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三篇案例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历的典型而有意义的事件陈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一、背景新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些多数教师都注意到了,但要做好,还有一定难度。二、教学片段在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2、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我问学生: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先看看题,一会请同学复述一下。学生复述后,基本已经熟悉了题目。我接着让学生思考:他们三人坐了几次跷跷板?第一次坐时情况怎样?第二次呢?学生议论了一会儿,自主发言,很快发现本题中存在的两种文字形式的不等关系: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一副哑铃重量我引导:你还能怎么判断小宝体重?学生安
3、静了几分钟后,开始议论。一学生举手了:可以列不等式组。我给出提示:小宝的体重应该同时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怎么把这个意思表达成数学式子呢?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都抢着回答,我注意到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紧锁眉头,便让他发言:可以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能列出两个不等式。可是接下来我就不知道了。我听了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应是思想渗透的好机会,便解释说:我们在初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比方说前面列方程组„„不等我说完,学生都齐声答:列不等式组。全班12小组积极投入到解题活动中了。5分钟后,我请学生板演,自己下去巡查、指导,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都很清楚,
4、只是部分学生对答案的表达不够准确。于是提议学生说说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分几步,应注意什么。此时学生也基本上形成了对不等式方法的完整认识。我便出示拓展应用课件:一次考试共25道选择题,做对一道得4分,做错一道减2分,不做得0分。若小明想确保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那么他至少要做对多少题?设置这道题,既有调查本节课效果的意图,也想巩固拓展一下学生的思维。没料到相当多学生对至少一词理解不准确,导致失误。这正好让我们的本课小结填补了一个空白弄清题目中描述数量关系的关键词才是解题的关键。三、反思本节课讲完后,我感到一丝欣慰,看到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学习劲头,突然领悟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至关重要,成功的教学,能开启
5、学生心灵的窗户,能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我有几个深刻的感受:1、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就觉得不等式组的应用是个难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几个台阶,这也正好符合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2、例题贴近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有采用了更亲近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采取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才更加有效。4、学生在学习后,确实感受到不等式的方法就像方程的方法一样是从字母表示数开始研究解决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1、英国学者贺斯曾说:对学科本质的认识一切教学法的基础。所以数学教学的首
6、要问题,不在于教学的更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是什么!而数学本质是什么呢?众说纷纭,比较被大家认可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的提法:本质一、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本质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本质三、对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感悟;本质四、对数学美的鉴赏;本质五、对数学精神(理性精神和探究精神)的追求。基于此,我们就开始反思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行为:过于注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淡化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待揭示的数学本质没有得到凸显,过程没有得到合理的证明,结论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现在,在追新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和深入地思考课堂中暴露的一些问题,逐步走向成熟,使数学课堂得到了理性地回归
7、,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泛化回归实效、教学活动的外化回归内化、教学层次的低下回归高效,充分展现了数学课堂的魅力,学生学得扎实,获得真正的发展。以上就是我们实验中学教育共同体在本次赛课研讨时所达成的共识。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数学本质呢?我们殚精竭虑,反复思考、争吵,最后在新课程标准里找到了答案。(1)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知道知识本源和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深入挖掘教材,教材的编排蕴含了知识的本源和思想方法。(2)在实践中怎样以数学知识本源与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展开教学设计。总之,知识是基础,方法是中介,思想才是本源。有了思想,知识与方法才能上升为智慧。数学是能够增长学生智慧的学科
8、,我们只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凸显数学本色!这样做本身就是使数学课回归数学味,找回数学教学的灵魂!3、7.5.2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是教学中的疑难课时,教材处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在研究教材的时候,集思广益,发扬团队精神、抽丝剥茧,一点一点的理出本节课应该突出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了体现这一点就应该要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和简洁性。在此次赛课过程中,我们在进行7.5.2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时,我们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法一:依托教材,遵循教材顺序开展教学以小聪、小慧去旅游的例子为线索,让学生体会一次函数
9、的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图象的交点让学生明白利用图象的简洁性,同时附带介绍近似解等概念,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我们需要将问题中的两个函数的图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时遇到了困难。为什么是s136t和s226t10这两个函数?下面是这教学片断的师生对话:师:这个问题我们能否用新的方法(数形结合)来解决。生:可以利用函数的图象。(部分学生回答)师:很好,若要利用函数的图象,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生:函数的解析式。师:那函数的解析式是怎样的?生1:s136t和y226t。师:还有不同答案吗?生2:s136t和s226t10师: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们需要的是哪一种?生:第二
