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风险识别与评估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风险识别与评估规范.pdf(1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作业风险防范和辨识手册 生产部分 吉林省吉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两江水力发电公司 编审委员会 主 任:郑锡恩 副主任:崔连庆 梁龙泽 编 委:刘建军 武广辉 孙立刚 杨 应 序 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为公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公司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通过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风险始终存在,安全管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与国内先进水平和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基础。公司通过借鉴和吸取现代风险理论结合水电站生产运行的特点,系统研究了风险管理在水电站生产运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编制了水电站安全风险辨识与
2、评估规范(生产部分),本评估规范在水电站日常的运行和检修工作基础上,围绕着人、机、料、法、环各环节综合梳理、统计、分析和归纳作业人员、作业设备、作业物资、作业环境、作业对象以及作业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提炼和归纳基本风险和风险要素,针对风险要素分析初步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和要求,有利于增强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本评估规范所明确的评估方法,符合公司水电站安全管理发展方向,符合公司标准一体化要求,希望公司全员都能够认真学习,长期坚持应用,努力实现公司构建全员主动参与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相信通过它的推广应用,对于公司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管理“可控、能控、在控”,
3、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 录 一、编写说明.1 1.前言.1 2.编制过程.1 2.1.总体思路.1 2.2.编制依据.1 2.3.编制过程.3 3.主要内容和特点.3 3.1.基本内容.3 3.1.1.管控手册.3 3.1.1.1.评估要点.3 3.1.1.2.风险要素.4 3.1.1.3.风险类型.4 3.1.2.辨识手册.4 3.2.特点.5 4.手册的应用.5 二、安全风险评估规范.6 5.人员.6 5.1.管理人员.6 5.2.作业人员.9 5.3.特种人员(起重工、电焊工、驾驶员、电梯维护人员等).13 5.4.综合协调人员(包括工作负责人、工作票许可人
4、、工作票签发人、专职监护人员).15 6.作业器具.16 6.1.通识.16 6.2.安全工器具.17 6.2.1.电气安全工器具.17 6.2.1.1.携带型接地线.17 6.2.1.2.绝缘手套、绝缘杆、绝缘靴、绝缘垫.20 6.2.1.3.验电器.20 6.2.2.高空作业工器具.22 6.2.2.1.高空作业防护工具.22 6.2.2.2.安全网.24 6.2.2.3.移动式梯子.26 6.2.2.4.脚手架.28 6.2.2.5.升降台.32 6.3.电动和气动工具.34 6.3.1.电动工具.34 6.3.2.移动式电动器具.36 6.3.3.低压临时电源箱(盘.38 6.3.4.
5、气动工具.38 6.4.起重机具.38 6.4.1.、门机.40 6.4.2.电动葫芦.44 6.4.3.手动起重工具.46 6.4.4.电梯.51 6.5.焊割器具.51 6.5.1.电焊器具.51 6.5.2.气焊和气割器具.54 6.6.特种交通工具.56 6.7.仪器及试验设备.58 6.7.1.电电子仪器设备子仪器设备.58 6.7.2.计量及仪表.60 6.8.常用工具.61 6.8.1.榔头、螺丝刀、扳手.61 6.8.2.电笔、万用表.61 7.物资.62 7.1.通识.62 7.2.耗材.62 7.3.建筑材料.63 7.4.易燃易爆物.63 7.5.化学品.65 7.6.备
6、品备件.67 7.7.废弃物.67 8.作业环境.69 8.1.通识.69 8.2.带电区域.73 8.2.1.开关站及 GIS 区域.73 8.2.2.变压器室.79 8.2.3.中低压配电室.85 8.2.4.电气二次及自动化屏柜区域.87 8.3.压力设备区.91 8.4.受限区域.94 8.5.旋转设备区域.98 8.6.发电机、水轮机区域.100 8.7.水工廊道区域.104 8.8.高空作业区域.106 8.9.户外作业区域.108 8.10.油库.110 8.11.危险品仓库.114 8.12.物资仓库.118 8.13.机电设备仓库.120 9.作业对象.123 9.1.通识.
