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卷1 单选题 近代西方首倡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教育(江南博哥)学是()。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夸美纽斯是教育学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大教学论是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论述教育的专门著述。贯穿夸美纽斯教育思想核心的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该原则包含三层含义: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要适应自然的规律;教育要适合儿童发展的身心规律。2 单选题 “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对教育的要求。A.顺序性B.不平衡行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要求教育必须做
2、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3 单选题 ()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4 单选题 教育方针是()的政策性表达。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教育目的D.学校目标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但是由于教育方针往往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的总的要求,所以它还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5 单选题 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学科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正确答案:A 参考解
3、析: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6 单选题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复式教学是一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里,由一位教师在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7 单选题 在张老师组织的帮助老年人的劳动项目中,搬砖的重量增加了一斤,小红感觉不到重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斤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重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
4、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复习三组概念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阈限:产生感觉的刺激量叫感觉阈限。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觉性:刚刚能感觉到最小刺激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觉察到微小差别的能力。8 单选题 小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教学中,他有时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有时按字音归类识字,这属于()A.复述策略 B.元认知调节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
5、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题中小圆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有时按字音归类识字属于组织策略。9 单选题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运用了()。A.全身松驰训练 B.强化法C.肯定性训练 D.系统脱敏法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疗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故本题选D。10 单选题 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6、()。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D.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D选项正确。11 单选题 周末,小萌看到大家都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心想自己也没有事情做,就跟着大家一起去。其品德发展处于( )。A.从众阶段B.服从阶段C.认同阶段D.内化阶段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题干中小萌即处于从众阶段。12 单选题 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A.皮亚杰 B.艾利克森 C.科尔伯格 D.罗杰斯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
7、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科尔伯格。13 单选题 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其中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的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
8、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的重要性),小娜以学校的规定作为判断品德好坏的标准,因此属于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故选C。A项:惩罚和服从这个阶段儿童的特点是:服从权威,逃避惩罚,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不符题意,故不选。B项: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不符题意,故不选。D项: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不符题意,故不选。14 单选题 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正确答案:B 参
9、考解析: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科尔伯格认为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习俗水平阶段。15 单选题 某学生以法律来判断道德两难问题的是非,那么他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遵守法规定向阶段C.社会契约定向阶段D.相对功利定向阶段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处于遵守法规定向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
10、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题干中的学生以法律来判断是非,其道德发展水平处于遵守法规定向阶段,故本题选B。处于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的儿童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他们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处于相对功利定向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
11、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16 单选题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本题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强调的是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品德的方法,属于实际锻炼法。A 项正确。B 项:个人修养法(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
12、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情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7 单选题 课堂管理始终影响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的功能。A.培养动机 B.激发需要 C.促进和维持 D.培养纪律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18 单选题 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 C.学生心理感
13、受 D.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课堂管理中学生座位安排的关键点。在分派学生座位时,最值得老师关注的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分派座位,能够运用个体间的相互影响来有效控制课堂行为,同时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19 单选题 (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A.民主平等B.教学相长C.心理相容D.尊师爱生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心理相容的概念。20 单选题 教师成长的历程包括: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 ()阶段。A.关注学生B.关注
14、人C.关注课程D.关注教学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教师成长的历程包括三大阶段,分别是: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其中: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对于自己的认可程度”,“同事间对于自我的认可程度”,“领导对于自己的满意程度”等。因而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的初级阶段;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等等。故此,关注学生阶段要比关注
15、情境阶段的教师更为成熟。21 单选题 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者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是()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首因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罗森塔尔效应”又称“期待效应”,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者家长期望的结果与罗森塔尔效应的概念相符合。22 简答题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一个有不同发展阶段的非连续的过程。 参考解析:错误个体的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又是一个非连续质变的过程,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而且量变到一定阶段一定会引起质变。所以量变与质变是统一的
16、。不能分割。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3 简答题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参考解析:错误。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因此,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24 简答题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参考解析:正确。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
17、六阶段的模式,主要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进行道德教育。海因兹偷药是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的著名两难故事,其两难选择在于应该遵守法律还是维护个人生命的权利。柯尔伯格通过被试者给出的答案以及其理由,分析其中所隐含的认知结构特点,划分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25 简答题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参考解析:正确。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在管理对象中,“人”主要是指学生,他们是管理的最直接的对象和核心要素。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26 简答题我国的教育目的应如何实现? 参考解析:(1)
18、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27 简答题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参考解析:(1)复习时机要得当。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间隔复习;循环复习。(2)复习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3)复习次数要适宜。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注意用脑卫生。28 简答题简述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参考解析: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人格
19、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有:(1)生物遗传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方向与形成的难易。(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3)家庭环境因素: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个体的人格特征。(4)儿童早期经验:童年幸福或不幸的经历会影响人格的发展。(5)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具有决定作用,但对个体的某些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6)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7)个人主观因素:环境作用通过个人的主观解释影响人的行为。29 简答题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德育原则的涵义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参考解析:(1)要“一分为二”地看
20、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30 简答题材料:有的学生在语文测验中能正确填空,但是不能给朋友写一封语句通顺的信;有的学生能在数学测验中进行小数和百分数的乘法运算,但却不会计算收入所得税。问题:请分析此现象,并联系实际说明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策略。(18分) 参考解析:心理学上将人们在一种情境中学到的东西可影响他们在另一种情境中学习的现象,称为迁移。学习迁移是教育的基石。学校教育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所学材料的迁移潜力的大小。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应该不只是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还必须同样有效地帮助他们
21、解决将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精选教材。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在选择这些基本的经验作为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脱离事实材料空谈概念、原理,则概念、原理也是空洞的,无生命力的,也无法迁移。(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地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
22、移的产生。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这种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
23、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微观上,教学中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拥有相似性的学习。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体现迁移规律。(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如果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迁移所学习的内容、迁移的有效性如何等。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促进迁移的产生。31 简答题材料:张明和李文都是初三的学生。一天,张明找到李文,
24、说自己心里烦闷,想打人发泄。李文想起两年前读初一时与小虎有过小矛盾,便提议去找小虎报复。于是二人在放学时集结其他“好友”将小虎挟持到一所废弃小学的操场上对其脱衣殴打,同时不停地对受害者进行语言上的侮辱以及身体上的猥亵。事后调查发现,张明和李文都是家中独子,他们家庭条件宽裕,父母从小对其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想方设法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人格的影响。(10分)(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8分) 参考解析:(1)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发展有不同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放纵型教养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三种。采用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
25、孩子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任性、幼稚、自私、独立性差、蛮横无理等人格特征。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会出现过度支配的现象,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不诚实等人格特征。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有合作精神、思想活跃等。材料中,张明和李文都是家中独子,父母从小对
26、其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想方设法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属于放纵型教养方式,造成了孩子的任性、野蛮。(2)除家庭因素外,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还有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早期童年经验、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等。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发展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发展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力因文化的强弱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早期童年经验。人格发展会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可能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个人主观因素。人格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产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