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ppt(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二、智力的结构(理论)二、智力的结构(理论)(一)我国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一)我国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性,它主要包括:(1)感知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力;(2)抽象概括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想象能力,这是智力的核心成分;(3)创造力,这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并强调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结构。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把对思维结构研究的结果扩展到智力结构。他认为智力本身是一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样性、多联系的结构。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建构了思维的心理结构模型,见图6-1。林崇德教授强调
2、思维的心理结构是一个整体,思维的目的、过程、材料、监控、品质、思维中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都是这个整体结构的有机成分;并强调思维结构是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统一。思维的心理结构模型林崇德教授认为智力研究也应该从六个方面入手,其中,智力的目的对应于思维的目的;智力的过程对应于思维的过程;智力的材料对应于思维的材料;智力的监控对应于思维的监控;智力的品质对应于思维的品质;智力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对应于思维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林老师把智力结构看成是一个整体,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并强调智力研究中的非智力因素,这就超越了把智力看成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传统智力结构观,为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智力提供了指导。我
3、国学者一般认为,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五种基本要素。(二)传统的智力理论1单因素论 高尔顿、比奈、推孟等人认为,人的智力有高低,但只有一种。智力指一种总体的能力。所以他们编制的智力测验量表只提供单一分数(智商),只测量一种智力。2二因素论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智力的二因素结构。他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构成的。G因素贯穿于所有的智力活动中,S因素只体现在某一特殊活动中,二者是相互联系的。3组(群)因素论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群因素论”。他认为能力是由一群彼此无关的特
4、殊因素构成的。他从56种不同测验中,概括出7种重要因素:(1)计算,(2)词的流畅性,(3)归纳推理,(4)记忆,(5)空间想象力,(6)知觉速度,(7)文字意义的理解。4智力三维结构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9年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论。他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智力活动都可分为操作、内容和结果三个方面,而每个方面又由一些有关因素组成。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第一个方面(维度)是操作,即智力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评价五个因素;第二个方面(维度)是内容,即智力活动内容,它有四个因素,即图形、符号、语义和行动;第三个方面(维度)是结果,也就是智力活动的
5、产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含义六个因素。根据这个设想,智力因素就有120种(546),见图6-2。5智力层次结构模型英国心理学家弗农(P.E.Vernon)1960年提出了智力层次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结构不是立方体的三维结构,而是按四个层次排列的结构。他把斯皮尔曼的一般因素G作为最高层次;第二层次分为两个因素群: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因素群、操作与机械方面的因素群;第三层次是在第二层次两大因素群中又分出几个小因素群。言语与教育因素群分为言语、数量、教育等,操作与机械因素群分为机械信息、空间信息、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是各种特殊因素,见如图6-3。(三)现代智力理论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
6、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比IQ富有更深的内涵。在传统的心理测量学中,用IQ分数将智力定义为一个单一的实体。而加德纳则把智力看做由多种成分构成,他试图以一种更为宽泛的方式来定义与心理测量学意义不同的智力。他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符号系统。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可能在某一两个方面是天才,而其余方面却是蠢才,有人可能各种智能都很一般,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能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则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显得很出色。(1)语言
7、智力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的人。(2)逻辑逻辑-数学智力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3)视觉视觉-空间智力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视觉-空间智力发达。(4)音乐智力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5)身体身体-动觉智力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6)
8、人际智力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指能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自我内省。(8)关于自然的智力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斯腾伯格认为,不论是基于结构还是基于过程的单一智力理论都不能对智力
9、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人的智力是复杂而多层面的。他在1985年出版的超越IQ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智力理论”,作为其成分理论的修正和扩充。11年后,他又提出了以“产品”为导向的成功智力,并将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加入到智力的范畴中。三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成分理论成分理论在多元智力理论中,各种不同形式的智力是相互独立的,而斯腾伯格却关注将各种智力成分组合起来,他认为智力理论应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他提出人的智力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成分理论阐述解决问题时的各种心理过程,被认为是智力三元结构的核心。它又包括三个层次的亚成分:(1)元成分,它对执行过程进行计划和监控,并对结
10、果进行评价;(2)操作成分,它接受元成分的指令,进行各种认知操作,并提供认知反馈;(3)知识习得成分,它学习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如何解决新问题。情境理论情境理论这一理论把智力看作是有目的地适应、选择或塑造个体现实生活环境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所谓“适应”环境,是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达到某种和谐;如果和谐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那就是“不适应”,于是个体试图选择另一个环境以求适应;如果个体找不到新环境,或者无法脱离现有的环境,那么他(她)会努力塑造现有环境,这样既可以是改变环境,也可以调整自己。总之,还是要适应环境。根据上面的解说,我们可知情境理论把智力看作适应环境的能力。经验理论经验理论这一理论
11、把智力看作两种能力:一是处理新作业、新情境的能力,二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实际上,经验理论提出了测量智力的新思路。三元智力理论对智力提出了新的解释,并系统地探讨了内部心理过程如何与文化因素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产生有效智力。但三元理论没有对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是它的不足之处。3、戴斯的戴斯的PASS智力的模型智力的模型 戴斯(J.P.Das)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发展性障碍研究中心的教授。他在智力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和纳格利尔里等人一起提出了对智力认知过程的评估,即智力的PASS模型。(1)PASS智力模型的结构智力模型的结构PASS智力模型将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研究的新
