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导引智力与创造力.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297649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导引智力与创造力.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导引智力与创造力.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导引智力与创造力.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导引智力与创造力.ppt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请务必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删除第1页/共50页 第一节 智力及理论一、智力的含义包含学习能力、问题理解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二、智力的理论(一)二因素论(二)群因素论(三)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四)多元智力理论 (五)三元智力理论 第2页/共50页(一)二因素论 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主要观点:他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能量),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

2、所必须的。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第3页/共50页(一)二因素论评价: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对我们理解能力的结构有重要的启发。当然,斯皮尔曼强调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的区别,把它们绝对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种看法是不可取的。第4页/共50页(二)群因素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主要观点:提出的七种平等的基本心理能力是:(1)语词理解(2)语词流畅(3)计算(4)空间知觉(5)记忆(6)知觉速度(7)推理第5页/共50页(三)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主要代表人

3、物:吉尔福特。主要观点:智力结构应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维度来考虑。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心理活动或过程。智力的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即活动对象和信息材料的类型。智力的第三个维度是产物,即信息加工所产生的结果。单元是最简单的产物,蕴涵是最复杂的产物。第6页/共50页(三)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评价: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对智力结构提出了一种动态的看法,同时考虑信息加工的内容、操作和产物,有助于智力测验研究工作的深入。但这一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显得过于精细。吉尔福特否定一般智力存在的观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第7页/共50页(四)多元智力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主要观点:

4、。加德纳提出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语言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8)认识自然的智力。第8页/共50页(四)多元智力理论评价: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智力理论强调数理逻辑智力和语言智力,而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化的。加德纳还指出,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结构将各种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事工作。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这对于我们承认人的各种智力并发现和培养人的各种智力都有着积极的意

5、义。第9页/共50页(五)三元智力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斯腾伯格主要观点:斯腾伯格提出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提出人的智力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成分智力是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制,它包含三种机能的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背景智力主要是指和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能力。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第10页/共50页(五)三元智力理论评价:三元智力理论对智力提出了新的解释,并系统地探讨了内部心理过程如何与文化因素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产生有效的智力。但三元理论没有对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是它的不足之处。第11页/共

6、50页 第二节 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在一定的智力理论和测量理论指导下,通过测验的方法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一、常用的智力测验(一)常用的个体智力测验(二)常用的团体智力测验二、科学运用智力测验 第12页/共50页(一)常用的个体智力测验1.斯坦福比纳量表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1982年我国吴天敏修订了中国比纳测验。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中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是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商第13页/共50页1.斯坦福比纳量表 计算公式为:MA(智力年龄)IQ(智商)100 CA(实足年龄)举例:比率智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人的实际年

7、龄在增加;而他的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却可能稳定在一个水平上.这样,采用比率智商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智商将逐渐下降.这与智力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第14页/共50页第15页/共50页第16页/共50页2、韦克斯勒量表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分为三种: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韦氏智力量表的重要特点是用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离差智商以智力的正态分布曲线为基础,将人们的智商看做是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它表明被试的分数相对地处于同年龄标准化样组的均数之上或之下有多远,即以离差大小表明智力高低、离差大、且为正数者智商高,离

8、差小,且为负数者智商低。其计算公式为:离差智商10015Z 其中Z(X-X)/S 公式中的Z代表标准分,X代表被测验得分,X代表团体的平均分数,S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第17页/共50页2、韦克斯勒量表举例:某施测年龄组的平均得分为分,标准分为,某人得分,他的智商为多少?IQ10015(8580)5 115说明他的IQ比的同龄人高第18页/共50页2、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克服了比率智商的不足,即不会再由于一个人的智力年龄和实足年龄的不同步增长,而出现年龄越大智商越低的现象。第19页/共50页(二)常用的团体智力测验 1.美国陆军测验2.瑞文推理测验瑞文推理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编制的一种团体

9、智力测验,它是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瑞文测验的优点在于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与语言等条件的限制,适用的年龄范围也很宽,从5岁半直至老年,而且不排除一些生理缺陷者。测验既可单独进行,又可团体实施,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结果以百分等级常模解释,直观易懂,因而该测验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第20页/共50页二、科学运用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产生于现实生活的需要,目前,智力测验被广泛用于教育、医学等领域,为实现人才、选拔人才和因材施教等提供一定的指导。智力测验也有它的局限性,对它的批评主要集中在:(1)智力测验出的是智力还是知识技能?(2)智力测验的公平性;(3)多元智力理论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只测试了语言智力和数

