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4.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 / 24【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精选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4 4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满分满分 100100 分分 ,时间,时间 9090 分钟分钟 20172017 年年 1111 月月 0202 日日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H-1 C-12C-12 O-16O-16 Si-28Si-28第第 I I 卷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6060 分)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每小题只
2、有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100 g 炭粉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CO2 占,且 C(s)O2(g)=CO(g) H110.35 kJmol1;CO(g)O2(g)=CO2(g) H282.57 kJmol1,与这些炭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A. 392.92 kJ B. 2 489.44 kJ C. 784.92 kJ D. 3 274.3 kJ【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mol 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的热量是110.35+282.57=392.92kJ,不完全燃烧时,损失的是生成的 CO 时少放出的热量,100g 碳的物质的量是 100/
3、12=25/3mol,CO 占 1/3,说明有 1/325/3=25/9mol 的碳未完全燃烧,1mol 碳不完全燃烧少放出的热量是 282.57kJ,则 25/9mol 的碳不完全燃烧少放出的热量是- 2 - / 2425/9282.57=784.92kJ,所以答案选 C。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2. 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正确的是A. 碳酸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B. 碳酸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 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D. 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答案】A【解析】 (NH4)2CO3
4、(S) =2NH3(g)+H2O(g)+CO2(g),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分解从固态变成气态,是一个熵增的反应,故能自发进行。A正确。注意,反应有自发向熵增和焓减的方向进行。B 碳铵分解外界给予了能量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有焓和熵两个原因,不能说是因,故B 错;吸热反应也有自发进行的反应,故 C 错,碳酸钠热稳定性好,所以 D 错考点:考察反应方向的基本判断。点评:对熵增和焓减要理解,物质三态,由固态液态-气态是一个熵增加的过程,分子数增多也是熵增加的过程。正确理解熵判据和焓判据。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S 为正值B. S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3 - / 24C.
5、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D. H 和 S 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答案】D【解析】熵是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系的,同一种物质在气态熵值增大,液态其次,固态最小,所以物质的量增加,其熵值不一定增加,A 不正确。只有满足H-TS0 的反应才能是自发的,所以 B、C 都不一定能自发,B 和 C 都不正确。当 H 和 S 均为正值时,只有当温度很高时,才能满足H-TS0,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D 正确。本题选 D。4. 以下自发过程可用能量判据来解释的是A. 硝酸铵溶于水B. 两种理想气体自发混合时热效应为 0C. (NH4)2CO3(s)=NH4HCO3(s)NH3(g) H74.9
6、kJmol1D. 2H2(g)O2(g)=2H2O(l) H571.6 kJmol1【答案】D【解析】A. 硝酸铵溶于水是一个熵增的自发过程;B. 两种理想气体自发混合时热效应为 0,但是其熵值增加,所以是自发的;C.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之所以能自发进行,是因为其熵值增加;D. 该反应S0,之所以能自发进行,是因为它是放热反应,体系的总能量降低了。综上所述,D 正确,本题选 D。5. 在一定温度下,CO 和水蒸气分别为 1 mol、3 mol,在密闭容器中- 4 - / 24发生反应 COH2O(g)CO2H2,达平衡后测得 CO2 为 0.75 mol,再通入 6 mol 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
7、后,CO2 和 H2 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A. 1.2 mol B. 1.8 mol C. 2.5 mol D. 1.5mol【答案】B【解析】在一定温度下,CO 和水蒸气分别为 1 mol、3 mol,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H2O(g)CO2H2,达平衡后测得 CO2 为 0.75 mol,则 H2 的物质的量也是 0.75 mol,CO2 和 H2 的物质的量之和是1.5mol。向体系中再通入 6 mol 水蒸气,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CO2 和 H2 的物质的量之和会有所增大,但一定小于极限值 2mol,所以可能为 B,本题选 B。点睛:可逆反应的特点是不能向任何
8、一个方向进行到底。6. 如果一个反应的 HTS0,则此反应A. 能自发进行 B. 处于平衡状态 C. 不进行 D. 是放热反应【答案】B【解析】如果一个反应的 HTS0,则此反应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此时反应处于一种表面上是停止的,实际上是动态的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在发生,只不过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否是放热反应。综上所述,本题选 B。7. 已知反应 2CO(g)=2C(s)O2(g)的 H 为正值,S 为负值。设H 和 S 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5 - / 24A. 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B. 高温下是自发变化C. 低温下是非自发变化,高温下是自
