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期末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历史期末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期末达标检测(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有学者指出:“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响,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 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以下最能表达作者意图的是()A.农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B.农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C.农业革命加剧了社会分裂与动乱D.农业革命引发了生产关系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损坏了原始社 会令人神往的平等”表达的是农业革命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故D项正确。2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世界上许多地
2、区的动植物原料带回欧洲,同时把自己本土的 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欧洲人的做法()A.强化了对殖民地的奴役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D.推动了世界人口的激增【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带回欧洲,同时 把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可知,这一做法促进了食物物种的交流传播,丰富了 人们的食物种类,应选C项。3 .为了促进现代中国乡村振兴,国家正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 虽然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在促进农业实现高效灌溉,在土壤水情监测、智能化水肥管理、作 物的信号采集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开展的
3、趋势B.人工智能提高了农业开展水平C.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进步提高了国家综合国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虽然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在促进农 业实现高效灌溉,在土壤水情监测、智能化水肥管理、作物的信号采集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 作用”可知,人工智能对农业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它提高了农业开展水平,故B项正确;材 料强调人工智能提高了农业开展水平,并未表达社会开展趋势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排除A、C、D三项。4 .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开展,棉、麻、桑等作物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但是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
4、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 劳”。这一现象导致()A.农产品日趋商品化B.农业开展停滞C.农业难以实现转型D.人地矛盾突出【答案】c【解析】材料“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 来越偏向多劳从规模上说明当时农业更加趋向于小农化,“多劳”那么将更多的劳动力束 缚在土地上,对新型生产方式的产生造成了更大的阻碍,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 期农业开展的局限性,排除A项;材料“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开展”说明农业开展没有停滞, 排除B项;人地矛盾导致材料中的现象出现,而非材料中的现象导致人地矛盾,排除D项。5 .1835年6月,纽卡斯尔附近的一个煤矿突然发生瓦斯爆炸,101名矿工
5、在井下丧生, 其中包括75名童工;1838年,英格兰北部的一座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1名816岁的女孩 死亡,15名912岁的男孩死亡。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经济开展中社会问题凸显B.少年儿童毫无政治权利C.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技术提升降低就业门槛【答案】A【解析】材料“1835年6月,纽卡斯尔附近的一个煤矿突然发生瓦斯爆炸” “1838年,英格兰北部的一座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表达的是工业革命开展过程中的社会安全 问题凸显,故A项正确。6 .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 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
6、超多强” 的国际格局交替出现。由此可见()A.科技革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8 .经济多极化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C.科技革命最终导致两极格局瓦解D.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开展进程【答案】D【解析】材料“三次科技革命国际格局交替出现”说明科技革命影响了 国际格局和世界历史开展进程,故D项正确。7 .宋代,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肆等店铺夜间营业成为 刚需,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成为合法经营。这主要是因为()A.政府职能的转变B.农作物种类增多C.人们生活习惯改变D.商品经济的开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传统饮食制度出现变化、夜市出现,是由 于商品经济开展,商业活
7、动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应选D项。8 .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区域性贸易同东方的商业活动相联系,一个贸易网络已经显现轮 廓,形成了当时世界的“世界市场二据此推知当时()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在欧亚初现9 .区域市场为近代世界市场奠定基础C.欧洲与东方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D.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民间途径开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欧洲的区域性贸易同东方的商业活动相联系形成了 当时世界的世界市场”可知,当时的区域市场为近代世界市场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 中世纪晚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排除A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推知欧洲与东方建立了直接 的商业联系,排除C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东西方贸易以官方途径为
8、主,排除D项。10 成立于1600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份”。公司成立 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了如下条件:如果公司破产、欠债,不管出多大的事,股东 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由此奠定了股份制度的基础并影 响至今。这一制度()A.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B.保证了王室的尊贵地位C.确立了财产私有的原那么D.奠定了大工厂制的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 可知,这一制度使投资人的利益得到保护,从而激发人们的投资热情,故A项正确;材料与 王室的地位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财产私有问题,排除C项;工业革命奠定了
9、大工厂 制的基础,排除D项。11 .某国际多边金融机构成立的背景是“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 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开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成立将有助于“缓解亚洲经济体 面临的融资瓶颈”。该机构是()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 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开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成立将有助于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 融资瓶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机构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应选A项。12 .西汉晁错在申述“徙民实边”的主张时说:“(新建城邑要)相其阴阳之和
10、,尝其水泉 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 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闭,置器物焉。”这反映了当时()A.民众居住条件优越B.政府借此解决王国问题C.民居等级差异显著D.建筑规划注重地理环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晁错认为在边境要新建城邑,首先要“相其阴阳之 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充分说明西汉政府在边境规划建设新的 城邑时比较注重地理环境,应选D项。13 .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 石及方木块铺路,19世纪末创造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
11、道状况大 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 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D.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的城市街道和城市设施不断完善,这是工业化 进程持续推进的结果,故A项正确;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只是城市设施建设的一局部,不能 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市政立法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强调城市化 的进程,而不是强调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排除D项。14 . 1937年,历史学家白寿彝在论述中国近代交通事业时曾说:“九十
