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授课计划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授课计划教案.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标准教案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诗词格律与创作 课程类型:选修 课程属类: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学分:2 计划课时:36 学时 适用专业:书法学 制订时间:2016 年 10 月 职业资格:开课部门:文学院 制 订: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组 批 准 人:课程负责人: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本科程是文学院在书法学专业实施国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书法学专业的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是一门限制性选修课,在本科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开设,也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与推广类公共选修课程在全校开设。(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的“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它
2、突出“中文素养”和“应用中文能力”的培育,并与各地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模块相对接,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开拓文化视野,养成高雅的审美趣味,切实提高中文应用能力。本课程以“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书法文化”等为前导课程,以“书法文化调查”、“艺术考察”等作为后续课程,将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相勾连,-2-可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书法创作、书法教学和书法艺术的综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意义。(三)课程设计思路 华夏自古是诗的国度,中华儿女爱诗、作诗、吟诗、用诗,古典诗词成为中华文明的杰出成就和文化宝藏。重视诗教,重视
3、诗词的写作是我国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为了陶冶青年学子的性情,为了加强青年学子的艺术修养,为了丰富青年学生的文化知识,为了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特开设本课程。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原则,坚持“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应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方针,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在本科三年级唐宋文学课和古代汉语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升,做到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理论讲授与诗词创作实践相结合,作品鉴赏与诗词创作技巧的讲授相结合。要求学生能有深度地欣赏古典诗词名作,基本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格律知识和写作技巧,能写出合律的、有一定艺术水平甚
4、至较高艺术水平的格律诗词作品。本课程教学时间为 18 周,每周 2 学时,合计 36 学时。课程教学采用16+2 的周学时制度,课程教学时间为 16 周(32 学时),安排 2 周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实训。课程突出以国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特色,强调以学为本,学以致用,力求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的培育落到实处,分五个教学单元开展教学:第一单元“近体诗格律常识”(4 学时);第二单元“绝句的格律与创作”(6 学时);第三单元“律诗的格律与创作”(12学时);第四单元“词的格律与创作”(10 学时);第五单元“教学实践实训”(4 学时)。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3-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5、修订工作指导原则,坚持“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应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方针,设定本课程工作任务目标如下:1、掌握旧体诗词的格律知识和一般的写作技巧,能写出基本合符格律且有一定艺术水平的诗词作品。2、将诗词创作与书法创作相结合,通过专业学习所擅长的书法技能来表现原创格律诗词。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提高古代文学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提高的综合素质和应用中文能力。(二)职业能力目标 在专业学习中努力成为一个具有较强书法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同时,掌握古诗词格律常识,并能运用格律进行格律诗词的写作,成为会写格律诗词的人。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具体如下:1、审美趣味高雅,文化视野开
