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状况的实证研究_王竹泉.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4619806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状况的实证研究_王竹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状况的实证研究_王竹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状况的实证研究_王竹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状况的实证研究_王竹泉.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6(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OCEAN U NIVERSIT 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8 年第 1 期NO.1.2008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状况的实证研究*王竹泉 安青菊(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摘 要:基于计量观,通过对 2002)2006 年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报表数据的分析,考察了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0理念的5上市公司治理准则6实施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发现 2002)2005 年会计信息质量比 1998-2000 年有显著提高,而 2006 年的数据表明,资产反

2、映质量和利润总额反映质量两方面都有所下降,值得引起关注。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会计信息质量;上市公司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08)01-0033-07 一、引言自 20 世纪初上市公司造假事件的频繁出现,内部人控制、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问题的日益严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政府和理论界都提出了不少改革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制的方案。2001 年,我国集中出台了5企业会计制度6和多项重要会计准则,堪称中国会计准则变迁史上的重要分水岭。2001 年 8 月 16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5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6(

3、为了行文方便,以下简称5指导意见6),建议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并要求各境内上市公司按照5指导意见6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2002 年 1 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了5上市公司治理准则6,对控股股东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对保障中小股东利益作了安排,并首次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作了规范,/利益相关者合作与共同治理0逻辑贯穿准则始终。故本文选择一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相对稳定的时期(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以 2002)2006

4、 年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报表数据为研究样本,拟对5上市公司治理准则6指导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做出评价,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0理念指导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状况有一个整体把握。二、文献综述对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成果和企业会计核算信息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国内的实证评价分析研究较少,多是通过规范研究得出结论。王跃堂、孙铮、陈世敏(2001)以 1997 年和 1998年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为研究样本,利用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分别从信息观和计量观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会计信息对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是有用的等不少有益结论。但其研究的范围主要是资产减值政策的执行及其市

5、场效应,所选取的样本时间跨度不够充分,不足以评价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1王竹泉(2003)以 1998-2000 年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为研究样本,基于计量观,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研究评价,认为该期间虽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总体质量反映不高,但盈余反映质量的总体趋势是好的,也说明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和政府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收到了一定成效。2(P302-318)刘峰、吴风等(2004)以价值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并未发现价值相关性在 1995-2002 年度间有稳定一致的变化趋势,认为会计信息质量没有反应会计准则的改进是缘于法律风险的缺失。笔者认为其研究选取的

6、期间会计准则、企业外33*收稿日期:2007-10-20作者简介:王竹泉(1965-),男,山东栖霞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研究。部环境等均有重大变化,数据无法反映由会计准则的改进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变化。3高永琦、冉茂盛(2006)以 2001-2003 年年报中因为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不当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自 2001 年全面实行/八项计提0会计政策的执行效果,得出了亏损上市公司、扭亏上市公司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更加有可能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4于瑾慧(2006)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以 2001-2003 年沪

7、、深两市所有亏损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与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些上市公司的确是存在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从而摆脱了继续亏损的困境。这些研究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但其研究的范围较小,主要关注于资产减值政策的执行及其市场效应。5朱茶芬(2006)考察了对中国上市公司 1997-2003 年的盈余质量水平和准则变革的影响,研究认为 2001 年会计管制的强化有效提升了盈余的及时性和稳健性,同时也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仍存在治理结构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6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作了如下改进,首先,在样本的选择上,以 2002 年为起

8、点)基于/利益相关者合作与共同治理0逻辑的5上市公司治理准则6开始实施。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上,鉴于中国股票市场对会计信息反映的有效性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评价基于的是计量观。三、研究假设本文的研究分析基于以下五项基本假设:H1:上市公司的资产真实质量在五年内基本保持不变该假设说明,上市公司的资产真实质量在五年内基本保持不变,则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信息质量的变化就应归结为会计核算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变化的效果。该期间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发生变化,则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信息质量的变化只能归结为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变化的影响,而会计核算制度执行情况的变化反映了会计监督的成效。H2:上市

