼兰还能恢复原有的美景吗?从图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楼兰在哭泣,楼兰在忧郁。(揭示课题)二、自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自己的问题。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并做简要批注。(1)第 3 自然段中“在宁夏,山里的农民世代靠挖甘草维持
10、生计。”“这里的人们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挖着,却不知道已经把宁夏的生存环境挖地面目全非。”人们不会科学地利用资源,这是造成楼兰现状的主要原因。(2)文章第 4、5 自然段将楼兰今昔对比描写,抓住“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两岸,沃野千里”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对比;“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与“万丈厚土,寸草不生”对比,思考:楼兰的忧郁是什么?怎么造成?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这种现状转变?(3)文章第 7、8 自然段讲述了人们植林固沙的艰难,想一想,这三十年人们经历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这么坚定?从歌曲和楼兰的复原图画中,初步感受楼兰原来的景象,再出示现在楼兰的景象,让学生从视觉上通过楼兰的今昔对
11、比,感受环境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画边写批注。这个独立思考过程,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体会文字中叙述的楼兰的忧郁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结合课文前面讲到的环境恶劣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谈谈,体会治沙工作刻不容缓)(4)为什么要“领着孩子们常来看看这座人类对命运抗争的丰碑?”这丰碑告诉人们什么?文章结尾的省略号起到什么作用?(5)结合课文理解“楼兰的忧郁”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让楼兰不再忧郁?三、交流合作1小组合作,挖掘楼兰忧郁的深层次原因。2各组选择一个要点进行整理,汇总发言材料。注意结合课文中的原句,抓住关键词,特别是楼兰的今昔对比,发表自己对楼兰忧郁的原因的见解。也可
12、以结合自己收集的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资料,谈环境保护的重要。3所有的理论终究是为实践做指导的,所以还要想一想,怎样才能改变现状?我们当前的任务是什么?四、研讨朗读1分组讲述本组整理的学习要点。(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2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今日西部是怎样一个地方?(2)过去西部是怎样一个地方?(3)楼兰古国为什么消亡?(4)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3思考: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再读课文体会)五、拓展延伸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2假如你生活在当年的楼兰,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当年的楼兰国王,你又会怎样做?3楼兰现在的景象让你震撼,现在我们又可以做什么?六、课外活动亲自
13、参加一次环境保护的活动,并将感受记录下来,和身边的人交流,唤起更多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结合课文中的内容,体会丰碑“告诉他们我们生存环境的危机与艰难,不能再砍树、铲草皮、挖树根了!告诉他们沙暴曾经湮没了一个楼兰,”而如果不及时治理,沙暴湮没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楼兰了。小组进行整理要点,体现小组合作的重要,汇总材料时不仅要结合课文中相关语句,还应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更深入谈谈环境保护的重要。分组叙述要点,同时还要提倡各抒己见。重要的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和关键词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避免漫无边际的空泛议论。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作者成功运用对比手法,多次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做具体的描写,形成鲜明的
14、对比,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与交流,已经感受到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通过拓展延伸,唤起学生科学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最后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学生真正感受环境保护不是在喊口号,而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3、鸟是树的花朵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3 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本课6 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领悟“妙不可言、稀疏、空旷、白腴、优雅”的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语言文字理解“鸟是树的花朵”,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朗读中体会文本,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想象世界,经验世界,情
