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43998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ppt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你呼一口气,呼出的二氧化碳分子有的可能进入你身边一棵小草的叶肉细胞,有的可能随着大气环流漂向异国他乡,有的可能又转变成有机物重新回到你的体内。事实上,碳和氧等元素就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第1页/共39页生态系统依靠太阳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维持供的。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大量物质,例如氧、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动所耗尽?第2页/共39页生态鱼缸为什么要放在有光的

2、地方?生态鱼缸是密闭的,可以不需要外界提供物质,在密闭的环境中,各种生物所需物质如何得到?由此可以看出,因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的,所以需要外界(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出现,是循环流动的。第3页/共39页物质循环的概念:物质循环的概念:指组成生物体的指组成生物体的C C、H H、OO、NN、P P、S S等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这里说的生态。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这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这种物质循环又叫做种物质循环又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质:物质:循环: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反复循环。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反复循环。第4页/共39页 施用农药施用农药DDT 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DDT,南极动物体内

4、为何会,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出现DDT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全球性全球性第5页/共39页S S O NO NP SP SCa Mg KCa Mg K最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 基本元素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主要元素 大量元素大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Fe Mn Zn Cu B Mo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第6页/共39页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和生物体中,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岩和生物体中,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止。同时,碳又是有机

5、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碳元素分,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49%,没有碳就没有,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以COCO2 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内部的传递形式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一、碳循环一、碳循环一、碳循环一、碳循环第7页/共39页第8页/共39页大大 气气 中中 的的 COCO2 2消消 费费 者者生生 产产 者者分分 解解 者者化化 石石 燃燃 料料呼呼吸吸作作用用呼呼吸吸作作用用大大量量燃燃烧烧导导

6、致致温温室室效效应应光光合合作作用用分分解解作作用用遗遗体体粪粪便便遗遗体体残残枝枝败败叶叶摄入摄入第9页/共39页5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1 1、碳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形式:碳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形式: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6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CO2 2;COCO2 2和碳酸盐;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网);食物链(网);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的

7、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燃烧。通过刚才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通过刚才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第10页/共39页温室效应:温室效应:1 1、概念:概念:2 2、影响:影响:由于环境污染引起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由于环境污染引起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气候转变气候转变“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地球上的害虫增加;地球上的害虫增加;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3 3、对策:对策:保护植被、增加植被面积;保护植被、增加植被面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的清

8、洁能源。开发新的清洁能源。第11页/共39页无机环境无机环境COCO2 2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燃烧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燃烧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有机物有机物第12页/共39页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约占体重的60%60%95%95%,体内,体内进行一切生物化学反应都离不开进行一切生物化学反应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也都离不开水的参与。环也都离不开水的参与。水循环:水循环:第13页/共39页第14页/共39页 氮是组成

9、蛋白质和核酸的主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的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79%,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氮循环:氮循环:第15页/共39页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物质循环是带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周而复始的进行循环,不会消失。周而复始的进行循环,不会消失。(全球性、循环性全球性、循环性)第16页/共39页二、能

10、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动来维持的。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的渠道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的渠道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生

11、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17页/共39页项目项目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形式形式 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过程过程沿食物链(网)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生物在无机环境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群落间往复循环范围范围 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生物圈(全球性)特点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反复循环全球性、反复循环联系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同

12、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动力。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动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第18页/共39页COCO2 2,能量散失,能量散失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生产者生产者COCO2 2H H2 2OO摄食摄食摄食摄食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呼吸呼吸呼吸呼吸呼吸呼吸粪便、遗体粪便、遗体粪便、遗体粪便、遗体分解作用分解作用光能光能COCO2 2,能量散失,能

13、量散失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第19页/共39页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的的物物质质循循环环概念概念碳循环碳循环特点特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运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运动。碳存在的形式:碳存在的形式:主要是主要是COCO2 2和碳酸盐。和碳酸盐。碳循环的形式:碳循环的形式:COCO2 2全球性、循环性全球性、循环性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主要是光合作用,也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作用,也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碳返回

14、无机环境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染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染料的燃烧。料的燃烧。第20页/共39页第21页/共39页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第22页/共39页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利用c第23页/共39页(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15、 作用实现的,C 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过_ 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 _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形式存在。CDBA(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递是以 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B为 。2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光合呼吸分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CO2CO2第24页/共39页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16、D.绿色植物D D第25页/共39页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B B第26页/共39页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 A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第27页/共39页4.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 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先进行物质循

17、环,后发生能量流动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 C第28页/共39页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键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第29页/共39页 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第30页/共39页能力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力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

18、不可分割。2.能量的固定、转移、储存、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3.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的动力。4.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正是由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联系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全球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生物圈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范围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过程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有机物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第31页/共39页3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先进行

19、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第32页/共39页4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植物内也发现了DDT,该现象说明了:()ADDT使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C科考队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药地区觅食B第33页/共39页 1 1、碳循环、碳循环;2 2、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总总 结结第34页/共39页本节概念图本节概念图本节概念图本节概念图第35页/共39页本节概念图本节概念图本节概念图本节概念图第36页/共39页第37页/共39页第38页/共3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9页/共3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