9、发变化 D. 任何温度下是非自发变化【答案】D【解析】因为反应 2CO(g)=2C(s)O2(g)的 H 为正值,S 为负值。则 HTS 一定是大于 0 的,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自发进行,D 正确,本题选 D。8. 一定温度下,向 a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NO2(g),发生如下反应:2NO2(g)2NO(g)O2(g),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 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C. 混合气体中 NO2、NO、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21D. 单位时间内生成 2n mol NO 同时生成 2n mol NO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变量不变达平衡
10、”来判定。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化,错误;B、 NO2(g)有颜色,浓度变小,颜色变浅,且不再变化时达到平衡,错误;C、是一个特定情况,只有不再变化时才达到平衡,错误;D、正确。考点:考查平衡的标志有关问题。9.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HCl、H2SO4、CH3COOH,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HClH2SO4CH3COOH B. HClH2SO4CH3COOH- 6 - / 24C. H2SO4HClCH3COOH D. HClH2SO4CH3COOH【答案】C【解析】由于 HCl 是一元强酸、H2SO4 是二元强酸、CH3COOH 是一元弱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HCl、H2S
11、O4、CH3COOH,其离子总浓度由大到小是 H2SO4HClCH3COOH,所以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HClCH3COOH,C 正确,本题选 C。点睛: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10. 某固体化合物 A 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物质 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是共价化合物 B. A 是离子化合物C. A 为非电解质 D. A 为弱电解质【答案】B【解析】化合物 A 在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说明 A 是离子化合物而不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只能以分子存在
12、,不能电离成离子。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根据其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可以确定其为强电解质。综上所述,B 正确,本题选 B。点睛:电解质根据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纯水的导电能力非常弱,但向其中加入电解质后形成的溶液导电- 7 - / 24能力会增强B. 食盐水的导电能力比氨水强C. 氢氟酸溶液中存在 H、F、OH、HF 和 H2OD. 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答案】B.12. 已知一定温度下,2X(g)Y(g)mZ(g) Ha kJmol1(a0),现有甲、乙两容
13、积相等且固定的密闭容器,在保持该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 2 mol X 和 1 mol Y,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 b kJ,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 1 mol X 和 0.5 mol Y,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 c kJ,且 b2c,则 a、b、m 的值或关系正确的是A. m4 B. ab C. a D. m2【答案】D【解析】甲、乙两容积相等且固定的密闭容器,在保持该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X、Y 的物质的量为 2 倍的关系,若平衡不移动,b=2c,现 b2c,则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2+1m,- 8 - / 24则 m2,m 等于 2 或 1,又热化学反应中 2molX
14、与 1molY 完全反应放出 akJ 热量,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 2mol X 和 1mol Y,不能完全转化,放出的热量 bkJakJ,因转化率不知,则无法确定 a、b 的关系,故答案为 D。点睛:明确 b2c 时平衡移动的方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甲、乙两容积相等且固定的密闭容器,在保持该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X、Y 的物质的量为 2 倍的关系,若平衡不移动,b=2c,现 b2c,则加压平衡正向移动,以此来解答。13. 将 0.1 molL1 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中 c(H)和 c(OH)都减小 B. 溶液中 c(H)增大C. 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
15、 溶液的 pH 增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将 0.lmolL-1 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氢离子、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但溶液的体积增加程度更大,所以氢离子、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减小,温度不变,则 KW 不变,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 增大,所以答案选 D。考点:考查加水稀释对醋酸电离的影响14. 向醋酸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则A. 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B. 溶液的 pH 减小C. 醋酸的浓度减小 D. 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小【答案】C- 9 - / 24【解析】醋酸是弱酸,醋酸溶液中有醋酸的电离平衡存在,向醋酸溶液中滴加 N