15、感世界,与文本深入对话,更深刻理解树与鸟之间浑然一体的关系。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你最喜欢什么花呢?为什么?板书:花朵学生自由作答。师:花儿用自己的美丽装点了自然,让大自然更加生机勃勃,五彩斑斓。补充板书:鸟是树的看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生:为什么说鸟是树的花朵?鸟是树的怎样的花朵?鸟怎么会成了树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带着思考一起走进这篇散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指名读文。随机指导。包含生字的随文指导。重点指导:瞬蹈婉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课文,此时此刻,你能
16、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师:是啊,这小小的鸟儿在冬天,如若落在那干枯的树杈上,总让我们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作者说的多好:鸟是树的花朵。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鸟儿又是怎样的花朵呢?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谈。默读,勾画,批注。再体会着读一读。学生阅读思考。师: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第二课时一、咬文嚼字,深入研读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谁来谈谈,在作者眼里,为什么说鸟是树的花朵?又是怎样的花朵?预设 1:(第 2 段)从第二段“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满树的花朵”。师追问:你读到了什么?(鸟就像
17、是树的花朵)怎么读到的?(我从“五颜六色”读到的,因为鸟儿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真的就像是花朵盛开在树枝上。)师:多么与众不同的花朵呀!读出这种美来。生 2:我从“满树的花朵”想到鸟儿落在干枯的树枝上,就像树枝上真的开满了花一样,让树不再单调,变得美丽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师:此时此刻,我仿佛真的看到那美丽的鸟儿,在冬天盛开在落光了叶子的树上,幻化成美丽的花朵。这又是怎样的花朵呢?千姿百态的花朵。师:为什么呢?(因为鸟儿各不相同,样子不同,大小不同,真是千姿百态。)让我们感受一下这千姿百态的花朵吧。学生朗读。预设 2:(第三段)“仿佛早春的玉兰花,开得白腴而优雅。”“瞬间装点”生:白鸽落在这
18、干枯的树枝上,就像早春开放的玉兰花一样。让这冬天的树,无比灿烂。师:用你的声音读出这种灿烂。生读多么美丽的花朵,多么绚烂的花朵,多么灵性的花朵,这孤单的大树,因为有了它们的陪伴,一定不再孤单。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这棵树,你想对鸟儿说点什么呢?生:“再歇一歇吧。我就是你的家。”“谢谢你们来陪伴我。”“尽情地唱吧,跳吧,我的孩子们。”师:善良的大树,温柔的母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盛开的花吧!指名读,自读。师:作者抓住了鸟儿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冬日盛开在枯树上的美丽图画,乌鸦八哥霎那间让树焕发出无限生机,白鸽如那绽放的玉兰花,给人以温暖和希望,麻雀更让这冬天的树活力四射,真是冬日里一道迷人的风景。
19、预设 3:(第 5 段)“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显得柔和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使树枝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抓住“弹性凝滞”等关键词,来理解鸟儿为大树带来的生机和活力。生:鸟儿来到树上,连冬天的风都变得柔和而富有弹性。师:冬天的风,你怎么形容?寒冷刺骨凛冽为什么此时的风则是柔和而富有弹性呢?生:此时此刻,鸟儿的跳跃,让人们倍感冬日的生机勃勃,所以似乎连风也变得柔和。生读。师:此时此刻,大树看着这小小生灵的舞蹈与歌唱,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快乐幸福温暖。生读文。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内心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师:让我们的心灵一起和她们起舞吧!自读。师:鸟
20、是树的花朵,树是鸟儿赖以生存的家园,鸟儿只有在这里,才会如孩子般尽情欢快地歌唱舞蹈,多么美丽和谐的一幅画卷。作者抓住了鸟儿的动作,和自己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走进了冬天的树,走进了冬天里一幅自然天成的画。齐读。预设 4:(第 6 段)“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师: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生:赞同,因为鸟儿从春到夏一直陪伴着树,在冬天更为树增添了生机。因此鸟儿比真实的花朵更美。你从哪里读到的?生:“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开到冬吗?”鸟儿这朵花从春开到冬,是朵百开不败的花。生读。生:赞同。这朵花会在树枝之间飞来飞去,比真的花朵更美。师:你认为是朵?生:会飞的花朵。(生读)师:飞动的鸟如同一朵会
21、飞的花,好美啊!生:赞同。这朵朵花儿还能唱出美妙的歌曲。是朵会唱歌的花。(生读)师:多么美丽的花朵,能歌能舞,简直是花中仙子,真令人羡慕!指名读。预设 5:(第 8 段)“鸟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唱歌。”“树本来就是鸟的家园。”生:我从鸟从来就是树的花朵这句话,读到鸟儿就如树上的花朵一般,只是它隐藏在树上,所以人们从未曾注意,鸟是被人遗忘的花朵。生读。生: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是鸟让自然界充满无限生机,它才是真正的花朵。生读。师:是啊,鸟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色彩,于是春天,我们吟诵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夏天,
22、我们感受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秋天,我们在“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中走过。而冬天因为鸟儿变得如此生动,于是有人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鸟儿歌唱用它们镶满梦幻的脸向着大地上的树木袒露着心语和爱有谁曾告诉我十二月的瓦蓝色天空缺乏一种春天的等待呢这歌声中倏地绽放的羽翼映衬着冬季阳光多么地自由和浪漫一如栖落枝桠的花朵把一个季节充分点亮让我们一起和树木感谢这一年四季的鸟儿,齐读第9 段。二、拓展延伸,发现生活。作者把鸟想象成树的花朵,使冬天寂寞的树有了一番别致的景象。你也有过类似的想象吗?写在小本本上。三、作业1、背诵全文。2、将你生活中的想象记录下来,写在小本本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我和大猩
