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7365016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社社 会会 学学 概概 论论教教 学学 大大 纲纲【说明】【说明】课程名称:社会学学时数及学分:21836 学时,2 学分;教学课时 34 课时,考察 2 学时。教材:社会学教程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大纲编者:陈亚平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传媒专业学生开设的知识拓展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社会学知识,学会用社会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观察社会现象,学习将社会学知识应用到职业实践。由于本专业学生没有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不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安排对基本理论部分适当延长时间,专题部分则适当缩短,同时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社会学相关著作,使学生得到初步的社会学思维训练。特

2、别说明:社会学是西方人建立的、适应西方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的、以西欧语言为主要载体的社会科学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非西方社会的人学习掌握社会学的难度。本课程以介绍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为主,在做到学理正确明晰的前提下,应该力求将社会学理论知识通俗化,消除学生接受上的障碍,才有利于培养社会学的思维习惯。由于国内社会学恢复建设不久,原创性成果有限,所以,本课程一般在采用最新编辑出版的国家优秀教材的同时,参考书目随时指定,以国外原创性著作、原版翻译教材为主,同时兼顾国内较新的研究成果,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当前的研究和社会学调查告,以便于将国外学科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本文】【本文】第一章第一章社会学的学科

3、对象与学科性质社会学的学科对象与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认识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了解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有初步认识。掌握相关基本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条件成熟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授课时数】【授课时数】4 课时【内容要点】【内容要点】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学的产生1、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与背景,2、孔德、斯宾塞、马克思、迪尔凯姆、马克斯韦伯二二、社会学的现代发展1、美国社会学的发展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帕森斯与“结构功能”学派;中距理论(Middle-rangetheory);米尔斯

4、的社会学想象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战后社会学的应用发展。2、西欧国家的社会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卢曼的系统学派;布迪厄、福柯;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3、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学。“依附理论”。4、中国社会学的发展。20 世纪早期的中国社会学;社会学的中国化问题;中国社会学成就20 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学的停滞发展。20 世纪后期中国社会学的重建。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1、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学定义的不同观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3、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与社

5、会过程(social change)4、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社会学的定义2、关于研究对象的进一步解释三、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和基本问题1、社会学研究的领域2、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四、社会学学科概说1、社会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和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的系统的、客观的研究。2、社会学家与自然科学家一样,常常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贯彻实证科学的原则)研究人类社会。3、社会学是一门显而易见的科学。4、社会学的基本观点:人类行为是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制造的。5、社会学家试图从社会现象了解社会行动的原因。6、社会学仍然在确立其研究范围的过程之

6、中。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1、社会学的知识体系: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和应用社会学。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观点;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社会学的科学性;社会学的应用性;社会学的建设性和批判性。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哲学,历史,人类学与社会学、文化、语言、宗教2、社会学与自然科学学科交叉;自然科学方法的运用。三、社会学的功能1、社会学的运用评估研究、社会实验、政策取向的社会调查、社会预测和社会检测与描述。2、职业视野中的社会学应用倾向。社会研究方法正在成为一门公民教育的普及性课程。3、作为一种解释工具的社会学。四、社会学与

7、社会史【作业与思考】【作业与思考】1、什么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怎样理解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3、基本概念:孔德、斯宾塞、马克思、迪尔凯姆、马克斯韦伯、芝加哥学派、帕森斯、结构功能学派、中距理论、米尔斯、社会学想象、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系统学派、布迪厄、福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依附理论”。4、社会学的知识体系由那些部分构成?5、什么是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2、A英克尔斯:什么是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3、吉登斯:社会学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

8、3 年。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一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历年。5、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 2000 年。6、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 1995 年。7、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 2003 年。8、肖枫:西方发展学和拉美发展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0 年。9、周积明、宋德金: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第二章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社会及其构成【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了解社会学对社会的基本概念的定义,理解社会概念的基本涵义。了解社会学关于社会类型的基本观点。理解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宏观文化的概念,对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变迁有较深的认识。掌握相

9、关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条件成熟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授课时数】【授课时数】2 课时【内容要点】【内容要点】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一、社会的涵义1、什么是社会?关于“社会”的语源叙述;社会的定义;马克思关于社会的理论。二、社会的类型与性质1、社会类型的几种划分方法。2、公社社会(communal society)和社团社会(associational society)。费迪南德腾尼斯(Ferdinand Tonnies)的公社(德语 Gemeischaft)与社会(德语 Gessellschaft);迪尔凯姆机械的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