16、aOH 溶液,可以使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醋酸的浓度减小,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溶液的 pH 增大。所以 C 正确,本题选C。15. 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 0.10 molL1 时,甲酸中的 c(H)约为乙酸中 c(H)的 3 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 a 和 b,以及 0.10 molL1 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 pH 从大到小依次为 a、乙酸、b。由此可知A. a 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B. a 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C. b 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D. b 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 c(HCOOH)=c(CH3COOH)=0.1mo
17、lL-1 时,甲酸中的 c(H+)约为乙酸中 c(H+)的 3 倍,故甲酸的酸性强于乙酸的酸性。又因 pH(a)pH(CH3COOH)pH(b),即溶液 a 的 c(H+)0.1 molL-1,CH3COOH 的 c(H+)溶液 b 的 c(H+),所以 a 的浓度小于乙酸的浓度,但无法确定乙酸与 b 的浓度的相对大小(因 HCOOH 酸性CH3COOH 酸性) ,所以答案选 A。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16. 相同体积的 pH3 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 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 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 无法比较两
18、者产生氢气的量- 10 - / 24【答案】B【解析】pH3 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由于弱酸的电离程度通常非常小,所以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远远大于强酸。相同体积的 pH3 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中,弱酸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强酸,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后,弱酸生成的氢气远远多于强酸,所以 B 正确,本题选 B。17.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c(H)1.01013 molL1,该溶液可能是二氧化硫 氯化铵水溶液 硝酸钠水溶液 氢氧化钠水溶液A. B. C. D. 【答案】C【解析】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c(H)1.01013 molL1,水的电离受到了酸或碱的抑制,该溶液可能是二氧化
19、硫水溶液(二氧化硫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 ,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水溶液,但是不可能是氯化铵水溶液和硝酸钠水溶液,因为氯化铵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而硝酸钠不影响水的电离。C 正确,本题选 C。18. 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A. 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B. 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增大C.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提高D. 某生成物的产率可能提高- 11 - / 2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合成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大,但浓度不一定增大,如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减小,错误;B、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但物质的量分数不一定增大,若增大反应
20、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总物质的量增大的多,所以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分数可能减小,错误;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本身一种的可逆反应中,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只能增大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本身的转化率降低,错误;D、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大,其产率可能提高,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19. 纯水在 10 和 50 时的 pH,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后,水的电离程度变大,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变大,其 pH 就变小。纯水在 10
21、和 50 时的pH,前者大于后者。A 正确,本题选 A。点睛:水的 pH 在常温下是 7,温度升高后,pH 小于 7,因为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仍相等,所以水仍是中性的。20. 一定温度时,测得纯水中 c(OH)2.5107 molL1,则c(H)为A. 2.5107 molL1 B. 0.1107 molL1- 12 - / 24C. molL1 D. 无法确定 c(H)【答案】A【解析】在纯水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一定温度时,测得纯水中 c(OH)2.5107 molL1,则 c(H)= 2.5107 molL1,A 正确,本题选 A。点睛:在纯水中,水的电离不会受到其他
22、物质的影响,所以 c(H)= c(OH),这是水呈中性的根本原因。21. 在相同温度下,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的 pH 是乙溶液的 2 倍,则甲溶液中 c(H)甲与乙溶液中 c(H)乙之比是A. 101 B. 1001 C. 1100 D. 无法确定【答案】D22. 25 时,向纯水中加入 NaOH,使溶液的 pH 为 11,则由 NaOH 电离出的 OH离子浓度与水电离的 OH离子浓度之比为A. 10101 B. 51091 C. 1081 D. 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酸碱抑制水的电离,向纯水中加入 NaOH,使溶液的 pH 为 11,则由 NaOH 电离出的 OH-离子浓度为 1
