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专练:德国系列(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阅读专练:德国系列(附答案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小说阅读专练:德国系列(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声不吭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下班后,我在长途电话交换站的出纳处领了工资,将钱装进一只信封,给妻 子写了张便条:“我想明天见你,两点钟以前再给你打电话。我把纸条塞进信 封,用舌头舔舔涂了胶水的封口,犹豫了一会,又把钱抽出来,将一张十马克钞 票放进大衣口袋,在纸条上添了两句话:“我拿了十马克,明天还你。吻孩子们。 弗雷德。”我快步跑到一家卖炸杳肠的小店的遮雨篷下,买了一份炸香肠换开了那张十 马克钞票。我一面嚼着香肠,一面往小店后墙上那面大镜子里望去,第一眼差点 没认出自己来。看到那顶破旧的巴斯克小帽和我那张灰白的瘦脸,我立即
2、意识到, 自己的外表同那些到我家来向母亲兜售杂货的商贩一模一样了。我小的时候,曾 多次给小贩开过门,母亲从来不忍心将他们拒之门外。家里只要还有一片面包、 一点钱,她准会把它们送给他们。我还清楚记得,小时候我晚上躺在床上,经常 听见父亲一进家门还没走到餐室就大发雷霆。在这场可怕的吵闹中,母亲几乎总 是一声不吭。我咬着热香肠,牙龈被烫得疼痛难忍。从对面的镜子里,我看到了我的帽子、 我那张灰白的瘦脸和一双阴郁的眼睛,我同那些小贩是多么相似啊!五分钟后我从公共汽车里下来时,雨仍在下着。我跑到屋檐下按门铃,一个 女佣人替我打开门,她温和的褐色眼睛向我投来怜悯的目光。我双手捧着杯子,一边喝着滚烫的咖啡,一
3、边对着小贝萨姆那张健康的脸, 慢慢讲述着分数运算法则,心里却很清楚,这样做完全是徒劳。小家伙很可爱, 但是笨得出奇。“克莱门斯拉丁文考试得了二分。”小家伙忽然盯住我说。我不知道他是否察觉到我的吃惊神情。他的话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儿子的回 忆,一个男孩苍白的脸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我想起来了,在课堂上,他就坐在小 家伙旁边。“很好,”我十分勉强地说,“你呢? ”“只得了四分。”他疑惑的目光从我脸上掠过,仿佛在寻找什么。我的脸有 点发烫,但对此并不在意,因为我看见了我的妻子和孩子们,一架投影机将他们 巨大的脸映在我的脑海里,我仿佛看见我的孩子们被抛进一条无情的人生轨 道时间在流逝,虽然是慢慢地在流逝,但我
4、又挣到了两马克五十芬尼。十分钟后,我已坐在城南一间弥漫着醋味的厨房里了。一个面色苍白、有一 双发黄的大眼睛的小姑娘向我背诵着拉丁字母。小女孩很用功,我也很卖力,但 心里却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徒劳。一个钟头后,那个干瘦的妇人带着浓烈的醋味 从隔壁房间走出来,看我一眼问道:“您认为她的功课跟得上吗?上次考试她得 了三分,明天他们还得考一次。”我摸着女孩枯黄的头发小声说:“她会学好的。”妇人说,“她一定得学好, 我只有这一个孩子。我的丈夫在温尼察阵亡了。”我瞧了瞧她,眼前浮现出温尼“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6. D;解析:“作者没有描写他的心理”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后来,他每每想到这个工作
5、便不寒而栗”可知,原文还是有对他的心理描写的,虽 然很少。7. (1)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以妻子努力追寻他的脚步,各个方面成为他的 好帮手来衬托主人公的一味追求快节奏人生的人物形象。(2)表现小说主题。通过对妻子和主人公一同追求匆匆人生,表达作者对 当代社会快节奏工作生活的反思,对于人们过分追求速度的担忧甚至是反 讽O8. (1)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叙事,使得整个故事冷静客观,突出其快 节奏的人生特点。(2)按时间顺序叙事,条理清晰,节奏简洁流畅。(3)情节组织上,用高密度的细节和快节奏的情节来表现“匆匆”。(4)在讲述的过程中夹杂着叙述人的态度与评价,如“她在各个方面都是 她先生的好帮手”等