10、y)和有机的团结(Organic solidarity)。3、社会实在论与社会唯名论三、社会的特点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和整体性。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一、个人与社会1、人的生物性与人的社会性人是社会的动物。2、人是社会的行动者。社会定义的界定3、人的社会性因为文化而变得更加复杂。社会;文化。4、社会需要对人的行动的意义。二、社会关系。第三节文化一、文化的涵义与分类1、文化的涵义。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文化制度二、文化的特性1、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社会产品。2、文化是人类群体共同享有的社会产品。3、文化存在与发展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三、文

11、化的结构与功能1、文化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2、文化的功能:整合功能;导向功能;维持秩序的功能;传续功能。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1、文化的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人类需要的多样性;人类实现自身需要的多样性;人类选择的多样性;人类意识的复杂性。2、人类文化的相对差异性:主流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3、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4、文化变迁:发明与发现;文化传播;文化冲突;文化融合。【作业与思考】【作业与思考】1、什么是社会?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定义有哪些涵义?2、社会需要对人的行动有哪些影响?3、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社会功能?4、什么是文化变迁?影响文化变迁

12、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基本概念:社会、公社与社会、藤尼斯、机械的团结和有机的团结、文化、符号、主文化和亚文化、文化结构、文化丛、文化模式、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融合。【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民间文艺出版社 1990 年。2、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2 年。3、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 1994 年。4、藤尼斯:公社与社会,商务印书馆 2000 年。第三章第三章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了解社会学关于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理论;理解社会化概念的基本涵义。理解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各种因素以及社会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13、。了解社会化的基本阶段及其内容。认识人的社会化是终身社会化。掌握相关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条件许可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手段】阅读相关著作,分组讨论【授课时数】【授课时数】2 课时【内容要点】【内容要点】第一节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1、社会化概念人的社会化。2、人的社会化的涵义“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社会化的必要性从个人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定义社会化概念;社会化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没有社会化就

14、没有社会”。2、人的社会化的可能性;人有漫长的依赖期;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的工具条件。三、人的社会化的内容1、人类发展的任务。哈维格斯特(Robert Havighurst)人类发展的六阶段论。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学习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2)学习谋生的基本技能。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角色理论。6)形成人的个性和人格第二节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一、社会化的实施机构1、社会化的机制三种模式:教化论、学习论和互动论。天性与教养的对立。2、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二、基本社会化1、人类成长阶段说与社会化过程婴幼儿的社

15、会化;少年期的社会化;青年社会化。青年段的“六大高峰”。2、少年青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心理上的断乳;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社会价值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社会变迁迅速;“代沟”问题。3、玛格丽特米德。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1、继续社会化2、再社会化3、终身社会化。第三节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一、个性及其形成1、什么是个性个性(personality);认知水平;能力水平;情感态度。2、个性的形成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环境与过程。3、关于自我认识的几种理论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角色借用(role taking);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的三个部分:本我(I)、自我(ego)、超我(su

16、perego)。发生认识论皮亚杰(Jean Piaget)二、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1、个性与社会性社会个性(social personality)与社会人格。2、雷同性格与人的能动性三、个性与民族性1、个性与民族性的关系。2、关于国民性的研究。3、中国国民性的特点。【作业与思考】【作业与思考】1、什么是社会化?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阶段有哪些?3、青少年社会化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什么是社会个性?怎样理解个性与民族性的关系?5、基本概念:人的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人格、个性、社会个性、民族性和国民性、代沟、玛格丽特米德、镜中我、库利、角色借用

17、、自我本我超我、弗洛伊德、雷同性格。【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2、玛格丽特米德:代沟,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年。3、沙连香:中国民族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4、戴维波谱,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版,第六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5、沙连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6、CS霍尔: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商务印书馆 1985 年。7、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 1981 年。8、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年。9、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 1998 年

18、。第四章第四章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了解社会学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理论;社会互动的基本类型。理解几种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的特色。理解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的关系,熟悉角色理论,了解角色扮演过程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掌握本章的相关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结合讲授进行讨论。【授课时数】【授课时数】3 课时【内容要点】【内容要点】第一节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其意义一、社会互动的涵义1、社会行为及其类型社会行为。马克斯韦伯与“移情式理解”(Verstehen)。马克斯韦伯的人类社会行为类型。2、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二、社会

