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渔家傲秋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渔家傲秋思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渔家傲-秋思一、资料助读(一)题目解读渔家傲秋思“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词的题目,其中“秋”点明季节,“思” 指忧思。(二)作者档案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代表作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 旧,诗江上渔者等。(三)背景材料渔家傲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 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二、细读感悟.反复诵读。1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2、黄昏 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 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 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 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2 .赏析下列词句。(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 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 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
3、萧条;“风景”越发 “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 “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 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 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千嶂里,长烟
4、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在“落日” 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而城的坚固 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画面中 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 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 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所谓合理
5、,就是正因为他们 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 在岗位上。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 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因此,“燕然 未勒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4)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启下,深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 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
6、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 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3 .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景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苦和忧国思乡之 情,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三、写作特点格调苍凉,慷慨悲壮。词的上片侧重写景,既有作者所见之景,又有其所闻之声,渲染了 边塞的萧条肃杀、荒凉寂寥。词的下片侧重抒情,从人物的行为和心情写起,用悠扬的羌 笛声与满地的寒霜渲染出苍凉悲壮的气氛,表现了戍边将士的爱国之心与思乡之愁。【板书设计】渔家傲秋思/秋(景)思(情)塞下秋来 边声连角 家万里 霜满地衡阳雁去K烟落日孤城1寂寥 归无计1苍凉征夫泪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