6、,明确展现作者的褒贬态度。9. D;解析:“迫切希望别人知道我急切地想要离开家的心理”错误, 根据第一段“我一点儿都不害怕,而是掩饰着自己迫不及待的心情”可知,主人 公里奥并不想明显地表现出自己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期待。10. D;解析:“补叙”错误。“我”小时候和母亲发生冲突时的旧事属于 主体情节之外插入的回忆情节,应为“插叙”。11. 我没有刻意去记,这 句话却一直伴随着我。这句话是祖母对我的 嘱托,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心,表现了祖母对“我”无限的爱。亲人的挚情的牵 挂是“我”的支撑和力量,让我在艰难的境况下坚持了下来,活着回到了 家。12. 突出作品的主题,通过主人公对自己现实境遇的感受,表现
7、了战 争背景下,普通人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精神上无所皈依的状态。 刻画人物 性格,主人公在反复的 回忆和自我确认中,表现出了涉世未深而又叛逆不羁 的形象特点。 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通过主人公对劳动营的好奇和对家庭 过往的回忆,暗示主人公离开家是其必然选择,从而推动故事发展。13. C;解析:“为后文写卡特脑袋瓜上中了弹片最后死去做了铺垫说法 错误,此处“蓦然间,卡特脸色也发青发黄了 ”的情节应为“伏笔”。14. 先是着急救助:卡特受伤,“我”安慰卡特并背着卡特着急回急救所。然后是沮丧担心:在弹坑中为要与卡特分开而沮丧,为将来担心。最后激动震惊:认为卡特得救内心激动,却被卫生员告知卡特已死内心震 惊
8、。15. “西线无战事”本来是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在小说结尾却是死亡的来 临,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包括保罗在内的许多士兵阵亡在停战即将到来之时,“西线无战事的战 报与实际构成巨大的反差,具有强烈的讽刺性。“西线无战事”突出了战争中个人的渺小,以及政治谎言中生命的轻微, 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性,深化了主旨。察火车站的景象,肮脏的火车站上堆满了生锈的拖拉机。妇人突然鼓起勇气,说 出她早已想说的话:“您是否能等几天,等我有了钱”没等她说完,我便答 应了。每次到水龙头前来打水,我总要下意识地看看镜子里自己这张脸:一张瘦削、 历尽生活艰辛的女人的脸。我的头发还很密,两鬓却已经斑白这是我为两个 死去的
9、孩子哀伤的最细微的标志。他们夭折时才像弗朗茨现在这么大,刚刚能在 床上站立,正牙牙学语,我的痛苦又同某种庆幸交织在一起,庆幸他们早早地脱 离了这苦难的生活。当流水声由沉浊变得清脆,我知道铅皮桶已经装满。把迷失在镜子深处的目 光收回来,又看了看我的脸:颤骨微微突出,我渐渐消瘦了,苍白的脸显得发黄, 我考虑着今晚也许我该用鲜红色的口红。我现在该开始与尘土搏斗了。刚一挪动柜子,剥落的石灰块便从墙上扑面弹 下来。那逐渐扩散开来的石灰烟尘意味着我又得忙碌一整天。透过小房间的板壁, 我听见小儿子在咳嗽,这讨厌的灰尘呛到他嗓子里去了,我感到一阵痛苦的绝望。 恐惧像一团乱麻堵在喉咙里,我竭力想把它吞下去。我打
10、开窗户,把石灰块扫在 一起,用抹布把所有的东西仔细擦一遍,再把抹布漫到水里。擦完三平方米,水 已经混浊不堪。通过镜中那张脸,我仿佛着见了那两个死去的孩子。他们是享生 兄妹,是弗雷德亲手将他们的脐带剪断的。当我在阵痛中喊叫时,他就抚摸我的 额头。他是开小差溜回来的。在寒气森森、散发着霉味的地下室里,当我第一次 抱起双生子喂奶时,他也在我身边。那时,克莱门斯坐在一张小椅子上看图画书, 炮弹从我们家的屋顶上呼啸而过。水流声又把我从沉思中惊醒,使我回到对尘土的斗争中来,我一次又一次将 空桶放到木龙头细细的水流下,眼睛怔怔地望着镜子,透过那层银白色的雾,我 看见我那两个孩子被臭虫咬得周身红肿,被虱子叮得