19、互动的类型1、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人际互动的特点。群体互动;群体互动的特点。2、社会互动的类型交换;社会交换遵循的原则:互惠、成本。合作;合作的条件。竞争;竞争与“规则”。冲突与强制。3、特殊的社会互动集体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集体行为的定义。集体行为的特点;斯梅尔瑟定律。三、社会互动的意义1、促进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的发展库利;“镜中我”。符号互动主义。米德。2、社会互动能够满足行动者的需要3、社会互动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基础是社会关系。第二节社会互动理论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1、社会交往的概念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2、社会交往具有满足人

20、类需要的意义。二、符号互动论1、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代表人物。符号。布鲁默;情境定义(definition of situation)。2、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拟剧理论”(dramaturgical theory);“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三、本土方法论1、本土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2、茄芬克尔与“违规实验”。四、社会交换理论1、社会交换理论。2、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霍曼斯(Homans)和布劳(Blau)。五、人际互动人际互动中的非语言交流。第三节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1、社会

21、角色的来源及其涵义社会角色;戈夫曼。2、角色理论。3、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4、社会角色的类型:角色丛;先赋地位(ascribed stats)与获得地位(achieved stats)。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规定角色和开放角色。理想角色和实际角色。二、社会角色的扮演1、角色扮演的过程角色扮演的涵义;角色扮演的过程。2、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作业与思考】【作业与思考】1、什么是社会互动?如何理解社会互动的社会学意义?2、社会互动有哪些类型?各类有什么特点?3、斯梅尔瑟是怎样解释集体行为的发展过程的?4、什么是社会角色?角色和地位的关

22、系怎样?5、什么是集体行为?怎样预防集体行为的发生?6、简述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7、简述符号互动的基本原理。8、基本概念:社会互动、集体行为、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先赋地位、自致地位、先赋角色、自致角色、理想角色、现实角色、角色扮演、角色丛、社会交换论、拟剧理论、印象管理理论、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混淆、非语言交流、符号和符号交往理论、斯梅尔瑟定律、本土方法论。布劳、戈夫曼。【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吉登斯:社会学第四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2、约翰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 1988 年。3、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 年。4、DP约翰

23、逊:社会学理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年。5、戴维波谱: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6、杰夫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 2000 年。7、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 1989 年。第五章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了解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基本理论;认识初级社会群体;理解初级社会群体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认识人类婚姻与家庭的社会文化内涵,了解婚姻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掌握本章的相关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条件成熟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授课时数】【授课时数】2 课时【内容要点】【内容

24、要点】第一节社会群体及其类型一、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1、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人的结合体。偶遇群体和统计群体。2、社会群体的特征:成员之间有直接的明确的持久的社会关系;面对面的全面的互动;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群体边界;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二、社会群体的类型规模小群体、大群体;成员关系结构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按照群体规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形成缘由血缘群体(血缘关系),地缘群体(地缘关系),业缘群体(职业分工),趣缘群体(生缘群体)。第二节初级社会群体一、社会群体的概念与特征1、什么是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群体或基本群体(Primary group)。库利最

25、早提出初级群体的概念。2、初级群体的特征:规模较小;持续的、直接的、面对面的、全面的相互交往(非工具性);人际关系亲密,感情联系丰富;成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非正式控制(规范的非正式性和非强制性)。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与维持1、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1)家庭;2)同伴群体;3)邻居;4)朋友圈子和兴趣群体。2、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与维持关键因素:1)经常性交往;2)非利己的动机;3)开放与宽容的态度;4)价值观念的相似与同一;5)行为模式的同一和近似。二、群体的功能及其变化1、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初级社会群体是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初级社会群体是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初级社会群体可以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

26、要;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初级社会群体的反功能压抑个性发展、助长人的依赖性、狭隘的本位主义。2、初级群体的变化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分工的影响;社会功能组织的发展;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大众交往的人际关系;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变化。家庭功能的变化和影响。第三节家庭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1、什么是家庭?家庭概念。婚姻与亲属;亲属制度的社会功能。2、婚姻的概念。婚姻,“核心家庭”、“大家庭”。单偶婚与多偶婚。3、家庭的类型家庭的类型是家庭的结构类型。现代社会调查常用的结构类型划分:核心家庭;夫妻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未生育家庭。家庭(Families)的多样性。二、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1

