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提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提分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教师资格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提分卷1.【单选题】(江南博哥)如图所示,水平导轨的电阻忽略不计,金属棒ab和cd的电阻分别为Rab和Rcd且RabRcd,整个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金属棒cd在力F的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ab在外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UabUcdB.Uab=UcdC.UabUcdD.无法判断2.【单选题】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壁上,右端与物块M连接,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当M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物块M拉至A处由静止释放,M向左最远可运动至B点,则物块()A.从A到O一直加速运动B.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C.从O到B先加速后减
2、速D.从O到B先匀速后减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物块位于粗糙水平面上,故存在摩擦力,物块从A点出发先加速,当弹簧给物块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时,物块在O点的右边,故物块再向O点运动时做减速运动,即物块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物块从O到B的过程中,摩擦力水平向右,弹簧对物块的弹力水平向右,故物块一直做减速运动,C、D选项错误。3.【单选题】尽管太空看起来很辽阔,但由于卫星最理想的位置是在赤道上空,因此各国都在争夺太空空间。为了避免互相干扰,卫星的经度必须相隔两度。因此同一轨道上可以容纳的卫星是有限的。我国是少数几个能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多颗地球同步卫星在轨
3、道上运行。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行速度大于79kms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运动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79kms为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所以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要小于79kms,而它的位置在赤道上空,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A、B均错误。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为一天,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约为一个月,由可知,C正确。由可知,D错误。4.【单选题】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4、)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在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外电路电阻减小,电源输出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由于R2两端电压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减小,选项A正确。5.【单选题】A.112、265B.112、277C.124、259D.124、256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每经过一次仅衰变质量数减少4,质子数减少2,经过6次衰变质量数减少24,质子数减少12,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100+12=112,253+24=277,故B正确。6
5、.【单选题】如图所示,光滑带槽的长木条AB(质量不计)可以绕支点O转动,木条的A端用竖直细线连接在地板上,OA=06m,OB=04m。在木条的B端通过细线悬挂一个长方体木块C,C的密度为08103kgm3,B端正下方放一盛满水的溢水杯。现将木块C缓慢浸入溢水杯中,当木块浸入水中一半时,从溢水口处溢出05N的水,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然后让质量为300g的小球从B点沿槽向A端匀速运动,经4S的时间系在4端细绳的拉力恰好等于0,下列结果不正确的是()(忽略细线的重力,g取10Nkg。)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05NB.木块C受到细线的拉力为03NC.小球刚放在B端时A端受到细线的拉力为22ND.小球的
6、运动速度为02ms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A选项不符合题意;解得,木块C受到的拉力为F1=CgVF=03N,B选项不符合题意;小球刚放在B端时A端受到细线的拉力为(mg+F1)=22N,C选项不符合题意;当A端细绳的拉力恰好为0时,mgx=04F1,解得x=004m,故小球的运动速度为D选项符合题意。7.【单选题】某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演示实验栏目安排的内容如图所示。该内容最适宜帮助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衍射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太阳光是白光,当它通过三棱镜后,在另一侧的屏上出现由红到紫各色光组成的光
7、谱,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8.【单选题】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A.B.C.D.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物体在上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左右对称的虚像,这个虚像又在下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左右对称的虚像,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虚像。故选B。9.【简答题】物理教学的基础是什么?简述其原因。我的回答:参考解析: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决定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对物理学
8、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根本性作用。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物理理论的唯一标准。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并对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同时,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实验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10.【简答题】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作了详尽的描述,试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例说明科学探究过程包含哪些要素。我的回答:参考解析: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作了详尽的描述,试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例说明科学探究过程包含哪些要素。【参考答案】科学探究过
9、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要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具体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后面的探究内容与过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可以用“浇不灭的烛焰”这一魔术表演引入探究,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提出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2)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物距与像距”有什么关系。(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