11、体无完肤。是虱子给我的孩 子们带来了死亡,他们发着高烧,小小的身体由于注射无效的针药而红肿起来。 这些药全都是卫生部长表兄弟开的工厂生产的。我永远不会忘记!桶里的水早已满了。即使是星期天,我也得做扫除,得与尘土作斗争,多年 来,我坚持不懈地与我们仅有的一间房里的尘土搏斗着。每放满一桶水,我便向镜子投去一瞥。我的目光从镜子深处的远方回到我的 脸上,这张僵死的脸冷漠地看着那无形的生活闹剧。今天是星期天,我将同弗雷 德会面。从院子的方向传来一个黑人沙哑的歌声:“他们把他钉在十字架上, 不管怎样,他一声不吭”这歌声穿透嘈杂的喧嚣,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节选自长篇小说一声不吭)【注】海因里希伯尔(191
12、71985):德国二战后作家,1972年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1953年发表的一声不吭,反映二战后德国“小人物”的悲苦遭 遇,是“废墟文学”的代表作。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小姑娘面色苍白、头发枯黄,妇人干瘦,暗示她们生活困窘,为下文 无法按时交付辅导费埋下伏笔。B.小说女主人公“多年的搏斗”局限于打扫一间狭小房间的灰尘,这是她 对艰难生活唯一的抗争方式。C.小说采用双主角的第一人称叙写,赋予男女主人公平等的话语权,逼真 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D.小说情节围绕弗雷德夫妇的周末之约在平行、交替中展开,让回忆、现 实和联想自然交织,结构新颖。2
13、 .关于文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主人公因小贝萨姆一句话勾起对儿子克莱门斯的回忆,却只用“很好” 来评价,体现了他对儿子的漠视。B.男主人公卖力辅导两个孩子学习,却在心里认为都是“徒劳”,折射出 他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无力和无助。C.女主人公深受丧子之痛折磨,却又“庆幸他们早早地脱离了这苦难的生 活”,反映出她对悲惨生活的绝望。D.女主人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无效药都是由卫生部长表兄弟工厂生产,流 露她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痛恨。3 . “照镜子看脸”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其艺 术效果。4 .小说标题“一声不吭”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二、阅读下
14、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匆匆人生【德国】库尔特库森当他还是孩子时就令人惊诧不已,他像见了风似的疯长,一下子蹿得很高, 可同样突然一下子就不再长个儿了;他说话颠三倒四,因为思想和表达合不上拍; 他行走如飞,常常同时出现在多个场合;他每年都要跳一级,可这还不够,他希 望一下子就从学校毕业。离开学校后,他找了个听差的差事,他是唯一奔来奔去的听差小伙儿。他送 完东西就马上返回,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相信他确实已办完了一件事,所以就被 辞了。他专心致志地练起速记来,不久就能在一分钟内写五百个音节,尽管如此 却没有一家办公室愿意聘用他,因为他提前几周就给信件注上了日期,而且如果 他的上司口授速度太慢,他会无聊
15、地打哈欠。经过短暂的、在他看来却是无休无止的找寻后,人们让他做了一名公共汽车 驾驶员。后来,他每每想到这个工作便不寒而栗,他常常得让一辆行驶着的车辆 停下来,大街上那些奔跑的人们、等在站上的人们向他频频招手时,他得听他们 的。但有一天,他没去理睬招手的人群,而是把公共汽车高速开出了市区,这样 一来,这个饭碗自然也就丢掉了。这件事情被登上了报纸,同时引起了体育界的 关注,他从每周开六天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成为一名赛车运动员,这可是绝无仅有 的一个奇迹。大公司争着向他献殷勤。最后,一个财大气粗的财团得到了他,让 他做了合伙人。在领导岗位上他卓有成就,他是位咄咄逼人的谈判高手,先把谈 判对手搞得晕头转向
