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7391409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3年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antaros”为你整理了“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八篇”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中秋节快到了,三江的月饼师傅正在忙着做月饼,瞧!新鲜的月饼出炉了 1、(出示9个月饼)请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这堆月饼有几个(9个)那么9个月饼最接近几十呢?(10)我们也可以说9个月饼大约是10个。(学生跟读) 2(出示43个月饼)这堆月饼有几个呢?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吗?请大家估计一下,这堆月饼大概是几十个?教师宣布正确答案43个月饼,43最接近几十?我们也可以说43个月饼大约是40个 3、

2、那么64个月饼我们也可以说大约是多少个月饼呢?86个月饼呢? 揭示课题:象刚才这样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大约是几十,这就是估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个知识来学习加减法的估算。 二、探究加减法的估算 1、这几天到三江买月饼的人可多了,你瞧!这3种月饼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出示豆沙月饼28元,蛋黄月饼43元,水果月饼24元) 2、你能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这些月饼大约是几元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约是30元,大约是40元,大约是20元) 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根据刚才估计的数据,帮老师算算买豆沙月饼和水果月饼大约是多少元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你还能象老师一样来提问吗? 3、四人小组讨论: 现在方老师

3、带了100元钱去买这3盒月饼,你帮老师想想,我带的钱够吗?为什么够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方法一:豆沙月饼大约是30元,蛋黄月饼大约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饼大约是20元,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够了。(板书:30+40+20=90) 方法二:3盒加起来是95元,所以100元够了。 方法三:100元钱,买豆沙月饼后,大约还剩下70元,买水果月饼后大约还剩50元,最后买蛋黄月饼,大约还剩10元(板书:100302040=10) 方法四:100元钱,买水果月饼后,大约剩80元,买豆沙月饼后,大约剩50元,所以买蛋黄月饼够了。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

4、,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准确数估计成几十然后再进行估算,这样计算起来比较方便,象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三、练习应用 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准备在中秋节晚上举办一个中秋晚会,要同学们报名参加,四1班有39人报名,四2班有42人报名,请问(1)大约有多少人参加这个中秋晚会?你会估算吗?(2)四(1)班比四(2)班大约少几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为了布置晚会场地可忙坏了,晚会计划要做70朵纸花,现在四(1)班已经做好了27朵纸花,四(2)班已经做了44朵纸花,请问大约还要做几朵纸花呢? 3、刚才我们用估算的知

5、识解决了中秋晚会的问题,在数字王国里也要用到估算,请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 31+52 9011 38+39 请小朋友拿出课桌里的红卡片和黄卡片,如果是大于80就举红卡片,小于80就举黄卡片 5、国庆节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样安排国庆节呢?是啊,青年旅行社决定在国庆期间组织50人去杭州西湖旅游,为了让游客玩得高兴,旅行社还特别设计了划船活动,这里有3种船: 大船:限乘42人 中船:限乘23人 小船:限乘9人 现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两条船,可以怎样去租呢?小组讨论交流 根据小组讨论与交流,设计多种乘船方案 1、大+中 2、大+小 3、大+大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中船呢?

6、50人够坐吗?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呢? 小朋友想出了3种方法,租一条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条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条小船需要租金19元,这3种方法哪一种最省钱呢?(同桌交流) 请学生用手势表示,说说为什么,大约要花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

7、活情境,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因为估算是非常贴近实际生活的,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应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估月饼,买月饼,中秋晚会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让学生学会估数。在估算中,估数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课引入环节,我先让学

8、生数数数量比较少的月饼,然后出示一堆数量比较大的月饼,让学生意识到当数量很大,很难准确数出来的时候就可以估计一下,从而引出大约,学会将准确数估计成大约是几十。 2、讨论交流,探究加减法的估算。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估算。以往的精确计算已经在学生脑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负迁移,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买蛋黄月饼和豆沙月饼大约需要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提一提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估算使学生先对估算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老师带100元去买这3盒月饼,带的钱够不够这一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求易思维,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接