7、123 9.2.电气一次设备.125 9.3.电气二次设备.125 9.4.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和通信设备.128 9.5.机械设备.130 9.5.1.旋转设备(检修).130 9.5.2.旋转设备(运行).132 9.5.3.带压设备.134 9.5.4.通用机械设备.136 9.5.5.起重设备.136 9.6.构建筑物.138 9.7.水下设备.138 9.8.高空设备.140 10.管理.142 10.1.综合管理.142 10.1.1.人员.142 10.1.2.作业工器具.144 10.1.3.物资.146 10.1.4.生产环境.146 10.2.作业组织.146 10.3.规
8、章制度.158 10.4.其他.160 一、一、编写说明 1.前言 本说明介绍了吉林省吉能电力集团有限两江水力发电公司(简称公司)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中生产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规范(简称评估规范)的编写过程、特点、使用方法,旨在帮助公司生产和管理人员了解和使用管控手册,在评估规范的指导下,深化操作或作业可能存在风险的认知,规范现场风险的应对,通过手册的使用,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风险,强化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执行力。2.编制过程 2.1.总体思路 生产安全风险体系是以投运的电站生产安全为研究对象,整个体系按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分两部分:-安全性评价查询标准-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和辨识其中安全性评价查询(简称
9、查询),是针对电站设备、设施本身存在通用的、普遍的、重大的问题和缺陷所进行的安全评价查询标准,这些缺陷既可能是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遗留的,也可能是设备和设施长期运行引发的故障和失效,查询标准制定和使用旨在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价及针对性的整改,结合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逐步提高设备整体运行的安全水平。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和辨识由评估规范、检修作业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手册(电气、水机、水工)、运行作业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手册 组成,是针对生产作业/操作过程的每一项工作按照人、机、物、环、作业对象及作业步骤,结合管理,综合评价生产安全风险,提出应对措施。评估规范 是生产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中的一个配套工具,是在
10、电站日常的运行和检修工作基础上,综合梳理、统计、分析和归纳作业人员、作业设备、作业物资、作业环境、作业对象以及作业管理可能存在或发生的风险,提炼和归纳基本风险和风险要素,针对风险要素分析初步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和要求,为规范和统一各专业作业/操作辨识手册的风险辨识和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借鉴。检修辨识手册、运行辨识手册着重研究作业/操作动态过程引发的风险,对每一个检修项目或运行操作,分作业/操作前准备的风险评估以及作业/操作步骤的风险评估两部分,风险辨识将按照“哪些人员、使用哪些作业器具和物资、在哪个作业区域、对哪些设备和设施进行作业/操作”作为风险辨识思考流程,全过程、全方
11、位地分析和展现作业/操作前和作业/操作过程中风险以及防范各环节风险的应对措施。查询标准、评估规范、检修辨识手册、运行辨识手册四个文件构成了已建电站生产安全风险管控体系,通过对电站周期性的静态风险评价和整改、以及规范化的动态风险辨识,结合资产形成过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司的查询标准已编写完成,并逐步进行充实和完善。本文主要对评估规范、检修辨识手册、运行辨识手册的编制进行说明。2.2.编制依据 本体系文件的编制主要依据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国际国内标准、行业标准、企业要求进行,并参照了:a 国家电网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水电厂动力部分)b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国网公