16、,再令他们一个个乖乖就范。在作出成家决定后几小时,他就向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一百米金牌获得者求 婚,把她从运动场赶到婚姻登记处,逼迫她马上与他结婚。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两 个人结合在一起,这场婚姻结出了不同寻常的果实。年轻女子使出浑身解数,为 的是不落在他的后面。她做起家务来动作敏捷,在冬天就穿上夏装,在预产期之 前就把孩子生了出来,怀了五个月的胎,那是个在母体内只待了五个月的孩子。 这孩子躺在摇篮里就能流利地说话,在会走路之前就已学会了跑步。她发明了新 式快速食品,三下五下就能吞进肚里,而且马上就能在胃中消化。家中的佣人每 天更换一次,后来是每小时更换一次。最后,她找了一位原来在火车餐车上干活 儿
17、的厨师到家中烧饭,又找了两名空中先生,这两位身手敏捷、动作利索她 在各个方面都是她先生的好帮手。而他呢,继续加快着生活的速度。由于他能比其他人更快地入睡,所以只需 少量的睡眠。他刚上床睡下,就已经进入了梦乡,但在开始真正做梦前,他又已 醒过来了。他在浴缸里用早餐,在穿衣时看报纸,一座自制的滑梯将他从屋里送 进屋前已发动了的汽车里,然后箭一般飞驰而去。他话说得不多,像电报用语那么简练,慢条斯理的人很少能听懂他在讲些什 么;他从不错过那些比速度的体育比赛,出高价奖赏获得最好成绩的运动员,可 谁也未得到过这些奖金,因为要求太高,条件过于苛刻。他用短时间内赚来的一 部分钱来制造火箭,第一枚发射升空的载
18、人火箭,里面坐着的就是他,这是他一 生中最美好的旅行。这种匆忙的快节奏生活并不是没有负面影响的,他衰老的速度比起他周围的 人要快得多,二十五岁就满头白发,三十岁时就成了个颤巍巍的老头儿。在科学 能解释这种罕见现象之前,他就死去了。因为他没有耐心等待火化,在死亡的瞬 间,立时就化为了灰烬。令他失望的是,报纸在第二天才登出讣告。他去世以后, 一分钟又慢慢地恢复为原来的六十秒。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匆匆”人生,就是指主人公快节奏的生活,这体现在他的生活、工作 等方面。B.主人公没有理睬招手的人群,而将公共汽车高速开出市区,是因为他不 喜欢停滞和等待。C.女子被“赶
19、到婚姻登记处”,是被逼迫着结婚的,可见“她”与“他” 结合非真心自愿。D.匆忙快节奏的生活,让“他”获得了很多成就,同时也对“他”产生了 很多负面的影响。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了主人公学生时代身高、语言、行动上的匆匆,用简练的语 言暗示了小说的主题。B.不断加快生活速度是主人公的不懈追求,小说大量运用夸张和细节描写 来突出表现这一特点。C.小说用很短的篇幅展现了小人物与时间赛跑的一生,用荒诞不经的故事 表现生活的真实。D.主人公是一个扁平人物,作者没有描写他的肖像、语言和心理,也没有 展现他的人物复杂性。7 .小说中妻子这个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20、。8 .小说在叙述方面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收拾行装德国赫塔米勒1945年1月还在打仗。大冬天的,我要被送到俄国人那里去。天晓得是什 么鬼地方。这消息让大家震惊。每个人都想送我点儿什么,指望它们兴许能派得 上用场,虽然它们什么忙也帮不上,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帮得上忙。因 为我上了俄国人的名单,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所以大家都心思不一地送了我点儿 东西。我收下了它们。十七岁的我心想,这次离家来的正是时候。不一定非得是 上俄国人的名单,只要能离开家,只要将来情况不会变得太糟,于我而言甚至是 件好事。我要离开这针尖大的小城,这里所有的石头都长着眼睛。我一点儿都
21、不 害怕,而是掩饰着自己迫不及待的心情。还有几分良心不安吧,因为那份让我的 亲人绝望的名单,于我却是颇可以接受的处境。他们担心我在异地他乡会出事儿。 我只想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我只想离开家,哪怕是要进劳动营。我母亲不知道,她对我的了解有多么少, 而且我走后,她想我肯定会多过我想她。这些让我深感歉疚。除了脖子间围着沉默之羊的圣者,我在教堂内的白色壁龛上还看到了 一行刻 字:“天命启动时间”。收拾行装的时候我就想:白色壁龛显灵了。现在就是已 启动的时间。我还庆幸自己不用去前线的雪地里打仗。我勇敢得愚蠢,乖乖地收 拾着行装,没有丝毫不情愿。系带子的皮绑腿、灯笼裤和带丝绒滚边的大衣,没 有一样东