23、猩握了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让学生实践运用自读、圈画、想象、批点的阅读方法进行自读自悟,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3通过对描写作者和大猩猩进行交流的句段的理解,体会“我”对大猩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体会女科学家的敬业精神。教学重点:让学生实践运用自读、圈画、想象、批点的阅读方法进行自读自悟,交流合作。教学难点:体会“我”对大猩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关于作者的资料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猩猩吗?说说你对大猩猩的了解有多少?(身高体重可以和我们人比较;食肉还是食素。)2、质疑
24、课题。虽然我们通过资料了解了大猩猩是素食者,但是大猩猩由于它粗鲁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十分吓人。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她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医生职业,孤身到非洲的原始森林中从事大猩猩的研究工作。看题目,你有什么感受或疑惑?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的“弥漫”“妖娆”“鞋襻”等词的意思。3、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读进去。4、同桌互相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品读句段,深入感悟。1、自读、勾画、想象、批注。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我是怎样和大猩猩的交流的?”的句子,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情景,适时
25、地在书上标注出自己的收获或感受。2、小组交流自读的情况和读书的感受。3、交流指导。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交流感受,深入品读。(1)第 4 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女科学家?带着对女科学家的崇敬读一读这段话。(2)描写“我和大猩猩握手”经过的5-13 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对皮纳茨外貌的描写体会作者对大猩猩的喜爱。抓住“我”和大猩猩握手前后的动作描写,还有通过想象当时的情景,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这是我平生以来得到的最珍贵的礼品。”这句话的理解。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部分。四、拓展读写。同学们,本文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她和大猩猩有趣的一幕幕交往,其实在考察大猩猩的过
26、程中,她曾尝过不少大猩猩的苦头甚至是对生命的威胁。就是这样一位放弃了恬静舒适的生活,从事了近 20 年大猩猩的研究,为人类解开了许多有关大猩猩的谜团的女科学家,却在一次拯救大猩猩的行动中惨遭偷猎者的杀害。1、你想对偷猎者说什么?2、推荐阅读我和我的动物朋友五、作业你有过和动物交流的体验吗?同学之间说一说,写在自己的“小本本”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5、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闲适猎奇流溢兴趣盎然莫名其妙”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在反复品读中,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3、感受老人那种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教学重点:1、联系课文内
27、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2、理解这一幅画的的内涵;教学难点: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表达上的作用。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由题质疑板书课题“一幅画和一个人”,提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有这些疑问: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样的画和一个怎样的人?2我想知道这幅画和这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3我想知道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把字音读正确。2出示重点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粗犷闲适端详猎奇景致挽留山坳流溢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莫名其
28、妙3出示一个()的人和一幅()的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填写的理由。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熟悉课文,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第二课时一、出示中心话题,形成探究主题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人和这幅画,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找一找,画一画,并说说理由。3.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4.最后全班交流,以读促悟,读中感悟。学生可能会从四个方面的入手谈自己感动之处:1围绕老人的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来谈。2围绕老人的动作描写来谈。3围绕老人的语言描写来谈。体会老人