12、司 c 生产作业风险管控工作规范-国网公司 d 水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大纲-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e 电力建设安全环境评价实施管理办法-国网公司 f 安全性评价查询标准-国网公司 g 电站检修管理导则-国网公司 h 电站运行管理导则-国网公司 i 机组检修标准项目费用定额表-国网公司 j安全监督体系-国网公司 KNOSA 五星管理系统 2.3.编制过程 2015 年初,公司在分析安全现状以及发展态势,提出了建立公司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要求,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集会议,在明确任务和分工的基础上,组织编写,2015 年末初步完成了编写工作。3.主要内容和特点 3.1.基本内容 3.1.1.管控
13、手册 作为安全体系中的工具文件,评估规范是以人员、作业设备、物资、作业环境、作业对象和管理作为分析的元素,其中:人员-分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综合协调人员;作业器具-分安全工器具、电动和气动工具、起重机具、焊接器具、交通工具、仪器设备、常用工器具;物资-分耗材、建筑材料、易燃易爆物、化学品、备品备件、废弃物;作业环境-分带电区域、压力设备区域、受限区域、旋转设备区域、发电机水轮机区域、水工廊道区域、高空作业区域、户外作业区域、油库、危险品仓库、物资仓库、机电设备仓库;作业对象-分电气一次设备、电气二次设备、网络及计算机设备、机械设备、构建筑物、水下设备、高空设备;管理-分综合管理、
14、作业组织、规章制度等;考虑到生产作业的特点,作业环境按设备属性、结合地理位置划分,而作业对象则按电站通常机电设备和设施分类方法划分。3.1.1.1.评估要点 生产的风险管控从风险类别、评估要点、风险要素、可存在的风险、应对措施入手,以风险要素作为风险分析和评估核心,通过要素的梳理确定可能引发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类型(法律、责任、事故、其他),并根据风险类型制定应对措施。评估要点根据不同人员、作业设备、物资、环境、作业对象和管理类别以及特征归纳的,其中:1)人员将根据不同岗位的人员围绕着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岗位职责、专业技能、专业素质、身心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2)作业工器具-除了通常的合格
15、标识、存放环境、维护和保养外,风险要素主要围绕着外观检查、性能检查和使用等进行评估;3)物资-主要围绕着合格标识、包装和运输、使用等进行评估;4)作业环境-除了通常的环境要求外,对各作业环境风险要素主要围绕作业防护、安全设施等进行评估;5)作业对象-风险要素主要围绕着设备标识、设备状态、安全措施、个人防护等进行梳理和归纳;3.1.1.2.风险要素 风险要素是针对评估要点的拓展、补充和诠释,根据评估要点,以简洁明了的词语描述风险要素,帮助理解和记忆。同时风险要素的确定是为了进一步细化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3.1.1.3.风险类型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的分类,生产事故可归类为
16、物体打击(高空落物)、机械伤害(包括机械挤压、转动伤害、失稳)、起重伤害、淹溺、触电、灼烫、火灾、高空坠落、坍塌、透水、压力容器爆炸(异常泄压)、燃爆、中毒窒息、车辆伤害等,另外根据抽水蓄能生产特点,在本体系的事故风险中增加了电网(电站)停电、设备失效、错走间隔风险、操作失误、误停/误跳等风险。3.1.2.辨识手册 作业/操作风险辨识分作业前准备和作业过程两部分,作业前准备从人员、作业设备、作业物资、作业环境、作业对象以及措施和作业指导书准备工作风险辨识入手,确定作业前在人、机、物、环、对象和管理中各环节中的风险要素、风险类型和应对措施;而作业过程是在作业前准备的基础上,逐个对作业/操作步骤进
17、行风险辨识,系统的、全面的警示作业人员对作业风险关键环节和关键时机关注,作业/操作风险辨识手册将整个作业过程需要管控的风险按步骤整合在一个文件中。检修作业安全风险辨识手册与其他两个文件的相互关系见下图。生产安全风险管控手册 运行操作风险辨识手册 风险和应对 -人员 -作业器具 -物资 两票、三措 -环境 -作业对象 -管理 检修作业风险辨识手册 3.2.特点 整个文件的编制按简洁明了呈现的方法,帮助人员对作业/操作风险的理解和记忆,加强对风险应对意识和辨识能力,继而达到控制作业/操作面临的风险的目的。作业风险的辨识是以电站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过程为研究对象,对运行操作则将每一项作业/操作作为风险
18、研究的单元,运行按电气、机械及综合三大类从以运行操作、检修隔离操作、检修恢复操作为研究单元;而检修则依据公司 A 级检修定额中的每一个检修项目及水工构建筑物逐项、分类展开辨识。对安全生产而言,主要的风险可划分为法律风险、责任风险、事故风险和其他风险。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将通过一定的机制、手段来发现和预防和应对不了解或违法所引发的风险,严格杜绝法律风险的发生;而对责任风险,除了组织体系和技术体系防范外,还应从管理上界定职责,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紧抓规章制度学习、培训、规章制度落实入手,禁止和防范责任风险的发生;生产事故风险是工作中最常见的风险,因此风险主要通过事前预防、事中落实、事后措施加以防范。水