6、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中文应用能力;2、成为一个兼具原创格律诗词创作能力和书法创作能力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3、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职场竞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胜任能够胜任书法创作、书法教学、书法艺术的综合应用、国学普及与推广等工作。(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无。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教学内容 -4-本课程主要讲授古诗词的格律知识和结构布局、诗句锤炼、诗意提炼、题材取舍、典故运用、联想运用、意境营造等写作技巧,熟练掌握古诗词格律常识,并能运用格律进行格律诗词的写作,成为会写格律诗词的人。同时引导学生从艺术、写作两个方面欣赏古典诗词中一些重要的、有艺术价值和美感特质的名
7、作,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主要教学内容如下:本科程是文学院在书法学专业实施国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书法学专业的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是一门限制性选修课,在本科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开设,也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与推广类公共选修课程在全校开设。(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的“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它突出“中文素养”和“应用中文能力”的培育,并与各地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模块相对接,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开拓文化视野,养成高雅的审美趣味,切实提高中文应用能力。本课程以“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
8、、“书法文化”等为前导课程,以“书法文化调查”、“艺术考察”等作为后续课程,将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相勾连,可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书法创作、书法教学和书法艺术的综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意义。(三)课程设计思路 华夏自古是诗的国度,中华儿女爱诗、作诗、吟诗、用诗,古典诗词成为中华文明的杰出成就和文化宝藏。重视诗教,重视诗词的写作是我国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为了陶冶青 -5-年学子的性情,为了加强青年学子的艺术修养,为了丰富青年学生的文化知识,为了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特开设本课程。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原则,坚持“素质”为
9、基础,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应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方针,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在本科三年级唐宋文学课和古代汉语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升,做到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理论讲授与诗词创作实践相结合,作品鉴赏与诗词创作技巧的讲授相结合。要求学生能有深度地欣赏古典诗词名作,基本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格律知识和写作技巧,能写出合律的、有一定艺术水平甚至较高艺术水平的格律诗词作品。本课程教学时间为 18 周,每周 2 学时,合计 36 学时。课程教学采用16+2 的周学时制度,课程教学时间为 16 周(32 学时),安排 2 周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实训。课程突出以国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特色,强调以学为本,
10、学以致用,力求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的培育落到实处,分五个教学单元开展教学:第一单元“近体诗格律常识”(4 学时);第二单元“绝句的格律与创作”(6 学时);第三单元“律诗的格律与创作”(12学时);第四单元“词的格律与创作”(10 学时);第五单元“教学实践实训”(4 学时)。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原则,坚持“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应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方针,设定本课程工作任务目标如下:1、掌握旧体诗词的格律知识和一般的写作技巧,能写出基本合符格律且有一定艺术水平的诗词作品。-6-2、将诗词创作与书法创作相结合,通过专业
11、学习所擅长的书法技能来表现原创格律诗词。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提高古代文学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提高的综合素质和应用中文能力。(二)职业能力目标 在专业学习中努力成为一个具有较强书法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同时,掌握古诗词格律常识,并能运用格律进行格律诗词的写作,成为会写格律诗词的人。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具体如下:1、审美趣味高雅,文化视野开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中文应用能力;2、成为一个兼具原创格律诗词创作能力和书法创作能力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3、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职场竞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胜任能够胜任书法创作、书法教学、书法艺术的综合应用、国学普及与推广等工作。(三)职业资
