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四上第八单元大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7299172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四上第八单元大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四上第八单元大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四上第八单元大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四上第八单元大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四上第八单元大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从“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课文”(三下8)到“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四上8),不变的是“了解”和“复述课文”,变的是了解的对象(“故事的主要内容”变为“故事情节”)和掌握的要求(“复述”变为“简要复述”),变与不变都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什么是看得不太清楚的呢?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简要复述”的评价。一、“故事”与“故事情节”在我的印象中,“情节”第一次出现在教材上就是四上第八单元,第二次出现是六上第4单元(“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而个人第一次开始比较深入地理解“情节”一词,是读了孙绍振教授的某篇论著(恕

2、我记不住书名和篇名),那会儿知道了有个叫福斯特的英国学者写了本小说面面观,里面用国王与王后的例子直观讲了“故事”与“故事情节”的区别“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叫“故事”;“国王死了,王后因之悲伤过度也死了。”这叫“故事情节”(大概意思是这样,小说面面观这本书至今未读,这里算是凭印象转引孙教授论著中的话)。今年9月份,第一次在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堂上听到其讲“故事情节”,也引用了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的这个例子,顿时两眼一亮,下课了赶紧追着该老师问读了小说面面观一书没有,这位老师很幽怨地看了我一眼,答了句“没有”。按福斯特的说法,“故事”与“故事情节”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只是独立的事件,后者则是构成因

3、果联系的事件。这样看来,理解“故事”与“故事情节”挺简单的呀,只要抓住事件间的因果联系就行了。实际上,并非那么简单。我们用课文说话。试想一下:一篇写多件事情的课文,前后事情之间可不可能不存在任何因果联系?即使是一篇只写一件事情的课文,构成该事情内部的小事件间可不可能不存在任何因果联系?答案当然是不可能!再说“因果联系”。事情之间只存在因果一种关系吗?讲关联词时,我们常把因果、并列、条件、转折、假设、递进等关系挂在嘴边,句子间存在这些关系,事情之间当然也存在这些关系啊!因此,个人以为:“故事”与“故事情节”本质上说并不是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转折、条件、递进等,而是“讲故事”(或者说“写故

4、事”)的复杂程度。那么从三下第8单元的“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课文”到四上第8单元的“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真正要解决的难题是:在按时间顺序和地点转换顺序梳理课文内容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了解一件事情内部逻辑关系,把握一件事情主要内容”这一学法,迁移到“了解多件事情之间逻辑关系,把握一篇文章主要内容”,勾连“梳理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等已学方法,简要复述课文。上面一段话说起来挺拗口的,用具体课例说明会明晰不少,下面以西门豹治邺一课为例展开说明。西门豹治邺课文一共写了三件事:(1)调查民情;(2)惩治巫婆和官绅;(3)兴修水利。可以怎样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方法

5、一:梳理时间顺序和地点转换顺序。“调查民情”时间发生在西门豹刚到邺县时,地点可以是邺县官衙里,也可以是邺县某处田地里。“惩治巫婆和官绅”时间发生在河神娶媳妇当天,地点则是漳河边。“兴修水利”时间发生在前一件事情之后,地点不一。学生运用三下第8单元所学的方法,完全可以把西门豹治邺中三件事情的时间和地点梳理清楚,这样也就搞清楚了整篇课文的事情发展顺序。方法二: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把“惩治巫婆和官绅”看作事情经过的话,那“调查民情”就算得上是事情起因,“兴修水利”也就是事情结果了。按梳理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也能复述课文。方法三: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明显的主次之分,西门豹

6、是主要人物,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事件。抓住了这一点,适当引导,学生也能做到复述课文,甚至简要复述。前提是学生能讲清楚“为什么西门豹是主要人物,老大爷、巫婆、官绅不是”“为什么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事件,调查民情和兴修水利不是”。方法四:了解故事情节。课文三件事情之间的确存在逻辑关系,“调查民情”是为了“惩治巫婆和官绅”,“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才能破除百姓脑子里受巫婆和官绅愚弄的思想(插语:西门豹从来没有破除老百姓对河神的敬畏,当然也不敢,或者说不能,我们不能说西门豹就知道漳河里一定没有河神他毕竟是一个数千年前的人物。如果西门豹一到邺县就大搞灭神运动,估计不用巫婆和官绅出面,邺县老百姓就会先灭了他西

7、门豹。西门豹比老百姓高明的地方在于他识破了巫婆和官绅那套骗人的把戏,在于他知道禾苗需要灌溉才能生长的事实),进而才能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把这个逻辑关系弄清楚了,复述课文自然不成问题。四种方法把握课文内容都可以,但并不意味着四种方法都好用方法一是为了验证该方法而去找时间和地点。方法二也是牵强为之,西门豹治邺跟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麻雀等课文比起来,讲故事的技巧上要复杂多了。方法三和方法四需要配合起来用。比如“调查民情”这件事:1.这件事中,老大爷和西门豹谁是主要人物?不经过思考分析,一定有学生会说主要人物是老大爷因为老大爷的话多九个自然段,西门豹一共说了五句话,老大爷说了三段话。仔细琢磨西门豹和老大

