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绍斌中医治疗盆腔炎包块的用药经验,中医妇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绍斌中医治疗盆腔炎包块的用药经验,中医妇科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魏绍斌中医治疗盆腔炎包块的用药经验,中医妇科论文魏绍斌为四川省第三届名中医,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杨家林学术经历体验继承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中医药防治盆腔炎性疾病方面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临床经历体验。 盆腔炎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发病率在 30% 60%,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 当代医学对盆腔炎药物治疗无效、构成炎性包块、影响生育者采用手术治疗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而炎性包块的高复发率造成盆腔炎性包块的反复构成,除反复穿刺抽吸囊液或反复手术外,尚无有效的防治方式方法,且术后的盆腔黏连使下一次手术的难度进行性增加,严重影响患
2、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属于中医学 癥瘕 等范畴,因经行、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摄生不慎湿热之邪入侵,与余血相结、阻滞气机、拖延日久、正虚邪恋、遏伏不去而发病,湿瘀互结、留滞冲任胞脉,日久积结成癥,其治疗特色如下。 1、 擅用破血消癥药 本病属于中医学 癥瘕 范畴。(景岳全书 妇人规有云: 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 ,指出了该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血瘀,但据其疾病的病理改变,多为 湿、瘀 胶着难解,故临床在活血化瘀类中药的选择上,魏绍斌多运用破血消癥药,以为该类药物药性峻猛,走而不守,能破血逐瘀、消癥散积,主治瘀血时间长、程度重的癥瘕积聚。常用药对三棱、莪术,三棱破血中之滞,莪术逐气分之血瘀。王好古指
3、出 三棱,破血中之气,肝经血分药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云: 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 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癥瘕,月经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疼,一切血凝气滞之症。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本草经疏曰: 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 故三棱、莪术二药同用、气血同治,能收获较好散癥之效。除二药外,魏绍斌临床常用大血藤、桃仁、赤芍等,同时配合清热解毒除湿之品,如夏枯草、虎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2、 妙用藤类中药
4、 魏绍斌以为一则藤类中药善治络病,据其生长特性较为重着下沉,尤善治下焦疾病,盆腔炎性包块据其病位应在下焦; 二则藤类中药多内蕴祛风之成效, 风能胜湿 ,本病辨证多从 湿 从 瘀 。故此,魏绍斌将藤类中药应用于治疗下焦盆腔炎性包块,收获较好疗效。大血藤性平味苦,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瘀散结成效,(本草图经指出该药具有 攻血,治血块 的功用。忍冬藤(银花藤) 性甘寒,功用清热、解毒、通络,(本草纲目以为该药 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恶疮,散热解毒 。当代药理研究以为,体外实验大血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卡他球菌等有
5、敏感抑菌作用。 3、 巧用益气扶正药 (医学入门 妇人门指出: 善治癥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元气。宁扶脾胃正气,待其自化。 盆腔炎性包块构成病程日久,病情缠绵, 久病多虚 ,魏绍斌在治疗经过中注重益气扶正类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为 养正以除积 。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参、黄芪等益气扶正之品,或用玉屏风散。(本草正义主张黄芪 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 另外,针对 湿瘀互结 基本病机,脾主运化,为 后天之本 ,补气健脾不仅