12、格证书考核目标 无。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教学内本科程是文学院在书法学专业实施国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书法学专业的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是一门限制性选修课,在本科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开设,也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与推广类公共选修课程在全校开设。(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的“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它突出“中文素养”和“应用中文能力”的培育,-7-并与各地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模块相对接,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开拓文化视野,养成高雅的审美趣味,切实提高中文应用能力。本课程以“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学
13、”、“古代汉语”、“书法文化”等为前导课程,以“书法文化调查”、“艺术考察”等作为后续课程,将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相勾连,可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书法创作、书法教学和书法艺术的综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意义。(三)课程设计思路 华夏自古是诗的国度,中华儿女爱诗、作诗、吟诗、用诗,古典诗词成为中华文明的杰出成就和文化宝藏。重视诗教,重视诗词的写作是我国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为了陶冶青年学子的性情,为了加强青年学子的艺术修养,为了丰富青年学生的文化知识,为了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特开设本课程。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原则,坚持“
14、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应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方针,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在本科三年级唐宋文学课和古代汉语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升,做到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理论讲授与诗词创作实践相结合,作品鉴赏与诗词创作技巧的讲授相结合。要求学生能有深度地欣赏古典诗词名作,基本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格律知识和写作技巧,能写出合律的、有一定艺术水平甚至较高艺术水平的格律诗词作品。本课程教学时间为 18 周,每周 2 学时,合计 36 学时。课程教学采用16+2 的周学时制度,课程教学时间为 16 周(32 学时),安排 2 周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实训。课程突出以国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特色,强调以
15、学为本,学以致用,力求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的培育落到实处,分五个教学单元开展教学:第一单元“近体诗格律常识”(4 学时);第二单元 -8-“绝句的格律与创作”(6 学时);第三单元“律诗的格律与创作”(12学时);第四单元“词的格律与创作”(10 学时);第五单元“教学实践实训”(4 学时)。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原则,坚持“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应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方针,设定本课程工作任务目标如下:1、掌握旧体诗词的格律知识和一般的写作技巧,能写出基本合符格律且有一定艺术水平的诗词作品。2、将诗词创作与书法创作相结合
16、,通过专业学习所擅长的书法技能来表现原创格律诗词。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提高古代文学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提高的综合素质和应用中文能力。(二)职业能力目标 在专业学习中努力成为一个具有较强书法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同时,掌握古诗词格律常识,并能运用格律进行格律诗词的写作,成为会写格律诗词的人。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具体如下:1、审美趣味高雅,文化视野开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中文应用能力;2、成为一个兼具原创格律诗词创作能力和书法创作能力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3、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职场竞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胜任能够胜任书法创作、书法教学、书法艺术的综合应用、国学普及与推广等工作。-
17、9-(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无。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教学内容 容 第一单元 近体诗格律常识(4 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1、能切实理解古典诗歌的分类,并能熟练地判断古典诗歌的类属。2、能切实理解近体诗的格律特点,并能结合实例熟练地辨析其格律特点。3、能深入理解近体诗的篇幅、平仄、粘对、用韵、对仗五大基本要素,熟练掌握近体诗在格律上的基本要求。教学基本内容:1、古典诗歌的分类:按诗的发展与格律;按句式划分。2、近体诗的格律特点:诗有定句;句有定式;平仄有规;押韵有位;对仗有别。3、近体诗格律基本知识:句数和字数;四声与平仄;粘对;用韵;对仗。教学重点:近体诗的格律特点 教学难点