23、0-3mol/L,由水电离的 OH-离子浓度为 10-11mol/L,其浓度之比为 10-3mol/L:10-11mol/L= 1081,选 C。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23. 把 1 mL 0.1 molL1 的 H2SO4 加水稀释制成 2 L 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H,其浓度接近于- 13 - / 24A. 1104 molL1 B. 1108 molL1C. 11011 molL1 D. 11010 molL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室温下,把 1mL0.1mol/L 的 H2SO4 加水稀释成 2L溶液,则稀释后硫酸的浓度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 0.0001mo
24、l/L,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是 mol/L,则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H+就是 110-10mol/L,答案选 D。考点:考查水的电离24. 用 pH 均为 2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 V1 和 V2,则 V1 和 V2 的关系正确的是A. V1V2 B. V1V2 C. V1V2 D. V1V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醋酸为弱酸,pH 均为 2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两种溶液中 H+离子浓度相等,则醋酸浓度大与盐酸,设盐酸的浓度为C1,醋酸的浓度为 C2,则 C1C2,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
25、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有:n=C1V1=C2V2,因 C1C2,所以:V1V2,故选 A。考点: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的相关知识。- 14 - / 2425.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状态下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 CaCO3=Ca2+CO32- B. NaHSO4=Na+HSO4-C. H2CO3H+HCO3- D. NH3H2ONH4+OH-【答案】B【解析】A. CaCO3 是强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为 Ca2+和CO32- ,A 正确; B. NaHSO4 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水中完全电离为Na+、H+、SO42-,B 不正确;
26、C. 碳酸是二元弱酸,在水中分两级电离,但以第一级电离为主,所以 C 正确; D. NH3H2O 是一元弱碱,在水中有电离平衡 NH3H2ONH4+OH-,D 正确。本题选 B。26. 对于平衡体系 mA(g)nB(g) pC(g)qD(g) H0,有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若平衡时,A、B 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 A、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m:nB. 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 1 倍,此时 A 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6 倍,则 mnpqC. 若平衡体系共有气体 a mol,再向其中加入 b mol B,当重新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ab),则 mnpqD. 加催化剂或增
27、大压强,可实现图 3 中 ab 的变化【答案】A【解析】对于平衡体系 mA(g)nB(g) pC(g)qD(g) H0,反应- 15 - / 24为放热反应。A. 若平衡时,A、B 的转化率相等,说明 A 和 B 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它们的起始量之比,所以反应开始时 A、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m:n,A 正确;B. 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 1 倍,若平衡不移动,则 A 的浓度会变为原来的 0.5 倍,因为此时 A 的浓度变为原来的 0.6 倍,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则 mnpq,B不正确;C. 若平衡体系共有气体 a mo
28、l,再向其中加入 b mol B,B的浓度增大,平衡必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重新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ab),说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则mn=pq,C 不正确;D. 加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减少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可实现图 3 中 ab 的变化,但是增大压强不一定能实现这种变化,只有当 mn=pq,才能实现,D 不正确。本题选 A。27. 下列能正确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氢气与氯气反应是放热反应,图中反应为吸热反应,A 错误;B、氢气与氯气反应是放热反应,B 正确;C、断键需要吸
29、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能量,C 错误;D、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能量,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反应热- 16 - / 2428. 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A. 碳和一氧化碳 B. 1 mol 碳和 2 mol 碳 C. 3 mol 乙烯和苯 D. 淀粉和纤维素【答案】B【解析】燃烧热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A. 碳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完全燃烧则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和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不同的;B. 同种物质,燃烧热当然相同; C.乙烯和苯的分子式不同,两者的燃烧热当然不同,苯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多,燃烧热应该比乙烯大很多;D. 淀
30、粉和纤维素表面上看其化学式相同,其实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的聚合度不同,所以其燃烧热不同。本题选 B。29.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SO2O2 2SO3 H196.6 kJmol1B. H2(g)O2(g)=H2O(l) H285.8 kJmol1C. 2H2(g)O2(g)=2H2O(l) H571.6 kJD. C(s)O2(g)=CO2(g) H393.5 kJmol1【答案】B【解析】A.没有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 不正确;B. 都符合要求,B 正确;C. 反应热 H 的单位是 kJmol1,C 不正确;D.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0,D 不正确。本题选 B。点睛:判断热化学