9、公司的偶然性事项产生的损益与正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五年中基本保持不变该假设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偶然性事项产生的损益与正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实际变化应全部归结为会计核算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变化的效果。H3:在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全部上市公司的营业外收支净额应在 0点上下基本呈对称的分布该假设说明,在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的营业外收支净额明显成不对称分布,则预示其中有利用偶然性交易操纵盈余的现象。这种不对称分布越明显,盈余被操纵的程度越高。H4:在营业利润为正和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之间,其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的比例关系应基本相同该假设说明,在营业利润为正和营业利

10、润为负的上市公司之间,其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且存在较大比例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为正的现象,则这些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可能有通过营业外收支净额操纵利润总额的倾向,同时说明,上市公司利润总额信息的质量较差。H5:在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之间的比值应在1 上下均衡分布该假设说明,在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之间的比值应在 1 上下均衡分布,如分布明显不均衡,则可能存在营业利润操纵的情况,同时说明,上市公司利润总额信息的质量较差。当然,即使假设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及存货的期初、期末差额在营业利润上下呈

11、对称分布,营业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之间仍然可能由于以下两方面而存在差异:(1)折旧、摊销、资产减值准备等非付现费用的存在;(2)所得税的影响。营业利润是未扣除所得税的税前口径,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已扣除交纳的所得税。对营业利润为负的公司来说,由于其所得税的支出可能较小,折旧、摊销和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较大,可能发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营业利润的情况,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之间的比值应在一个小于 1 的比值上下成均衡分布。四、研究设计基于上述研究假设,本文对会计信息质量从资产反映质量和盈余反映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选取的关于上市公司的全部数据均来自于是清

12、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与深圳巨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数据库/GTIONE 金融工作站0。34(一)资产反映质量的评价资产反映质量从各项减值准备占未计提减值准备前总资产比重方面进行评价。各项减值准备占未计提减值准备前总资产比重越大,则资产反映质量越高。其中不良资产的范围包括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和开办费。减值准备按照 2001 年5企业会计准则6要求,上市公司计提的/八项计提0包括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7(P78)(二)盈余反映质量

13、的评价盈余反映质量从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之比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前者主要评价企业利润总额的信息反映质量,后者进一步评价营业利润的信息反映质量。每一方面的评价又有对营业利润为正和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分别进行,以分析面临亏损的情况下,营业利润为负的公司是否有更多的操纵盈余的现象发生。五、分析结果(一)资产反映质量的分析各项减值准备占未计提减值准备前总资产比例统计分析结果汇总见表 1。表 1 2002-2006 年深、沪上市公司各项减值准备占未计提减值准备前总资产比例统计分析表资产负债表日样本数减值准备的比例均值最高减值准备的比例大于 5%的样本数目比例减

14、值准备的比例小于 0.5%的样本数目比例2002.12.3111825.34%93.65%29224.70%13311.25%2003.12.3112565.42%87.84%29723.64%14911.86%2004.12.3113705.79%97.66%32823.94%17812.99%2005.12.3113795.94%93.24%37327.05%16712.11%2006.12.3114135.69%94.28%37126.26%23916.91%上述分析表明,2002-2006 年五年中,减值准备比例较为稳定,2002-2005 年持续增加,其中最大增幅为 0.37 个百分

15、点。但 2006 年减值准备比例均值由 2005 年 5.94%下降至 5.69%;减值准备的比例小于 0.5%的样本比例,也由 2005 年的 12.11%上升到 16.91%,上升了 4.8 个百分点。与王竹泉(2003)对 1998-2000 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各项减值准备占未计提减值准备前总资产比例分析相比,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8 年均值为 0.83%,1999 年均值为 3.02%,2000 年均值为 2.51%)。同时,减值准备的比例大于 5%的样本比例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8 年比例为 3.71%,1999 年比例为 17.19%,2000 年比例为 1