12、方法和传统的智力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大脑三级功能区学说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人类智能活动的三级认知功能系统的智力模型,即计划(Plan)、注意(Attention)、同时性(Simultaneous)加工和继时性加工(Successive)的模型。大脑三级功能区学说将人类的认知加工分为三个相互协调的机能单元。第一个机能单元负责调节皮层的状态和维持注意;第二个机能单元使用同时性和继时性信息编码、加工,以及存储信息;第三个机能单元负责制定、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这三个机能单元相互关联,是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不能缺少的。PASS模型中的第一个系统就是注意唤醒系统。这个系统要确保在进行认知加工时保持一种合适的觉
13、醒状态,过高或者过低的唤醒都会干扰信息的进一步编码。PASS模型中第二个系统是同时继时编码加工系统。在这个机能单元中,个体接受、加工以及维持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个系统存在两种加工系统: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同时性加工是指将信息合成集合,或者对有共同特征的许多信息进行再认。继时性加工是指按照输入的系列进行加工,它最重要的一点是输入的系列,使各个成分形成一种链状结构。这一系统是智力活动中主要的信息操作系统。PASS模型的第三个系统是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这个系统处于认知功能系统的核心,负责认知过程的计划性工作。例如,在智力活动中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策略,以及对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2)对)对
14、PASS模型的思考模型的思考1PASS的提出对智力研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PASS模型揭示了智能活动的心理机制,对智能活动的过程分析比静态的元素分析更接近心理机制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说,从元素到过程,这标志着智力研究基本范型的转变。2PASS模型向我们提供了对IQ测验进行分析的新视角。戴斯认为,IQ测验是一种非常有限的智力观,因为在我们认为对人类机能来说很重要的四个认知过程中,只有两个(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在IQ测验中被测量到。3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在智力观中起到重要作用。鲁利亚关于大脑机能联合区的思想直接体现在PASS模型的三级过程当中。4PASS模型突出了计划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计划作
15、为元成分,它监控着整个认知过程。5PASS模型强调智力机能的模块化思想,这为领域特异性和智力多元化提供借鉴。三、智力的测量(一)比奈量表1、比奈-西蒙量表2、斯坦福-比奈量表IQ=(MA/CA)1003、中国比奈量表(二)威克斯勒量表威克斯勒幼儿、儿童、成人量表IQ=100+15(X-X0)/SD(三)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四、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智力发展的基础高尔顿的家谱分析法,血缘关系分析法、双生子研究法2、环境和教育影响着智力的发展早期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五、智力的培养1、横向思维智力开发波诺(Bono)的智力开发训练方案:思维广度、思维组织、相互关系、创造力、信息和感觉
16、、行动2、工具性强化训练法以色列心理学家符尔斯坦(Reuerstain)1980年提出,用于矫正青少年认知功能缺陷3、项目学习加德纳提提出的以“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为特征”的学习,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活动,具体表现为构想、验证、完善、制作产品。项目主题有学生自己选择。第二节 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一、创造力的概念一、创造力的概念(一)创造力的定义(一)创造力的定义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新颖性和价值性是创造力的两个重要特征。创造型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基础。创造力有多种成分。(二)创造力的结构(二)创造
17、力的结构吉尔福特把创造力分解为六个主要成分:敏感性:容易发现新事物,接受新问题;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灵活性: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独创性:产生新颖的、非常的思想的能力;再定义:重新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适应方法;洞察性: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和特性。二、创造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创造力发展的特征(一)创造力发展的特征1、幼儿有创造性的萌芽;2、小学生已有明显的创造性表现;3、青少年时期儿童的创造性更多地带有现实性、主动性、有意性,创造性思维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研究表明,2540岁是一个人成才的最佳年龄,36岁是成才的高峰期。(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二)影响创造力
18、发展的因素斯滕伯格和洛巴特提出的“创造力多因素理论”:1、智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2、知识,尤其是良好的、独特的认知结构;3、认知风格,尤其是“立法式”的认知风格;4、人格特征,尤其是冒险性、坚持性、独立性、好奇心、自信心等(P166);5、动机,尤其是创造性动机;6、环境,有利于激发创造的环境(P166)。(三)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三)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智力是创造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低智力的难以有创造性,高智力的未必有高创造性;创造力高的人往往智力也高。三、创造力的测量(一)传统的测量方法(一)传统的测量方法1、提名法:由对对象熟悉的老师、同学、同事、领导等根据一定的标准来提名确
19、定。2、作文法:给定作文题目,限定时间完成,由专家评定。3、专家评分法:由专家通过一定的考察方式对个体的创造性进行评分。(二)标准化测验(二)标准化测验1、托兰斯的创造性思维测验该测验包括三套共12个分测验:(1)关于语言的、(2)图画的、(3)听觉形象的创造性测验。2、吉尔福特的发散性思维测验该测验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新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包括言语测验和非言语测验两个方面。3、盖泽尔斯和杰克逊的创造力测验该测验包括词汇联想、物体用途、隐蔽图形、寓意解释、组成问题等五个分测验。4、创造性人格测验戴维斯的创造性人格测量、卡特尔的16PF人格量表中的相关因素、马斯洛的安全感-无安全感量表、罗夏
20、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罗夏墨迹测验图例主题统觉测验简介主题统觉测验包括内容模棱两可的30张图片,其中多数是人物画片,少数是景色画。施测时,给被试一张图片,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出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要求包括:画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画面上的人正在想些什么;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莫瑞认为,人们潜在的需要和欲望,常常会表现在所编的故事情节中,并借助故事中的人物发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被试编写的故事,有可能对他的需要和动机做出鉴定。四、创造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1、改善教学环境;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3、鼓励学生的独创行为;4、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5、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6、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法(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法1、创造力训练的一般技巧:(1)创设适宜的条件,激发创造需要;(2)发散式提问模式,发展流畅性思维;(3)摆脱习惯性思维,发展应变思维;(4)调节认知行为,增进创造力。2、创造力训练的具体方案:(1)头脑风暴法;(2)缺点列举法;(3)希望列举法;(4)图形想象训练;(5)联想训练;(6)展开性思维训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