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的决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中的决策.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理学中的决策 一、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目标:目标必须清楚。必须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 决策是以可行方案为依据 过程:在本质上决策是一个循环过程,贯穿整个管理活动的始终。二、现代决策的特点:1、决策系统的规模扩大 2、决策活动的频率加快 3、决策活动包含的信息量猛增 4、决策主体的构成在变 三、决策的作用(P92)1、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决策贯穿整个管理活动。2、决策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决策是任何有目的的活动发生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不同层次的决策有大小不同的影响。3、科学决策
2、是现代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四、决策的分类(P93)1、按决策范围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地位不同,特点不同)战略:指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涉及组织全局的长远性的、方向性的决策。风险大。一般需要长时间才可看出决策结果,所需解决问题复杂,环境变动较大,并不过分依赖数学模式和技术,定性定量并重,对决策者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求高。战术:又称管理决策。是组织内部范围贯彻执行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过程的具体决策。步直接决定组织命运,但会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工作销量的高低。业务: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
3、率所做的决策。涉及范围小,只对局部产生影响。2、按决策性质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非程序化:管理中首次出现的或偶然出现的非重复性的决策。无先例可循,随机性和偶然性大。3、按决策主体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个人:在最后选定决策方案是,由最高领导最终做出决定的一种决策形式。(决策迅速,责任明确,充分发挥领导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群体:两个或以上的决策群体所做出的决策。(耗时,复杂,但可集思广益,弥补个人不足)4、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分为确定性决策、非确定性决策和风险性决策。确定型:决策所需的各种情报资料已完全掌握的条件下作出的决
4、策。不确定型:资料无法加以具体测定,而客观形式又必须要求做出决定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不能预先肯定,可能有几种状态,每种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做出客观估计,但不管哪种方案都有风险的决策。五、决策的基本原则(P95):1、差距、紧迫和“力及”原则(在确定决策目标时运用)差距: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差距问题。紧迫:决策目标不但是需要解决的差距性问题,并且具有紧迫性,是影响工作的主要矛盾。力及:解决是力所能及的,主客观条件允许的,有解决的可实现性。2、瞄准和差异原则(准备备选方案是需要运用的原则)瞄准:方案必须瞄准决策目标。差异:备选方案所采取的路线、途径和实施必须是互不相同的。3、“两
5、最”、预后和时机原则(方案选优是运用)两最:利益最大,弊失最小和可靠性最大,风险最小 预后:有应变性的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威胁的预测和对策。时机:决策应该在信息充分或根据充足的时机做出。4、跟踪和反馈原则(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运用)跟踪:决策实施后要随时检验查证。反馈:决策于客观情况一旦有不适应,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5、外脑和经济原则(在决策的全过程必须运用)外脑:在决策过程中必须重视利用参谋、顾问、智囊团等。发挥集体智慧,防止个人专断,把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经济:决策全过程要求节约人、财、物力。1:系统原则。应用系统理论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2:信息
6、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3:可行性原则。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客观等方面的成熟,科学决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组织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各方面是否有决策实施的可行性。4:满意原则。由于 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很充分的信息和做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对未来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肯定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六、决策的程序 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量化目标,3、价值准则:有形与无形价值。4、拟定方案 5、分析评价 6、方案选优 7、方案实施 8、追踪决策 七、决策技术 决策技术一般分为定性技术和定量技术 定量决策技术:风险性决策:期望值准则、决策树法 非确定型决策:小中取大法、
7、大中取大法、极小极大后悔值法 决策的程序 1)确定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测达到的结果。决策目标是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的,因此,必须把握住所要解决问题的要害。只有明确了决策目标,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2)拟定备选方案。决策目标确定以后,就应拟定达到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拟定备选方案,第一步是分析和研究目标实现的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及决策事物未来的运动趋势和发展状况;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将外部环境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内部业务活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同决策事物未来趋势和发展状况的各种估计进行排列组合,拟定出实现目
8、标的方案;第三步是将这些方案同目标要求进行粗略的分析对比,权衡利弊,从中选择出若干个利多弊少的可行方案,供进一步评估和抉择。3)评价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拟定以后,随之便是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看 哪一个方案最有利于达到决策目标。评价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和试验法。4)选择方案。选择方案就是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总体权衡后,由决策者挑选一个最好的方案。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一般分四个步骤:(1)形成决策问题,包括提出方案和确定目标;(2)判断自然状态及其概率;(3)拟定多个可行方案;(4)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常用的决策分析技术有: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不
9、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1)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征有 4 方面:一是只有一个状态,二是有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的目标。三是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四是不同方案在该状态下的收益值是清楚的。确定型决策分析技术包括用微分法求极大值和用数学规划等。(2)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这类决策问题与确定型决策只在第一点特征上有所区别:风险型情况下,未来可能状态不只一种,究竟出现哪种状态,不能事先肯定,只知道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概率、频率、比例或权等)。常用的风险型决策分析技术有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期望值法是根据各可行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收益值的概率平均值
10、的大小,决定各方案的取舍。决策树法有利于决策人员使决策问题形象比,可把各种可以更换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性大小及产生的后果等,简单地绘制在一张图上,以便计算、研究与分析,同时还可以随时补充和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如果不只有一个状态,各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又不确知,便称为不确定型决策。常用的风险型决策分析方法有:a乐观准则。比较乐观的决策者愿意争取一切机会获得最好结果。决策步骤是从每个方案中选一个最大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大收益值中选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对应的方案便是入选方案。b.悲观准则。比较悲观的决策者总是小心谨慎,从最坏结果着想。决策步骤是先从各方案中选一个最小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小收益值中选出一个最大收益值,其对应方案便是最优方案。这是在各种最不利的情况下又从中找出一个最有利的方案,c.等可能性准则。决策者对于状态信息毫无所知,所以对它们一视同仁,即认为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于是这样就可按风险型情况下的方法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