8、爷的问答才能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四次问答,西门豹一直沿着“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回事”的核心问题层层追问,老大爷一直按照西门豹的思路絮絮叨叨回答。“是怎么回事”是要大致了解事情始末,“这话是谁说的”是要知道幕后人物,“新娘是哪儿来的”是要进一步了解老百姓受害情况,“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是要验证自己的解决办法行不行。四个问题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西门豹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问了四个问题就抓住了问题症结,更重要的是想到了解决办法。“话多还是话少”不能决定谁是主要人物,“话重不重要、有没有逻辑”才是决定因素。因此,我们判定西门豹是调查民情的主要人物。2.基于四次问答间的逻辑关系理解,如何复述“调

9、查民情”?(1)交代背景,简要说明战国时期,西门豹被派去管理邺县。到了邺县,西门豹发现该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找来一位老大爷询问原因。(2)关注对话,抓住关键西门豹先问了,大致了解了是河神娶亲造成的。紧接着问了,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操纵河神娶亲。之后又追问了,进一步了解了邺县老百姓的受害情况。最后问了,验证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可行。通过四次问答西门豹不仅而且弄清了西门豹和老大爷四次问答间的逻辑关系,我们才能引导学生简要复述这部分内容。否则,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要么把西门豹和老大爷的话照着读一遍,要么直接用“西门豹调查民情”一句话高度概括。本单元“交流平台”说: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

10、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如西门豹治邺中调查民情这个情节不是主要内容,可以复述得简单一些;而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要讲得详细一些。这段话粗读很有道理,细读会发现它会误导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怎样复述才是“简单一些”的复述,三五句话概括吗?省略哪些内容,老大爷的回答还是西门豹的问题?把西门豹治邺放在第8单元看,调查民情的确不是主要事件,但假如把这篇课文从第8单元拿出来,请问是“调查民情”重要还是“惩治巫婆和官绅”重要?个人以为绝对是前者!西门豹的智慧在调查民情这个情节中得到了极高明的体现。此外,文章第9自然段西门豹所说的两句话真是绝了,幽默与严肃、轻描淡写与胸有成竹浑然一体。而“惩治巫婆和官绅”,只是

11、按照他想好的对策去执行,看着痛快而已。二、“复述”与“简要复述”西门豹治邺课后第一道思考题要求是: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简要复述课文。( )( )兴修水利一看到那两个括号,我就想到了小标题只能是小标题吧。接着,疑问就从我脑子里冒出来了:学生复述课文时要不要借助这三个小标题?怎样复述才算是“简要复述”?如果借助小标题复述,要求简要复述,学生的复述很可能是这样的:西门豹到了邺县先是调查民情,接着惩治巫婆和官绅,最后发动百姓兴修水利。不强调“简要”的话,学生的复述很可能是这样的:战国时期问他是怎么回事。老大爷说西门豹问老大爷说西门豹问老大爷说西门豹问老大爷说西门豹说到了河神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

12、说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西门豹说老百姓都明白了年年都获得好收成。课堂上我们老师往往早早打断了学生照读课文式的复述,要么换个学优生把课文概括一遍,要么自己亲自上场。但这些都解决不了很大一部分孩子不知道怎么复述的问题,更解决不了怎么简要复述的问题。到了故事二则,课前导读提示: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课堂上只要给足时间,学生一定可以找全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有一天、过了十天、十天后、又过了十天、五天之后”“开始练习的时候、两年以后、再次去拜见飞卫、后来”。问题是找全这次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后,学生就能简要复述课文吗

13、?这算是又回到了照读课文的老路上。“交流平台”对简要复述课文提了三点建议:(1)复述前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3)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复述,注意文中提示顺序的词句。这三条建议当然是可行的,问题是它们是“方法”,是“概念”,哪怕学生把它们背得滚瓜烂熟,你再让他们简要复述西门豹治邺和故事二则,他们还是照着读课文。因此,无论是“复述”还是“简要复述”,我们还是要带着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学习来理解和掌握。学生把课文照着读了一遍叫朗读而不叫复述,学生用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时间连接词把几个小标题连起来说了一遍叫机械概括而不叫简要复述。从“复述”

14、上升到“简要复述”,前提是理解并掌握复述。再以“惩治巫婆和官绅”“调查民情”为例,具体说明如何简要复述:1.理清故事情节结构,把握故事发展不同阶段。(1)交代背景“河神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西门豹、卫士、巫婆、官绅、老百姓、女徒弟”(提示:即使是交代背景,有些内容也是无关紧要的,复述时可以不用讲。思考:哪些句子是无关紧要的?比如介绍巫婆年龄和女徒弟的句子)。(2)三个阶段巫婆被投进漳河、官绅头子被投进漳河、其余官绅磕头求饶(提示:复述不是概括,复述是基于对文章内容理解后的讲述。思考:要把三个阶段的故事情节讲清楚,哪些内容必须讲,哪些内容可以不讲?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一定要讲,次

15、要人物的则不必讲,比如“女孩满脸泪水”等)。(3)交代结局“老百姓都明白了”(提示与思考同第一部分)。2.梳理故事情节间逻辑关系,由段到篇简要复述。(1)理解因果关系“调查民情”是为了“惩治巫婆与官绅”,前者为因,后者为果。(2)加上合适的表明前后故事情节间因果关系的词句如“西门豹弄清楚了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问题的关键,想好了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就等河神娶媳妇这一天了”(3)加上故事的背景和结局,详讲“惩治巫婆和官绅”部分。从陀螺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再到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每一篇文章我都试着这样带着学生反复思考、反复练说,力图让学生从这些课例中逐渐理解“故事与故事情节”“复述与简要复述”,进而达到“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的单元学习要求,实现语文阅读素养的进阶。痛苦的是:一直这样线上着,始终只有那一小部分孩子在与我一起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