16、3.73%),而减值准备的比例小于 0.5%的样本比例也有明显下降(1998 年比例为 84.21%,1999 年比例为 14.47%,2000 年比例为 18.76%)。一方面说明上市公司按照 2001 年5企业会计准则6要求,减值准备由/四项0增至/八项0,在加强监管、保证信息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另一方面,2006 年数据反映的问题也说明在这种监管背景下,上市公司仍有通过减少计提减值准备这种操纵盈余的手段来增加利润的可能。(二)盈余反映质量的分析1、利润总额反映质量的分析通过对 2002-2006 年营业利润为正数和营业利润为负数的上市公司按其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的比值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

17、析,来分析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反映质量。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2和表 3。表 2 2002-2006 年深、沪两市营业利润为正数的样本利润总额反映质量统计表会计报表年度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营业利润为正数的样本数10351147118110911212营业利润为正数的样本占总样本比例78.89%80.10%81.00%73.87%77.15%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均值1.84%-3.88%29.67%-8.29%-6.42%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最高值1095.41%514.94%25433.92%1106.29%2,208.74%营业外收支净额

18、与营业利润之比最低值-521.26%-649.88%-1496.87%-4762.73%-4,493.36%35比值大于 100%的样本数1111191519比值大于 100%的样本比例1.06%0.96%1.61%1.37%1.57%比值小于-100%的样本数111491816比值小于-100%的样本比例1.06%1.22%0.76%1.65%1.32%比值大于 50%的样本数2625322634比值大于 50%的样本比例2.51%2.18%2.71%2.38%2.81%比值小于-50%的样本数2137203338比值小于-50%的样本比例2.03%3.23%1.69%3.02%3.14%比

19、值大于 0(营业外收支净额大于 0)的样本数321332356318401比值大于 0的样本比例31.01%28.9530.14%29.15%33.09%比值小于等于 0(营业外收支净额小于等于 0)的样本数714815825773811比值小于等于 0 的样本比例68.99%71.05%69.86%70.85%66.91%注:2004 年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最高值为 25433.92%,除去该值影响,均值为 8.14%。表 3 2002-2006 年深、沪两市营业利润为负数的样本利润总额反映质量统计表会计报表年度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营业利润为负

20、数的样本数277285277386359营业利润为正数的样本占总样本比例21.11%19.90%19.00%26.13%22.85%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均值142.28%66.89%9.49%8.12%-8.42%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最高值2968.28%13136.07%775.59%5135.69%2,076.27%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最低值-19902.63%-1440.29%-506.77%-3952.92%-6,609.50%比值大于 100%的样本数2024142429比值大于 100%的样本比例7.22%8.42%5.05%6.22%8.08%比值小于-1

21、00%的样本数1920132730比值小于-100%的样本比例6.86%7.02%4.69%6.99%8.36%比值大于 50%的样本数4041354254比值大于 50%的样本比例14.44%14.39%12.64%10.88%15.04%比值小于-50%的样本数2732274648比值小于-50%的样本比例9.75%11.23%9.75%11.92%13.37%比值大于等于 0(营业外收支净额小于等于 0)的样本数192196190255232比值大于 0的样本比例69.31%67.72%67.87%65.80%62.67%比值小于 0(营业外收支净额大于 0)的样本数8589871311

22、27比值小于等于 0 的样本比例30.69%32.28%32.13%34.20%37.33%通过表 2、表 3 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就 2002-2006 选取的上市公司全部样本而言,营业外收支净额为负数的样本数远远高于营业外收支净额为正数的样本数(如表 4)。而对于营业利润为正数和营业利润为负数样本的比较来看,其营业外收支净额为负的样本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如表 5)。36表 4 2002-2006 年深、沪两市营业外收支净额正负分布统计表年度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营业外收支净额为正数的样本数406421443449528营业外收支净额小于等