18、:四声与平仄、用韵 本科程是文学院在书法学专业实施国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书法学专业的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是一门限制性选修课,在本科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开设,也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与推广类公共选修课程在全校开设。(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的“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它突出“中文素养”和“应用中文能力”的培育,并与各地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模块相对接,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开拓文化视野,养成高雅 -10-的审美趣味,切实提高中文应用能力。本课程以“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书法文化”等为前导
19、课程,以“书法文化调查”、“艺术考察”等作为后续课程,将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相勾连,可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书法创作、书法教学和书法艺术的综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意义。(三)课程设计思路 华夏自古是诗的国度,中华儿女爱诗、作诗、吟诗、用诗,古典诗词成为中华文明的杰出成就和文化宝藏。重视诗教,重视诗词的写作是我国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为了陶冶青年学子的性情,为了加强青年学子的艺术修养,为了丰富青年学生的文化知识,为了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特开设本课程。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原则,坚持“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面向“
20、应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方针,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在本科三年级唐宋文学课和古代汉语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升,做到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理论讲授与诗词创作实践相结合,作品鉴赏与诗词创作技巧的讲授相结合。要求学生能有深度地欣赏古典诗词名作,基本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格律知识和写作技巧,能写出合律的、有一定艺术水平甚至较高艺术水平的格律诗词作品。本课程教学时间为 18 周,每周 2 学时,合计 36 学时。课程教学采用16+2 的周学时制度,课程教学时间为 16 周(32 学时),安排 2 周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实训。课程突出以国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特色,强调以学为本,学以致用,力求将中文素养与应用
21、中文能力的培育落到实处,分五个教学单元开展教学:第一单元“近体诗格律常识”(4 学时);第二单元“绝句的格律与创作”(6 学时);第三单元“律诗的格律与创作”(12 -11-学时);第四单元“词的格律与创作”(10 学时);第五单元“教学实践实训”(4 学时)。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原则,坚持“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应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方针,设定本课程工作任务目标如下:1、掌握旧体诗词的格律知识和一般的写作技巧,能写出基本合符格律且有一定艺术水平的诗词作品。2、将诗词创作与书法创作相结合,通过专业学习所擅长的书法技能来表现
22、原创格律诗词。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提高古代文学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提高的综合素质和应用中文能力。(二)职业能力目标 在专业学习中努力成为一个具有较强书法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同时,掌握古诗词格律常识,并能运用格律进行格律诗词的写作,成为会写格律诗词的人。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具体如下:1、审美趣味高雅,文化视野开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中文应用能力;2、成为一个兼具原创格律诗词创作能力和书法创作能力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3、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职场竞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胜任能够胜任书法创作、书法教学、书法艺术的综合应用、国学普及与推广等工作。(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12-无
23、。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绝句的格律与创作(6 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1、熟练掌握五七言律绝的平仄谱式,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判断。2、对五七言律绝的作法基本理解,能初步运用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写作五七言律绝。教学基本内容:1、律绝的平仄谱式:五绝四式;七绝四式。2、律绝的作法:五绝作法简说;七绝作法举隅。教学重点:律绝的平仄谱式;律绝的作法 教学难点:律绝的作法 第三单元 律诗的格律与创作(12 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1、熟练掌握五七言律诗的平仄谱式,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判断。2、理解和掌握近体诗格律基本规范之外的规则,能结合实例对拗救情况进行甄辨,并能尝试在创作