22、西适合我。衣服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已启动的时间。不管是经历这样或 是那样的事情,总之人是要长大的。我想这世界虽然不是化装舞会,但在这深冬 季节要被送到俄国去的人,没有谁是可笑的。一个罗马尼亚警察和一个俄国警察组成了 一个巡逻队,拿着名单挨家挨户查 访。我记不得他们在家里是否说了 “劳动营”这个词。如果没说,那么是否提到 除“俄国”之外的其他字眼。如果说了的话,那“劳动营”这个词也没有吓着我。 战争和幽会的事儿并未让我成熟,十七岁的我心智其实还处在极无知的孩童时 代。“水彩”和“肉”这样的词会让我心惊肉跳,而我的脑子对“劳动营”这个 词却无动于衷。那次用叉子吃土豆,我母亲说“肉”这个字点到了我的痛
23、处。就是那次,我 还想起了 一件事。我小时候有一次在楼下的院子里玩,母亲在阳台的窗口大吼道: “如果你不马上回来吃饭,还要我再叫一次的话,你就待在那儿别回来了。我 还是在下面多待了一会,等我上去时,她就说:你现在可以收拾书包去闯世界了。你想干嘛就干嘛。母亲边说着边把我拽进房间,拿出个小背包来,把我的羊毛帽子和夹克塞了 进去。我问她,我是你的孩子,你叫我去哪儿啊?很多人都认为,打点行装是件熟能生巧的事,就像学唱歌或者祈祷一样,可 以无师自通。我们从未练习过,也没有箱子。父亲当年参加罗马尼亚军队上前线 打仗时,就没什么行李好收拾。部队什么都会发,这是装备的一部分。除了离家 外出或是抵御严寒,我们想
24、不出为了什么别的理由收拾衣物。我们手头没有该带 的东西,于是就即兴发挥。用不上的成了必备的,必备的就是唯一正确的,而这 只是因为手头恰巧有这些东西。母亲把留声机从客厅拿出来,放到厨房桌上。我用螺丝刀将留声机箱子改装 成了行李箱。接着我祖母把留声机行李箱、铺盖和干粮袋放到了门附近。那两个警察说好 午夜时分来带我走。行李都已整理好放在门边了。我在系鞋带时,忽然想起多年前某个夏季,我们在文奇山(特兰西瓦尼亚地 区的一座山岭)度假时的情景。那时母亲穿着一件自己缝制的水兵服。我们正在 草地上散步,她突然倒在深草中装死。我当时八岁,吓得要命,觉得天塌到草里 去了!我紧闭双眼,不敢看天会如何将我吞噬。这时母
25、亲跳了起来,猛摇着我问 道:“喜不喜欢我?我还活着呢。”鞋带系好了。我坐到桌边,等待午夜来临。午夜到了,巡逻队却迟迟未到。 等了三个小时,都快让人受不了了,他们才来。母亲帮我穿那件带黑丝线滚边的 大衣。我穿上了,她哭起来。我戴上绿手套。在木地板的门厅内,就在挂煤气表 的地方,祖母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我并没有刻意去记这句话,只是不经意地把它带到了劳动营。我并不知道, 它会一直伴随着我。但是,这样一句话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我所有带去的书加在 一块,也没有它对我的作用大。“我知道你会回来的”这句话后来成了心铲 (心绞痛)的同谋、饥饿天使的对头。因为我真的回来了,所以我有权说:“这 么句话能让人活
26、下来”。(有删改)注:本文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的小说呼吸钟摆。故事开 始于“二战”结束时,当时的苏联把战争中与纳粹政权合作过的部分德国人流放 到乌克兰的劳动营。小说主人公17岁德国男孩里奥,便是其中之一。9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即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主人公里奥以懵懂少年的姿态出现, 对即将到来的前往劳动营的旅程满是憧憬。B.打点行装的细节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在离开家时精神上难以自抑的眷恋 之情,家庭的温暖成为主人公挥之不去的记忆。C.小说回忆母亲倒进深草而“我”被吓到的一段,展现了幼时的“我”对 母亲的依恋,让人印象深刻。D.小说中的“我”虽然有