10、、程序化。在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测量的可操作性、变量的可控制性等。比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物体大小、物距等变量的控制;在选择器材方面,根据本实验的具体内容,选用的主器材是平面镜还是平面玻璃等。(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确定实验方案后,应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让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物距、像距、物象大小等数据。(5)分析与论证实验数据并不等于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6
11、)评估评估是对探究行为和所获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等从是否严密的角度重新审视的过程,是对探究进行反思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最初的假设,与实验得出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对比,看假设与实验结论是否吻合,有何差异,并分析实验过程,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和调整。(7)交流与合作交流得出的结论,共享探究的成果,并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合作。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并在组内推举首席发言人在班内交流。11.【案例分析题】案例以下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光现象中光的传播的教学实录:师: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生:思考(10秒)师: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来看这样一个实
12、验。这是一个激光器,打开电源,它将射出一束激光。这是一个水槽,里边有一个白屏。如图所示,让激光射到屏上,可以看到光的路径是直的。(这时水槽里只有空气)师:这里有四杯糖水,从左到右浓度逐渐减小。将他们依次倒入水槽中,浓度最大的倒在最下面,(教师开始将四杯糖水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我们会看到水槽中浓度不同的糖水颜色由深到浅、从下到上颜色过度分明。)这时水槽中形成了浓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浓度不均匀糖水。当我打开电源的时候,光的路径会有什么变化?大家想一下,会变化吗?有什么变化?师:好!一起来看看。(教师打开激光器,略做调整,在浓度不均匀的糖水里形成了向下弯曲的光线。)生:哇,太神奇了!师:大家看
13、到什么现象?生:激光变成了一条曲线。师:对的,曲线。光在浓度不均匀的糖水中弯向底部。那如果让激光射入任何一种糖水中,会怎样呢?我们来做一下。师:为什么这里激光是直的,而前一个实验是弯曲的呢?都是在糖水中啊!生:因为前一个实验中的糖水浓度不均匀。师:对!是因为浓度不均匀。因为不同浓度的糖水对光的偏折本领不同,浓度越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越强。所以要分析光在不同浓度糖水中的路径时,我们就可以将糖水看成很多薄层,底部的浓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强,越往上浓度越小对光的偏折本领越弱,因此,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如课件显示。是一条折线。假如糖水的层次越多,那么光的偏折次数也越多,光线就越接近一条曲线(如图甲、乙所
14、示)。假如糖水的层次无限的分下去,光线将会怎么样?生:变成一条平滑的曲线。师: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要怎么样?生:要弯曲。师:现在同学们应该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了。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生:不是!师:光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沿直线传播?生: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师:同种介质、均匀介质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把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描述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价。(15分)(2)请针对上述问题中的不足,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以改进上述问题。(15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本实验大胆地进行了实验创新,通过观察激光在糖水中变成曲线的现象,从
15、反面例证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了同种介质、均匀介质这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此实验运用了浓度不同的糖水倒在一起时会产生分层现象这一物理事实,但不同浓度的糖水可能不易用眼睛进行观察,可以先做一个辅助实验,在不同浓度的糖水中加入色素使之易观察,然后将四杯不同浓度的糖水倒入同一容器中,溶液的色彩分明,使学生意识到这个实验是可行的。在倒人糖水时一.定要注意沿容器边慢慢倒,避免直接快速倾倒。用水中溶解糖的多少这一可见的物理事实,采用浓度这一可直接观测的概念来代替密度这一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将不同浓度的糖水倒
16、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A:它们会因为扩散运动变成一杯浓度均匀的糖水。生B:如果不搅拌的话,浓度大的糖水会沉底,因为我喝糖水的时候最下面那点最甜。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让我们进行实验。师:这里有四杯白水,老师现在在其中加入不同量的白砂糖,并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素,搅拌均匀:接下来让我们将四杯糖水混合在一起,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师将四杯糖水倒在一起,发现色素分层现象。师:看来这位同学说对了,糖水会分层。12.【案例分析题】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功率掌握的有关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道习题的解答过程:问题:(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
17、识点。(4分)(2)指出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给出正确的解法。(6分)(3)针对解答中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10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2)错误之处:由公式P=UT类比写出的P=UI,该公式不成立。答:这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增加了18w。(3)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从功率的计算公式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功率变化的计算方法。同时,从学生角度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功率P怎样计算呢?同学们自己用U和I来推导功率的增加量。P=P2-P1=U2I2-U1I1(U2-U1)(I2-I1)即PUI经过这几个