6、可收除湿之功,更能扶正以驱邪外出,在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上可收获良效。 4、 轻施虫类药物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提出使用抵当汤治疗下焦蓄血证,其病机为邪热与瘀血互结,使用虫类药物水蛭、虻虫直入血络、破血逐瘀。(金匮要略中记载鳖甲煎丸、大黄虫丸、下瘀血汤等虫类药方剂,提出对于正虚血结之癥瘕积聚、久病虚劳可用下瘀血之缓剂,用破瘀消癥的虫类药配合益气、补血、扶正之品,攻补兼施。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能搜剔深切进入精华真髓骨骱之病邪,但药性峻猛,具有一定毒性,临床医师往往慎重应用。魏绍斌以为虫类药物如水蛭为传统虫类药,功擅破血逐瘀通经,乃肝经血分药,能通肝经聚血而理冲任,善治各科诸疾之血瘀顽疾。
7、盆腔炎伴炎性包块构成以 湿热瘀结 为主要病机,魏绍斌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时往往运用较小剂量的水蛭,却能收获良效。除水蛭外,还可选用虫、土鳖虫、僵蚕,同时他还以为虫类药不易久服,过敏体质慎用,在用药经过中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5、 典型验案 何某某,女,50 岁,职员,孕 3 次产 2 次,2020 年6 月 3 日初诊: 因 子宫全切术后 10 年,右卵巢囊肿剥除术后 2 年,左侧附件囊肿穿刺抽吸术后 1 年,复发 10 天 就诊。患者 10 年前因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行子宫次全切手术。2 年前发现右附件囊肿遂在当地再次行右卵巢囊肿剥除术。1 年前发现左附件囊肿在四川大学华西附属第二医院行囊肿穿刺
8、抽吸术,术后证实为黏连包裹性积液,10 d 前自觉左下腹隐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行 B 超提示盆腔内偏左探及4. 1 cm 1. 7 cm 的无回声团,偏右探及9. 9 cm 3. 2 cm 无回声团,外形均欠规则,建议中医治疗,遂于我院就诊。症见左下腹隐痛,劳累后加重,偶觉口臭,怕冷,大便不成形,每日 1 2 次,情绪欠佳,无口干口苦,白带无异常,小便调,纳可,眠佳,舌质淡黯,苔薄白略腻,脉细弱。妇检外阴阴性,宫颈光滑,子宫缺如,残端无压痛,固定不活动; 附件双侧增厚,右侧明显,右髂前上棘上一横指处可扪及包块上界,边界不清,左侧压痛。诊断盆腔炎性包块,辨证属肝郁脾虚、湿瘀互结。处方: 三棱、莪
9、术、大血藤、忍冬藤、猪苓、茯苓、炒白术、皂角刺、漏芦、半枝莲、淫羊藿、川芎、南沙参各 15 g,九香虫 10 g,水蛭 5 g。8剂水煎服,2 d 1 剂,每日 3 次,每次 150 ml,饭后 30min 温服。另给予院内制剂妇安定栓 1 粒,每晚塞肛。7 月 4 日二诊: 患者自觉下腹痛好转,大便次数减少仍不成形,余症同前,舌质淡黯、苔薄白略腻、脉细濡。给予上方紫苏梗 15 g、fo手15 g,并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每次 3 粒,每日 3 次口服。8 月 28 日三诊: 怕冷好转,大便调,余症同前。查血常规及电解质未见异常,上方去水蛭加夏枯草 15 g 继服,并给予灯火灸中脘穴。10 月 4
10、 日四诊: 患者觉诸症缓解,复查 B 超盆腔偏左探及1. 9 cm 1. 5 cm 无回声团,偏右探及 4. 8 cm 2. 5 cm 无回声团,形态均欠规则。本例患者系屡次手术后构成的盆腔黏连包裹性积液,通过中医内外合治缓解了异常感觉和状态,缩小了包块,收到了良好疗效。 由于盆腔炎伴炎性包块构成病程长、病因与体质因素互相作用,且发病各阶段不同病因的互相叠加导致病变因果交织、证候虚实互见,且牵涉肝脾肾多脏功能失调,进而决定了盆腔炎易反复发作。魏绍斌提出以中医 治未病 理念为指导,运用 以防为主、防治并重、防重于治 的原则,临床辨证运用中医外治法且因人施治,收获良好疗效。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11、张凤岭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中西结合治疗进展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12(4) :252 2 钱菊萍,胡引 盆腔炎复发的相关因素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06,4:46-48 3 张桂芬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2) :111 4 郭蓬春,张迎春 盆腔炎发病的诱因因素J 中国社区医师,2003,18(2) : 10 5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6 6 朱莹莹,范盈盈 腹腔镜技术在急性盆腔炎诊治中的应用J 医院当代实用医学,2007,19(10) :826-827 7 魏绍斌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讨论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4) :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