24、和修改中运用拗救规则。3、对五言律诗的作法基本理解,能初步运用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写作五言律诗。4、对七言律诗的作法基本理解,能初步运用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写作七言律诗。教学基本内容:1、律诗的平仄谱式:五律四式;七律四式。2、近体诗的拗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辨说;拗律的几种情况与拗救方法。3、五律的作法:谋篇布局;炼句与炼字。4、七律的作法:七律句法简说;七律章法举隅。教学重点:律诗的平仄谱式;近体诗的拗救;律诗的作法 教学难点:律诗的作法 第四单元 词的格律与创作(10 学时)-13-教学目的及要求:1、能深入理解词体的篇幅、句式、平仄、用韵对仗等方面的特点,能结合实例进行评析。2、能
25、基本理解小令词的作法,并初步运用词体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选用常见小令词牌,写作小令词。3、能基本理解中调词的作法,并初步运用词体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选用常见中调词牌,写作中调词。4、能基本理解慢词词的作法,并初步运用词体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选用常见慢词词牌,写作慢词词。教学基本内容:1、词体的基本知识:词体的特点;词体的分类;词牌与词谱。2、小令作法举隅:浣溪沙作法;鹧鸪天作法;卜算子作法;减兰作法。3、中调作法举隅:临江仙作法;蝶恋花作法;定风波作法。4、慢词作法举隅:满庭芳作法;八声甘州作法;念奴娇作法。教学重点:词体的特点;词的作法 教学难点:词的作法 第五单元 教学实践实训(4 学时)
26、教学目的及要求:1、通过品读同学习作,进行互评交流,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作品的鉴赏能力;2、通过心得体会的分享,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教学基本内容:1、创作交流:学生围绕同班同学的诗词习作进行互评;2、研修心得分享:学生围绕自身课程学习与创作经历,分享心得体会。教学重点:创作交流;研修心得分享 教学难点:研修心得分享(二)学时安排表 单元 知识点 教学内容 技能要求 学时分配 1、古典诗歌的分类 按诗的发展与格律 按句式划分 能切实理解古典诗歌的分类,并能熟练地判断古典诗歌的类属。0.5 学时 -14-第一单元:近体诗格律常识(4 学时)2、近体诗的格律特点 诗有定句 句有定式 平仄有规 押
27、韵有位 对仗有别 能切实理解近体诗的格律特点,并能结合实例熟练地辨析其格律特点。0.5学时 3、近体诗格律基本知识 句数和字数 四声与平仄 粘对 用韵 对仗 能深入理解近体诗的篇幅、平仄、粘对、用韵、对仗五大基本要素,熟练掌握近体诗在格律上的基本要求。3 学时 第二单元:绝句的格律与创作(6 学时)1、律绝的平仄谱式 五绝四式 七绝四式 熟练掌握五七言律绝的平仄谱式,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判断。2 学时 2、律绝的作法 五绝作法简说 七绝作法举隅 对五七言律绝的作法基本理解,能初步运用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写作五七言律绝。4 学时 第三单元:律诗的格律与创作(12 学时)1、律诗的平仄谱式 五律四式
28、 七律四式 熟练掌握五七言律诗的平仄谱式,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判断。2 学时 2、近体诗的拗救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辨说 拗律的几种情况与拗救方法 理解和掌握近体诗格律基本规范之外的规则,能结合实例对拗救情况进行甄辨,并能尝试在创作和修改中运用拗救规则。2 学时 3、五律的作法 谋篇布局 炼句与炼字 对五言律诗的作法基本理解,能初步运用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写作五言律诗。4 学时 4、七律的作法 七律句法简说 七律章法举隅 对七言律诗的作法基本理解,能初步运用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写作七言律诗。4 学时 1、词体的基本知识 词体的特点 词体的分类 词牌与词谱 能深入理解词体的篇幅、句式、平仄、用
29、韵对仗等方面的特点,能结合实例进行评析。4 学时 -15-第四单元:词的格律与创作(10 学时)2、小令作法举隅 浣溪沙作法 鹧鸪天作法 卜算子作法 减兰作法 能基本理解小令词的作法,并初步运用词体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选用常见小令词牌,写作小令词。2 学时 3、中调作法举隅 临江仙作法 蝶恋花作法 定风波作法 能基本理解中调词的作法,并初步运用词体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选用常见中调词牌,写作中调词。2 学时 4、慢词作法举隅 满庭芳作法 八声甘州作法 念奴娇作法 能基本理解慢词词的作法,并初步运用词体格律规范和艺术技巧,选用常见慢词词牌,写作慢词词。2 学时 第五单元:教学实践实训(4 学时)1
30、、创作交流 2、研修心得分享 学生围绕同班同学的诗词习作进行互评 学生围绕自身课程学习与创作经历,分享心得体会 通过品读同学习作,进行互评交流,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心得体会的分享,互相启发,共同进步。4 学时 四、课程实施 1、本课程教学秉持以生为本、以“学”为重的教学理念,以专题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研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2、为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的实施强调三个结合:课堂交流与课外研习相结合,强调以学为本;理论与创作相结合,突出学以致用;诗词文化与书法艺术相结合,展现专业特色。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评
31、价、考核上注重多元性,强调知识考评、过程考评和作品考评,以突出教学的过程化管理和应用实训性。本课程集中从“知识 -16-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平时表现占 30%,期末考评占 70%。平时表现,主要围绕“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通过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与方法、思想和行为、作业完成情况,作出评分;期末考评,主要围绕“知识与技能”对学生进行考查,通过对学生一个学期来创作的格律诗词作品进行综合考评,作出评分。每个学生需提交原创格律诗词作品 6 篇(五绝 1 首,七绝 1 首,五律 1首,七律 1 首,小令
