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孟子及孟子,把握孟子的政治主张;1 .反复诵读,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并背诵课文;.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2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国家安定政治局面的重要性。【重点】了解孟子及孟子,积累文言词语,把握作者的政治主张,背诵课文。【难点】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开学第一课我们学习的那篇通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 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不知道)里面是这样写西路军获胜的原因是“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
2、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 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所以,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是的,就是因为共产党有了人民的支持,即“人心所向”,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实现人民的解放, 建立新中国。同学们,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圣人揭示了克敌制胜的秘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孟子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看他是如何揭示此秘诀的。一 .展ZK目标:1 . 了解孟子及孟子,把握孟子的政治主张;2 .反复诵读,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并背诵课文;3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4 .
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国家安定政治局面的重要性。二 .检查预习:同学们,学习一篇文章我们要掌握作者的哪些信息呢?(名、时、地、评、篇)老师请位同学根据这六个提示和书上注释为我们介绍一下孟子。名:孟子,名轲,字子舆。时:前372年一前289年地:战国时期邹国人评: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被 推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篇: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等的书,共七篇,是儒家经典 之一。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逻辑严密,又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句,气势磅礴,机智而雄辩, 对后世的散文发展产
4、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因为其时代的混乱,执政者贪婪残暴,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孟子对苦难中的百姓 产生了巨大的同情,于是提出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三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一)学生听老师诵读,注意标注字音、节奏;(-)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点评;(三)学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语句的停顿;(PPT展示节奏、字音)节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栗/非不多也,委而/
5、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字音:夫fu粟sU 域yi 畔pdn 戚qi.再读课文,读懂文意:1 .同学们都读得相当好,老师听得意犹未尽呢。请同学们再为老师诵读一遍,这一遍慢慢地读,读 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学生读).指名学生接龙起来翻译课文,老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注意重点字词的提醒)(1)通假字:“畔”:“叛”的通假字,背叛。(2)古今异义词:池:古义,护城河。
6、今义,池塘。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委:古义,放弃。今义,委托去:古义,离开。今义,至IJ、往。亲戚:古义,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3)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4)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5)全文翻译: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 攻打它,
7、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 时比不上地利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 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 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 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 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
8、,战就一定能 胜利。四 .三读课文,理清思路:课文的大意我们已经分析完毕,那么从刚才的梳理中我们可以总结到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 又是如何展开论证的?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篇文章。(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文章又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分小组讨论。首先: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天时与地利作比较守城一方: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一一城小易攻攻城一方:环而攻之攻势很大天时不如地利也战争结果:环而攻之而不胜一一攻城失败接着:地利与人和作比较守城一方: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攻城
9、一方: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战争结果:委而去之 最后: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战争中:人和战争中:人和欲得人和必先得道治国安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要想得人和,君主应该怎样做呢?得道,施仁政(四)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的事 情,注定要失败的。五 .尝试背诵,课堂小结:师生全体尝试背诵课文,并回顾课文结构,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指名学生总结)明确:在结构方面,全文采用了逐层论证的写法。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接着援引战例,以攻城而未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引 申到治国,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艺术特色方面,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运用排比、对偶、 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六 .板书设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论据结论天时不如地利f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一得道多助 地利不如人和f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委而去之f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