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专题复习:《劝学》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专题复习:《劝学》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劝学一轮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准确背诵并默写全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性默写。2 .自主梳理并掌握本文重点文言知识:文化常识/一词多义汝口 “就、参、省、假、焉、而、以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3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4 .拓展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5 .挖掘写作素材、理解并应用。第一课时一、检查第一、二、三段的背诵和默写(-)易错字落实:(二)情境默写:1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劝学中除“青,取之于蓝, 而 青于蓝”外还有冰, O也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 前人的思想。2 .“ , J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 物
2、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 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5即使极力眺望远方,也不如借助地势的改变来拓宽视野“, 。” 荀子用这两句话说明要善于借助外力提升自己。6.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 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缺乏的道理。二、自主梳理并掌握本文重点文言知识:文化常识/一词多义,如“劝、就、绝、参、省、假、焉、而、以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特
3、殊句式等。课本、古汉语词典课后达标检测504503页;素养提升锦囊第17页“假”、第19页“就”、第20页“绝。第26页“劝”,第55页/oV o三、课下作业(见复习学案)(一)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二)文言文阅读训练课后达标检测537页1、2O(三)课上自主梳理没完成的继续梳理。第二课时一、检查第三、四段的背诵和默写(一)易错字落实:(二)情境默写:L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那么用“,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2 .赤壁赋中写到“舞幽壑之潜蛟”蛟龙非深渊不潜,因此劝学以蛟龙生渊为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3 .劝学中点明人要实现自己境
4、界的提升就要不断积累的句子是“,.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到达远大目标的句 子是:, ; ,O4 .有时作者又采用比照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 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好马与劣马进行比照以说理的句子是:5 .如果不持之以恒,即使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不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 说:, ;反之那么会取得成功, J 二、翻译以下重点句子.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 .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5、。3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三、劝学的论证特点.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 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 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 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鸳马 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 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 于蓝”“冰寒于水:
6、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 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的道理,再用“不积度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1 .论证思路清晰,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 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那么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 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四、素材积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诫子
7、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补充:五、【真题再练】(1) (2022新高考I卷)荀子劝学中 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2)(2020全国卷H)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3)(2018全国卷ni)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耍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 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o(4)(2017全国卷m
8、)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 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5)(2016全国卷I )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6)(2014.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 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六、拓展训练(2022,山东潍坊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武帝泰始)五年春二月,帝有灭吴之志,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 阳。祜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减戍逻之卒,以垦 田八百余顷。其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其季年,乃有十年之积。祜在
9、军,常轻裘缓带, 身不被甲,铃阁注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初,广汉太守弘农王,睿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 祜兄子暨白:“,睿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J祜日:“溶有大才,将以济其所 欲,必可用也更转为车骑从事中郎。,睿在益州,明立威信,蛮夷多归附之。俄迁大司农, 时帝与羊祜阴谋伐吴,祜以为伐吴宜藉上流之势,密表留:睿,复为益州刺史,使治水军。咸 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凉为忧, 祜复表日:“吴平那么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日:“天下不如意事十 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