10、种。师:为什么?(全班学生迟疑了片刻,有几个好生举手发言了)生1:因为此两个函数要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它们的函数值y要相同;生2:它们两个人出发的时间相同;生3:这个问题本身使部分学生感到比较难理解,而我们又想利用此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让学生体会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后来我们没有采用这种教学设计。教法二:以数形结合为引领,大胆改编教材的呈现模式,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我们先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然后再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
11、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利用图象的简洁性。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既分解了本节课的难点,又为利用图象法解决例题埋下了伏笔。教法一只是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教学过程侧重于知识的落实,学生虽然参与了学习,但学习热情较为低落。可以说,教师基本上是在教教材,缺乏数学本质的体现。而教法二中,以数学思想为主线,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在不断的演练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优越性下面我就来谈谈我们是如何挖掘教材内涵凸显数学本质。一、分解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问题逐题加以分解,对照数学本质,确定学习目标为:会综合运用
1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了解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会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包括近似解)。二、结合数形结合的要求,选择教学素材1、一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材中只用一个例题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们觉得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先这样的一个等式y=x+1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再让学生了解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2、创造开发生成性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设计中,讲解例题时,当做出函数的图象时我们设
13、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图象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解释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义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线索和丰富的数学活动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通过我们的再次讨论,发现我们这节课在这方面还体现的不够,没有回到函数的真正本质: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
14、,x叫做自变量。2、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数学模式。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引导,经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是由问题情境、合作讨论、理性概况、应用创新、反思提高五个环节组成的一种讨论式学习的教学模式。3、注重数学思想的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根据此函数的图像,你能设计出它的实际背景吗?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
15、规律性、可循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师指点评说,很少有机会自主调控。由于评价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形式单一的评价很难形成恰如其分的评价。 长期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老师和学生之间互评,使单一的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评价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正确看待问题,正确认识自我,也使课堂充
16、满了思考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案例: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时,有这样一道题: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急需大量帐篷。某服装厂原有4条成衣生产线和5条童装生产线,工厂决定转产,计划用3天时间赶制1000顶帐篷支援灾区。若启用1条成衣生产线和2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05顶;若启用2条成衣生产线和3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78顶。(1)每条成衣生产线和每条童装生产线平均每天生产帐篷各多少顶?(2)工厂满负荷全面生产,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务?如果你是厂长,你会怎样体现你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经过充分思考后,给出了不同的解答:(学生1)解:设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x顶,每条童装生产
17、线每天生产帐篷yX+2y=1052x+3y=178顶,根据题意,得x=41解得y=32答: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2顶,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学生2)解:因为178105=73(顶)10573=32(顶)73-32=41(顶)所以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1顶,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当两位同学说完自己的解法后,同学们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学生1的解法符合题目的要求,用列方程组的方法解答,不容易出错;有的同学说,学生2的解法简单,一目了然,可以口算出答案,而且还可以锻炼人的思维等等.经过一番激烈的点评之后,我都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第一个问题刚讨论完,我
18、就发现有一位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急于要说话,我点头示意,他站起来后说,工厂满负荷全面转产,也不能够如期完成任务.如果我是厂长,我会动员工人加班生产,给他们多加工资,好早完工,支援灾区人民.听到这儿,我的心一颤,一位多有爱心的学生,多有社会责任感.想到这儿,我赞许地点了点头,表扬了这位同学,接下来,其他的同学都各抒己见,有的说,改进技术,提高效率;有的说,可以联系其它厂家支援等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以主人的地位参与评价,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能够进行反思与调控,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其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一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一位位可爱的学生令人高兴,在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评价是:你们都是好样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