23、于 0 的样本数9061011101510281043表 5 2002-2006年深、沪两市营业外收支净额为负数的样本所占比例统计表年度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营业利润为正数的比例68.99%71.05%69.86%70.85%66.91%营业利润为负数的比例69.31%67.72%67.87%65.80%62.67%这种分布显然不是由偶然性活动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具备的特征,与 H3 不符。对于营业利润较高的公司可能存在利用营业外收支净额隐藏利润,以平滑利润的嫌疑;对于营业利润较低的公司则可能有利用营业外收支净额加大亏损,进行/大洗澡0的嫌疑。第二,就

24、2002-2006选取的上市公司全部样本而言,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成高比例(?50%)的样本中,营业外收支净额为正数的样本数,与营业外收支净额小于等于 0 的样本数基本持平(如表 6)。没有进一步证实第一点的嫌疑。表 6 2002-2006 年深、沪两市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成高比例(?50%)样本中营业为收支净额正负分布统计表年度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营业外收支净额为正数的样本数5357597282营业外收支净额小于等于 0 的样本数6178557592 第三,在营业利润为正的上市公司中,2003 年营业外收支净额占营业利润的比例均值比 2002

25、年有较大幅度下降,由 1.84%降为-3.88%,但高比例的营业外收支净额(大于 100%)的样本比例没有发生显著变化;2004 年营业外收支净额占营业利润的比例均值上升到了 29.67%,为五年均值中最高的一年,这与某个别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最高值达到了 25433.92%)出现营业外收支净额远远大于营业利润有关;2005 年、2006 年营业外收支净额占营业利润的比例均值分别为-8.29%和-6.42%,比 2002-2004 年有大幅度下降,说明市场中营业利润总额的盈余反映质量有所提高。在营业利润为负数的上司公司中,2002 年、2003 年营业外收支净额占营业利润的比例均

26、值高达 142.28%、66.89%,远远高于同期营业利润为正数的上市公司,2004-2006 年营业外收支净额占营业利润的比例均值有明显下降,2006 年达到了-8.42%。与王竹泉(2003)对 1998-2000 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反映质量数据分析相比,有明显好转。在营业利润为正的样本中,营业外收支净额在营业利润中所占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向,且2003 年、2005 年、2006 年其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均值为负数(营业外收支净额小于 0);营业利润为负的样本中 2002-2005 年,其营业外收支净额也是负数,但 2006 年出现了正的营业外收支净额,说明上市公司有

27、通过营业外收支净额虚增利润的嫌疑。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002-2006 年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反映质量总体水平比 1998-2000 年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通过营业外收支净额操纵盈余的嫌疑,而情况更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2、营业利润反映质量的分析通过对 2002-2006 年营业利润为正数和营业利润为负数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营业利润的比例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对五年内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反映质量进行评价。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7 和表 8。37表 7 2002-2006 年深、沪两市营业利润为正数的样本营业利润反映质量统计表会计报表年度2002 年2003 年20

28、04 年2005 年2006 年营业利润为正数的样本数1035114711811084121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之比均值2.111.361.213.793.47比值大于等于 1 的样本数661663684708755比值大于等于 1 的样本比例63.86%57.80%57.92%65.31%62.29%比值小于 1的样本数374484497376457比值小于 1的样本比例36.14%42.20%42.08%34.69%37.71%比值小于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 0)的样本数142186187138157比值小于 0的样本比例13.72%16.22%15.83%12.

29、73%12.95%表 8 2002-2006 年深、沪两市营业利润为负数的样本营业利润反映质量统计表会计报表年度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营业利润为负数的样本数27628427738635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之比均值-8.47-0.62-3.3910.07-7.20比值大于等于 1 的样本数4450535249比值大于等于 1 的样本比例15.94%17.61%19.13%13.47%13.65%比值小于 1的样本数232234224334310比值小于 1的样本比例84.06%82.39%80.87%86.53%86.35%比值大于0(经营活