27、、家庭的功能家庭的一般功能:生物的功能,性的满足和生育功能;经济功能,物质财富的生产与消费功能;抚育功能;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家庭在人的社会化和人格稳定化方面的功能受到特别重视。2、家庭功能的变迁三、家庭的变迁1、家庭变迁1)家庭变迁首先是指家庭制度的变迁。2)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变化。3)是指家庭自身的变化。家庭的生命周期。2、家庭变化的总趋势1)威廉古德模式。2)英国家庭模式的变化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英国家庭的变化也许预示着未来许多社会家庭变化的主要趋势。英国正在变成一个“孤独者的国家。”女性主义的研究:A、家庭成员之间的劳动分工方式;B、家庭不平等的权利关系问题。C、对照料

28、行为的研究。三、中国家庭的变迁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中国传统家庭模式;现代家庭模式的产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模式的变迁。【作业与思考】【作业与思考】1、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类型划分尺度有哪些?2、什么是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家庭?家庭的社会功能有哪些?4、家庭会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亡吗?为什么?5、女性主义家庭研究主要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有什么基本观点?6、基本概念: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核心家庭、大家庭、家庭的生命周期、单偶婚与多偶婚、族内婚与族外婚。【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吉登斯:社会学,第七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9、 年。2、波谱:社会学,第七章、十四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3、威廉古德家庭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6 年。4、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年。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四卷。7、安比尔基埃:家庭史(全三卷),三联书店 1998 年。8、吉登斯:亲密关系的革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第六章第六章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掌握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马克斯韦伯关于科层制的理想模型、关于科层制的权威类型的观点,了解科层制度的特点。认识到在正式

30、组织内部存在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并且对社会组织的运行产生影响。了解现代西方女性主义对组织理论的贡献。掌握本章基本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调查与观察一般社会组织辅助教学【授课时数】【授课时数】4 课时【内容要点】【内容要点】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一、社会组织的定义及其特征1、什么是组织?组织就是一个以公务关系为基础,为了完成特定目标的一大群人的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组织发展的历史。组织的涵义层次。2社会组织的特征:社会组织是人们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组织起来的群体;社会组织的目标比较简单、明确;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利益纽带基础上的合作关系;组

31、织的内部关系主要表现为正式的职务关系;组织成员的角色具有可替代性,流动性强。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构成要素1、社会组织的类型2、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具的边界;组织的目标;组织的规范性的章程和纪律;以职位为代表的权威的领导体系;组织的物质基础。2)马克斯韦伯的组织权威的类型:法理型权威(rational-legal domination);传统型权威(traditionaldomination);魅力型权威(charismatic domination)。现代社会组织中的法理型权威(巴尔扎克:由侏儒行使巨人的权力)。第二节组织理论一、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1、马克斯韦伯是最早对现代组织提出系统

32、解释的社会学家。2、韦伯关于科层制的理论。科层制(bureaucracy);科层制的理想型(idealtype)。3、科层制组织的具体特点:明确的权威等级;成文的规章制度;全职成员并获得薪水报酬的职业;内部晋升制度;组织内部任务和组织外的生活的区别;成员不拥有他们所调配的物质资源;组织与效率。二、布劳:科层制内部的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1、组织内部的非正式关系。组织的“正式结构(formal structure)”与“非正式结构(informalstructure)”。2、非正式结构与组织的效率问题3、“霍桑实验”三、默顿:科层制功能的失调科层制的功能失调(dysfunctions of bur

33、eaucracy)。“组织人”现象。科层制的仪式主义(bureaucracy ritualism)。四、米歇尔福柯:时空控制理论1、物理环境中的组织时空控制2、组织中的监督福柯:监视有两种模式:监视者直接监督下属的工作;组织和机构保存与一个人的生活有关的卷宗、记录、个案和历史。充分实现监督的评价。五、性别和组织1、女性主义的组织理论。2、现代组织的性别结构。3、组织与“性骚扰”问题。六、日本模式的组织变革1、日本管理模式显然的成功。2、日本公司与韦伯的科层制的不同特点:由下而上的决策(bottom-updecision making);弱化专业区分(less specialization);工

34、作保障(jobsecurity);群体取向的生产(group oriented production);工作与个人生活相联系(merging of work and private life)。七、组织管理的转型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文化。1、人力资源管理(HRM),把一个公司的劳动力看作是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2、公司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业与思考作业与思考】1、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初级社会群体的区别有哪些?2、社会组织的特征怎样?3、简述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4、如何理解科层制内部的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5、什么是科层制的功能失调?6、女性主义研究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怎样的?7、基本