10、理逻辑智力,而其他智力则被忽略了,尤其是个体的创造性能力在智力测验中没有得到反映。(4)智力水平虽然会影响个体的学业成绩,但并不能决定将来取得成就的大小,反而可能由于操作的不当,给个体的心理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 第21页/共50页二、科学运用智力测验因此,对智力测验我们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现行的智力测验所评估的智力并不能代表智力的全部,充其量只是与学业成就有关的能力罢了;第二,现行的智力测验所得的结果并不能预测未来事业的成就或生活的圆满,因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是自尊、自信、尤其是自我努力的程度;第三,智力测验的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测验的操作必须规范,尤其是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必须十分

11、慎重。第22页/共50页第三节 智力开发一、智力的发展变化(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此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2.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也有说到40岁)。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3.根据对人的智力毕生的发展的研究,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步上升的。第23页/共50页(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4.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成年期又是一个工作时期。在二十五六岁至四十岁

12、间,人们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第24页/共50页(二)各年龄段智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小学儿童的智力发展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成年期的智力发展 第25页/共50页二、智力的决定因素(一)智力的遗传影响(二)智力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三)遗传与环境、教育的相互作用第26页/共50页(一)智力的遗传影响(1)家庭谱系研究英国科学家高尔顿断定,在能力的发展中遗传的力量,超过环境的力量。(2)双生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智力的遗传力级为0.70或70(3)出生顺序,家庭大小和智力第27页/共50页(

13、二)智力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发展。学校教育能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三)遗传与环境、教育的相互作用遗传和环境对智力都有影响,但遗传和环境并不是单独地起作用,相反,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对于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智力发展,期卡尔和温伯格提出了反应域理论。总的来说,遗传素质只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环境和教育有可能性把这种可能性变为智力发展的现实性。第28页/共50页三、智力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智力开发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实力智力开发关系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指导思想。可能性: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但是环境与教育却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智

14、力开发应遵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早期干预的确能提高儿童在智力测验的分数,不过这种助长作用是有限的。智力开发要注意难度和速度,过分强调难度和速度,会加重儿童的心理负担,并可能导致智力的衰竭。第29页/共50页四、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一)教育和教学中的智力开发(二)特定的智力开发训练第30页/共50页(一)教育和教学中的智力开发1.学科教育中的智力开设2.元认知与智力开发3.自我效能感与智力开发第31页/共50页1.学科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学科教育中的智力开发,一方面要对教育观念及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学科能力的构成和培养。第32页/共50页2.元认知与智力开发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本

15、身进行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即对认识的认识。元认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元认识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识监控。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人对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对自己思维和行为的调节表现在: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监控认知活动的进行过程,不断获得和分析反馈信息,把握和修正自己的认知过程,坚持或更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元认知的特点在于对认识过程的分析和调控,从而不断改进个体的思维方法和增进思维能力。第33页/共50页3.自我效能感与智力开发自我效能感对智力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激发智力活动;(2)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3)控制学习行为第34页/共50页(二)特定的智力开发训

16、练1.波诺的方案2.“应用智力”方案3.PIFS方案(Practical Intellipence for school)学校中的实用智力。第35页/共50页第四节 创造力的培养一、创造力的内涵(一)什么是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是指形式存在的思维或物质成果。(二)创造力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衡量发散思维的标准第36页/共50页二、创造力的特征 创造力的特征从创造性活动的思维品质上归纳为六点:(1)敏感性,(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定义性,(6)洞察性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概

17、括为下面几个方面:(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第37页/共50页三、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一)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二)实施教育创新 开展创新教育(三)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四)创造力开发的原则第38页/共50页应用举例:如果一个岁的老人,他的智力年龄为岁,从现实情况看,他一定是智力过人,按照比率智商的算法,他的智商应该是多少?你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第39页/共50页第40页/共50页第41页/共50页第42页/共50页第43页/共50页第44页/共50页第45页/共50页第46页/共50页第47页/共50页第48页/共50页第49页/共5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0页/共5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