32、 1 首,中调或慢词 1 首)作为期末考评材料,若学生额外提交原创作品,可酌情加分。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硬件条件 需配备多媒体教室,以及相关教学仪器和设备。(二)师资条件 由 1 名课程负责人和 2 名课程组成员担任本课程专任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任课教师需具有中国古代文学或古代汉语专业背景,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熟悉诗词格律相关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诗词格律进行创作,具有较丰富的格律诗词创作经验。(三)教材编写 本科程采用诗词格律新讲专业教材,为配合教学实践的需要,将考虑适时地编写教学辅助教材格律诗词创作实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词格律,提高格律诗词的创作水平。(四
33、)信息化教学资源 -17-本课程注重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建设专业化、信息化教学精品课程。七、其他说明 本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办学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和教学实际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情境。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事故统计分析制度,总结教训,预防事故。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事故统计报告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营运车辆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职责 1 安技部负责
34、组织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和要点的制定和实施。2 发生行车事故后,驾驶员等从业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同时,迅速向事故发生地的公安交警部门、道路运管机构及车辆所属单位报告。内容及要求 1 统计类 1.1 事故等级划分 按后果严重程度,将行车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个等级。1)轻微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轻伤 1 至 2 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 1000 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 200 元的事故。2)一般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重伤 1 至 2 人,或者轻伤 3 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 3 万元的事故。3)重大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死亡 1 至 2 人,或者重伤 3 人以上 10
35、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 3 万元以上不足 6 万元的事故。4)特大事故 -18-是指一次造成死亡 3 人以上,或者重伤 11 人以上,或者死亡 1 人,同时重伤 8 人以上,或者死亡 2 人,同时重伤 5 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 6 万元以上的事故。1.2 行车事故类别 按发生要素,行车事故分为翻车、坠车、碰撞、刮擦、运行伤害、爆炸、失火等七个类别。1.3 事故责任划分 按责任人过失程度,行车事故划分为全部、主要、同等和次要责任等四个等级。2 行车事故报告 行车事故报告分为内部事故统计报告和上报事故统计报告。2.1 报告界定 1)内部事故统计报告指当车辆发生轻微事故造成人员受伤时,自车辆发生事故开
36、始,24 小时内填报行车事故报告上报公司安技部;未造成人员受伤的行车事故须及时填报行车事故报告,每起事故一份。各车辆填报事故(登记)月报表,于在当月底 25 日前汇总上报安技部。2)上报事故统计报告为一般报告和紧急报告两种 2.2 一般事故报告范围 1)一次死亡(失踪)1-2 人;2)一次重伤 3-9 人;3)遇险人数 1-4 人;4)无人员伤亡但经济直接损失 50-100 万元以下行车事故或车辆火灾事故。2.3 一般事故报告程序 公司在接到事故报告后 4 小时内,按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快报内容填写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2.4 紧急报告范围 1)一次死亡(失踪)3 人及以上的事故;2)一次死
37、亡重伤 10 人及以上的道路运输行车事故;3)涉及外籍人员(包括港、澳、台)死亡的道路运输行车事故;4)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 万元以上的道路运输行车事故;5)事故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已造成较大影响或易引发其他事端的,或其他需及时上报的重要情况。-19-2.5 紧急报告程序 公司在接到事故报告后 1 小时内,按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快报内容填写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后,应尽快了解详情,在 5 小时内补报或续报,事故初步原因要在 8 小时内续报上级主管部门。发生事故后,在死亡(失踪)人数不明的情况下,一律按紧急事故程序报告,待事故伤亡人数确认后再补报或续报。2.6 事故报告统一使用交通
38、部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快报(见附表)格式,按照事故报告程序,由事故报告单位负责填报,报告的具体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年、月、日、时)、天气情况;2)车辆牌号、车型、核定人(吨)数、实载人(吨)数;3)事故发生的地点、道路类别(高速、国道、省道、县乡道)、运行线路、线路类别、始发站(地)、车站等级;4)发生事故的车辆单位(全称)、企业资质等级;5)驾驶员姓名、从业资格类别及证号;6)人员伤亡、失踪人数、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情况;7)事故概况;8)事故原因、责任分析的初步判断;9)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报告日期;10)报告单位盖章。3 统计报表 3.1 行车事故统计,应统一使用道路运输行业责任