9、受,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计算比较方便。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用估算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本节课我始终围绕中秋节这一主线展开,由估月饼,到买月饼,再到中秋晚会,这些情景都是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10、 2、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在探究100元钱买三盒月饼够不够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连减的方法,也有的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当出现了5种方法后,再让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本课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在练习环节,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请学生通过举牌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个别小朋友举错了牌,还有包括后来的租船问题,让学生探讨哪种方法最省钱的时候,有3个小朋友举了红牌,我想这时我应该及时问问他们为什么要举红牌,使

11、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现在我这样一带而过,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40-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12、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

13、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

14、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15、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

16、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回答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

17、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 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 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 式?(

18、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 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 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方法1: 1810=180,181=18

19、,18018=198 方法2: 1118 = 1192 = 992 = 198 方法3: 1 8 1 1 8 0 8 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 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写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将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乘10得180)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

20、2、3小题让 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 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

21、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 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 89125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1) 61254

22、 61254 =61100 =15254 =6100 =6100 (2) 89125 89125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

23、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 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 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判断。 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习 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24、。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课时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是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在学生知道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基础上,去理解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以便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当中。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练习、例题去自觉发现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教材分析:基于面积和周长的所学知识,从而比较面积周长不同。 学情分析:全班21名学生,其中16名学生基本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另外5名学生中,3人掌握面积如何计算,2人掌握周长如何计算。 三、教

25、学目标 (一)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六、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一个边长10cm的正方形,直尺,粉笔;学生每人准备一条手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26、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 (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老师板书 周长: 面积: (43)2=14(厘米)43=12(平方厘米) 答:周长是14厘米 答:面积是12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

27、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28、吗?(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周长: 面积: 44 44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黑板出示: 周长:(123)2 周长:64 =24(厘米) =152 =30

29、(厘米) 答:周长是30厘米 答:周长是24厘米 面积: 123=36(平方厘米)66 =36(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用直尺画出下列两图形

30、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黑板上) 周长: 面积: (85)2=26(厘米)85 =40(平方厘米) 54=20(厘米)55=25(平方厘米) 黑板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合并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855)2 面积:(85)5 =182 =135 =36(厘米)=65(厘米)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 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作业:P.80第

31、6、7、8题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

32、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

33、。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认识路线。 知识与技能

34、目标: 1.在辨认方向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笑笑一家特别喜欢旅游,他们听说抚顺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决定开车到抚顺来旅行,可是他们没来过,不知道

35、车往哪开,谁能帮着想想办法?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再向 行驶 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

36、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

37、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

38、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笑笑游完抚顺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龙潭大峡谷游玩,这是龙潭大峡谷的路线图,她应该怎样走?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位似图形的定义与性质.2.复习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3.解释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原理.(二)能力训练要求 1.了解图形的位似.2.能用橡皮筋放出相 同形状的图形,体会其中的道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有趣的图形变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奥妙,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1.位似图形的定义.2.用橡皮筋放大图形 的原理.

39、教学难点 体会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原理,培养转换思想.教学方法 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仔细观察的 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数学道理,使学生操作与 思考相结合.教具准备 若干个橡皮筋.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 第二张: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放投影片4.9.1 A)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它们是相似图形吗? 2.图形 位置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寻找出一些规律吗? 生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不一,是相似图形.图形上各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镜头中心P点,A、B是一对对应点,连结后并延长过点P.这组图与相似图形比较,多了一些特征.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40、.讲授新课 大家刚才观察到的一组特殊的相似图形,我们叫它位似图形,那么什么叫位似图形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35页定义,仔细理解位似图形的要求.定义讲解: 1.两图形相似 2.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点.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两个图形才叫做位似图形.两条件缺一不可.此时,把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叫做位似比.巩固定义做一做.师(放投影片4.9.1 B) 下面有三组图形,请同学们观察,并实际操作一下,看它们是否是位似图形.老师请一位同学板演.图4-52 板演结果: 图4-53 生通过测量发现,三组图形的对应边各成比例,所以它们分别是相似图形.但连结后发现:(1)、(3)图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交于一点.如图O、P,(2)却没有这个特征,这说明(1)中的两个图形与(3)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但(2)中的两个图形只是相似图形而不是位似图形.(1)、(3)的位似中心分别是O、P.师这位同学很具有科学态度,他能准确应用定义解决问题.请大家在图(1)中任取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个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它们的比与位似比有关系吗? 生它们的比等于位似比.师很好,在(3)中再试一试.生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