27、着青春期的叛逆,但是却沉稳坚定,迫切希望别 人知道“我”急切地想要离开家的心理。10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从人物内心出发,刻画“我”离家时的 细腻的心理,表现了鲜明的人物性格。B.小说文笔洗练,行文散文化。以第一人称视角,用一种充满诗性的语言 展现了战争带给普通人的无法言喻的苦痛。C.小说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了 “我”所住的小城之小,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暗示了 “我”迫切想离开家的原因。D.小说补叙“我”小时候和母亲发生冲突时的旧事,与现在要分离时“我” 对母亲的情感相呼应,突显“我”的情感变化。11 .祖母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小
28、说主人公里奥为什么觉得“这样一 句话有自己独立的生命”?12 .请简要赏析心理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线无战事(节选)德雷马克一九一八年,在这种迟夏的日子里,有一天在送饭的时候,卡特倒下了。只 有我们两个人。卡特绝望地哼哼着:“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是现在这个时候 ”我安慰他:“谁知道这一场灾难还要延续多久啊!你现在倒是得救了伤口开始很快地流着血。不可能把卡特一个人留下来,让我试着去找一副担 架。况且,我也不知道附近什么地方有医疗站。卡特不是很重,所以我就把他驮在背上,跟他一起回到急救所去。我们休息了两次。一路上他痛得很厉害。我们不大说话。我已经把短上衣的 领子敞开,喘
29、着粗气,我流着大汗,还由于背的时候用足了劲儿,脸都肿胀起来。 尽管如此,我还是催促他继续往前走,因为这个地方很危险。“我们要不要再往前走,卡特? ”“一定要,保罗。”“那就来吧。”我把他扶起来,他用那条没有受伤的腿站着,身子靠在一棵树上。随后我小 心翼翼地抓起他那条受伤的腿,他猛一抖动,我就把那条好腿的膝盖也挟在胳膊 底下。我们走路越发困难了。常常有那么一发炮弹,嘶嘶地呼啸而来。我尽可能急 步前进,因为卡特伤口里的血已经滴落在地上。我们没有办法很好地避开炮弹的 爆炸,直到危险过去了,我们还没找到掩蔽处。为了等候炮轰过去,我们在一个小小的弹坑里躺了下来。我从自己的军用水 壶里倒了点茶给卡特。我们
30、还抽了一支纸烟。“唔,卡特,”我沮丧地说,“我 们毕竟就要分开了。”他没有吱声,只是朝我瞅着。“你还记得吗,卡特,我们怎么样征服那只鹅的?还有,你怎么样把我从困 境中救出来,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新兵,又是第一次负伤。那时候我还 哭鼻子呢。卡特,那差不多是三年以前的事了。”他点点头。对于孤独的忧虑在我心里升腾起来。卡特被送走以后,这儿我就一个朋友也 没有了。“卡特,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还是要见面的,如果和平真正到来的时候你 还没有回来的话。”我十分难过,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卡特卡特,我的朋友, 这个肩膀早拉着、唇髭稀疏而又湿透的卡特,我对任何人都比不上对他那样了解 得清楚的卡特,这些年来我们
31、一直同甘共苦的卡特这个卡特,也许我再也见 不到他了,这是不可能的。“不管怎么样,把你家里的地址留给我,卡特。这儿是我的地址,我会给你 写下来的。”我把他的地址抄在我的笔记本上。我已经感到多么的孤独,虽然他仍然坐在 我的身边。难道我就不能往自己脚上赶快打一枪,以便可以跟他一起去吗?蓦然间,卡特咕噜咕噜地喘起气来,脸色也发青发黄了。“我们再往前走 吧。”他嘟嘟嚏嚷地说。我跳起身来,热情地想帮助他,我把他背起了,撒腿就跑,是那种稳重的、 缓慢的长距离跑步,使得他的腿不致摆动得太厉害。我的喉咙发了干,我的眼睛前面乱舞着红色和黑色的星点,我顽强地、毫不 怜惜地跌跌绊绊地前进着,最后,终于赶到了医疗站。在
32、那儿,我双膝一屈,跪了下来,但我还有足够的力量,让自己倒在卡特那 条好腿的一边。过了几分钟,我才慢慢地直起身来。我的腿和手都在发抖,我好 不容易找着我的军用水壶,想喝它一口。喝的时候,嘴唇也在哆嗦。可是我微微 笑着卡特得救了。过了一会儿,我开始把那钻进我耳朵里来的各种嘈杂的嗓音辨别出来了。“这你本来可以不必费事的。”一个卫生员说。我一点不懂地望着他。他指了指卡特。“他确确实实已经死了。”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胫骨上受的伤嘛。“我说。那卫生员一动不动地站着。“那也一样”我转过身去。我的眼睛仍然很模糊,汗水重新在我头上冒出来,淌过了眼皮 那儿。我把它抹掉了,朝卡特那边觑了一眼。他静静地躺在那儿。