35、概念:社会组织、科层制、法理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霍桑实验、组织人、人力资源管理、时空控制理论、科层制的仪式主义、性骚扰、公司文化。【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 1997 年。2、米尔斯和帕森斯:社会学与社会组织,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年。3、理查德斯科特: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 2000 年。4、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 1998 年。5、李银河:女性主义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年。6、曹锦清:走出理想的城堡:中国单位现象研究,海天出版社 1998 年。7、李汉林等:组织变迁的社会过程:以社会团结为视角,东方出版中心 2006年。第七

36、章第七章社会阶级与阶层社会阶级与阶层【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掌握社会学分层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马克斯韦伯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阶级与阶级矛盾的学说。对历史上的分层制度有所认识。理解和认识社会流动的理论,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流动观念。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分层与流动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本章基本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小调查,组织讨论【授课时数】【授课时数】4 课时【内容要点】【内容要点】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一、社会分化的概念1社会分化的概念社会分化(social differentiation)2社会分化的类型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自然分化

37、与社会分化。社会不平等。3主要的社会分层制度奴隶制度;种姓制度;等级制度;阶级制度。阶级的概念;阶级制度与其他分层制度的区别。第二节社会分层理论一、卡尔马克思的阶级理论1、马克思关于阶级的思想。阶级的本质。阶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关系。无产阶级革命及其最终目的。二、马克斯韦伯的分层理论1、韦伯社会分层研究的多维度视角。1)阶级的经济因素;市场地位(market position)。2)阶级与社会地位(social position);社会声誉、社会声望差异;生活风格(styles of life)与社会群体。3)政党是形成权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独立于阶级和地位对分层造成的影响。2、韦伯社会分层

38、的三重标准:财富权力声望。三、社会分层方法与准则1、主要方法流派:客观法、主观法、声望法。2、社会分层的综合指标。四、社会分层的功能1、功能主义的解释:帕森斯的观点;戴维斯的观点。2冲突论的解释:1)马克思的解释:阶级与阶级斗争学说。2)社会学冲突论学派的观点。第三节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的涵义1、社会流动的概念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对社会结构空间的解释说明。地理空间的流动和社会流动的区别与联系。农民工:一个歧视性的名词。2、社会流动的类型1)按照流动方向划分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2)按照流动性质划分结构性流动和个体流动。3)按照流动的参照点不同代际流动和一生中的流动。二、社

39、会流动的模式分析1、社会流动的模式开放式流动封闭式流动混合式流动。从身份到契约。2、影响社会流动的社会因素1)社会结构的性质。2)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3)教育普及和发展程度。4)家庭背景对流动的影响。5)社会网络资源的影响6)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7)传媒信息的广播程度的影响。三、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问题1、中国社会流动的社会原因社会发展趋势;经济驱动;制度影响;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存在的问题。四、当代中国社会阶级与阶层1、中国社会分层状况【作业与思考】【作业与思考】1、什么是社会分化?社会分化的基本类型有哪些?2、什么是社会分层?人类历史上主要的

40、社会分层制度有哪些?3、社会学怎样看待社会分层现象?4、什么是社会流动?影响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基本情况怎样?6、影响当代中国人社会流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7、基本概念:阶级、阶级斗争、社会分化、社会等级制度、从身份到契约、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结构性流动、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社会不平等、冲突论、民工潮、户籍制度。【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四卷。2、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卡尔:美国阶级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新版。4、E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下,译林出版社

41、 2001 年。5、邱泽奇: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状况变迁,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 年。6、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7、杨继绳:中国各阶层的分析,花城出版社 2006 年。8、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 1998 年。第八章第八章社区社区【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掌握社会学社区研究的理论;理解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特点。认识城市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及城市化战略。掌握本章基本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条件成熟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授课时数】【授课时数】3 课时【内容要点

42、】【内容要点】第一节社区概述一、社区概念1、社区概念。2、社区与社会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二、芝加哥学派1、芝加哥学派。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恩斯特伯吉斯(Ernest Burgess)和路易斯沃尔斯(Louis Writh)。2、芝加哥学派的人文区位学(human ecology)理论与社区研究。3、城市社会学的创立。第二节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一、农村社区1、农村社区概念农村社区的特点。生存基础;居住和群落特征;生活特征;生活的同质性;生活节奏;邻里关系;感情联系。二、城市社区1、城市社区的概念。2、城市社区的特点:1)人口规模大,人口密度高。2)居民异质性高,社会结构复杂。3)居