10、 赞成其计。三年冬十二月,吴夏口督孙慎入江夏、汝南,略千余家而去。诏遣侍臣诘羊祜不 追讨之意,并欲移荆州。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之。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帝欲使祜卧护诸将,祜 日:“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假设事了,当有所付 授,愿审择其人也J十一月,羊祜疾笃,举杜预自代。祜卒,帝哭之甚哀。南那么区间逊至 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觇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安 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 【注】铃阁,将帅居住办事的地方。1.以下对文中画波
11、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 /亦为之泣/祜好游幌山/襄阳人建 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B.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幌山/襄阳人建 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C.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 /亦为之泣/祜好游幌山/襄阳人建 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D.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幌山/襄阳人建 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2.以
12、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仆射,秦代始设官职,因秦重武以善射者掌事而命名;文中指尚书省的次官。B.季年,文中指第四年,古人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季指第四。C.阴谋,文中指晋武帝与羊祜暗中谋划;现多用作名词,指暗中做坏事的计谋。D.辇,用人力推挽的车,秦以后唯天子才能乘辇;文中让羊祜乘辇是一种礼遇。3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羊祜在荆州安抚远近百姓,对吴国军民开诚布公讲求信义,善待吴国降兵,重视垦出生 产,使军队木良食丰盈,获得军民拥戴。B.有人以秦、凉地区的胡人可能成为隐患为由反对伐吴,羊祜认为只要快速行动成就灭吴 大
13、功,胡人就缺乏为虑,但仍然没有说服众人。C.晋武帝认可羊祜的伐吴之计,但当吴国的夏口督孙慎进犯江夏、汝南两郡劫掠一千多家 离去后,他仍然追究羊祜的不追讨之过。D.羊祜弹精竭虑,积劳成疾,但他不贪图灭吴之功,只是提醒晋武帝耍谨慎选择灭吴之后 的治理者,并在病危之际举荐杜预治理吴地。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5.羊祜密表留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水为之,而寒于水。2、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
14、学也;5、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第二课时一、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翻译以下重点句子1 .所以不积累一步一步的行程,就没有方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 没有方法汇成江河大海。(采分点:故、陛步、无以)2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的泉水, 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采分点:利、强、上、下、一、定语后置句式)3 .所以木材
15、经墨线比量过就变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 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不会有过失了。(采分点:金、就、博 学、知明)4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没有 增大,但听的人都听得清楚。(采分点:力口、疾、彰)五、(1)鸳马十驾,功在不舍;(2)猱以为轮猱使之然也;(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 高之博见也;(4)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5)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6)蟹六跪而 二螯非蛇鲜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六、1. BB 文中指第四年说法错误。季年指晚年,末年。2. D. 积劳成疾举荐杜预治理吴地说法错误,
16、文中只说羊祜以病求入朝,并没有说是 积劳成疾;同时,文中说羊祜疾笃,举杜预自代,这是羊祜病情严重后,举荐杜预来代 替自己的职务,并不是举荐杜预治理吴地。3. (1)上天赐给的东西如果不去拿取,这难道不让经历此事的人因为失去时机(或在事后) 而感到遗憾吗!(与,给予;更事者,后来主事的人;恨,感到遗憾)(2)因为羊祜有病,不便于屡次上朝,晋武帝就又派张华去羊祜那里询问伐吴的策略。 5. (1)伐吴要借助上流之势;(2)王溶在益州有威信,得民心;(3)王溶有大才,可重用。(从文中“溶有大才溶在益州,明立威信,蛮夷多归附之祜以为伐吴宜藉上流之势,密 表留溶,复为益州刺史,使治水军等内容可知,羊祜认为
17、王溶有很高的才干,同时在益州 有着很高的威信,而益州处在东吴的上游,正可以借助在上游的优势一举平定东吴,于是就 向朝廷推荐王溶再次出任益州刺史,让他统帅水军,为伐吴做准备。)【参考译文】(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春季二月,晋武帝(司马炎)有灭吴的志向,任命尚书 左仆射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羊祜对荆州远近百姓都加以安抚,深得长江和汉 水流域百姓的欢心,对待吴国军民开诚布公讲求信义,投降的人想返回吴国,听任他们离开, 减少戍守、巡逻军队,并让他们开垦八百多顷田地。他刚到荆州的时候,军队粮食不够吃一 百天,到了后期,积存的粮食能够吃十年。羊祜在军中,经常穿着轻便皮袍,衣带宽松,不 披铠
18、甲,在他居住的地方,侍卫也不过十多人。当初,广汉太守弘农人王,睿担任羊祜的参军, 羊祜十分了解他。羊祜哥哥家的儿子羊暨说:“王,睿这个人志气大,喜好奢侈,不能重用, 应该限制他。”羊祜说:“王;睿很有才能,如果满足他的要求,一定可以任用J又升王;睿为 车骑从事中郎。王:睿在益州,很有威信,当地少数民族都来归附他。不久升任大司农,当时 晋武帝与羊祜秘密商议征伐吴国,羊祜认为攻打吴国应当利用长江上游益州的地势,秘密上 表请求留王,睿再任益州刺史,命令他训练水军。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冬季十月,任命 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羊祜上疏请求讨伐吴国,晋武帝很赞同羊祜的意见。但当时朝廷大臣正 在担忧秦州、凉
19、州地区的胡人,羊祜又上表说:“平定吴国后,胡人就安定了,现在应当迅 速完成平定吴国的伟大功业。”朝中有很多人不同意羊祜的意见,羊祜叹息说:“世上不如意 的事情,十分中常占七八分。上天赐给的东西如果不去拿取,这难道不让经历此事的人因为 失去时机(或在事后)而感到遗憾吗!“只有度支尚书杜预和中书令张华与晋武帝的意见 相合,赞同羊祜的建议。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年)冬季十二月,吴国夏口督孙慎进犯江夏、 汝南两郡,劫掠一千家后离去。晋武帝下诏派遣侍卫大臣责问羊祜为何不出兵追击,并想将 他调离荆州。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夏季六月,羊祜因病请求入朝,到了洛阳,晋武帝 让他乘辇车上朝,不用参拜就赐座。羊祜当面向晋武帝陈述伐吴的计谋,武帝很赞赏。因为 羊祜有病,不便于屡次上朝,晋武帝就又派张华去羊祜那里询问伐吴的策略。晋武帝想使羊 祜卧病统率众将伐吴,羊祜说:“夺取吴国不用我亲自出征,但在平定吴国之后,陛下应该 慎重考虑。我不敢贪图功名,如果灭吴大事完成,委派大臣去治理时,希望您慎重选择合适 人选。”十一月,羊祜病危,推荐杜预代替他。羊祜病死,晋武帝哭得很悲伤。荆州百姓听 说羊祜病逝,为他罢市,巷里哭声不断。就连吴国戍边将士也为羊祜之死而流泪。羊祜喜好 游览觇山,襄阳百姓就在山上建庙立碑,每年定期祭祀,望着纪念碑的人无不流泪,所以人 们称这座碑为“堕泪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