29、的执着与坚强。老人的语言很简单,在和我的多次对话中都是回答简单的一个字“啊”,竟有六次之多;话虽不多但很纯朴的一个老人。4围绕老人的那幅画来谈。“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两个”来感受老人内心的孤独。二、抓重点段落,升华情感。围绕课文最后一段的情景描写,体会老人的美好情怀。结合重点词语“歌声”“身影”“晚霞”的特殊含义来理解?三、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全文。四、拓展练笔假设老人当选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练一练。6、早晨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中美景,体会景中所融入的积极、健
30、康、快乐的情感,启迪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3反复朗读,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美点,品味语言美,感受文中美景,体会景中所融入的积极、健康、快乐的情感,启迪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难点:领会本文语言的艺术美,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每天早晨我们都要走出家门来上学,你留心观察过早晨的景色吗?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散文早晨,看看高尔基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晨
31、景。揭示课题并板书:早晨(设计意图:教师导语染渲情境,调动学生的情趣,)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读课文2小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易读错的字记录到纠错本上,并注上拼音,多读几遍。全班交流易读错的字音,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指名检查。3指名朗读,全班纠错。(设计意图:扎扎实实扫除字词障碍,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正确朗读课文,准确掌握字音。)4理解词语:宫嫔和煦惺忪惬意一帧醇厚蚊蚋得天独厚(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教师范读课文。.2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美好的景物?请你将它们圈画出来。(太阳、海浪、蜥蜴、花儿、蜜蜂、
32、知更鸟、人们、蔷薇)(设计意图:宋人陈师道认为:“读书如禹治水,知天下脉络。”阅读 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通过圈画景物理清思路。)3读读自己喜欢的描写美好景物的句子。(设计意图: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想象散文描述的情境。)四、走进文本,品词析句提出中心话题: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将这样美妙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请你细读课文,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相关语句的空白处。联系课文有关词句跟同学谈一谈,再体会着作者的情感读一读。(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起源。语文教学要用问题把课堂教学穿起来。问题必须有统领
33、性,指向教学目标。)(一)想一想,读了课文,你初步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课文的语句。(二)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美的画面?(设计意图:写的是什么这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概括,侧重于对知识的积累。)板书:美:自然美生活美1太阳初升,带来光明天空突然闪出一丝阳光。夜的黑暗将悄悄地躲藏到山谷和石缝中去,躲藏到浓密的树叶里去,躲藏到沾满露水的乱草丛中去。山顶露出愉悦的笑容,仿佛在对夜的淡淡的阴影说:“别害怕,这是太阳!”(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太阳带来光明,黑暗渐渐退去“闪出、躲藏、愉悦”等词语感受到作者的欣喜的感情。)指导朗读(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作者感
34、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2海浪迎接太阳的壮观场面海浪高高地昂起雪白的脑袋,向太阳鞠躬,好像美丽的宫嫔在向国王朝拜,并且吟唱着:“欢迎你呀,世界的主宰!”和煦的太阳微微含笑:这些波浪整夜戏耍着,不停地翻滚。现在它们披头散发,身上绿色的衣裳皱皱巴巴,天鹅绒的长披纱也被搅得乱七八糟了。“早上好!”太阳升到海面上说,“早上好,美丽的浪花!不过你们玩够了,安静一下吧!要是你们继续这样高高地蹦跳,孩子们将不能在海水中洗澡!应该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得到各自的享受,不是吗?”(这一段描述了太阳升起后海面上的壮美景象。作者巧妙地用拟人化的描写,写出了新的一天由静到动的变化,烘托出太阳在新的一天诞生中的作
35、用,为后文做了铺垫。表达了作者对太阳的赞美之情。)(指导朗读,读出太阳的和蔼慈祥。)3太阳带给万物的快乐、美好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领悟作者描写万物美好的生活。教师小结:课文中的早晨如此之美,不单单是客观景致的美,更是作者语言的非凡表现力(魅力)所带来的效果。(三)赏读语段,品评语言魅力。(设计意图:怎么写的是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强调的是语言的运用。)读一读文中你最欣赏的语句或语段,品一品它的语言特色。(先有感情地朗读欣赏的语段,再评评它的语言,再进行朗读。)(设计意图:怎么读这是情感的表达,语感的训练,生命的提升。)(四)、体验情感(设计意图:读出了什么是对文本潜在的情感的内化,强调是