43、民之间的感情色彩较弱,理性化程度高。4)城市居民间的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分工发达。5)城市的生活节奏快,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较少。人们的社会流动性强。6)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明显的区别。2、城市社会学。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涵义城市化(urbanization)的概念。城市人口增长方式:机械增长,自然增长。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与欧美城市发展模式的异同。2、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2)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动力。3)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影响了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4)城乡差别的存在是城市人口吸引力的内在原因。5

44、)城市市场和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对相邻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具有带动作用。6)户籍和相关社会流动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四、城市社会问题1、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社会性问题;城市经济问题;城市文化问题;精神和心理问题。“城市病”的综合表现。2、城市社会问题对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的影响。3、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社会问题。【作业与思考】【作业与思考】1、什么是社区?社区与社会概念的联系与差别在哪里?2、什么是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有哪些特点?3、什么是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有哪些特点?4、什么是城市化?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你认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应该怎样设计?6、什么是城市病?应该怎

45、样预防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的“城市病”?7、基本概念:社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城市化、城市病、郊区化、逆城市化、芝加哥学派、人文区位学。【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费孝通:论小城镇及其他,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6 年。2、费孝通:江村经济禄村农田,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3、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 1985 年。4、韦伯:经济与社会下,第九章,商务印书馆 1998 年。5、格拉夫梅耶尔:城市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年。6、蔡禾: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年。7、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年。第九章第九章社会问题

46、社会问题【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理解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观点;理解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经常性存在的现象;认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了解中国社会目前主要的社会问题,树立克服社会问题的信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条件成熟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授课时数】【授课时数】2 课时【内容要点】【内容要点】第一节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概述1、社会学是在社会问题中产生和发展的。2、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界定的三个方面涵义。3、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二、如何看待和分析社会问题1、社会病理学的观点。2、社会解组论的观点。3、价值冲突论的解释。4

47、、偏离行为论的解释。5、标签论的解释。三、当前主要的社会问题1、人口问题1)马尔萨斯与马寅初的人口理论与适度人口理论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核心。马寅初的观点适度人口的理论。人口素质。3)人口老龄化问题。老龄化与老龄化社会。2、失业和贫困问题失业与就业。反贫困是一种社会责任。贫困线;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3、医疗、教育引发的社会问题。4、社会问题与青少年犯罪四、社会问题的预防与解决1、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问题的学问。2、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则。【作业与思考】【作业与思考】1、什么是社会问题?如何界定某种问题属于社会问题?2、简述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基本解释理论有哪些?3、中国社会主要的社会问题有哪些?应

48、该怎样看待这些社会问题?4、什么是老龄化?如何避免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5、基本概念:社会问题、老龄化社会、适度人口理论、马尔萨斯、马寅初、贫困线、人口素质、社会解组论、社会病理学。【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商务印书馆 2001 年。2、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年。3、罗伯特金墨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三联书店 2001 年。4、文森特N.帕里罗:当代社会问题,华夏出版社 2000 年。第十章第十章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社会控制;理解社会控制的基本理论;认识社会控制的基本类型。了解越轨行为的类型及其发生原因。掌握本章基

49、本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条件成熟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授课时数】【授课时数】2 课时【内容要点】【内容要点】第一节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概念1、社会控制概念。二、社会控制的类型1、统治与制约统治;制约。契约是现代社会普遍的制约形式。2、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1)正式控制。2)非正式控制。3)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的联系与区别。3、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三、社会控制的功能1、社会控制的必要性。2、社会控制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维持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社会控制的反功能。四、主要的社会控制方式1习俗、道德和宗教习俗与社会控制。习俗概念;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

50、道德与社会控制。道德的概念;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宗教与社会控制。宗教;宗教控制的途径。2、政权、法律和纪律政权社会控制作用。法律社会控制功能。纪律社会控制功能。3、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社会舆论的概念。社会舆论的特点。4 大众传播在社会舆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社会舆论控制作用发生机理。五、越轨行为1、越轨行为。2、越轨行为的判定。3、对越轨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生物学、心理学的解释。社会学的解释。失范理论;手段目标论;亚文化的解释;标签论。3、越轨行为的控制减少社会解组现象;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建立社会预警系统;重建社会道德体系;加强法制建设。【作业与思考】【作业与思考】1、什么是社会控制?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