30、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 0)的样本数119132126148111比值大于 0的样本比例43.12%46.48%45.49%38.34%30.92%注:2005 年最高比例 6054.925,如不考虑该样本的影响,均值为-5.20。由表 7 和表 8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营业利润为正数的上市公司和营业利润为负数的上市公司,2002-2006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例关系,较为合理(营业利润为正数的样本中,比值大于 1 的样本数逐年增加,比例均大于 50%;营业利润为负数的样本中,比值大于 0 的样本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0 的样本比例逐年降低,且比值大于 1 的

31、样本比例也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五年内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反映质量在五年内较为稳定,并有所提高。第二,就营业利润为正数的上市公司来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值均值均大于 1,2005 年和 2006 年分别高达 3.79 和 3.47,说明营业利润为正数的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反映质量较高。第三,就营业利润为正数的上市公司来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值均值均小于 0(排除 2005 年受某个样本影响后),说明其经营活动能够产生正的现金流量,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的样本所占比例,由 2003 年的 46.48%逐步下降为 2006 年的 30.92%,因此营业利润

32、为负数的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反映质量总体有所提高。与王竹泉(2003)对 1998-2000 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反映质量数据分析相比,营业利润为正的样本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之比均值和比值大于等于 1 的样本比例均高于1998-2000 年的数据;而营业利润为负的样本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之比均值(排除 2005 年受个别样本影响后)均低于 1998-2000 年的数据。说明 2002-2006 年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反映质量总体水平比 1998-2000 年有较为显著的提高。六、研究结论综合对中国上市公司 2002-2006 年资产反映质量和盈余反映质量

33、的分析结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上市公司资产的总体反映质量较高。减值准备比例较为稳定,2002-2005 年持续增加,其中最大增幅为 0.37 个百分点。这与 2001 出台5企38业会计制度6和多项重要会计准则、2002 年 1 月发布5上市公司治理准则6有很大关系。说明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保障中小股东利益,让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效果明显,会计信息质量也得到较大提高。但 2006 年减值准备比例均值由 2005 年的 5.94%下降至 5.69%;减值准备的比例小于 0.5%的样本比例,也由 2005 年的12.11%上升到 16.91%,上升了 4.8 个百

34、分点。一方面可能与经济学的制度效率递减理论有关,需要在制度上改进;另一方面也说明上市公司仍有通过减少计提减值准备这种操纵盈余的手段来增加利润的可能,仍然需要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和政府监管部门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体制,保障上市公司资产反映质量。第二,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信息反映质量比1998-2000 年有所提高,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营业外收支净额为负数的样本数远远高于营业外收支净额为正数的样本数,这种分布显然不是有偶然性活动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具备的特征;另一方面在 2006 年营业利润为负的样本中,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利润之比均值为负,出现了正的营业外收支净额,说明

35、上市公司有通过营业外收支净额操纵盈余的嫌疑。第三,营业利润的总体反映质量有所提高。在营业利润为正的样本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之比均值和比值大于等于 1 的样本比例均高于 1998-2000 年的数据;而在营业利润为负的样本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之比均值(排除 2005 年受个别样本影响后)均低于1998-2000 年的数据。说明 2002-2006 年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反映质量总体水平比 1998-2000年有较为显著的提高。第四,尽管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信息反映质量仍有一定问题,但 2002-2006 年中国上市公司盈余反映质量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与 1998-

36、2000 年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说明 2001 年出台的5企业会计制度6和 2002 年发布的5上市公司治理准则6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 2006 年在资产反映质量和利润总额反映质量方面都有所下降,值得引起关注。2006 年 2 月 15日财政部发布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0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实施的效果如何,能否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质量,让我们拭目以待。参考文献:1 王跃堂,孙铮,陈世敏.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J.会计研究,2001,(7):16-26.2 王竹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会计监督研究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3 刘峰,吴风等.会计准则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吗 J.会计研究,2004,(5):8-19.4 高永琦,冉茂盛.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J.商业研究,2006,(4):99-103.5 于瑾慧.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一一基于我国 A 股亏损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6 朱茶芬.会计管制和盈余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J.财贸研究,2006,(5):39-45.7 于晓镭等.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与讲解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金 鹏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