39、行车事故(年、季、月)表(见附表),由公司安技部逐级统计填报,填报说明如下:1)上报事故是指一般及其以上事故;2)当月未能认定事故责任的,在统计时,对已掌握的事故次数、伤亡人数情况,应列入当月统计报表范围,并在当月报表中加以说明。事故责任认定后,再计入次月责任折合,按责任折合数据作相应调整及说明;3)报告期内无上报事故的,也应填报统计报表,累计计算相关数据,并注明本月或季、半年、全年无上报事故。3.2 填报统计报表时应注意:1)填表人的签名;2)安技部门负责人在“统计负责人”上签名;-20-3)单位领导的签名;4)填报日期;5)加盖填报单位公章。4 统计计算 4.1 行车事故责任折合系数为:1
40、.00/全部责任、0.75/主要责任、0.5/同等责任、0.25/次要责任。4.2 上报事故是指一般及以上事故:责任折合事故次数是指实际事故次数与责任系数之积。4.3 事故死亡人数是指事故发生的当时到事故后七天内实际死亡的人数:旅客死亡人数是指事故死亡人数中营运客车内死亡的乘客人数。4.4 事故受伤人数是指事故中乘客、行人(骑车人)和运输企业的职工或个体业户及聘用人员等全部重伤和轻伤人数之总和。4.5 重伤和轻伤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联合颁布的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确定。4.6 责任折合事故死亡人数是指事故死亡人数乘以相应的责任系数之积的叠加(责任
41、折合事故死亡人数=事故死亡人数责任系数)。4.7 责任折合事故受伤人数是指事故受伤人数乘以相应的责任系数之积的叠加(责任折合事故受伤人数=事故受伤人数责任系数)。责任折合重伤人数是指事故重伤人数乘以相应的责任系数之积的叠加(责任折合重伤人数=事故重伤人数责任系数)。4.8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轻微及以上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助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院费和财产直接损失。4.9 责任率是指统计期内实际事故次数与责任折合事故次数之比率。计算公式:责任率=责任折合事故次数/实际事故次数100%5 事故处理流程 5.1 本流程
42、适用于有人员伤亡(包括轻微、一般、重、特大)的事故处理。5.2 当接到交通事故报告后,接报人必须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及领导(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事故简况及人员伤亡情况,若可能,须按事先约定的伤情分类择优送院抢救,事故发生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立即携带工具(纸、笔、尺、相机)赶赴事故现场,-21-查清伤者送院情况,了解报案(交警、保险)情况,拍摄现场及车辆照片(车辆前、后、左、右及内部),如现场已撤离,应向目击者、当事人或交警了解现场情况,绘制事故现场图。在安全管理人员前往现场的同时,各级主管领导也须根据事故类型(附后)赶赴医院,详细了解伤者病情,准确的身份信息(身份证明)及联系方式,积极安抚伤者
43、及家属的心情,及时与医生和院方沟通,尽力抢救伤者。5.3 事故现场处理结束后,必须及时按照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全体从业人员吸取教训;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待事故责任认定后,必须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附:事故处理赶赴医院分级制度,轻微事故:部门安全主管;一般事故:主管安全经理;重大事故:分管副总经理;特大事故:总经理 6 报告注意事项 6.1 对上报的事故报告、统计报表发现错、漏现象的,应及时作出更正说明,重新填报报表。6.2 事故统计报告要求如实、及时、准确反映安全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如发生瞒报、谎报、迟报等情况的,
44、将在年终安全目标考核时扣除事故报告得分;造成负面影响或延误工作的,要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直至领导的责任。7 相关术语含义 7.1 翻车 指车辆(以下简称:能量体)因各种因素偏离正常运行线路(以下简称;能量线)并改变了原来的姿态,其倾钭度或不离开地面的翻转度在 90-720 度以上致使车辆最终一侧或一端着地或翻转后复又轮胎着地并失去能量的现象。可分为侧翻、滚翻、扎头翻和仰翻四种主要形态。7.2 坠车 指能量体因故偏离能量线从 2m 以上的高度落下,或翻转过程中有过一次或多次 2m以上高度的损落过程,最终失去能量的现象。可分为翻坠、冲坠和仰坠三种主要形态。7.3 碰撞 指能量体在能量线上正面与其它能量
45、体或物体相触而失去能量或相互失去能量并造成本体或它体点、面状的损伤或伤害,或使它体被触后获能移动的现象。车辆之间可分为对撞、迎头撞、侧面受撞、追尾相撞、连续追尾相撞、左转达弯相撞、右转达弯相撞七种主要形态。-22-7.4 运行伤害 指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因刮、擦、扎、搓、摔、挤以及车轮飞出或车轮压飞路中物体而伤害人、物的现象。7.5 刮擦 指能量体与能量体、能量体与非能量体发生过程接触后部分失能,造成被接触物体片、线状损失或变态,有时本体也有部分损伤或变态的过程。车辆间的刮擦可分为会车刮擦(相向刮擦)、超车刮擦(同向刮擦)两种。科技成果,是指承担学校及所属单位的任务,或利用学校及其所属单位的名誉、
46、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职务科技成果。职务科技成果的权属归学校,具体内容泛指创新知识与技术,包括已经产权化的成果(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品著作权等),和未产权化的创新知识、专有技术、技术秘密、软件、算法及各种新的产品、工程、技术、系统的应用示范等。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第四条 科技成果转化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市场规律,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厚则,依照合同的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不得侵害学校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