36、人本合一。)1文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自然美、生活美两者相互映衬,使自然成为充满活力的自然,使人成为自然之人。作者赞美自然是神奇的,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告诉我们热爱生活,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2学习文章后,你得到了哪些收获?(设计意图:想到了什么是对文本的超越,驰骋的是人的精神,侧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五、作业(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通过练笔巩固写作方法,适当拓展阅读。)1小练笔:和老师、同学或父母一起享受清晨、黄昏、雨后,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2阅读拓展:推荐阅读高尔基的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7、葵花之最一、教学内容:这是一篇读后令
37、人肃然起敬的文章。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和许多人一样,生活在安宁、舒适的环境中,自在地学习、工作。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守护着这和平、安宁生活的使者边防战士。他们长年累月守卫在祖国的边陲,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鲜血乃至生命。本文记叙的是守卫在昆仑山的解放军女战士,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亲手种活了一棵向日葵。虽然它是那样小,而且最终被昆仑山的冰雪凝固了,但是在战士们心中,它是最高的。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防战士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顽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体会所表达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三、教学重
38、难点:弄明白为什么一棵友爱有效地向日葵却牵动着边防战士的心。四、课前准备:搜集关于解放军战士守卫昆仑山边防的一些故事或者有关昆仑山自然环境的资料,使学生课前就了解相关的知识。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巍巍昆仑,在青藏高原西北部,主体山脊平均海拔六千米。这里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地形复杂多变。这里不仅地形险恶,气候也十分恶劣。每年五月到九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候,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九月中旬以后到第二年的四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五十摄氏度,最大风速可达每秒五米以上,意念有八十到一百天大风,这里几乎没有任何植物生长。迄今为
39、止,昆仑山还人迹罕至,但是兵站的战士却长年驻守在这里。这篇课文的作者毕淑敏就曾在这里当兵十一年,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她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吧。二、学习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画出不理解的新词。2、教学生字:茸盎萌蕾兆凄3、利用形近字记住生字。4、认识二类字:烙骤飓5、交流不理解的新词:萌发毛茸茸迢迢凄清花蕾先兆生机盎然沁出飓风三、初学课文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守卫在昆仑山的解放军女战士,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亲手种活了一棵向日葵。虽然它是那样小,而且最终被昆仑山的冰雪凝固了,但是在战士们心中,它是最高的。)2、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第一部
40、分:交代了昆仑山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写葵花子在在她们的精心呵护下,终于冲破生命的极限成长起来了;第三部分写葵花终于被昆仑山的冰雪凝固了。)四、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听写生字:腰肢萌发毛茸茸山路迢迢一往情深凄清花蕾先兆关山重重生机盎然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昆仑山自然环境恶劣的词句。2、交流。抓住“昆仑山其实只有一个季节冬天”,而“春节过后那段漫长而寒冷的日子”被人为地称为“春天”。直到“五一”,那里冰封的道路才渐渐开通。我们眼前俨然看到了冰雪漫天、人迹罕至的苍凉景象。3、找出描写驻军战士生活艰苦的词句。“整整一个冬天,除了脱水
41、菜和军用罐头,没有见过绿色”4、面对着孩子们寄来的精心挑选的葵花种子,她们已给孩子们写好信说葵花无法在这里存活,为什么却迟迟没有发出呢?(暗含着这些女兵非常希望葵花子能在这里安家,就像她们一样。)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过渡: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没有遏止住边防战士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她们明知道昆仑山常年积雪、寸草不生,不能长葵花,却还是怀着对绿色的渴望,种下了葵花子。2、“人们都说活不了,却天天跑来看,松土施肥。”那么葵花子是否真的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没有成活呢?葵花子出人意料“居然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内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大
42、起来”。葵花的幼苗在她们的眼里,就像一个个娇弱白嫩、活泼顽皮的婴儿那样天真可爱,它们给边防战士带来了无限希望,给昆仑山带来了勃勃生机。3、接着写了昆仑山并没有像认可我们那样认可葵花,一股冷风冻死了绝大部分葵花,只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一颗。这唯一的葵花更成了她们的“珍爱”、她们的“宝贝”,她们每天都趴着石头围墙看葵花。虽然葵花在内地只是一种极普通的植物,但在守卫着昆仑山高原的边防战士看来,却似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生灵那样惹人牵挂和怜爱。4、而那棵葵花,在这雪域高原,没有向严寒屈服,也没有向狂风低头,更没有忘记其对太阳的挚爱的本性,“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叶子”。它不正是敬爱的边防战士的象征