18、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加深对功率的理解。13.【教学设计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两位同学使用多用电表以后,分别把选择开关放在图a、b所示的位置。任务:(1)你认为谁的习惯比较好?说明理由。(4分)(2)基于该图示,结合多用电表工作原理,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b同学的习惯更好。因为多用电表使用结束时应该把选择开关旋转到OFF位置或交流电压最高挡位处。(2)教学片段: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多用电表的使用,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张图(见题图),这是两位同学用过多用电表以后,把选择开关放置的位置。同学们认为谁的习惯比较好呢?生1:都不好,多用电表不用时
19、应该把选择开关旋转到0FF位置生2:这个表上好像没有OFF挡,所以放哪都一样吧生3:.(学生争论不休,各执一词)师:既然同学们没有定论,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开关到底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原因是什么?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多用电表有几个挡位?分别是什么?生:有四个挡位,分别是直流电压挡、电流挡、欧姆挡和交流电压挡。师: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这些内容在选择开关周围的功能区有明确的标识。那我们用完多用电表后,到底该把开关放在哪个位置呢?我们逐个分析一下吧,首先分析能不能放在欧姆挡?生:肯定不能。欧姆挡内部含有电源,如果开关放在欧姆挡,容易使电池漏电,比如不用时,两表笔若不小心触在一起,电表的
20、内部电池就要发生放电,等下次用时,电池可能已经没电了;还有,如果在使用多用电表前,没有选择挡位而直接测量,可能会损坏电表。师:说得非常好。接下来分析一下能不能放在电流挡呢?生:放在电流挡,不用时对电池肯定没有影响,但是当使用时,如果忘记切换到合适挡位就直接进行测量,可能会烧坏电表,放在直流电压挡也是一样道理。所以应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挡的高挡位,因为里面串有高阻值电阻,在任何的测量方式下,表头流过的电流都是最小的,能起到保护表头的作用。师:同学们举一反三的能力真强,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能判断上面哪位同学的习惯较好了吗?生:b同学。14.【教学设计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21、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关于“功”的内容要求为: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教科书一节,关于功的叙述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等内容。任务:(1)简述什么是功。(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功”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同时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的定义,会计算功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
22、实际,认识到功并学会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和计算功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物理处处不在,感受到物理的奥秘,加深对物理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功的定义与怎样计算功。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认清功的定义,教导学生学会计算功的过程。三、教学过程师:小华收拾碗筷、提水、买米,忙得满头大汗,身为物理教师的爸爸却说,从物理学角度他几乎没有做功。这是为什么?生:老师,他很累应该做功了啊,怎样才算做功?师: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例如:手推一辆自行
23、车,手对车施加一个推力,并且使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推力对车做了功或人对车做了功。大家分析以下具体的例子:师:起重机提起货物,在此过程中起重机有没有做功?生:有。师:你是怎样判断的?生:起重机对物体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拉力对物体做了功,即起重机对物体做了功。师:马拉原木前进。在此过程中马有没有做功?生:有。师:你是怎样判断的?生:马对原木在水平方向施加了一个向前的拉力,使物体在水平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拉力对原木做了功,即马对原木做了功。师:综上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生:两个特点:一是物体必须受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
24、上通过一段距离。师: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生:如重物下落、汽车发动机牵引拖车、搬家具等等。师: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师:起重机吊起重物后,重物静止在空中,问此时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生:没有,因为只有拉力而没有在拉力方向移动距离。师:那货物重力是否做功,为什么?生:没有,因为货物此时没有在重力方向移动距离。师:总结归纳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答:有力但没有运动距离。师: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重物做功了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而货物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此不做功
25、。师:可见又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生:有力,有距离,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运动距离。师:我们学过牛顿第一定律,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那么它将会怎样?生:做匀速直线运动。师:靠什么做匀速直线运动?生:靠惯性。师:那么一个冰块在光滑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是否有做功情况存在?生:没有,因为在水平方向上虽然移动距离,但不受力,故不做功。师:通过这个例子,大家能再归纳出一种不做功的情况吗?生:有距离没有力不做功。师:下面请一位力气最大的同学配合老师做一个实验,让他一直朝讲台走,走到讲台前时过不去了,怎么办?生:绕过去?搬走它?推走它?师:在不允许绕过去的情况下,这位同学能否搬动它,推
26、走它,在此过程中是否对物体做了功?生(用力推)师:推而未动,搬而未起,大家说他有没有做功。生:没有,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运动距离师:再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实验。将一桶水从地面上提起,并在空中停留几秒钟,然后在教室内走两步,分析在这三个过程中是否做功,为什么?生:提起做功,在空中停留不做功,在教室内走动做功。第一个和第三个过程在力的方向上有运动距离,第二个过程只有力,没有距离。师:那么请大家举例,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不做功的现象?生:踢出去的足球,搬不动的桌子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大家分组讨
27、论下面这个问题:利用起重机用三种方式将物体分三次匀速吊起,分析做功情况。拉力F对重物做功,在F方向上移动h,设做功为W。提升高度变到原来的3倍(即3h),做的功又为多少呢?为什么?提升的重物变到原来的3倍,做的功又为多少呢?为什么?生:里面做功W,里面做功3W,里面做功3W。设中的功为基础值,那么中相当于把中的过程重复了三次,中相当于一次吊了三个重物,即也重复了三次。师:根据、两种情况总结归纳,在力一定时,功的大小与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生:在力一定时,W与S成正比。师:那么根据这三种种情况总结归纳,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生:在距离一定时,功与拉力成正比;在拉力一定时,功与距离成正比。师:对,说的没错。在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在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W=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