19、电站在运行与检修过程中可以借鉴使用。安全风险中最不可控的因素是人,如何可控和在控动态作业过程是作业辨识手册的关键,所谓事前预防应充分考虑作业可能面临的方方面面,串接安全作业的方法、要求、手段,通过规范的流程保证作业的有序、安全的展开,从而构筑规范化作业控制机制。作业过程的风险辨识着重在关键步骤,强调实施过程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和监管来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以及设备安全。4.手册的应用 检修各专业作业辨识手册和运行操作辨识手册由公司生产部门负责编制,考虑到两江电站接线方式、机组类型、构造、布置及工艺上与其他电站存在的差异,各分册将主要关注作业过程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时机,对于存在的差异,可在本模板的基础
20、上作相应的补充和调整。二、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5.人员 人员 所谓人员安全风险评估是对各类人员从事作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5.1.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 政策水平 掌握和应用 1.对安全生产法、国务院 493 和 599令等法律法规了解不足,政策水平不够,造成失误;法律风险 1.加强管理人员的普法教育,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强化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业务能力 能力表现 1.业务能力不足造成失误;2.过于自信、经验主义造成失误;事故风险 1.加强人员业务能力的评价,确保能力满足业务要求;2.加强管理人员
21、的培训,以传、帮、带来提高业务能力;岗位职责 定岗定职 1.岗位职责不明确;2.未要求按照岗位职责开展工作;3.未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进行工作;责任风险 1.规范各级人员的到岗到位标准,并按照标准进行岗位评价;2.加强对管理人员岗位职能和要求培训工作;3.对屡次犯规的应调离岗位;4.安排业务合格的人员;管理能力 及履职 计划制定 1.计划制订遗漏项目;2.计划制定不合理,使得重复停运或停运过于集中,造成电网或电站停电;事故风险 1.加强计划制定前各专业的沟通和协调,协商确认工作计划的范围;2.加强计划制定过程各专业的参与力度;3.加强对计划实施的跟踪反馈,便于指导未来计划的制定;管理能力 及履职
22、审查批复 1.审批不及时造成无法正常开工;2.方案措施、施工三措不全面,审批不严;事故风险 1.加强方案审查流程的时效管理和提示;2.建立和健全抽水蓄能标准作业书(方案)的编写工作,通过规 范性文件尽可能地规避;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3.方案和计划审批错误;管理能力 及履职 审查批复 4.方案和计划未审批实施;责任风险 1.规范方案和计划审批流程,加强实施人员对方案或计划合法性检查的意识,杜绝方案未审批开工;2.组织各审批环节人员安全和管理培训,强化人员审批的责任感;管理能力 及履职 外包审核 1.外包工程未签订安全协议 作业;2.外包人员资质及外
23、包单位未审查资质作业;3.外包单位未办理外包工程开工许可责任风险 1.规范外包工程的施工管理流程,强化外包作业管理许可的检查和签发;2.加强工作负责人对外包工程管理的培训,严格按照规范流程作业,避免违规作业;管理能力 及履职 作业组织 1.任务安排不合适;2.人员安排不恰当;3.任务安排要求不明确、不细致;4.作业各工作面配合的组织安排有误;事故风险 1.加强对管理人员作业组织的专项培训工作,规范并强化作业组织各方面策划、监督和管理要求;2.按作业班组任务承载能力、人员技能对任务进行合理调配,对人员不足的应予以补充;3.认真执行班前班后会制度;4.作业前加强对作业风险的辨识工作,确保作业风险辨
24、识到位;5.作业中加强各工作面的协调配合,有专人负责各作业面的协调配合;管理能力 及履职 过程监督 1.未进行过程监督;责任风险 1.规范作业过程监督要求和工作流程;2.加强监督人员的岗位责任教育和培训;管理能力 及履职 过程监督 2.过程监督不到位;事故风险 1 规范作业过程监督的关键点和关键要求;2.加强监督人员业务能力的评价,确保能力满足业务要求;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3.增加过程监督的频次和强度;4.新作业开始前,监督人员应与工作负责人现场检查相关安全措施,交代危险点、危险源及预防措施并做好记录;管理能力 及履职 考核和评 价 1.无考核评
25、价机制;2.未按照考核评价机制开展岗位考核和评价工作 责任风险 1.建立管理岗位考核和评价机制,规范考核和评价要求和工作流程;2.加强管理人员岗位责任教育和培训:管理能力 及履职 考核和评 价 1.考核和评价不到位;事故风险 1.规范考核和评价的目标考核要求;2.加强存在问题整改过程跟踪和闭环管理;身心状况 健康素质 1.身体状况(疲劳、患病,身体状态欠佳),不适合工作;2.心理状况(精神异常、情绪波动)不适合工作 事故风险 1.根据员工体检结果和身体状态合理安排工作;2.按照国家用工时间的规定,合理安排人员作业强度和时间,避免疲劳作业;3.工作前应确认自身身心状况满足要求,不满足应及时提出更