43、吗?为了祖国的和平,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抛开个人的安逸生活,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这荒芜人烟的高原深山,守卫着祖国的千里防线,他们默默承受着恶劣环境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5、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也不畏缩、不动摇,永远勇往直前、乐观向上。在他们的心中,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他们的心永远向着祖国。四、学习第三部分1、葵花是不是这样长大了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2、“那一年没有秋天,寒凝一切的风雪毫无先兆地骤然降临。”这句话中的“寒凝一切”点出了昆仑山风雪的严酷,“毫无先兆”和“骤然降临”写这风雪来势迅猛。战士们“跌跌撞撞”地“扑”向魂系梦牵的葵花,因为葵花已成为她们的“伙伴”,她
44、们的“战友”。虽然石围墙已被飓风吹得四散飘去,但“向日葵却毅然不动地站立在那里”。它生命已去,精神不毁,在最后一刻,还向人们献出了自己的美丽,“居然绽开一朵明艳的花”。虽然花盘很小,却具有那样的稀世之美葵花“像丝丝柳絮一样优雅地弯曲着,沁出极轻淡的紫色”,黄色的花瓣“箭头一般怒放着,像一棵永不泯灭的星”。在边防战士心中,它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渐渐地葵花被凝固成了“一方柱形的冰晶”,它成了昆仑山上的一座冰雕、一座玉碑。3、这棵葵花虽小,但它所处的海拔是最高的。它那不屈不挠、热爱生活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战士们。它是边防战士勇敢顽强、心系祖国、乐观向上精神的化身。五、总结1、“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
45、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文章借葵花来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们为祖国、为人民,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面貌。六、作业1、完成同步2、了解边防战士们的动人事迹9、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领悟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揠苗助长,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理解“揠”)二、初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1、快速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于课题对应的一句话。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3
46、、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三、精读寓言1、这是怎样一个种田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勤劳,性子急,)2、读了这些词句,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读句子,谈想法。(随机讲解 1、理解“悯”“茫茫然”“病”,指导有感情朗读。2、想象一下,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他会说什么呢?3、你觉得这个人怎样?)3、齐读课文四、明理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只用了短短41 个字,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你从中懂得了什么?五、课外延伸:寓言充满了智慧,能带给我们无穷的启发。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 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
47、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展示书籍),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板书:揠苗助长盼禾苗长、违反规律、拔高禾苗、弄巧成拙、禾苗枯死刻舟求剑教材分析刻舟求剑 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学情分析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
48、、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
49、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二、学习刻舟求剑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因为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读法上需要纠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读这课中的“遽契其舟”时,其中的“遽”和“契”是两个词,朗读时要当作两个词语来读。)3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停顿分隔符号“/”。4学生按照分隔符号再次朗读寓言。(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5用自
50、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生:有个楚国人过江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等到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生:我认为他没有把做记号的地方讲清楚。(教师立即表扬他听地认真并鼓励他讲一讲。)生:有个楚国人过江的时候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剑的船边做了个记号,等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生:我再补充一点: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的,因为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6对照译文说说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