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学智障学生融入集体生活的实践与反思,特殊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入学智障学生融入集体生活的实践与反思,特殊教育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入学智障学生融入集体生活的实践与反思,特殊教育论文近年来,我们国家已确立了以大量设置在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人数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合适中国详细情况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1-2.特殊教育格局的变化,教育对象从单一障碍到近来的严重障碍、多重障碍.尤其是智障教育,从单纯的智力障碍发展为智障、脑瘫、自闭症等的多重障碍.这些孩子入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缺乏大量的经历体验准备,很难适应学校生活.怎样帮助孩子自理、自立,尽快适应集体生活,笔者作了下面的实践及反思. 2 实践的方式方法 2.1 了解学生现在状况,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招募生源面试时,制定(新生入学社会适应能力检测
2、表,对每个孩子语言能力、生活自理、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情感和学习意识等领域进行筛查测试,并分析记录. 请家长填写(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了解孩子的年龄、兴趣喜好、致病原因和家庭生活环境等信息.与(新生入学社会适应能力检测表一并填入,建档备案,便于纵向观察,更便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 2.2 入学常规教育三步走 我们以学校为主,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从学校管理层、老师层及家校合作等角度构建智障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一个月里主要是围绕新生入学适应的环境和内容,以熟悉校园生活环境(认识班级、认识厕所)、认识周围的教师和同学,学会自理、交往沟通,遵守教学常规,能进行基本的自我管理为中心,并制订了(培智学校入学常规教
3、育手册. 第一步:更正家长观念,进入小学生角色 多数智障学生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学龄前,家长们有的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求医或做各种各样的康复,希望孩子能变得 聪明 一点,忽略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的则是觉得亏欠孩子过多,有一种归还的心理,对孩子比拟溺爱,吃喝拉撒基本是由父母或爷爷奶奶包办的,导致孩子缺乏生活处理能力.更正家长观念,请家长正视孩子已经是一名小学生的事实.明白孩子只要先学会自理,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更有自信心地适应集体生活. 第二步:家长陪读制,一对一有效指导 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制订了(家长陪读制度.入学时由家长自愿提出申请,填写(陪读申请协议书 并遵守(家长陪读制度
4、.目的是一方面协助老师教学,减轻家长的担忧.另一方面家长能有效地一对一地指导孩子与人交往、沟通,做个好典范,回家后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陪读一般为一个月的入学教育,特殊情况可延长. 当班主任及科任老师都以为此学生已经基本适应集体生活,更需要独立的成长空间时,由家长提出(陪读家长免陪申请表. 第三步:抓好常规教育,统一标准 由于绝大多数的智障学生行为都比拟刻板,一旦事物发生变化,他们无所适从,但又不会诉讲,他们心中的烦躁、恐惧积聚于心,表露于行,经常会无端激发一些突发事件. 所以对于老师的要求,一开场要统一,避免每位老师的要求不同,让本来就不怎么会变通的学生愈加烦躁. 1)统一规范课堂
5、常规. 2)规范班级日常管理. 2.3 综合运用单元主题教学活动 2.3.1 各科统一教学主题活动 从适应校园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着手编制了(我是快乐的小学生入学教育校本教学资料,详细包含 我爱学校的教师和同学 、 我爱学校 、 我爱上学 等几个单元,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阶段性、顺序性和连贯性规律,每个单元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校园和家庭生活中的人、事和活动,内容牵涉沟通社交、环境认识、自我管理等多个领域和学科.常规教育后,又从了解自个、建立班级集体感、家庭亲子关系和寻找个人兴趣方面着手,编写了单元主题教学资料(我的身体、(我们的班级、(我的家人、(我会玩. 2.3.2 配备协同老师,开展协
6、同教学 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的的经过或能力3.对于一年级的新生,从家庭到学校生活有一个明显的 过渡期 .课堂上的老师,经常像救火的消防员一样繁忙,把这位拉回来,另一位又跑出去,安心抚慰了这位,另一位又哭起来.一位老师很难照顾到所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开展协同教学,老师能够有效引导每个学生都介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协同老师给主讲老师教学辅助或侧重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能知足儿童的个体需要,又能加强老师间的团结合作,构成优势互补,分享教学资源. 2.3.3 个别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 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比拟大,学校根据实际需求及师资配备,设立了个别训
7、练课及小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由班主任和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估后选定学生,进行个别训练.按不同能力相近的原则进行小组授课,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俗话讲: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4 我们不能奢求智障学生能获得多么大的成就,却能在与人交往的经过养成一种习惯,构成健全的人格,能得到其别人的认可. 2.4 家校合力,建设优秀班级集体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引导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和陪读家长对这个班级的感情.班主任工作一共有三大块: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和问题学生诊疗5. 一是配备生活管理人员,协同班级日常管理. 协同教学 不仅用在课堂教学上,也同样运用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学生
8、的自理能力有所欠缺,集体生活中班主任不可能时时照顾到每一位同学,所以在一年级配备生活管理人员,协同班级管理. 二是家长约谈周,优化个训方案,发挥家校合力.开展家长约谈周,是本校实行支持性教学策略的一项工作.与家长商讨学生的一些问题,达成共鸣,充分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从老师、家长各层面上帮助孩子在成长中越过更多的障碍,挖掘其本身的潜能. 三是班级观察日志,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班级观察日志一共有两类,一类是观察整个班级动态,另一类是观察个别学生情况.班级动态观察日志由班主任及管理员共同填写,在课间主要观察学生喜欢做什么,碰到什么会有情绪变化等.每周五前将所有学生的一日表现输入电脑中汇总并打印出来,
9、家长一看便基本上清楚本班这一周的情况.个别学生动态由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填写,每半个月选择一位学生观察,记录其喜欢什么,运用 ABC 法则记录事件的行为、因果等,为制订(个人工作匣提供根据.每当自闭症儿童情绪不好时,能够拿他的(个人工作匣做平常最喜欢的事消除不良情绪. 3 反思 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抓好入学常规教育、综合运用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和家校合力、共建优秀班集体等方式,一方面加强了老师教科研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紧张情绪渐渐减少,为智障学生融入适应集体生活奠定了基础.智障新生入学教育理念得到延伸与发展,入学教育常规手册已逐步完善,家校配合的教育体系呈现雏形,为今后的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了初步的德育形式.但这是一个长期又动态发展的问题,不是一两个学期就能够完全解决的,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完善的经过.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江小英.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 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J.中国特殊教育,2020(2):3-4. 2 张清滨.如何施行协同教学J.师友,2000(387):43-47. 3 (美)史蒂芬 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48. 4 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蔡晓莉.自闭症儿童家庭亲职教育支持策略初探-以图片交换沟通系统项目为例J.当代特殊教育,2020(23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