26、换;5.2.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专业素质 基本技能 1.专业技能不合格上岗作业;责任风险 1.严格执行专业上岗考核和评价制度,严禁不合格的上岗作业;专业素质 基本技能 2.作业人员专业技能不足;事故风险 1.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和评价工作;2.对专业技能不足的加强现场指导和监督力度;岗位职责 定岗定职 运行人员:1.未获得企业内部运行上岗证操作;2.未获得调度许可的调度资质接发令;3.运行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责任风险 1.制定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运行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要求;2.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强化运行人员在岗操作意识;3.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规范岗位资质的时效性管理;序号 类别 评
27、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岗位职责 定岗定职 检修人员:1.未获得企业内部或行业有关专业上岗证从事相关作业;2.从事与岗位或能力要求(高级工、中级工、普通工)不符的作业引发事故风险;3.检修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责任风险 1.制定检修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检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要求;2.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要求安排分配工作;3.检修人员在接受任务时,应确认是否属于上岗作业的工作范围,强化在岗守职的意识;4.规范各作业对人员岗位和技能要求;5.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规范岗位资质的时效性管理;岗位职责 定岗定职 其他人员(实习、劳务、跟班)1.未获得企业内部或行业有关专业上
28、岗证从事相关作业;2.未经同意擅自作业或操作;事故风险 1.加强对其他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教育,严格执行企业对其他人员的相关工作制度;2.工作带班人员在作业或操作前应明确其他人员的工作内容;3.其他工作人员在作业和操作前应获得许可;4.其他人员对作业或操作有疑惑的应停止作业或操作;身心状况 健康素质 1.身体状况(疲劳、患病,身体状态欠佳),不适合作业要求;2.心理状况(精神异常、情绪波动)不适合作业要求;事故风险 1.根据员工体检结果和身体状态合理安排工作岗位;2.作业前,工作负责人对作业人员的身心状况进行检查;3.作业人员应在作业前自我确认是否可从事相关的作业;4.按照国家用工时间的规定,合理
29、安排作业人员作业强度和时间,避免疲劳作业;个人防护 检查和使 用 1.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或 未使用;事故风险 1.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2.使用前应确认个人防护用品是否合格;3.进入工作现场前,工作班成员应自我检查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满足工 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4、作业前工作负责人对工作班成员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 查;5.3.特种人员(起重工、电焊工、驾驶员、电梯维护人员等)特种人员(起重工、电焊工、驾驶员、电梯维护人员等)专业资质 资质认证 1、未验证是否有专业资质许 可作业;2、未验证证书是否与从事的专业相符;法律风险 1、严格执行特种专
30、业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上岗;专业资质 资质认证 1、未验证证件有效期是否超 期作业;2、岗位资格聘用超期;责任风险 1、加强对特种作业资质的审查、备案和聘用管理;2、作业前,管理人员应对特种作业证书以及有效期进行检查确认;3、作业前特种作业人员应自我确认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岗位职责 尽责守职 1、特种作业岗位职责不明确 2、特种人员未按岗位职责要求作业;3、无特种作业岗位资格上岗操作;4、责任心不强(事故风险)责任风险 1、制定特种作业管理标准,明确特种作业岗位职责要求;2、规范特种作业的作业指导和工作流程;3、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强化在岗操作意识;4、加强特种作业培训和考核管理,定期参加相关
31、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和技能评价;专业技能 技能水平 1、专业技能不足 事故风险 1、加强特种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严格进行专业上岗考核 和评价制度;2、加强现场监督力度,对特种专业技能不足的必须再进行培训;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身心状况 健康素质 1、特种作业人员有下列状况 的引发事故风险;-医疗机构体检有生理或心理缺陷-高血压、心脏病及重大疾病-癫痫病或眩晕症-精神异常、情绪波动-饮酒或醉酒-身体状况不佳 事故风险 1、根据员工体检结果和身体状态合理安排工作;2、作业前,工作负责人应了解作业人员的身心状况;3、特种作业人员应在作业前自我确认是否可从