12、年来中国交通事 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较。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代交通事业之进步。”以下选项最能表达“交通事业之进步”趋势的是()A.政府政策的扶持B.牵引动力的演进C.公共交通的普及D.民航事业的起步【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九十年来”应该是指鸦片战争以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依靠人力或畜力的交通工具被机械牵引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取代,故 牵引动力的演进最能表达交通事业进步的趋势,故B项正确。15 .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开展,人们的出行变得更方便。高铁提前15分钟检 票,对购票和乘车的时间观念要求高,于是,手机不仅代替了手表的计时功能,
13、还可以作为 购票的工具,因为手机购票更迅速、更能节省时间。这说明()A.现代工业开展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B.快捷交通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C.城市交通线路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D.现代时间观念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局部【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时间观念也在变化,这说明在现代 社会交通便捷的背景下,现代时间观念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局部,故D项正确。16 . 19世纪以来,以霍乱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在德国呈现频发态势。为此,德国政府于1876 年成立了帝国卫生局,以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工作;1883年公布了疾病保险法,规定投保 市民在生病期间可以获得免费的医疗服务。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
14、贫富差距B.完善福利制度C.稳定社会秩序D.构建医疗体系【答案】C【解析】德国政府成立帝国卫生局、公布疾病保险法,这些措施都是为 了加强对疾病的救治,以稳定社会秩序,应选C项。17 .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宣传画,该作品()加戚帆四胡霜给11螂A.控制了疫病的爆发和扩散B.开启了对疫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标志卫生防疫体系全面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宣传画中的“讲究卫生” “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可知, 这一作品有助于推动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应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民以食为天,食物物种交流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迎来了高潮。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 食物
15、物种日益丰富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6分)材料一 南北美洲向世界食物物种库贡献了玉米、马铃薯、木薯、番茄、可可、花生、 红薯、南瓜、菠萝和其他一些物种。马铃薯很好地适应了从爱尔兰到俄罗斯的欧洲北部地区 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它的引入对1819世纪这一地区的人口激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增 的人口为海外帝国提供了大量人力,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马铃薯营养丰富, 容易保存,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尤其如此。在马铃薯的原产地安第斯山区,人们已经开发出 了极高的生产及储存马铃薯的技术。15世纪,马铃薯为安第斯印加帝国的扩张提供了能量。 马铃薯在欧洲I,特别是在爱尔兰
16、的经历也揭示了过于依赖单一主食的危险性。18451852年, 由于一种马铃薯疾病而导致的歉收使爱尔兰陷入了马铃薯饥荒之中:100万人死亡,另外还 有100万人移出国境,爱尔兰因此丧失了 1/4的人口。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材料二 疫情背景下国际食物市场失灵问题更加凸显,使得低收入国家、地区和脆弱群 体面临更为严峻的食物和营养安全形势,加强食物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同 时国际合作也面临着受疫情冲击导致的治理.目标和手段变革、预算削减等挑战。摘编自陈志钢等疫情下的全球食物安全及国际合作:中国的角色和应对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铃薯迅速传播的原因及其
17、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疫情背景下较为严峻的食物和营 养安全形势。(6分)【答案】(1)原因:适应性强;营养丰富;易于保存;生产及存储技术提高。(任答两点, 4分)影响:提高欧洲粮食的产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 习惯;为欧洲的殖民扩张以及工业革命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商品种类和产量的增加,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开展;新物种的引入对当地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任答三点,6分)(2)如何应对:提高对食品存储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在食品供应和食品安全领域加 强国际合作;注重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促进合
18、作共赢的达成;积极落实大国责任, 如帮助其他国家提高食物产能并加强供应保障能力;完善食品生产以及食品安全立法。(任答 三点,6分)18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4分)材料一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 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50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 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C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 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 易。摘编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漂浮材料二 胡椒原产于印度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开
19、拓水上贸易线路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屡次到达胡椒港,到 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流 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开展。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 展开。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材料三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 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 素的孕育和成长。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
20、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 因。(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椒的全球史”所带来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6分)【答案】(1)特点:参与海外贸易的国家数量多;海外贸易规模大;外贸税收成为政府重 要财源;政府增设机构(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8分)原因:宋朝因北方陆路交通受阻,海路交通渐趋兴旺;两宋商品经济开展。(4分)(2)影响:胡椒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海上探险和殖民掠夺;充实了国库,加速 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荷、英等国家经济的崛起;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开展。(任答三点, 6分
21、)(3)意义:促进了世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资本 主义经济体系确实立。(6分)19.近代,拆城筑路并将老城街巷改造为新式马路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马路主义”的 城市建设模式逐渐形成。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2分)材料如以下图。禁止中道行走禁止当街便溺迂出马房,取 缔说书锣鼓撤除占街房屋,禁止 损毁路基;建房必先 呈报,规定占用马路 范围,限期完工道路区分内 街、外街修筑马路年H 3I 700年9()2七年 8 7 OC市政自治禁折树枝提议开辟停车场 所,规定摊点摆 设位置和时间禁止当街乱抛垃圾新房翻修须 退让马路街道每日两次洒水近代马路建设及维护规那么构建
22、摘编自高幸新生与转型一一中国近代早期城市规划知识的形成(18401911年)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 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例如观点:城市街道的修筑和规范化要求,加快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2分)说明:伴随着欧美列强的入侵,近代城市观念传入中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 展,修建马路成为开展实业和振兴商贸的必要条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改善公共卫生、 提升城市面貌的诉求提上日程;城市交通的规范、城市房屋建筑的规范和商业摊点的位置规 定等,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空间,还提升了城市经济职能和卫生条件。一批沿海沿江口岸城 市的民族工业得到开展,率先开展为工商业城市,带动了交通和工矿类城市的兴起。(8分)总之,城市街道的规范化和城市布局的合理化,客观上促进了城市结构的变迁,为城市 转型奠定了基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