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1333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村落产生的概况,理解村落产生的意义二、了解集镇出现的原因与过程三、了解城市的产生和不同国家城市布局的主要表现,理解城市的产生对人类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四、知道世界各地民居的不同状况,理解各地民居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五、了解古代中国村落、集镇、城市、民居的发展状况,分析它们产生和发展 的原因及影响教学重难点一、本课重点:古代村落、集镇与城市的形成和影响;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二、本课难点:古代村落、集镇与城市发展的时空关联教学过程设计一、村落的产生1、村落形成过程(1)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2)原始农业出

2、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即村 落2、村落遗址(1)村落最早出现在西亚两河流域(2)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也存在大量原始 村落遗址注:中国古代村落设计体现了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注重宗族血缘和礼制秩 序3、村落组成:建有住宅、仓原、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4、村落功能:为人类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也为人类集体活动提供便利二、集镇的出现1、集镇形成过程(1)集镇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2)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 了集镇雏形(3)商人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地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4)商

3、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地筑垒设防,形成集镇2、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1)产生:中国古代的镇起初是为政治和军事目的而设(2)发展(与经济发展有关)两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 工商业者在集镇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商品市场经济繁荣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明清:集镇出现专业分工(石门镇榨油业、千家窑镇陶瓷业、盛泽镇丝织业、 汉口镇商业)三、城市的产生1、产生:约公元前3500至前31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成了最早的城市2、含义: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 场所3、中国古代城市

4、(1)城市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2)商朝城市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中心(3)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市分三等各有定制: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 大夫采邑)补充知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特点城市功能:唐之前城市以政治和军事功能为主,唐之后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限制逐渐放松,市逐渐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形式多样化城市数量及规模:明清时期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地区分布:随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分布由北向南转移,特别是明清 江南地区4、西方古代城市(1)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2)古罗马城市:道路系统和供水排

5、水系统发达,并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 标准(3)中古时期:出现了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四、古代世界各地的民居1、代表性民居(1)古代两河流域的民居材料:因雨水稀少,缺乏木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 用木材作栋梁结构:多户房屋贴着墙壁建在一起;建筑结构基本相同,由前庭、前室、主室 构成(2)古埃及的民居材料:人们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屋 梁;再用椰子叶铺成屋顶;具有防岫保温功能结构:有些房屋会留些小洞或栅栏似的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周 围有柱廊(3)中国古代的民居新石器时期A、巢居多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河姆渡人干

6、栏式房屋)B、穴居多建于北方,后来发展为地上建筑(半坡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先秦至宋元时期A、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 院落有序)B、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民居开始普及(北方窑洞、四合院;南方徽派民居、福 建土楼)(4)古希腊古罗马的民居材料:起初以木、石、砖为主,后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结构A、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中庭左右是小房间和凹室,与入口相对的是正屋B、古罗马后期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更多房间和列柱庭院C、3世纪人口剧增,住房紧缺,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复 合式公寓)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

7、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注:希腊柱式主要分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仅作了解)(5)古代美洲的民居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帐篷中亚马孙雨林的印第安人过着刀耕火种生活,住在圆形公共民居中不分隔间,但 都有自己区域2、民居总体特点(1)民居基本用天然材料修建(2)重视当地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落处阳光地带(3)民居体现群体生活特性(4)民居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当堂练习1、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影响居住形式变化的最重要 因素是(D )A.原始人类的组织形式 B.地理环境 C.原始部落的宗教信仰 D.生产力 水平2、人

8、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列居住形式和 居住环境出现最早的是(C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A. “巨镇水陆冲,弹丸压楚境。人言杂五方,商贾富兼并。”“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B.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3、“镇”最初是县城之外军事要塞的专称。宋代以后,一些镇的工商业逐渐发 展起来,朝廷在那里“设官以镇防”的同时,还兼管“火禁,或兼酒税事”。到 明代中叶,市与镇的分野消失,市镇成为县城以下乡村地区工商业集镇的统称。 由此可知,宋代以后镇的发展(D )A.表明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军事控制B.巩固了传统的乡

9、村社会秩序C.体现了政府对商业活动监管的松弛D.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4、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影响居住形式变化的最重要 因素是(D )A.原始人类的组织形式 B.地理环境 C.原始部落的宗教信仰 D.生产力 水平5.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原始社会,最初的居住形 式是(A )A.穴居 B.巢居 C.半穴居 D.地面筑屋板书设计一、村落的产生1、村落形成过程2、村落遗址3、村落组成4、村落功能二、集镇的出现1、集镇形成过程2、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三、城市的产生1、产生:约公元前3500至前31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成了最早的城市2、含义: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 场所3、中国古代城市4、西方古代城市四、古代世界各地的民居课后反思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 是相对紧张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 发掘 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