32、事相关的作业;4、按照国家用工时间的规定,合理安排作业人员作业强度和时间,避免疲劳作业;5、发现心理状况异常人员,应立即要求停止工作;个人防护 检查和使 用 1、个人防护用品不合格或配 备不全;责任风险 1、规范个人劳动防护管理规章制度;2、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和检查;个人防护 检查和使 用 1、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或 未使用;事故风险 1、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2、进入工作现场前,工作班成员应自我检查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满足工作要求;3、使用前应确认个人用品是否合格;4、作业前工作负责人对工作班成员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5.4.综合协调人员(包括工作负责人、工作票许可人、工作票签发
33、人、综合协调人员(包括工作负责人、工作票许可 专业技能 能力表现 1、综合技能、经验不足或经验 主义;-人员安排、协调不当-安全交底不足 事故风险 1、加强综合协调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严格进行上岗考核和评价制度;2、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升人员的综合技能;3、更换或增加满足要求的人员。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人、工作 票签发人、专职监护人员)-过程监督不力-作业验收不严 岗位职责 定岗定职 1、综合协调人员岗位职责不 明确;2、综合协调人员岗位资质不满足安全生产工作规定要求;责任风险 1、按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要求;2、按照
34、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种人的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上岗;3、应定期对综合协调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和安全作业培训和技能评定,评定合格上岗;4、综合协调人员应具有多年从事生产工作的经验,并通过企业内部的岗位考核;身心状况 健康素质 1、身体状况(疲劳、患病,身体状态欠佳),不适合作业要求;2、心理状况(精神异常、情绪波动)不适合作业要求;事故风险 1、根据员工体检结果和身体状态合理安排工作岗位;2、作业前,管理人员应根据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的身心状况安排和调整工作;3、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应在作业前自我确认是否可从事相关的作业;4、按照国家用工时间的规定,合理安
35、排作业人员作业强度和时间,避免疲劳作业;6.作业器具 作业器具 所谓作业器具安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人员使用的器具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评估。6.1.通识 通识 合格标识 有效性 1、器具无合格标识和合格验 责任风险 1、禁止购置无政府监管部门认证的、专业制造厂制造的、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证;2、器具无检验或检验超期;检验合格的产品;2、验收前,应确认作业工器具有满足要求的合格标识;3、领取前应检查确认作业工器合格标志满足要求;存放环境 适用性 1、存放环境与器具存放要求 不符,造成设备失效;2、作业器具的规格总类与存放位置不对应;事故风险 1、制定作业
36、器具的管理办法,按照设备存放环境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设施;2、应避免将电气工器具存放在可能导致绝缘下降的潮湿环境;3、应避免将具有电子元器件器具存放在可能造成元器件故障的潮湿、高温环境;4、规范和确定作业器具规格总类的存放位置,一旦发现有误应及时纠正;维护和保 养 专业和定 期保养 1、器具无指定人员进行维护 管理;2、作业器具管理无缺陷、检验、维护和保养记录;3、未经检验或检验超期使用;责任风险 1、建立作业器具管理制度和收发检验制度,指定专人负责 作业器具的维修、收发、检验和缺陷管理工作;2、规范作业器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保存完整的收发和检验记录;3、建立检验管理制度,规范设备检验工作,
37、并在出借前检查是否经过检验,检验是否在有效期内;6.2.安全工器具 安全工器具 6.2.1.电气安全工电气安全工器具 6.2.1.1.携带型接地携带型接地线 外观检查 安全性和 完整性 1、未经外观检查使用接地线;2、使用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 事故风险 触电 1、使用前应检查接地线的合格标识中的检验是否合格,是 否在有效期内;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地线;2、除了对合格标识进行检查外,使用前应对接地线外观进行检查,禁止使用接地线散股或断股、绝缘护套破损、护套与接地线固定螺丝松动、操作杆破损、接地夹、导线夹接触不良的接地线,严禁带缺陷使用;性能检查 绝缘