33、“他昏过去了 J 我急忙说道。那卫生员轻轻地吹了下口哨:“那个我还是懂得的多一些。他是死了。在这 上面我赌多少钱都愿意。”我摇了摇头:“不可能!仅仅十分钟以前,我还在跟他谈话咧。他是昏过去 了。”卡特的手温热的,我把一只胳膊从他肩膀底下伸过去,想拿点茶叶来擦擦他 的太阳穴。我觉得我的手指头有点湿滋滋的。当我把手指从他的脑袋后面抽出来 的时候,它们已是血淋淋的了。那卫生员又从牙齿缝里嘘了一声:“你瞧”在路上我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卡特的脑袋瓜上就已中了一个弹片。那上面 只有一个很小的洞,那准是一个极细极细的流弹的碎片。我慢慢地站起身来。“你要不要把他的士兵证和其他东西拿去啊? ”那个一等兵问我。我
34、点点头,他就把东西都给了我。那卫生员很惊奇。“你们没有亲属关系吧? ”没有,我们没有亲属关系。没有,我们没有亲属关系。是秋天了。老兵剩下来的已经不多。我们班上在这儿的七个人,我是最后的 一个。人人都谈论着和平和停战。大家都等待着。要是再来一个失望,他们就都会 垮掉的;希望很强烈,不来一个爆炸性事件,它是不可能又被打消的。如果没有 和平,那就会发生革命。一九一八年十月【注1保罗阵亡了,那一天,整个前线是那么沉寂和那么 宁静,战报上仅仅用一句话来概括:西线无战事。(有删改)【注】小说以一战为背景。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第一 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1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35、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中穿插“我”与卡特的对话、“我”与卫生员的对话,推动了故事 情节发展,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B.小说使用反复手法,突出了卡特对“我”的精神支撑及“我”与卡特没 有亲属关系却胜似亲属的战友之情。C.小说中“蓦然间,卡特脸色也发青发黄了”的情节,为后文写卡特 脑袋瓜上中了弹片最后死去做了铺垫。D.文中没有对战争宏大场面的描写,而是着眼于微观视角,写“我”和卡 特的经历,更加真实可感,震撼人心。14 .从卡特受伤到死亡,“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 明。15 .小说结尾中的“西线无战事”耐人寻味,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解析】1. B;解
36、析:“小说女主人公多年的搏斗局限于打扫一间狭小房间的灰 尘,这是她对艰难生活唯一的抗争方式”中“局限于” “唯一的抗争方式”于文 无据,打扫灰尘只是她困窘无助的生活状态。2. A ;解析:“体现了他对儿子的漠视”分析错误。“很好”只是他惊讶 自己的儿子只得两分时的勉强回应。3. 都从“照镜子看脸”延伸开去,不同章节间的情节前后呼应,使小说 结构严谨完整;“照镜子看脸”,镜前是现实,镜中是往事通过现实与回忆的 交织拓展时空,丰富小说内容,增强阅读趣味性;“照镜子看脸”这一细节, 多角度展现男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丰满;“照镜子看脸”反 映出男女主人公艰难而悲惨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这类小人物的同情和对战 争的控诉。4. 善良的母亲面对父亲的责骂,总是一声不吭;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一声不吭。“一声不吭”,是不辩解,保持沉默;男女主人公默默忍受战争造 成的苦难生活和心理创伤,“一声不吭”是社会底层人物面对困境时无奈隐忍的 态度;“一声不吭”是作者对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无声的控诉,引人思 考。5. C “(女子)非真心自愿”说法错误。从上下文语境可知,“被逼 迫”是因为主人公节奏更快,并不是因为女子不是真心,并且后文明确指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