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72788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23年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第1篇: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

2、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 62 +34 +23 - - 62 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

3、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85-40-26=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

4、不用写算式。 第二步:45-26 (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可以用笔算) (6)学生讨论:除了用85-40-26这种方法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8)师板书:40+26=66(个)85-66=19(个)课件出示。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90-58-24=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56+34-20= 78-24+3

5、9= 练一练: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下,小明共跳下,小亮共跳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下,小明跳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附:板书设计: 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笔算的竖式书写格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6、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格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南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他们,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一、引入旧知、沟通联系 口算: 10+10+20= 60-20-10= 30+2+7= 15-7-8= 2+8+30= 17-10-2= 提问其中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 师:也就是这些题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算的。你们可真棒。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连加连减的计算题,板书本课课题:连加、连减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

7、错,都顺利的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南瓜地里去看看吧! (一)连加 1、出示书第27页情景图 师:你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西瓜,第三组摘了22个西瓜。 师: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不错,那我们今天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2、师: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3、师:同学们,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我们应该怎么想? 生: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就是把三个组同学们摘得南瓜合起来。 4、列式计算 师:这道题怎样列算式。 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28+34+22= 5、你先来估一估这三

8、个组大约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谁估计得更准确一些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6 、组织学生讨论: 师:那到底怎样准确的计算这道题呢?请同学们同位俩先商量商量,然后生说教师板书: 9、师:这里三种笔算竖式哪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师小结: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使计算正确、迅速。这种简便写法(板书:简便写法)的竖式,更方便。 10、师:那大家看,为什么这个简便写法,可以把这里的两个竖式合起来呢? (因为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 11、师: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12、

9、师:请同学们,都试着用简便写法的竖式算一算,做在练习本上。 13、师:同学们,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 大家的估算能力可真强。 14、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题。 出示练习题:笔算46+25+17= 选择不同的竖式展台展示,生讲解。 15、师:摘完大南瓜,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生:运南瓜。 师: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里运南瓜。 (二)出示运南瓜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这个图又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师:数学问题呢?生:还剩多少个? 自己完整的读一遍。 师:这道题你会解决吗? 自

10、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用刚才计算连加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学生尝试计算。找一生板书竖式在黑板上,讲解。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可以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 生2:90-58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个你刚才学的怎么样?请看这道题。 出示练习题:90-58-30= 三、巩固练习 1 、师:我们学校数学小诊所来了三个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诊断一下吗?(出示课件)指名生说,师总结。 2 、请同学们一组同学做一道题。 54+20+16= 72-6

11、-40=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的高兴吗?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多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有收获,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2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

12、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 生:想。 师:就让我们和这些同学一起出发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 (二)学习例1 (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

13、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 3、学习竖式 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开始议一议。 生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开始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该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

14、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学习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因为博物馆比较远,我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 如果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 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摆小棒法。 3、合作解决竖式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口算和摆小棒算出了35+32的结果。真棒!现在,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一下

15、。 小结: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巩固新知 (一)基础练习 课本第1213页“做一做” (二)综合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要对齐。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要对齐。 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

16、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工具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

17、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18、”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板书课题: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

19、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

20、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 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

21、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4、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

22、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

23、段吗?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7)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的两个特点: 1、线段都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交流自己对线段的看法。 三、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你会画线段吗?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吗? 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3.你能画一条比刚才更长或者更短的吗?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特征: (1)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

24、特征和画法。 板书 认识线段 特征: 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

25、的?(可以多种算法) 3、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样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6-23,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合理即可)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

26、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6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

27、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

28、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

29、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

30、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第2篇:人教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人教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

31、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划线和?标记出来。便于交流时提出。 4、自己的建议、体会、方法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自学 你喜欢运动吗?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下面的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32、 1、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我知道这是一幅( )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 3、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它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选用( )统计图。 4、一起来认识扇形统计图吧!自学教材第107页,注意拿笔勾画哦!. (1)计算出各运动项目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取哪些信息?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扇形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各个数据的?它有什么特点? 1、我发现扇形统计图中的( )代表单位“1”,表示( ),各个扇形面积表示( ),扇形的大小说明了( )。 2、扇形统

33、计图的特点是( )。 3、生活中,你还从()见到过扇形统计图? 三、学习小结 我们已曾经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还有()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我们今天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四、智勇大闯关,我是小擂主 1、第一关:小练兵。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2、第二关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五、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自我评价:我对我的课堂表现( ),因为( )。 六、作业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课后习题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

34、五的第3题。 人教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比的意义,谁能说说 1、什么叫比?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发言)我们以前还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的商不

35、变性质,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课前准备: 同桌互相说一说: 1.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2.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有没有基本性质?如果有,这条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 2、验证猜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汇报(预设):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0.4:0.5=0.40.5=0.8 0.4

36、5=2 0.55=2.5 2:2.5=22.5=0.8 (3/4)(5/4)= (3/4)(4/5)=3/5=0.6 3/4(2/3)=1/2 4/5(2/3)=5/6 1/2 :(5/6)=1/2(5/6)=0.6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结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问:为什么0除外?(生自由回答)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重要? 相同的数可以是什么数? 不可以是什么数? 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比的性质的应用 最简整数比 师:我们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

37、用它化简分数,约分,通分,其实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吗?(生自由发言) 结论: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是1,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讨论: 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小组里议一议。 师小结:必须是一个比;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前项与后项互质。 教学例1:化成最简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 写出这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的两面旗的图, 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这两个比的前项,后项是怎么变化的,存在着怎样一个变化规律呢? 生独立解决,小

38、组交流汇报方法。 1510 15 : 10=(155):(105)=3:2 想: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180 : 120=(15_):(10_)=3:2 想:除以什么呢? 这两个比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 1/6:2/9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看谁的眼睛看得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题)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需要怎样做才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根据? 3、归纳化简比的方法: (1)整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简比。 (2)小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3)分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五、课后延伸: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九年级上册数学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