38、性能 1、使用接地线绝缘性能不佳 的接地线;漏电保护;事故风险 触电 1、使用前应检查接地线的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在有效期内;性能检查 接地性能 1、接地线线卡无法正确接地,造成触电伤害;事故风险 触电 1、使用前应对接地线夹与接地点接触面的吻合和可靠性进行检查;使用 接地位置 1、接地点接地性能不良;2、接地点位置错误;事故风险 触电 1、挂接接地线前应检查接地点是否有锈蚀、断裂等,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调整到合格的接地点;2、接地前对接地点位置进行核实确认;3、定期对接地点的接地性能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使用 挂接 1、未经验电进行挂接作业,造成触电伤害;2、接地线挂接或拆除顺序出错;
39、事故风险 触电 1、接地线的挂接需在验电确认无电后进行;2、挂地线应先接接地端,再接导体端;拆地线应先拆导体端,再拆接地端;使用 规格种类 1、使用与作业要求不符的规 格种类接地线;2、使用无规格总类标识(编号)或标识(编号)不清的接地线;事故风险 触电 1、规范作业指导书中对接地线(户内、户外、母排、三相 合相、单相、电压等级)的规格种类;2、加强作业人员有关接地线规格种类的培训,了解不同规格种类的接地线使用对象、工作电压和使用环境;3、使用前应对接地环境、设备要求进行检查,确认是否采用的合适的接地线;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使用 作业防护 1、装
40、拆接地线防护不当,造成 触电伤害;事故风险 触电 1、装拆接地线应使用绝缘杆和绝缘手套;2、装拆接地线必须有两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3、作业人员在进行接地作业时应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6.2.1.2.绝缘手套、绝缘杆、绝缘靴、绝缘垫 绝缘手套、绝缘杆、绝缘靴、绝缘垫 外观检查 安全性和 完整性 1、未经外观检查使用绝缘用 具;2、使用外观检查不合格的绝缘用具;事故风险 触电 1、使用前应检查绝缘工具合格标识中的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在有效期内;2、除了对合格标识进行检查外,使用前应对绝缘用具外观进行检查,禁止使用绝缘用具破损、有裂纹、老化、绝缘手杆松动的绝缘用具,严禁带缺陷使用;性能检查
41、绝缘性能 1、使用绝缘(耐压)性能不佳 的绝缘用具;事故风险 触电 1、使用前应检查绝缘用具的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在有效期内;2、绝缘性能不符的用具应立即更换,严禁降电压使用;使用 规格总类 1、作业前未对绝缘器具的规 格种类进行核查;2、使用无规格总类标识或标识不清的绝缘器具;事故风险 触电 1、规范作业指导书中对绝缘用具(绝缘手套、绝缘杆、绝缘靴、绝缘垫)的规格种类;2、使用前应对作业环境、设备要求进行检查和确认,选择规格种类符合要求的绝缘用具;3、加强作业人员有关绝缘用具规格总类的培训,了解不同格种类的绝缘用具使用对象、工作电压和使用环境;规 4、加强绝缘用具管理,严禁使用无规格总类标识(
42、编号)的绝缘用具,6.2.1.3.验电器 验电器 外观检查 安全性和 完整性 1、未经外观检查使用验电器;2、使用外观检查不合格的验电器;事故风险 触电 1、使用前应检查验电器合格标识中的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在有效期内;2、除了对合格标识进行检查外,使用前应确认验电器连接部分牢固、指示器密封、验电器表面光滑、绝缘杆表面清洁、自检功能正常,严禁带缺陷使用;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性能检查 绝缘性能 1、绝缘等级不符合规格种类要 求;事故风险 触电 1、使用前应按照作业设备的电压等级选择合适的验电器,禁止使用与电压等级不符的验电器;2、绝缘性能不符的验电器
43、应停止使用,立即更换,严禁降电压使用;使用 规格种类 1、使用前未对验电器的规格 种类进行核查;2、使用规格种类不符合被测设备电压等级的验电器,造成触电伤害;事故风险 触电 1、规范作业指导书中对验电器的规格种类;2、使用前应检查验电器的规格种类是否正确;3、加强作业人员有关验电器规格种类的培训,了解不同规格种类的验电器使用对象、工作电压和使用环境;使用 验电报警 1、验电报警不正确或失效;事故风险 触电 1、验电器在操作前应进行相应等级电压的有电报警验证,对验电不正确或失效的应停止使用,立即更换;使用 作业防护 1、作业防护不当,造成触电伤 害 事故风险 触电 1、高压验电必须有两人进行,一
44、人操作,一人监护,操作在前,监护在后;2、操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绝缘等级相当),防止跨步电压或接触电压对人体伤害;6.2.2.高空作业工高空作业工器具 6.2.2.1.高空作业防护工具 高空作业防护工具(安全带、绳、防坠器、工具包)外观检查 安全性和 完整性 1、未经外观检查使用安全带、安全绳;2、使用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安全带、安全绳;3、防坠器功能失效;事故风险 高空坠落 1、使用前首先应检查安全带和安全绳是否有合格证,合格 证是否在有效期内;2、除了检查合格标识外,使用前应对作业防护工具外观进行检查,严禁使用:-组件伤残破损-绳索、编带脆裂、断股、扭结 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