31、方程式是否正确,首先要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 17 - / 24注明,其次要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正确,最后还要看反应热的符号是否正确。30. 某温度下,C(s)和 H2O(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s)H2O(g) CO(g)H2(g) CO(g)H2O(g) CO2(g)H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 c(H2)1.9 molL1,c(CO)0.1 molL1,则 CO2 的浓度为A. 0.1 molL1 B. 0.9 molL1 C. 1.8 molL1 D. 1.9 molL1【答案】B【解析】由反应,c(H2)c(CO)=“ x“ molL1,最后剩下为c(CO)0.1 mo
32、lL1,故反应了(x-0.1)mol/L;生成的 c(H2)c(CO2)浓度为(x-0.1)mol/L。总的氢气为 x+(x-0.1)=1.9;x=1mol/L,故 c(CO2)=0.9mol/L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4040 分)分)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4040 分)分)31. 温度 t时,某 NaOH 稀溶液中 c(H)10a mol/L,c(OH)10b mol/L,已知 ab12,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KW_。(2)该 NaOH 溶液中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该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33、 c(OH)为_。(3)给该 NaOH 溶液加热,pH_(填“变大” , “变小”或“不- 18 - / 24变”)。(4)该温度下若 a8,要中和该 NaOH 溶液 500 mL,需 pH2 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答案】 (1). 10-12 (2). 10-bmol/L (3). 10-amol/L (4). 变小 (5). 5mL【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溶液中的离子积 Kw=C(H+)c(OH-)=10-a10-b=10-(a+b)=10-12;(2)该 NaOH 溶液中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NaOH)=c(OH-)=10-bmol/L;依据溶液中的离子积Kw=C(H+
34、)c(OH-)=10-12;该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OH-)为 10-a;(3)加热 NaOH 溶液,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存在离子积常数,离子积常数增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是碱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氢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溶液 PH 减小;(4)该温度下,KW =10-12,a=8 时,该 NaOH 溶液中 c(H+)=10-8,则溶液中 c(OH-)=10-4mol/L,pH=2 的盐酸 C(H+)=10-2mol/L,要中和该 NaOH 溶液 500 mL,需 pH=2 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0.510-4/10-2=510-3L。考点:水的离子积、PH 的计算32. (1)实验
35、测得,5 g 甲醇(CH3OH)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 113.5 kJ 的热量,甲醇的燃烧热H_;(2)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 SiO2 和水,已知室温下 1g 甲硅烷自燃放出热量 446kJ,其热化学方程式_。- 19 - / 24(3)某次发射火箭,用 N2H4(肼)在 NO2 中燃烧,生成 N2、液态H2O。已知:N2(g)+2O2(g)=2NO2(g) H1=+67.2kJ/mol N2H4 (g)+O2(g)=N2(g)+2H2O(l) H2=534kJ/mol 假如都在相同状态下,请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6、:_。【答案】 (1). 726.4kJ/mol (2). SiH4(g)+2O2(g)SiO2(s)+2H2O(l) H=1427.2kJ/mol (3). 2N2H4(g)+2NO2(g)=3N2(g)+4H2O(l) H=1135.2kJ/mol【解析】(1) 5 g 甲醇(CH3OH)的物质的量为 mol,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 113.5 kJ 的热量,由此算出1mol 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可以放出 726.4kJ 的热量,所以甲醇的燃烧热 H726.4kJ/mol;(2)室温下 1g 甲硅烷的物质的量为 mol,自燃放出热量 446kJ,
37、由此可以求出 1mol 甲硅烷自燃可以放出 1427.2kJ,所以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SiH4(g)+2O2(g)SiO2(s)+2H2O(l) H=1427.2kJ/mol 。(3)用 N2H4(肼)在 NO2 中燃烧,生成 N2、液态 H2O。N2(g)+2O2(g)=2NO2(g) H1=+67.2kJ/mol 和N2H4 (g)+O2(g)=N2(g)+2H2O(l) H2=534kJ/mol, -得 2N2H4(g)+2NO2(g)=3N2(g)+4H2O(l),H=(534kJ/mol)67.2kJ/mol =-1135.2kJ/mol,所以发射火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N2H
38、4(g)+2NO2(g)- 20 - / 24=3N2(g)+4H2O(l) H=1135.2kJ/mol 。点睛:使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时,要先对几个反应进行观察,然后合理重组得到目标反应。重组技巧是:同向用加,异向用减,倍数用乘,焓变同变。即条件方程式中的各种物质与目标方程式同向的(如同在左边或同在右边)用加法,异向的用减法,化学计量数与目标存在倍数关系的用乘法,扩大一定倍数后(或缩小为几分之一)与目标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相同,各条件方程式中的焓变看作生成物作同样变化。33. (1)如下图是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1)写出仪器名称A_,B_,C_,D_。(2)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
39、有_。(3)某学生用 0.100 molL1 的 KOH 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A移取 20.00 mL 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 23 滴酚酞;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23 次;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使尖嘴处充满溶液;D取标准 KOH 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 0 刻度以上 23 cm;E调节液面至 0 或 0 以下刻度,记下读数;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 KOH 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 21 - / 24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就此实验完成填空: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用字母序号填写)。上述 B 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上述 A
40、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滴定结果_(填“偏高” 、 “偏低”或“不变”)。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答案】 (1). 量筒 (2). 容量瓶 (3). 滴定管 (4). 温度计 (5). BC (6). BDCEAF (7). 洗去附在滴定管壁上的水,防止其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8). 偏高 (9). 当滴入最后一滴 NaOH 溶液时,锥形瓶内的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解析】(1) (1)仪器名称 A 没有 0 刻度,读数下到上逐渐增大 ,是量筒,B 有玻璃塞且只有一道刻度线,是容量瓶,C 的读数由上到下逐渐增大,是滴定管,D 的 0 刻度在中间,
41、还有负读数,是温度计。(2)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有容量瓶和滴定管,填 BC。(3)用 0.100 molL1 的 KOH 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的实验步骤是,先用标准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23 次;取标准 KOH 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 0 刻度以上 23 cm,然后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使尖嘴处充满溶液,调节液面至 0 或 0 以下- 22 - / 24刻度,记下读数;接着移取 20.00 mL 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 23 滴酚酞;最后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 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BDCEAF。
42、上述 B 步骤操作的目的是洗去附在滴定管壁上的水,防止其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上述 A 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待测酸的物质的量增大,必然消耗更多的标准碱液,所以滴定结果偏高。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当滴入最后一滴 NaOH 溶液时,锥形瓶内的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34. 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其合成原理为:N2(g)+3H2(g)2NH3(g) H=92.4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使 2 mol N2 和 6 mol H2 混合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43、,N2 和 H2 的浓度比是_;N2 和 H2 的转化率比是_。(2)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密度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_ (填“正向” “逆向”或“不”)移动。(4)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 2 倍,平衡将_ (填“向左移动” “向右移动”或“不移动”)。达到新平- 23 - / 24衡后,容器内温度_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原来的 2倍。【答案】 (1). 1:3 (2). 1:1 (3). 变小 (4). 不变 (5). 逆向 (6). 向左移
44、动 (7). 小于【解析】试题分析:在密闭容器中,使 2 mol N2 和 6 mol H2 混合发生下列反应 N2(g)+3H2(g)2NH3(g) H=92.4 kJmol-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因为原始投料时 N2 和 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在反应过程中,两者的变化量之比也是 1:3,所以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 和 H2 的物质的量之比必然还是 1:3,所以其浓度比是 1:3;转化率等于变化量占起始量的百分数,原始投料时 N2 和 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两者的变化量之比也是 1:3,所以 N2 和 H2 的转化率之比是 1:1。(2)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化学平衡将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而质量守恒,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因为质量守恒、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不变。(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则容器的体积必须增大,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都要减小,这相当于减压,化学平衡将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4)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 2 倍,平衡将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小于原来的 2 倍。- 24 - / 24点睛: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时,化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