45、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钩舌咬口错位,不平整-保险装置有缺陷的安全带,严禁带缺陷使用;使用 防坠性能 1、使用未定期检查的安全带 和安全绳;2、安全防护固定条件不符;3、安全带防坠性能不符;事故风险 高空坠落 1、使用前应检查安全带、安全绳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3-5 年);2、安全带合格标识应包括每六个月一次的安全带的静荷重试验(225KG/5 分钟);3、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应对安全带、安全绳、防坠器本身进行检查,严禁使用安全钩无法可靠锁定的安全带、制动失效的防坠器;使用 悬挂物 1、安全带、安全绳使用不当;事故风险 高空坠落 1、应按照规范悬挂安全带、安全绳、防
46、坠器;2、作业前应对安全带、绳悬挂处的坚固性、悬挂的可靠性进行检查,严禁悬挂在有锋利菱角、有锈蚀、有裂痕、松动的固定物上;3、安全带固定处应高于或平行作业点,严禁安全带、防坠器低挂高用;4、对固定的高空作业点应设置固定且牢固的防坠设置,并定期检查;5、对无法有效防坠的应采用其他梯子、升降台、脚手架等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手段;6.2.2.2.安全网 外观检查 安全性和 完整性 1、未经外观检查使用安全网;2、用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安全网;事故风险 高空坠落 1、使用前首先应检查合格证,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2、除了检查合格标识外,使用前应检查安全网外观,禁止使用网绳、网片、网眼、边绳等有严重磨损、断股、
47、外观有严重缺陷的安全网;使用 防坠性能 1、安全网防护固定条件不符;事故风险 1、作业前,应按照作业区域需要保护的对象和范围以及作 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2、安全网未覆盖需保护区域;高空坠落 业可能产生的打击伤害进行评估后选择网面、网眼合适的安全网;2、使用前应对安全网悬挂处的牢固性进行检查,严禁悬挂在有锋利菱角、有锈蚀、有裂痕、松动的固定物上;3、安全网应尽可能覆盖可能有落物的区域,对安全网无法覆盖的区域,在确认不会损坏他物的前提下,设施安全栅栏,悬挂警示牌,防止人员入内;6.2.2.3.移动式梯子 移动式梯子(木梯、竹梯、金属梯、绝缘梯、软梯)
48、外观检查 安全性和 完整性 1、未经外观检查使用;2、使用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梯子;3、梯子无最大承重标识;事故风险 高空坠落 1、使用前首先应检查梯子是否有合格证,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2、除了检查梯子的合格标识外,使用前应对检查梯子外观进行检查,禁止使用梯子活动部件连接松动、结构松动、梯阶是否有易滑物、防滑橡胶垫破损、无限开设施或设施失效的梯子;3、软梯应检查固定部分是否坚固,绳索是否有断股、裂痕、梯阶是否牢固;4、发现梯子无最大承重标识或标识不清应立即更换;使用 防坠性能 1、梯子安放不当;2、梯子开限失效或铝合金梯子锁定失效;3、软梯使用不当;事故风险 高空坠落 1、使用前应对梯子安放地进
49、行检查,对地面高低不平、湿滑、地面松软的应采取特殊的加垫、防滑措施,并采取专人防护措施;2、严禁使用开限或锁定失效的梯子;3、使用软梯应按照供货商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软梯使用人员应携带安全绳和防坠器;使用 作业防护 1、作业防护不当;事故风险 高空坠落 1、登梯前应检查是否穿着防滑鞋,作业人员及工具是否超过梯子的最大承重;2、登梯作业必须有两人进行,一人登梯作业,一人监护;序号 类别 评估要点 风险要素 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种类 应对措施 3、金属梯应避免靠近带电场所使用;6.2.2.4.脚手架 搭拆 资质要求 1、架子工无证上岗、或证书过期;法律风险 1、加强管理人员的普法教育,定期对管理人
50、员进行安全生产法以及相关法律的培训,强化管理人员的执法、守法意识;2、严格执行特种专业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上岗;3、加强架子工持证上岗等管理,对脚手架搭拆架子工作业证书的审查、备案;搭拆 资质要求 1、架子工经验不足或经验主 义;2、搭建队伍不符合要求;事故风险 倾覆 1、搭设前,工作负责人检查确认架子工资质与作业内容相符;2、作业前,架子工应确认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3、搭建前应有专人对搭建的脚手架材料进行检查,发现有折裂、枯节竹制组件或严重锈蚀、裂纹、管子变形金属组件,应立即更换;4、加强对脚手架队伍能力评估和筛选;搭拆 施工方案 1、大型脚手架搭建无施工方 案;责任风险 1、规范脚手架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